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成年人交友困境|“我可没有把你当朋友啊!”

  所以当我们已经不再是孩子时,应该如何开启和维系友情?

  今天的推文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

  成年人的交友有多困难

  在查阅资料时,我看到了2016年的一项大学生社会性实验。

  实验的内容是召集了一个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同学进行打分。

  如果把对方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就打3-5分,如果认为对方和自己仅仅只是陌生人或普通同学就打0-2分。

  在实验中,只要A给B单方面打了三分及以上,则AB将成功配对被归类为朋友关系。

  有意思的是,在1353对朋友关系中,仅有730人选择的朋友,对方也把TA视作朋友。

  而在看结果之前的访问时,有百分之九十四的人都自信的以为自己和对方是相互的好朋友。

  把这项实验数据放在个人身上则意味着:在你认为是朋友的人里,其实有一半的人并不把你当朋友喔!

  而且,在交友这件事情上,成年男性要比成年女性更加困难。

  比如,女生会结伴去厕所,会一起看电影,一起约逛街,吃下午茶……

  但这种现象很少会发生在男性之间。

  因为男性并不擅长于主动向他人发出建立友谊的信号。

  我还记得我表弟去年暑假时借住我家,我告诉他我们社区有篮球场,让他去那边看看有没有队伍缺人,可以跟大家一起玩。

  但打了三四天之后,我发现他并没有那些人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球场当天会不会有人打球,只能去球场干等。

  我还嘲笑他说:

  “都20岁的人了,社交能力这么差吗?都一起打了三四天的球了,还没交上朋友?”

  我表弟说他不愿意做主动去交友的那个人,不是因为对方篮球打得不好,相反,对方大部分人的篮球水平比他更高。

  “因为我不希望让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很脆弱的人。”

  曾经我还不理解这句话,我不知道主动交个朋友为什么是脆弱的表现,直到写这篇推文查询资料时我才大概理解。

  马里兰大学教授Geoffrey Greif称,有一大部分男性觉得如果自己向同性发出交友信号,会被误以为有同性恋倾向。

  所以即便相处得来,他们也宁愿错过,只盼着友情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并牢固。

  二.

  成年人即便在成为朋友之后,友谊的维系也是一道难题。

  因为成年人的友谊并不是完全纯粹的,如果说少年时期的友谊是因为彼此欣赏,玩得来,那么成年时期的友谊往往会受到更多现实、外部因素的影响。

  韦德词典中有一个关于成人友谊的词汇,叫做:友敌。

  它倒是没有到敌人那种仇恨的程度,但它仍然表明在成年人的友谊中,是存在互相伤害的,并且在伤害对方过后,还可以继续做朋友。

  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应该多多少少都经历过。

  我们就这样白天互相伤害,夜晚共度患难的成为了非常标准的“友敌”。

  这样的友情虽然说不上完全不好,但的确有着地理因素和资源置换的无可奈何。

  比如你觉得你的同事来上班时素面朝天又沉默寡言,心里默默认定对方是不善社交的宅男宅女,但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你的同事并没有把职场当作一个交友环境,没有把工作伙伴视为“可交友对象”,自然不会花费心思在这样的场合打理自己。

  而这所带来的困境是,作为同事,你只能看到对方所展示给同事的那一面,很难看到在其他环境下是什么样的状态。

  并且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身边不再只有一种朋友,而是会拥有不同的朋友,我们在不同的朋友面前,也会分别展现出不同的状态。

  但这其中的ABC很难是同一个人,他们也各自只了解你的N分之一。

  成年的我们拥有很多种特质,它们无法被容纳在某一种关系当中。

  三.

  成年人的友情如何产生并持久

  相信点击查看这篇推文的人,最关心的还是:作为成年人,究竟如何开展一段友情并维护它?

  在上世纪5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Rebecca G. Adams提出,开启一段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反复的、无计划性的互动。

  这一观点,心理学中的“多看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也从侧面印证了。

  意思是,原本两个陌生的人,如果能够多次的不带强功利性的碰面,那么这双方所产生的好感度将会远远超过其他人,所以这往往就是友情的开始。

  但在成年以后,我们无法像学生阶段那样,和身边的人有长期、持续、且频繁的互动。

  即便是有稳定的工作,和同事的关系亦不容易走得很近。

  在百相生社交上就会有这样的体验,百相生社交有多种匹配方式,三观匹配的纸飞机,星座匹配的星座契合度,九型人格匹配的网状分析图……如果你在体验不同社交功能时,都能遇到同样的人,你不仅会觉得你们之间有缘分,还会相信你们在各方各面都是契合的。

  当两个人由于接近性和大量的互动而开始熟识后,严格意义上来说TA们还算不上是“朋友”,只是“熟人”。

  自我暴露并没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浅到“八大菜系哪种你最喜欢”,深到“在你的家庭结构中,你觉得谁对你来说最重要”,都属于自我暴露。

  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暴露习惯,有些人习惯于一下子猛烈地表达自己,但有些人则习惯于细水长流。

  那么百相生社交的记录生活功能就很适合进行自我暴露以及观察对方的自我暴露,在你拿不准对方自我暴露的速度时,不如就看看TA平时分享的都是哪些层次的内容。

  并且比起刻意的像做问卷一般向对方提问或者向对方表达自己,记录自己的生活和看看对方的生活是更加自然、更加令人舒服的方式。

  当你们已经成为朋友之后,最后一步就是建立亲密关系,长久维护友情。

  为什么说交友到最后会需要建立亲密关系,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跟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是超越了一般朋友职责的。

  而这种亲密关系的纽带亦有迹可循,2005年,社会心理学家Carolyn Weisz和Lisa F. Wood研究发现,朋友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是支持彼此的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

  社会认同不是简单的譬如“我们都来自浙江省”这种身份相似性,而是个体认识到TA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TA的情感和价值意义。

  可以是自己的宗教信仰,可以是自己有哪些特殊经历等。

  社会认同对于成年人交友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支持社会认同虽然不一定能让你们成为亲密朋友,但反之则一定无法成为亲密朋友。

  不过也不必觉得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它并不需要你们非要有一样社会认同,仅仅需要的是你们能够支持彼此的社会认同。

  如果说的这么官方大家觉得不好理解,可以举一个例子,在百相生社交中,有一个功能叫做“我拼”,里面就有“拼公益”的功能,在这里做公益的人都是真心实意的热爱公益,如果你没有能力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你可以发自内心的夸赞一句:“你真的太棒了!”

  这就叫支持社会认同。

  所以,如果你现在并没有建立起亲密关系的朋友,不如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认同。

  百相生社交里有很多的兴趣群组,用户们会自发的举行各种活动,除了公益组织之外,有留学生交流群、乐活主义交友群等等,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加入并了解试试看,说不定一段友谊就能从这里开始。

  希望大家可以在百相生社交中找到自己的社会认同,也找到那个可以成为亲密朋友的人。

  点点「在看」,说说你对成年人友谊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