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误杀》
“你要是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你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任何离奇的事。”
——李维杰 电影《误杀》
我强烈推荐一部电影,《误杀》。观看之后却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观影效果和观后思考。
本片是由陈思诚监制,由肖央等领衔主演的剧情犯罪片。该电影改编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了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
主人公李维杰与妻子阿玉来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年届四十的他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为人也颇得小镇居民的好感,而这一切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这个充斥走私,贩毒活动的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碾压公平正义。
李维杰的大女儿被督察长的儿子强暴,因反抗误杀对方。李维杰曾亲眼目睹督察长滥用私刑,深知法律无用,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在身心层面,展开了殊死一搏的较量。
这部电影人物塑造形象,每个人都普通而又特殊,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非常注重细节的描述和暗示。我在观看的整个过程中都无暇分神,不由自主地一步步跟着剧情走,体会主人公的想法,体味他们的境遇。
我想这部电影最引入注意与思考的就应该是素察的死因。其实在影片中有非常多的细节给予暗示:棺材之下素察睁大的眼,拳手吞舌,棺材板上的血手印,李维杰与僧人的对话,甚至还有小女儿安安挠桌子的声音……
一幕幕似乎细思极恐,却又无不在暗示和应和着影片的主题----误杀。也许他本能被救活,可最终的死亡引来一系列故事的开始。
最终的结果是主人公为这场误杀付出坐牢的代价。在翻拍的原作中主人公没有选择自首,而本片里他这么做了。面对不公社会的重重压力,面对警察残酷严厉的拷问,在家人面前李维杰都一笑而过,成为这个家庭最坚实的顶梁柱和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在他看来,“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也没能让你们过得好一点,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这是一个父亲的承诺和担当,也是为孩子做出的榜样,真挚而动人。生而平凡,为父则强;卿本柔弱,为母则刚,致敬每一个为爱勇敢付出的父母。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对于主人公制造不在场证明的过程采用了蒙太奇这一手法。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
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例如:我们将母亲在煮菜、洗衣、带小孩、甚至父亲在看报等镜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母亲"忙碌"的感觉。这种手法增强了影片的剧情效果,其运用和解释同时也给观众带了新的认识。
《误杀》突出了迷影色彩,电影中蕴含许多细节,致敬影史经典悬疑片。唯一让人比较别扭的地方是,电影用了泰国恐怖片式的暗黄阴沉滤镜,在泰国的土地上拍了一个讲中国话的故事,削弱了观众的情感代入。但总体来说,《误杀》瑕不掩瑜,是翻拍的一次正确示范。影片中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细节,等你亲自观看,亲身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