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发现200万个“冒泡”点,引发担忧?这项研究或是“定心丸”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可能,我们直接提到气候变暖,很多朋友没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气候的变化,但是这些年来,气候变暖的情况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2016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而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中,有5年出现在2015年以后。看起来,最近这些年,气温都比以往高,这或许是气候变暖最直观的“证据”之一。
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带来的问题也是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冰川加速融化。对于极寒地带的南北极等地区来说,可能还会出现冻土融化的情况。随着这些冻土的融化,藏在冻土里面的一些物质也将会释放出来。如,现在有科学报告指出,在北极地区,研究人员发现大量“冒泡”的情况。
NASA的研究人员在对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地区大约30000平方公里的北极土地进行空中监测时,发现在有些永久冻土在融化。如果这些北极地区的地图融化,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导致海平面上升,藏着冻土里面的甲烷等碳物质也会释放到大自然中。在2019年,北极地区也曾经出现严重的野火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北极地区气温较高,所以有一些碳物质暴露在大自然中,当遇到高温、干旱的情况时,这些碳物质可能会起火,最终酿成了北极地区的野火肆虐问题。
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这些北极地区释放的甲烷气体含量超过千分之三,一共发现了200万个甲烷释放点。由于这些甲烷气体的排放寻找一个特征,就是以水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即在一些湖泊、池塘等区域,这些甲烷释放点较多,离这些湿地地区300米以外,这些甲烷的释放点就几乎消失了。所以当这些甲烷从水中冒出来时,看起来就像在冒泡。
由于甲烷带来的气候变暖潜力大约是二氧化碳的30倍,所以这些甲烷释放到大自然中,确实是会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最直接的或许是气候持续变暖,气温持续上升,最后导致这些冰川加快融化。看起来,这一场景似乎一触即发,不可收拾。难道,真的没办法缓解这一情况继续恶化吗?
在我们担心之余,科学家的另一项研究表明,虽然北极有这些甲烷释放出来,但是问题可能没那么悲观。罗切斯特大学地球化学家本杰明·赫米尔(Benjamin Hmiel)的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当前排放到大自然中的甲烷气体,大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即我们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成也萧何败萧何”,既然我们能够释放甲烷,也应该是有办法减少这些人为甲烷气体的释放。
新的研究表明,在工业革命以前,我们人类社会虽然也有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较慢,使用的化石燃料还是比较少。大致直到1870年,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水平也是非常低,并且几乎所有的甲烷都是自然生物形成的,即我们人类的影响微乎其微。从那时候开始,释放到地球大气的甲烷急剧上升,在过去的3个世纪中,排放到大气中的甲烷猛增了约150%。不过由于这种甲烷既然可以是自然形成,也有我们人类释放的因素,所以很难准确地确认,自然产生和人为释放的占比分别是多少。
现在新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释放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比我们之前预想的高出40%。这一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了环境气候变暖的希望,或许是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优化能源结构、改进能源使用效率,意味着我们可以减少人为甲烷气体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后带来的效果,就是地球的温室效应有所缓解,气温上升的趋势得到控制。最后,当地球气温稳住甚至下降时,北极地区的冻土融化速度也会有所减慢,从冻土里面释放出来的甲烷气体也会减少。最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地球再次恢复到“凉爽”的状态。
当然,理想很丰满,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努力,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除此之外,植树造林也可以有效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缓解气候变暖去趋势。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也是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在2000年代至今,地球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5%,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亚马逊雨林大小的森林,其中我们国家国新增绿化面积至少占了25%。当我们大家都参与到减少碳排放的行动中,相信我们的地球家园未来或将很快会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