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原作不敢干的事,《封神》干得漂亮!!!
打7分,分几点说说我的感受,有褒有贬。
自然界中最自私的动物是人,其他版本的妲己在成人之后的“人性”很强,独立意识甚至强于纣王,以自己的野心为行为准则;
真正的动物不会这样,动物被本能主宰,谁对它好,它就跟着谁,为了这个恩人,动物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和所有人为敌,这可以被解释为“忠诚”,但我更想称之为“兽性”,这种兽性是透着纯善的。
纣王的血帮妲己解除封印,重见天日,她将此视作恩情,因此对纣王是忠心耿耿地追随,她所做的一切都只为帮助纣王成为全天下的王。很多观众对娜然重见天日的那场戏给予高度评价,确实演得不错,尤其是她听到纣王声音的那个歪头,实在是太绝、太“动物化”了,还有袁泉饰演的王后以死相胁时,她躲在纣王身后怯生生的眼神,那一刻我不觉得她是邪恶的妖精,那分明就是一个受了惊吓的小动物啊,但这些都是演技加成,“忠诚性”才是她这个角色“兽性”的深层次体现。
忠诚性会导致附属性,这一点养狗的人一定深有感触,狗是打都不会离家出走的,纣王死在城墙之下,妲己牺牲自己的命也要救他还魂,她的尾巴一点点消失,她把命都交给了纣王,这是以前的“妲己”绝对做不到的。
纣王那场为国运献祭自己的作秀都没有在我心里掀起波澜,但是比干自挖七窍玲珑心之后,他眼看妲己显出原形,却当场出尔反尔,火烧祖庙的那场戏,我实在是被震惊到了。
那场戏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这版纣王的权力欲望和自我意识,这是老版纣王不曾有的效果。
费翔除了口音出戏,其他方面都在线,他帮助纣王甩掉了残虐无道的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帝王家族的贵气和杀伐决断的果敢,费翔本身的长相气质和殷寿高度融合出奇效啊~虽然是大反派,但是我真的很难不看他啊~
杨玏和伯邑考这个角色太贴合了吧,温文尔雅,举止稳重,眼神清澈,集贵族气和书卷气于一身,和西伯侯对话时会微微弯腰,和弟弟相见时满眼都是爱意,与纣王合奏时虽然是为父求情却字字落地有声,很难不爱啊朋友们!
个人观点,黄渤饰演的姜子牙我不太喜欢,对不起,但是“老不正经”比“大智若愚”更胜一筹;姬发虽然是主角,但是放在老戏骨中间不够出彩,这个不怪他,但是占着主角的位置上却没发出光……有点可惜……
实不相瞒我是奔着“哪吒”看这部电影的,哈哈~
冀州攻城开展作为开篇达成了“开篇即高潮”的效果,战斗场面壮烈之余,在人物造型、场景设计和音乐上极富美感,搭建祭天台的场景也不错;神仙斗法的场面比较惊艳;除了坦胸露背之外,服化道也很精致;质子之舞溯源历史,能体现商汤原始野性的文化特征;主要建筑的雕梁画栋具备美学价值……
下面说说电影叙事存在的问题:
这个部分我想提一嘴《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褒贬不一,评分也不高,但是父权和王权的融合比《封神》更符合逻辑说得过去,人伦惨剧和宫廷政变相结合呈现出来的故事更干净利落。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看原著和影视作品对这层困境的处理效果。
在《封神演义》原著中,“天命”贯彻始终, 开篇即是“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歧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纣王和妲己不过是“成汤合灭;周国当兴”这盘“天命之局”中的一颗小棋子。
在影视作品中,各路神仙齐聚西伯侯身边,姜子牙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如有神助”不就是“天命”的一种表现吗?
在《封神演义》第九十五回《子牙暴纣王十罪》原文中,姜子牙述说纣王十大罪过,其中5条如下:
1.听信妲已谗言,致皇后死于非命。
2.听妲己之阴谋,诳诈诸侯入朝,一碎醢其尸,一身首异处,失信于天下诸侯。
3.悉听妲已惨恶之言,造炮烙,设虿盆,人神共愤。
4.信妲已之言,诳贾氏上摘星楼,致贞妇死节,又摔黄贵妃于楼下,三纲已绝,廉耻全无。
5.宴乐无常,私纳妖妃,信妲己以童男,割炙肾命,以作羹汤,绝万姓之嗣脉。
十大罪状中“妲己”出现五次,这分明是在为纣王洗脱罪责。
而在影视作品中,在几部老版的《封神榜》中,对纣王昏庸无道残暴无能的表现也比较浅显,大部分“归功”于妲己,我印象最深的是“酒池肉林”和“炮烙之刑”。
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死了,或者说好听些,封神了。
虽然说这里的“死亡”是作为“神仙”开启新生的必经环节,但是它还有一个潜台词:“乱了纲常的人就没法继续留在人世坐享胜利成果。”
我说这么多的目的在于希望大家明确:
《封神榜》历经几十年更新换代演绎,多少人以为大商之殇在于妖妃,但如果不是人欲膨胀,妖狐妖术依附于什么存在?如果不是父权和王权独大,人欲又因何膨胀,以至于置人伦纲常于不顾?
坦白说有几个瞬间,我的思想回溯到了中学课堂,想到历史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把握一个核心,只要进入了封建社会,宗教神学、儒道至圣……一切一切,都服务于封建王权。”我想到语文老师对我们说:“梁武帝信奉佛教,南朝或许不止四百八十寺吧,茫茫烟雨之中怎么看得清楚呢?”
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我想《封神》已经成功了。
以上文字为原创内容,图片源自网络,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