@所有人,小心“肝”丨世界肝炎日

  

  健康成都官微

  成都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关注

  

  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世卫组织的宣传主题是“让肝炎防治服务更加贴近你我”。为进一步实现“健康中国梦”,科学预防肝炎、治疗肝炎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肝炎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慢性丙肝患者基数大。据估算,全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86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为需要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丙肝患者约有450万人。 而根据2021年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我国乙肝病毒发病数约97.6万人,丙肝发病者约20万人,戊肝发病者2.6万。

  俗话说:“肝脏不好,未老先倒。”沉默的肝脏更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

  

  病毒“五兄弟”

  病毒性肝炎一共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型别。按照它们各自的传播途径,这“五兄弟”可分为:

  1

  主要经胃肠道传播(通过饮食感染病毒的水、食物等传播):甲型和戊型

  2

  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5种肝炎病毒之间可出现重叠感染或混合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此外,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目前大家对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了解比较多,丙型、丁型、戊型肝炎了解较少,特别是戊型肝炎。

  下面分别叙述它们的基本情况和预防方法!

  

  甲型肝炎

  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注射甲肝疫苗获得免疫是目前最常用的甲肝预防手段,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乙型肝炎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乙肝是感染率最高的、危害最大的病毒性肝炎。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肝癌。乙肝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控制。WHO呼吁乙肝“预防”重于“治疗”,且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唯一有效方法。

  丙型肝炎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肝病。丙肝有可能只出现几周轻微症状,也可能终身患有严重肝病,并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丙肝在肝炎界素有“低调的杀手”之称,特点是隐蔽没有症状,悄无声息的进展,丙肝病人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了,因此早期筛查对于丙肝患者十分重要。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重在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丁型肝炎

  丁肝,是指由丁肝病毒(HDV)与乙肝病毒(HBV)联合感染或重叠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丁肝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无法独立存在,必须借助乙肝病毒才能完成复制。因此,它只能与乙肝病毒同时感染,或者只能感染已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接种乙肝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也能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不可忽视的戊型肝炎

  戊肝病毒与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等类似,同属于肝炎病毒这个大家庭。它常通过不卫生的食物或水传播,也能在母婴间垂直传播。日常生活中,无意间吃下未煮熟的猪肉、兔肉、羊肉等肉类或海产品,以及受污染的蔬菜水果,或者使用受污染的餐具,都可能感染戊肝病毒。这种普遍性的传播途径,让戊肝成为了人们容易中招的病毒之一。

  

  据WHO估计,全球每年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其中330万有症状,全球约10亿人过去曾感染过HEV,相当于每8人就有1人感染过HEV。在我国,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10年超过甲肝,病死率10倍于甲肝,居急性病毒性肝炎首位!

  大部分人感染后会不会出现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基础肝病患者、育龄期女性、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感染戊肝病毒不仅会攻击肝脏,还会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肾脏等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妊娠妇女患戊型肝炎后,病情来势凶险,大多具有明显消化道症状,黄疸也比较重,有人以恶心呕吐为主,有人以黄疸为主,有人以乏力纳差为主,还有人无明显不适,只在化验检查时发现问题。一项纳入52项研究、11663例孕妇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感染HEV的孕妇中,有症状的患者比例约为49.6%,远远高于无症状患者(3.4%,P<0.0001)。

  

  尤其是女性怀孕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可能会促使戊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加快,加快疾病的发展进程。妊娠期戊型肝炎可发展为重型肝炎,甚者可出现肝衰竭、肝性昏迷而危及生命,孕晚期患戊型肝炎死亡率可达10%~50%。而且孕妇感染戊肝病毒后,可母婴垂直传播给胎儿,比例高达36.9%,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感染戊型肝炎病毒。还会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及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戊型肝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育龄妇女来说,做到未雨绸缪,提前预防戊型肝炎尤为重要。

  除以上高危人群之外,经常在外就餐、好海鲜、河鲜人群也是戊肝易感人群。

  

  

  A.接种疫苗

  除新生儿和幼儿需要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的乙肝、甲肝疫苗,成人也有必要接种乙肝、戊肝、甲肝疫苗,可就近咨询预防接种门诊,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下接种。

  乙肝疫苗

  接种人群:全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或体液传播,对于成年人而言,因为成年人本身的社会活动比较多,活跃程度也比较大,可能通过使用血液或血液制品,或者有吸毒习惯,或者通过不洁性生活的方式感染乙肝病毒。另外,部分成年人到卫生不合格的美容店纹身、打耳孔,这些都有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所以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戊肝疫苗

  接种人群: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推荐用于HE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学生或部队官兵、餐饮业人员、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等。

  2012年全球的第一支戊肝疫苗在我国诞生,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戊肝疫苗的国家,成人中尤其是备孕女性、老年人、基础肝病患者、常在外就餐等人群很有必要接种戊肝疫苗。尽早获得保护,以避免不可逆的损伤和后果。

  甲肝疫苗

  所有儿童应该在1岁时(12-23月龄)接种甲肝疫苗,20-40岁属易感人群,也应接种。

  B.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尽量一个人使用自己的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养成饭前便后、出入公共场所(公交车、医院、超市等)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C.远离肝炎病毒场所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肝炎病毒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肝炎病毒;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肝炎病毒。

  D.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

  呼吁全民参与,主动在体检中添加肝炎病毒筛查,尤其是乙肝与丙肝。乙肝无法完全治愈,一旦发展为慢性感染将终身携带, 90%的肝癌由这两种病毒引起。

  

  通过主动筛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及时根据结果进行预防或治疗:

  若是未感染,需尽快前往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若是发现不幸被感染,需尽快前往感染科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治疗,通过规范治疗乙肝可控,丙肝可愈。

  

  值此2022年世界肝炎日之际(2022年7月28日),世卫组织强调“让肝炎防治服务更加贴近你我”,健康中国2030也提出:接种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行动起来,了解更多疾病知识,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和家人,共同打造一个没有肝炎的世界。

  来源:天府范儿

  点这里

  转给更多朋友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