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美元《星际探索》特效没8000万的钢铁侠好,但这不是最大败笔

  上映5天,《星际探索》票房才1900万,皮特尽力了,这片子再大的好莱坞一线、再强的票房号召力也不行。

  小编综合了许多影评,大体吐槽集中在这三点:

  第一,科幻不够硬核。

  很多观众评价硬核程度不如《星际穿越》,还有部分观众影评认为,没有亮点,《侏罗纪公园》复活了恐龙; 《星际穿越》里主角可以接触地球人类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虫洞,黑洞;《流浪地球》将地球“搬家”,“搬”到人类要上千年才能到达的地方;《独立日》是无畏反抗,将外星人驱逐出地球,而《星际探索》就是太空版的爸爸去哪了,硬核冒险”“飙车枪战”“险象环生”啥亮点都没有。

  第二,2亿美元特效,星球镜头很少,都不如8000多万美元的钢铁侠好。

  第三,《上海堡垒》票房低、剧情差关闭了科幻大门,导致《星际探索》票房也不高。这是最大的败笔。

  真是这样吗?

  小编从剧情走向、主题内涵、槽点bug3个方面来解读一下。

  第一,剧情走向。

  《星际探索》以地球危机为背景,讲的是儿子寻找父亲的故事。布拉德皮特所饰演的主角历经种种险境,虽然最后没有带回父亲,但是带回了真正的自己。其实说的是亲子关系。布拉德皮特扮演了被父亲从小疏离的孩子,慢慢养成“疏离型依恋”的亲情缺失模式。他通过九死一生找到爸爸,弥补了父子多年分散的情感缺憾,然后才能定定心心地去爱,然后才意识到地球这颗珍贵温暖的星球多么值得去爱。

  因此这其实是一部披着科幻外皮的家庭伦理片,从根本上,它就不同于《星际穿越》这种宏大命题。

  第二,主题内涵。

  这个片子,非常值得看的一点在于,在真实的带观众进入月球、火星和海王星的太空观感的同时,还深刻描绘了父子两代人的孤独。这种孤身在宇宙的孤独感,空远寂寥,实际说的就是找遍了太阳系,都找不到生命体存在的人类的孤独感,一直以来,我们想寻找地外智慧生命,可什么都找不到,人类如此孤独。这个电影立意深刻,细节真实细腻,是科幻太空片中的佳品,起码国内科幻片目前离这部电影差距还很远。

  虽然特效少,其实比《超时空接触》还是要多的。而且这部科幻电影,如同《降临》《湮灭》一样,都是把人类放在了一个更高的尺度上来展现人性情感,静不下心,没有共情,是看不下去。

  第三,槽点bug。

  《星际探索》的背景时间设定很贴近现代,没有恢宏的宇宙背景,也没有各种超乎想象的很科幻的飞船,只有深邃黑暗的太空和孤独的火箭。

  但确实也是bug满满。

  首先,科技树讲得太晦涩,磁涌这种到底为何而来也没个交代,海王星这么远的的地方,一艘飞船的燃料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太匪夷所思,就算恒星太阳的风暴也没这么大的影响啊?

  其次,火箭起飞的加速下,里面的人还能正常打斗小编也不是很理解;

  再有,海王星的星环靠宇航服的推进器就能进能出,宇宙中的碎片不应该是每秒多少公里的吗?不是应该比光速快吗?《地心引力》说的就是环地球垃圾带的恐怖之处。

  还有,一艘遭破坏的飞船,还能生活那么多年,身为男主的父亲,为了探索宇宙狂热到要跟宇宙待一起死掉也无所谓的想法,其实铺垫不足。缺乏深切的铺垫,就让观众觉得这就是一个变态差点把地球坑没了的故事。

  当然,这并不是最大的败笔。最大的败笔,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原片名是Per aspera ad astra,一句拉丁语的古老著名谚语,意思是坎坷之路,终抵群星。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男主父亲终于抵达了他想要的宇宙深处,死得其所;二是男主历经坎坷,意识到地球和家人才是自己的最爱,折返回家,才是唯一目标。

  《星际探索》不仅把这片名的原意给翻译没了,而且还强蹭了《星际穿越》的热度,难怪被很多观众误解了。

  你认为《星际探索》好看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