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研究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管理会计的职能更加被企业需要,同时具备财务业务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管理复合型会计人才稀缺。高校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会计人才的转型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转型;高校培养

  一、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的基本情况

  传统财务会计人员只负责对账、记账和登账等一系列机械重复的工作,缺少对政策的宏观判断以及促使企业向前发展的决策力。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之下,企业获取数据更为便捷,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在以往的资金核算基础之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作出前瞻性规划,需要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眼光的管理复合型人才。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变化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也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引起会计转型和会计职能的拓展。[1]

  (一)会计转型的方向

  1、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必然的。一方面,大数据背景下衍生的信息技术,使会计面临“智能机器人将代替会计人员完成基础的财务工作”的挑战。目前“四大”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机器人,其执行任务的精确度远高于人工且可以不间断工作。另一方面,现状与需求发展不匹配。财务会计侧重分析企业已发生的交易事项,但是企业管理者更想知道未来的财务预测,管理会计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侧重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2、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基础,向“数据智能”方向转变

  财务业务一体化,即将企业经营中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企业常用用友和金蝶建立电子账本,根据业务填制凭证,其他子系统将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总账系统又为UFO报表系统生成财务报表提供财务数据。所谓“数据智能”也是人机交互,利用大数据会计处理技术,比如Power BI软件强大的算法引擎,通过抓取财务数据、清洗数据、建立模型、数据可视化等步骤,直观地、动态地呈现会计信息。

  (二)会计职能的拓展

  1、进一步强化会计的成本管控职能

  大数据的数据库储存有很多复杂的数学模型及经济模型,可以对成本进行有效预测。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出各项成本支出,以图表等方式呈现各项成本支出与收入及预算的关系。这样在财务活动发生前就可以对生产成本进行管控,逐步缩小成本与预算的距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进一步强化管理决策职能

  大数据技术挖掘信息的速度和容量远远高于财务人员自己处理数据。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以在几万笔订单中快速找到哪种产品销量最好,从客户下单次数了解客户喜好,得到决策所需的数据,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得到强化。

  3、进一步强化会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作用

  会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得到强化是因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指标能够轻松得到,非财务指标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统计得到,从而使得到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更加全面、客观,使企业绩效评价也更加合理客观。

  (三)会计转型的意义

  1、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转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当今时代,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企业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最大的企业效益。而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海量数据库中获得潜在客户的信息,从而抢占市场先机。[2]

  2、管理会计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核算会计,更多的是需要兼具财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更合理的预测和规划,从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会计转型促进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方案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必须紧密贴合时代背景。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型,高校也应看清形势,积极建立起符合会计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

  (一)管理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可以顺从大数据时代和经济发展需要,会计专业知识牢固,会计信息处理分析能力强,具有“大会计”理念思维、能够系统思考、职业判断、沟通协调的高素质管理复合型会计人才。[3]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高校现行会计人才培养应转向管理复合型。

  (二)高校管理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合理建议

  1、课程体系优化调整

  增加大数据入门性课程。增添大数据新兴信息技术入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数据可视化分析报告等知识技能。着重培养管理会计技能和思维。管理会计课程授课模式应以调研报告、实践案例分析、实战性管理咨询方式进行[4]。按模块设置拓展课程。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可包括专业精深模块、知识整合模块、数智经济模块、沟通交流模块和行业精英模块。这样的设置方式更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或者发挥所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治理思维和产权保护的商业伦理。

  2、多元化教育模式共进

  校企合作。高校负责构建学生的理论知识,企业提供“顶岗实训”、“订单”班级等合作机会,实现“产学研”多赢目标。校企还可以合作建设双师平台。财务就业者兼职高校老师,给在校学生提供就业相关讲座或者学校采取双导师制不时给学生给予实习实践帮助,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行业的现状,规避错误认知,及时调整自身学习和职业规划。

  高校协同。将高校分层为水平和垂直维度。水平维度的高校群的会计专业教学实力相当,应当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高校之间多开展专业竞赛、学术联合和优秀学生交流会等活动,弥补学校专业短板,以联盟形式增强实力。垂直维度的高校群,关注点在高校结对帮扶角度,带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高垂直维度的高校推荐优秀人才进入低垂直维度的高校,让高层次人才进入普通高校,共享部分专业资料,共建精品专业课程。

  引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模式。线下线上课程有机结合,丰富会计专业课程构成。以慕课平台为例,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平台,里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发挥自身能动性解决日常课业中的疑难杂症,完善自我、提高技能。同时,高校也应将拓宽格局,聚集海量名师,共同将在线网络学习平台搭建得更加完善。

  四、小结

  大数据时代,会计行业的未来取决于财务、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融会贯通,这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财务业务和管理决策能力的同时,掌握大数据技术,从专业的角度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会计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社会对于会计的新要求也提醒高校要转变教学理念,顺应会计人才培养转型的趋势,为企业输送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管理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雪,耿静.大数据视角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1):142-144.

  [2] 彭元彦,刘丽娜.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转型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01):154-155.

  作者简介:

  乔盈盈(2000-),女,河南人,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18会计五班学生;

  杨娜(1999-), 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18会计三班学生;

  张千硕(2000-),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18会计五班学生;

  黄晚秋(1999-),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18会计三班学生,研究方向均为会计。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