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才进肯德基,成年人都吃麦当劳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波士顿,上面有弹球小游戏的奇奇文具盒总能吸引一年级的学生。”
前些天,编辑部因为午饭吃肯德基还是麦当劳吵了起来。
坚决拥护KFC的我和面码,和只要发钱就叫M记吃的Mikasa、MuMu形成了对立阵营。晚上好(麦当劳拥护者和喜欢吃粉的B哥除外)
选择肯德基,还是麦当劳,这绝对是个问题。
是漠然忍受原味鸡的诱惑保持无动于衷,还是闻着巨无霸的香气迟迟不下单?
我相信,当你看到这两个男人的时候,心里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这不仅仅是对午饭的抉择,更是一次对灵魂的拷问,象征着一个人的童年从哪起步。
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对这俩洋快餐最甘甜的记忆不仅在于炸鸡、薯条,而是他俩每年儿童节都会限定出的周边玩具。
虽说肯德基早了麦当劳3年进入中国市场,但第一个利用“玩具营销”的却是这个红鼻子叔叔和他的小伙伴们。
和喜欢单兵作战的KFC相比,麦当劳最初走的是团战路线。
每逢儿童节出新系列,麦当劳叔叔、大鸟姐、汉堡怪盗、奶昔哥就要被拎出来塞进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里。
麦当劳的玩具充满交互性,也就是这批早年做工粗糙的玩具,成了当时7、8岁孩子一天的快乐源泉。
而“吃西餐还送玩具”,这种一举两得的消费也使得大人们愿意为孩子付钱。
比起当时天价的遥控车、机器人、芭比娃娃等来说,这种愉悦感是充满性价比的。薯条小车我能玩一天
1997年开始,麦当劳开始推陈出新,取消了团队形象,试着和的动画、电影、游戏展开联动。
推出玩偶的时间也不再拘泥于六一儿童节,基本上活动说来就来。
不得不说这些玩偶们早已喧宾夺主,人们的眼光从巨无霸、辣翅、香芋派的身上渐渐转向玩具。破内地销售纪录的樱桃小丸子联动玩偶
当然麦当劳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和《火影忍者》联动的景品——宇智波佐助。
因面相淡然、头部平坦、定力十足,被当时的收藏家们誉为新一代“邪神”,同时还开发出了多种用途。
对于如今的麦当劳联动玩具,与其说是给孩子们提供乐趣,还不如称它们为大人的浪漫。
但肯德基就不一样了,它更像是一些80、90后们童年时奋力争取的目标。1987年在北京前门路上,开了中国第一家肯德基
还记得在我青葱的小学时代,班上谁要是在肯德基办个生日会,科科。
那就是奢侈的代言人,那就是迷你版王思聪,是走起路都带风的那种人。此图是准备办生日会的我
参加一个肯德基生日会,就是去参加一场属于小学生的名媛趴。
甚至会有心机女偷擦老妈的口红赴宴,只为通过这个一举赢得班上可爱男生们的青睐。
除了生日会,肯德基的玩具也令人印象深刻。
不同于麦当劳叔叔追求纯粹的娱乐,肯德基更偏向推出实用周边。
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财的储钱罐、增加班级地位的肯德基书包、利于早恋的肯德基老爷爷游戏机......
那个年代在老爷爷游戏上秀把俄罗斯方块给喜欢的女生看,好比现在的少年在对象面前“10杀”吃鸡一样炫酷。
曾有报道这样评价过肯德基的周边。
可以看出肯德基周边将娱乐性附加在实用工具上,而这种既能看、又能用的特性也使得它更为本土化。
如果把肯德基的玩具比作你中学时代初付真心的漂亮女学霸,又耐看、又能陪你做作业,那麦当劳的玩具就是你大学时期会追求的时髦女生。
孩子气的人总是忘不了前者在童年给自己带来的惊喜与陪伴,而成年人似乎会更喜欢后面这种型。
据悉,偏向肯德基的人都曾在小时候有个情结。
把它的周边和食物当成一种奖励品,过生日了吃肯德基、儿童节吃肯德基、考100分才能去一次肯德基......
而更喜欢麦当劳的,多半是在成长路上少不了它的陪伴。
毕竟在大学熬夜K书时,在公司加班时,能陪你的只有24小时敞开的M记。
“10岁的时候喜欢肯德基,20岁的时候更喜欢麦当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每个玩具对于当时的拥有者来说都是一段青春的符号,即使这些粗糙的小玩具如今看来低端又廉价。
但这些还保留着童年玩具的大孩子们,并非真的想重新回到那个为了吃顿肯德基、麦当劳奋力读书的年纪。
更不是为了囤货,等着在淘宝上卖出个好价钱。
而是想用实际行动证明:
“我们终究会长大,但那些美好,从不会消失。”
-END-
微博:BB姬Studio
微信公众号:BB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