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什么适合成年人看的绘本书籍?
我推荐几本适合成人看的即硬核又美腻的绘本。
这是一本奇书!豆瓣评分8.9。
表面上看这是一本图文结合的科普读物,叙述了从宇宙诞生到人类诞生大约140亿年物质从无到有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大历史。
但是,这本书又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图文并茂的科普书,它格局恢弘,画风奇诡,想象力更是天马行空,尤其是用“蒙太奇”的手法暗藏多处“彩蛋”等待读者去发掘。这些“彩蛋”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产物,包括雕塑、绘画、发明、文物、宗教符号、影视作品等等。“彩蛋”貌似和主干内容关联不大(毕竟这本书介绍的是人类以前的历史),但你如果了解这些彩蛋的含义和出处,不禁会心一笑,发现它们和主干事物的丝丝联系,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同时会感受自然和人文之间若即若离的。简单来说就是:懂的人自然懂。
这是一本难以被定义和总结的书,我举个实际的例子吧,P144在介绍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的过程中,如下图所示,书中写到:“各种化学成分聚集到一起,创造生命,努力推迟不可避免的终极热寂到来的那一天。接下来,它们着手形成尽可能有优势的共生网络。”
在文字下面配图中,中间那副大图就是一个貌似与主干无关的“彩蛋”。它其实是一个希腊神话中的怪物:喀迈拉(Chimera或译凯美拉、奇美拉)。是由众妖之祖堤丰和蛇怪厄客德娜所生众多怪物子女中的一员。传闻中它性情狂暴,上半身像狮子,中间像山羊,下半身像毒蛇,口中喷吐着火苗。图片形象来自实物——阿雷佐的喀迈拉,该铜像是意大利中西部古国伊特鲁里亚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现今它则和其他古董铜器保存在佛罗伦萨的考古博物馆中。
为什么在这里放入这么一个神话怪兽的图像呢?原来另有深意,且听我道来。
喀迈拉,Chimera,又有一个中文译名是嵌合体,生物学家借这种传说中的怪兽,用于描述一种生物现象,即指同一个体中不同基因型的组织相互接触而存在的现象,动物中通常把同样的情况称为镶嵌(mosaic)。把两个来自异种动物的胚胎嵌合成一个胚胎,就可以培育出异种嵌合体动物,像绵羊-山羊嵌合体,马-斑马嵌合体等都已培育成功。(延伸文化:漫画HUNTER×HUNTER,哈利波特中“狮面龙尾羊”,魔兽争霸暗夜精灵兵种)
用这种想象中的复合生物体,来比喻原核到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各种原始生命融合、捕食、汇聚、竞争、淘汰的复杂过程。
还是这一页,最下面的小图,出自鲁本斯的油画《美杜莎之首》
再比如下面这张图,下半部分是侏罗纪公园的名场面,上半部分出自漫画《小恐龙阿贡》
这样有趣的彩蛋贯穿全书。正如作者本人在附录中写道:“致爱较真的读者:这本书里的内容,无论是事实还是画面,都不是我虚构的。为了用图像的形式表现人类史,我借用了化石的形象,也借用了三万年人类文明史中部分成员创造的丰富视觉遗产——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壁画到古希腊马赛克镶嵌画,从中世纪的祭坛装饰屏到现代银版摄影,从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到3D数码形象,不一而足。”
读这本书,如同品尝囊括了地质、天文、物理、生物、化学、哲学、宗教、考古、历史、艺术、古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知识的饕餮盛宴。如果你对地球的历史感兴趣,如果你颇为熟悉艺术史,如果你有博物考究癖,绝对适合读这本书! 如果你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很自信,那么就来挑战一下作者海量的知识储备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吧!
动物爱好者、博物爱好者的福音,副标题:大英图书馆500年动物图。作者科学史学家夏洛特·斯莱按照异域生物、本土生物、家养生物、怪异生物的分类,选取大英图书馆的藏品,为读者打造了这一座精美的纸上动物园——艺术和科学在这本书中相遇。
书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手稿、印刷品、画作、插图,让我们细细观察眼前的野兽、蝴蝶、蜘蛛、贝类、鱼、鸟类乃至幻想生物。有些画稿,虽历经几百年拿在手中仍然令人愉悦富有美感。
前面四分之一的文字内容介绍了动物图志的绘制历史和重要性,充满英式幽默吐槽,后面的图片则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这些动物是人类的兄弟,有的甚至是祖先,感慨造物神奇瑰丽的同时,这部“纸上的诺亚方舟”也带给我一丝伤感——尘归尘,土归土,很多动物都作古!
吸猫爱好者的福音!
欲养猫而不得者退而求其次的慰藉之物!
正如编者在篇首所言:“我喜欢并陶醉于画猫的乐趣中,它们脸圆圆的,可爱的让我的心都化了。”
本书选取了全球61位艺术家笔下的猫形象,或写实或幻想或卡通,还有若干喵星人的小故事。总之,这本书满眼都是这些毛茸茸,眼神清澈到犯规的小家伙,让你沉醉在猫的世界,一吸吸个够~
共12本,涉及鸟类、花卉、果类、爬行动物、生物美学、喜马拉雅植物、蝶类、天堂鸟、鱼类、木本植物、狼等。
每本都笔法细腻,精美生动,是科学绘画的杰作,是艺术和科学的完美融合,具有极高的审美和收藏价值。
这个系列就不推荐给普通读者购买了,感兴趣的话,如果附近图书馆有借来看看就好,毕竟太贵了……博物爱好者或者发烧友可以收集。
比如我这里几本:
一般的虚构类读物在叙事时,往往围绕人物的行动不断变换空间,无非在时间呈现上,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手段。但这本《这里》的呈现方式,你绝对是没有见过的。如果硬要描述它的叙述方式,我觉得可以是“乱叙”或“碎片叙述”。
这本书没有主角,如果硬要说一个主角,这个主角是“空间”。这个空间是固定的,是新泽西州的一幢房子所占据的空间,就在“这里”,将时间尺度跨越亿万年,不同的景观、人物、动物悉数登场,然而作者并不想按时间顺序简单呈现,他将所有事物的时间断面顺序打乱,从新穿插、拼贴、并置,无意或有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你坐着的椅子后面,八千万年前的暴龙在徘徊。每一页角上都有时间
画面左页小格内,六百年前的猎手在瞄准什么
箭“飞了”几十页后,我们看到猎物是一只鹿。
而眼前这只鹿,和六百多年后房间里挂着的鹿头有无联系?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抽丝剥茧展开想象,去研究每一个时间断面的故事。
斗室之间,星移斗转。锁定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给我一种神奇的感受——任何人物的悲欢放在这么大的时间尺度来看都是瞬间湮灭的火花。
河流流淌千年亘古不变,但每一滴水都是新的。
我一直在想,有没有有耐心的读者为这本书梳理一个顺序的故事?
大概和三国志9差不多年代,我上高中时候,有一个游戏叫《郑问之三国志》。
记得这个游戏武将数值设定很迷,各种事件发展很随机,我买过三块钱盗版盘玩过,虽然没认真玩,但人物头像还是给人很深印象。
怎么形容呢?有的人物感觉很妖很魔性,有张力、有特点,下图这张《桃园三结义》,给我印象深刻,特别喜庆,不像结义反而有点像结婚。
当时以为原画作者叫郑问之,后来才知道人家叫郑问,当时宣传是台湾顶级漫画家,现已经仙逝。
最近看了他曾经代表作品《刺客列传》,后浪出版社的上乘之作,水墨风格的漫画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还原几位刺客生命结束前最高光的时刻,配上太史公的古文原文,让我似乎重回了收集小浣熊水浒英雄卡的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