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获多位专家盖章:对“正剧”历史宏大性的一种诗性回归

  《面具》由著名制片人张海东担任总制片人,王小枪编剧,楼健、顾国良、谷石军联合执导,祖峰、侯勇、梅婷、丁勇岱、杜志国、句号等人主演。它从一个潜伏十年、突然被唤醒的“敌特”视角出发,展现了特殊历史时期,一群中年“间谍”从业者的煎熬与痛苦以及对家庭、自由、平静的渴望。

  创新编播

  探索台网深度融合新方向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严澍:《面具》提供了未来电视剧制作播出的新方向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严澍:《面具》提供了未来电视剧制作播出的新方向

  

  研讨会上,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严澍率先对《面具》的播出情况进行了介绍。《面具》在播出期间,取得了35城平均收视1.42、北京地面收视5.73的好成绩,不仅在历年暑期档中堪称最佳,也是北京卫视2018年上半年播出剧目的收视第一。

  

  她总结说,《面具》在主题、播出、宣发方面的创新,是该剧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首先,它是对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深入探索;第二,播出创新,爱奇艺与北京卫视联播,同时上线,虽然会员可以抢先看,但最后6集的大结局同时播出;第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一台一网一公司,从而达到共赢。”最后,严澍表示,此次北京卫视与爱奇艺在总局倡导下所开创的台网深度融合之路,将会是未来电视剧制作、播出的一个新方向。

  爱奇艺国内发行业务部总经理王晓燕:热烈呼唤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爱奇艺国内发行业务部总经理王晓燕:热烈呼唤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除了在电视平台的高收视,《面具》的网络播出情况同样喜人。爱奇艺国内发行业务部总经理王晓燕表示,《面具》的高品质所引发的观众追剧热潮,再次印证了网络平台用户对精品剧的渴求,“我们热烈呼唤市场上能够出现更多像《面具》这样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具备强烈的思想内涵、艺术创作力和文化影响力,经得起观众评价和时代检验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综合考量该剧的收视率、网络点击量和新媒体指数,可以说,该剧是今年以来主旋律题材当之无愧的标杆之作,取得了社会效益和传播效益的完美统一。2018年爱奇艺在创新布局差异化题材内容,持续吸引了不同口味的观剧用户,此次联手顶级卫视平台——北京卫视,既符合了卫视坚持的“大戏看北京”战略,也为剧集提升更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而爱奇艺与北京卫视合作播出《面具》这样一部极具热血情怀的精品力作,正是看中了这部剧所蕴含的直击灵魂与人性深处的信仰力量,正是看中了以编剧导演主演为核心的整个制作团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回归剧本、回归表演、回归制作”、不忘初心的“匠人”精神。

  专家盖章认证

  《面具》是国产电视剧的新方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故事好找,零件难找,《面具》做到了典型画面与典型形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故事好找,零件难找,《面具》做到了典型画面与典型形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对《面具》在主人公人设创新、叙事细节刻画及演员表演等方面给予了肯定。“这个片子之所以能取得现在这样好的收视,创作者从选材到编剧到导演,再到几个演员的表演,在叙事模式、结构方法上都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对谍战戏的发展有相当多的创新。他们对艺术认真的态度、敢于创新的决心和行动,确实带了一个很好的头。”

  李准援引剧中多处实例,点出《面具》从第一集开始到最后,几乎每一集都有极为精心的、前后对照的安排,在典型环境中出现典型情节,吸引观众不知不觉地跟从叙事,跟着创作者的精神方向走,这一点足见功夫。

  “对于影视剧而言,故事好找,零件难找,零件就是细节。最好的细节就是典型画面、典型形象,能够反转剧情、能够刻画人物、能够深刻传达主题。这个片子在这两点上都做得很成功。”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面具》写的是转化状态中的人物,是文艺思想解放的结果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面具》写的是转化状态中的人物,是文艺思想解放的结果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面具》编剧、青年作家王小枪的巧思及缜密表示了赞赏。“我看到了一位很有才华、很有创新意识,一个已经娴熟地掌握了电视剧编剧技巧、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前途不可限量的好编剧。”

  在谍战剧或反特剧的这类题材中,《面具》在写谍战的同时,对人精神世界的深度进行了新一轮的开掘。“编剧没有把它写得政治化。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应该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也就是说要向着人类思想最先进的方面开掘,向着精神世界的深度开掘。这一点《面具》的走向抓得很好,编剧写这个戏时是有勇气、有胆识的。”

  随后,仲呈祥对剧中具体的人物关系模式做出点评。他认为,“谍战题材的一大亮点,是写处于那个特殊历史条件下特殊人物的精神演进轨迹。《面具》很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不像我们过去英雄就是英雄、坏蛋就是坏蛋,二元对立泾渭分明。他就是要写一种复杂的人物,特别是要写一种转化状态中的人物,而这也是我们文艺思想解放的结果。”

  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文艺评论家汪守德:《面具》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文艺评论家汪守德:《面具》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文艺评论家汪守德以希区柯克的作品做类比,充分肯定了《面具》在悬疑、谍战、情节发展、人物设置方面带给观众的“沉浸式”感受,并从五个角度深入分析了《面具》的新思路。

  第一,对谍战剧传统模式的突破;第二,大量密集紧凑的独特细节;第三,谍战和言情的结合;第四,对人性的拷问;第五,演员的表演。

  “这里面虽然充满了各种的巧合,但这部戏提供了一系列让人惊心动魄的细节,极具张力。而且我觉得这部戏在情感的描写上非常充分,姚兰、赵冬梅、李唐这些人物的命运恰恰是最扣人心弦的,使我们的心被情感牵住了,也使这部戏有了情感品质、人文品质、文化品质。”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主席孙泱:《面具》体现了艺术创作上的工匠精神和对反特类型剧的精品追求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主席孙泱:《面具》体现了艺术创作上的工匠精神和对反特类型剧的精品追求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主席孙泱在发言伊始,便用一个字精炼地概括了自己的观剧感受——“牛”。

  同为创作者,孙泱直赞剧本“太扎实”,并以《在主流导向下的艺术创作原则与高效传播中主题创新的关系》为题,深度剖析了《面具》的亮眼之处。

  “这个剧真是牛,它在艺术创作上的工匠精神和反特类型剧的精品追求方面,做得特别到位。比如闭环式的人物结构设计,春秋战国、梅兰等等,这种相互映衬从审美的接受美学来说非常好,会让人有直观的概念。同时,它在人性觉悟方面的挖掘也很深刻,设计和结构都特别到位。”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罗建辉:《面具》“好看”又“耐看”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罗建辉:《面具》“好看”又“耐看”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罗建辉从创新角度对《面具》的“好看”、“耐看”做出了评价。“它的故事情节、演变逻辑和人物的性格设置都很新。以丁战国为例,剧中有许多小细节就是故意让观众能够意识到他当年是被人控制的。诸如此类的构思真的很多,创新意识很强。”

  在“好看”的同时,罗建辉还提到《面具》的“耐看度”,对剧中人物性格刻画、表演,及情感上展示的细腻程度等方面表示赞扬。“强情节的剧,当时不了解情节的人看完之后可能就过去了,知道结果后再看就会觉得没意思。但这部剧展现出的,在特殊情境下一些主要人物角色的反应,他们的表情、动作,都值得去回味、值得去再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面具》塑造了“成问题的个人与观众心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面具》塑造了“成问题的个人与观众心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以《代价过大的以史救今策略》为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面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他表示,《面具》首先在情节编排上实现了正反人物的双重反转,使得整部戏产生了颇具诱惑力的悬念和悬念的暗转,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更重要的是,《面具》塑造了“成问题的个人与观众心理”:“整部《面具》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李春秋的人生疑问和探索去设计的呈现为他在自我迷失后重新回归自我的关键人生旅程,并且把这条回归路的艰难性凸显出来。李春秋的内心疑问和追求其实可以视为当前中国观众的内心疑问和追求的一种影像置换和化解,所以从这里可以看见《面具》在当前社会中有一种现实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黑特:《面具》实现了自我颠覆叙事所造成的审美惊奇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黑特:《面具》实现了自我颠覆叙事所造成的审美惊奇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黑特以《角色反转与自我颠覆叙事》为题,从美学角度剖析了《面具》在正、反两位角色塑造上的叙事策略——自我颠覆叙事。

  《面具》之所以在20多集之后成功实现角色反转和自我颠覆,让观众的心理跟随剧情自然变化而不显生硬,主要是因为对李春秋个人品德的审美化、在人物与人群之间建立或者拆借形象的正义性、主角形象本身具有的两面塑造的可能性和在景别、角度、用光等方面来强化角色转变之后的人物形象塑造,“这些艺术技术手法的有机融合,在实现角色反转的同时,合理地实现自我颠覆叙事所造成的审美惊奇。”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一部精彩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价值观在起支撑作用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一部精彩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价值观在起支撑作用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在会上首先认可了《面具》的观赏性及王小枪作为年轻编剧的能力,“编出来的作品有新意,而且在技巧的使用上非常到位,这是吸引观众最主要的一点。”

  随后,他就《面具》好看的原因展开了分析,“第一,我觉得这是一个具有高智商的作品,是智力的较量。如果一个谍战剧、反特剧,智力上没有达到一个高度,这部戏就不好看;第二是人性的较量。智力的体现背后实际上是人性在发挥作用。这个作品中两个主人公的反转,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人性的差异;第三是价值观的较量。世俗的伦理、亲情、人情战胜了他那种所谓的为党国、为军统卖命的价值观。因此,一部精彩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价值观在支撑着起作用。”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面具》是谍战剧的新品种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面具》是谍战剧的新品种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在会上就《面具》与近些年来多部谍战剧展开比较,他肯定道:“在两个字的谍战剧中,《面具》增添了新的品种。剧中李春秋转变的原因很多,但是冲冠一怒为一子,李唐是压跨李春秋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具》以孩子作为最后砝码的思路,确实跟以前的谍战剧是不一样的。”

  同时,《面具》在家庭伦理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不仅是一部拖家带口的谍战剧,创新之处在于拖家带口的家庭居然破裂了。”赵彤还肯定了剧中人物形象的设定,“由于近两年网络剧中法医故事形象体系的发展,剧中李春秋的法医形象是目前具有市场魅力和特点的职业身份。”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邢戈:《面具》能够引起精神领域的震动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邢戈:《面具》能够引起精神领域的震动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邢戈从剧本创作角度对《面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肯定道:“《面具》在专业的创作领域里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特别严谨、认真和高素质,不管是文学所能够抵达的高度和深度,还是艺术所能够引起的精神领域的震动,包括叙事逻辑和历史趋势之间的关系。”

  她还表示,“李春秋这个人物塑造得很丰满,围绕着李春秋这个人物,努力地去揭示他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特别揭示了他柔软的质地,使他内心的良知能够闪耀出一种人性的光辉,以吸引观众对他的同情和认可。使得人物带有人情味。”

  口碑发酵

  “好看是关键,创新、坚守最重要”

  《面具》一改谍战偶像化的剧作风貌,将视角放诸于一群普通中年,用中年人面临选择时的身份焦虑、婚姻焦虑、信仰焦虑,来拉近与现代观众的距离。面对当下网民大众对抗战剧、谍战剧严肃性的消解,《面具》中人物对“家庭”的注重和内心安宁的找寻,似乎正是对“正剧”历史宏大性的一种诗性回归。

  研讨会上,《面具》制片人张海东和编剧王小枪对该剧从创作到选角到播出的整体情况作了详细阐述,并对自我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具》总制片人张海东:“好看”是关键,我很庆幸做到了坚守、细致、专业

  《面具》总制片人张海东:“好看”是关键,我很庆幸做到了坚守、细致、专业

  

  研讨会上,《面具》总制片人张海东认真阐述了《面具》背后的“坚持”与“坚守”。她直言自己曾被市场所裹挟,但焦虑过后,还是选择了踏踏实实说故事:“我很庆幸自己做到了坚守、细致、专业。这是电视剧或其他文艺作品维持生命力最可贵的东西。”

  她还表示,创作的本质应该是“好看”,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同时还要坚持创新,“现在市场比较混沌,各方面容易盲从,如果一个作品做到好看,观众才愿意追着看,才会跟着人物跌宕起伏体会其中的情感。”

  如今,《面具》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令张海东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这是对我的肯定,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会坚守这个本质,去做观众爱看的剧,做传播优秀艺术作品的排头兵,让更多的观众体会美好艺术带来的幸福感。”

  《面具》编剧王小枪:感谢制作方和演员能把这个故事完整还原

  《面具》编剧王小枪:感谢制作方和演员能把这个故事完整还原

  

  高口碑、高话题度、高收视,《面具》的“三赢”离不开扎实的剧本和精细的制作。谈及剧本创作,编剧王小枪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与剧作结构,他用“完整”来概括整个复杂紧凑、悬念迭起、伏线千里的故事。

  “我很感谢制作方和演员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达、还原了出来。这个本子从创作结构上用了一种比较原始或者说比较完整的创作方法,春秋战国从名字到人物的构建,女性角色姚兰与赵冬梅的呼应,一正一反的高阳和魏一平,包括国共两党,这是人物搭建上的完整,其他的包括台词、情节铺垫、时间设置都是比较完整的创作方法,前后呼应,相互对称。”

  

  写大历史容易,写小人物艰难。总的来说,从视角、情节、人物、价值导向等方面而言,《面具》的出现,是对谍战“正剧”的复归。它不再是虚浮的时代与个体,而是将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物,通过“小家”与“大国”观念的融合,对全世界“家庭”、“爱”等普世价值的展现,赋予人物以真实的质感,并将其嵌入真实残酷的历史之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告别“伟光正”、“高大全”的全能英雄符号,《面具》隐含的家国命题,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观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