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降1度,免疫力降30%!如何全面防治?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小病能抗,大病能防,免疫力强,身体健康”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有多少朋友一到冬天就四肢冰凉?体温降低1度,免疫力就下降30%!不把这个问题控制住,解决好,免疫力只会越来越差,而且越到后头,人越不好过。
图片
怎么办?请中医师吧?可惜好中医难求!去网上搜增强免疫力的方法?可惜要么看不懂,要么不对症。
这可怎么好?我推荐你看一看今天的文章。
这篇文章从补气入手,对[气]做了非常全面的解释,哪怕是从没学过中医的朋友,都能马上理解透1个很重要的中医概念,并借助文中提到的调理思路,去实践、测试、调理。
总之,把文章里的知识吸收好,以后,你就可以通过补气来暖身,增强免疫力,都不用麻烦医生,而且,还能及时识别出庸医,避免上当。
是不是很棒?所以,一定要看完~
图片
-分享时刻-
编辑 | 乌猫
来源 | 网络
人不能只有五脏六腑、躯干四肢这些形体,还需要有专门的物质来营养、激发形体功能。这些物质,就是气和血。
血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主要是指在血管中运行不息,流动不止的血液。
血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全身提供营养。那么,气呢?
气究竟是怎样的物质?
我们知道五脏六腑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但一个活着的人,与一个死去的人,脏腑实体其实没有根本不同。
那么,生与死的关键在哪里呢?
用煮饭的例子可以清楚说明脏腑与气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米洗好,水加好,放进锅里,过上3天,米也不会熟。
但如果在锅下架起火来煮,那么半小时后,一锅米饭就可以吃了。
米还是当初的米,水也还是当初的水,一个冷冰冰无法充饥,另一个却香喷喷令人垂涎。
二者区别在于有没有火。
图片
对人体而言,气的作用就像锅底的火。人体正是由于这一份气,才使脏腑运转起来,才让生命真正成为生命。
具体来讲,由于肺脏有气,肺才可以主持呼吸运动;
心脏有气,心才可以保持神明不乱;
脾脏有气,脾才可以主持胃肠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
肝脏有气,肝才可以疏理气机让气的运行畅通;
肾脏有气,肾才可以主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如此看来,确实还是有道理的。
中医基础理论把气的作用归纳为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四大方面,可见气对于人体之重要。
图片
上面讲到的“气化”过程,就是气的推动和温煦功能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我们的身体可以保持恒定的温度,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邪的入侵,都有赖于一种很重要的气,叫作“卫气”。
卫气是人体一身的卫士,俗称“免疫力”。
当人体参加剧烈活动,体内温度升高时,卫气就会把汗孔打开,让体内多余的热量,随着汗液的排出而释放。
当外界有邪气想要入侵人体时,卫气就会把汗孔关闭,不给邪气以可乘之机;
对那些已经进入体内的病邪,卫气还会与之发生激烈的交战,来保护人体的健康。
图片
气有固摄作用
人没有它就不行
人体内有很多有形的物质,比如血液、津液(如汗液、唾液)、精液(如男性的精液、女性的白带)等。这些有形的物质,在体内需要有各自的位置,来实现其正常的功用。
血液就需要循行于血管中,汗液就需要固守在肌表下,精液就需要固摄在肾脏中。而保证上述有形物质各司其位的关键,就是气。
图片
有些朋友平时很容易出汗,稍一走动,就会大汗淋漓,就是气虚不能固摄汗液的一种表现。
有气,人体才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有气,人体才会保持温暖的体温;
有气,人体才可以保卫自己不受病邪的侵袭;
有气,人体才守护住津液、血液、精液等精微物质不致任意流失。
讲气
还要理解它和血的关系
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对气血关系做了很好的概括,叫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的作用在于推动有形的血液,让血在血脉中正常地运行,即“帅”。
血的作用,在于让气有所归属;气本身是无形的,必须依附于有形的物质上,才可以正常地发挥作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图片
那么当气不足时,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就缺乏,很容易出现血瘀的情况。
我们仔细观察老年人的舌头,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小的瘀点在,口唇的颜色也比较暗,这些就是体内有瘀血的表现。
这种瘀血,很大程度上,与人上年纪后,气的推动作用减弱有关。反过来,如果体内的血量不够,那么气失去安身的住处,就会很容易消散掉,从而出现气血两虚的局面。
也就是说,气虚者,血未必虚;但血虚者,常伴有气虚。
中医说补气
常考虑以下这些
中医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来补气,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
但用药应注意两点:
一是肝火、肝阳上亢、痰阻引起的头晕目眩,饮食积滞或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胀满等实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
二是气虚兼有实邪的病证,补气法宜与祛邪法配合使用。
补气有补元气、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之分。
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
中焦脾胃受纳水谷,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
气要怎么补?
盯住这些[补]气好药就行
1、补元气——党参、人参、黄芪、山药、白术
从左到右,分别为
黄芪、党参、人参、山药片、白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发高烧、做手术、生孩子、长期用抗生素、放化疗等,这种情况的患者都是元气大伤,肾气久亏,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大补元气的人参——吃人参含片,泡人参茶喝,都能使身体早日复原。
但是,我们用人参的时候,宜多喝水,这样会吸收好,不易上火。
可一旦出现嘴里长溃疡、大便干燥、小便灼热,或者生扁桃体炎,甚至鼻出血,这就是补得太过了!一定要停药。
2、补脾气——白术、山药、白扁豆
脾气虚以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泄泻为主症。
可用玉屏风散补卫气,固表敛汗;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中气(升阳)。
为什么有的人一天一次大便很正常,可有些人一天大便三四次,甚至更多,次数多还不成形,中医称这为大便溏泄,这样的人胃口也不会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炎或浅表性胃炎,有些人还有胃下垂、脱肛,或有子宫下垂等,这都是脾气虚。
补脾气的中药有白术和山药,用这些药对脾气有一个提升的作用,如果舌苔厚,也可以着重加一些白扁豆,这样既补脾气又能祛湿。
图片
3、补肺气——甘草
肺气虚以少气懒言,动辄喘促,怕风自汗为主症;
累了、说话没力气、盗汗、失眠、心慌气短、妇科病、月经提前、量多、量少,产后、乳房肿块等,都可以补气。
咳嗽喘是现在最常见的病症,毫无疑问这样会伤肺气,导致肺气虚,患了咳嗽喘的人对甘草片都不陌生,我们都知道甘草可以止咳,其实我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甘草在止咳的同时,最主要的一项功效就是补肺气,而且还是专门补肺气,单味甘草远不像煎好的中药汤那么难以下咽,我们可以用单味甘草泡茶喝,在止咳平喘的同时,补肺气也是重中之重。
图片
4、补心气——西洋参、红参
加班,劳累,刚开始你会觉得心跳加快,严重了就会心慌、气短,这是心脏病前期心气虚的表现,出现了这种情况西洋参和红参就是首选,提前服用点补心气的参类,能避免你过早地步入心脏病一族。
5、补肾气
肾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八方面(只要有其中一个现象,就说明肾气不足):
图片
1、爱吃味道浓的东西
脾胃功能弱了,需要用味道厚重的东西将元气调上来帮助运化。
2、老年人小便时头部打激灵
肾气不足,气血虚,所以下边一使劲,上边就空了。所以老年人小便时一定要咬住后槽牙,以收敛住自己的肾气。
3、17~19点发低烧
此时发低烧,说明气血水平很低,表示肾气已经大伤了。
4、成年人胸无大志,容易满足现状
这是肾精不足的表现,反观小孩子肾精充足,所以他们的志气特别高远。
5、坐着时总是不自觉地抖腿
6、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好多
发为肾之华,头发的根在肾,肾气不够,自然白发。
7、春天手脚冰凉
8、盗汗
睡觉爱出汗。汗为心液,盗汗多由于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引起。
补肾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是最常见的以补肾阴为主的中成药,其他常见补肾中成药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
图片
不过,这只有在肾气不足的时候,吃地黄丸才最有用,否则容易引出肾火,对健康极为不利。
注:以上所有药材都没有给出具体用量,需要你前往药房,向中医师请教详细用量,以便对症用药。
最后为你送上
日常补[气]吃法
除了准备中药材,你还可以买点花生、榛子、核桃、杏仁,它们都可补充肾气,激发生命的活力。此外,猪腰子、腰果之类也挺不错,如果你喜欢,不妨多吃一些。
图片
好啊,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总得来说,就是通过补气来温暖全身,增强免疫力。知识点有些多,如果记不住,不妨分享到朋友圈里备用,需要时再点进来看看。
最近真冷!年底忙碌,每个人能抽出的时间也不多,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过守护健康的机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