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
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
一、一般性原则
1、建立“事前预防胜于事后处理”观念
欲有效预防校园暴力行为之发生,首重建立预防观念“宁可事先花一块钱、多付出一分钟”,老师、学生均应有此认识。
2、运用团队力量防杜校园暴力
结合学校所有人员力量对抗校园暴力事件;加强与学校与家庭联系,以整合力量全力教导学生;并与公安、社辅、医疗、司法等部门充份联系,以应不时之需。
3、明了学生个人特性及客观环境,以收防微杜渐之效
部分学生之所以有暴力行为,必有其原因,理性、客观分析其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以诊断行为成因之后,方能拟定出正确之防治校园暴力对策。
4、平日以爱心、关心管教学子,消弭暴戾之气
无论是父母、老师或是学校行政人员,对于学生之任何管教措施均应出于一片爱心,抱持“悲天悯人”之襟怀,善待之以恒,而且最重要者,必须让对方体验得到那份爱心与热忱。
5、使学生相关人士信赖进而配合学校管教措施
为发挥整体预防之效果,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获得与学生有关之人士的信赖,让他们成为教育辅导之助力而非阻力。
6、管教作为应兼顾学生自尊心
对于偏差行为学生之处分,尽量做到维护其自尊心基本要求,避免过于严重之处分与苛刻之指责,可以有效避免因“无地自容”愤而行凶事件发生。
7、加强被害预防教育,强化师生防卫警觉
经由普及被害预防教育灌输,使学生具备基本防范被害常识,因而校园找不到被害对象,如斯也可以避免许多因利于施暴者实施校园侵害事件,维护校园安全。
二、家庭方面
1、健全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健全人格
学生家长应深刻体认一项事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基础,有了健全家庭环境,才可能有健全人格之子女,因此家长应设法努力营造融洽家庭气氛,以子女教养为第一要务,让子女对家庭有充分归属感,可有效避免子女产生各种偏差行为。
2、以身作则,引领子女养成尊师重道美德
“身教”、“境教”之重要性应容大家无庸置疑,负责子女管教重责大任的父母,本身对于子女之老师或其他老师应持尊敬态度,才可能让子女养成尊师重道美德,也才不会有对学校师长施暴事件发生。
3、勿滥用暴力管教子女,产生不良学习效果
对子女为适当体罚,有时对于子女的一些偏差行为的确能发挥管束之效果,但体罚却非万灵丹,滥用体罚或实施严厉惩罚,除了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外,还可能让子女充分学习暴力,进而增长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4、主动配合学校各项措施,积极参与学校举办活动
为确实掌握子女行为状况,学生家长应主动随时与学校联系,以了解子女在校表现,以为家庭教育之参考依据;对于子女学校所举办活动,应设法亲身参与,这样才能收全面整合教育效果。
三、教育机构方面
1、改善学校人文物质环境
在精神环境方面,塑造优良校风与班风,倡导校园伦理;在物质环境方面,布置优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发挥境教的功能,学生便不愿以暴力破坏纯净的校园。
2、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师生良好关系
建立合理教师期望水准,并督促教师能够在任教科目不断进修、成长,提高教学绩效,以获得学生敬重;采行适当专业领导,慎用处罚,重视师生双向沟通,增进情感相互交流,促进师生和谐关系。
3、落实校园危机处理教育
增加对校园暴力问题严重性认知程度,实施校园安全教育,强化师生处理校园暴力问题的应变能力;并设法在各校设专线咨询电话及申诉中心,以强化校园暴力事件辅导,减少暴力事件重演不幸情况发生。
4、加强学生自我控制暨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加强学生法纪教育,使他们确实学习自我负责的态度与及良好自我控制能力;教导学生妥善控制情绪,多结交益友,并教导他们正当处理人际关系经验。
5、适时修订不符时宜校规,导正学生偏差行为
教育实务之经验告诉我们,校规不彰也是校园暴力来源之一,教育机关应该经常检讨校规恰当性,对不合理、不符时宜、不清楚、无可行性的校规加以检讨修改后,确实执行成为首重之务,予暴力潜在学生一个不敢实施暴力行为空间。
6、落实学生正当休闲教育
加强课外活动或各学生社团活动多元性,培养学生正当之休闲兴趣与能力,积极方面可以从而陶冶学生性情,消极方面则可供学生在参与有意义之活动之际,发泄多余精力,避免产生暴力行为。
7、全力扫除引发校园暴力情境
学校可结合当地治安机关力量,强化校园门禁管制、巡查之措施;加强照明设备,减少犯罪死角,从而有效终止暴力行为实施场境。
8、举办家庭学校沟通活动,加强亲子教育
学校及有关社教、文化机构,应多举办如亲子活动,并请学者专家讲授亲子教育,使父母了解青春期少年的身心特质及心理需求,学习与子女沟通的方法、有效的管教方式,积极建立起对子女的正向影响力,避免子女产生暴力行为动机。
9、结合家庭力量,提升适应不良学生之辅导绩效
教育机构除加强专业辅导人员训练,落实学校辅导工作之外,还应运用热心家长组成义工服务方式,实施电话咨询、家庭探访,或特别适应不良学生、功能不完整家庭的辅导及支援工作,扩充辅导资源并提升辅导成效,降低学生进一步实施暴力行为之可能性。
四、社会方面
1、强化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
大众传播媒体应担负起提升民众文化道德水准责任,多安排有益少年身心健康节目,审慎处理传播内容,勿为不良导引,尤其是有关涉及师生间冲突之新闻。
2、扩大推展文化道德涵养之活动
鼓励各机构、公益社教团体等,提倡富而好礼、勤俭、朴实的社会风尚及活动,使少年学生在纯净的大环境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薰陶,除掉社会暴戾之气。
3、提倡正当娱乐休闲教育
有关单位应妥善规划少年休闲活动,提倡正当休闲教育,并提供适当的场地与专人辅导,使少年学生精力得有正当发泄管道。
4、全力扫除引发暴戾之气不当场所
司法执行机构应严厉执行净化社会不良环境,取缔不良场所,严格取缔暴力充斥之黑色书刊、影像,严格管理少年出入不当之场所,以避免引发暴力动机进而衍生校园暴力事件。
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
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以及心理教育[1]等非硬性教育,由于很多国家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调查显示;校园暴力比较主要原因校园的霸王们,他们社会有保护伞,欺负同学恐吓同学,殴打不听话同学。
以上就是华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校园暴力资料。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校园暴力的是需要预防的。这种预防能够有效的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为青少年们的安全发展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