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荆河戏:人间故事里的生旦净丑

  

  大型荆河戏《蒋翊武》剧照

  澧县澧州荆河戏协会演出剧照

  【场景】

  

  大幕拉开。露出戏台上的古装女子。一曲荆河戏《落园》选段已准备就绪。

  “避难女坐花亭泪流满面,尊夫人和小姐细听奴言,家住在扬州府江都小县,奴名叫汪月英,奴的父母双全……”一身鹅黄的旦角浓抹重彩,衣饰华丽,头上双翎轻颤,随着这四句唱词,拭泪,离坐,转身,水袖轻扬。

  全身枣红的老夫人慈祥地注视着落难女子,身后一蓝一黄的年轻女子一脸的关切,心急地等待汪月英唱出落难的缘由和经过。

  一节唱完,突然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喧天,在热闹中期待下一节的开场。几位年纪稍大的观众,神情庄严,甚至近于木讷笨拙。因为这个选段里,将有一个生离死别的故事,等待着他们把所有的情节一一揭开。

  【场记】

   荆河戏起源于明永乐年间,因为明代是个戏剧盛行、戏剧家辈出的时代。清初,荆河戏完成了楚调与秦腔的“南北交融”,荆河戏弹腔“南北路”宣告诞生。荆河戏的传统剧目较为丰富,保存下来的有五百多出,其中包括整本戏四百五十多出,散折戏六十多出。由生旦净丑在舞台上来演绎这些人间的爱与恨、是与非、情与仇,甚至刀光剑影、生离死别。

   解放初期,荆河戏的繁荣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民间职业班就有五个。2006年,澧州荆河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角色】

  

  荆河戏的脚色行当分生、小生、旦、老旦、花脸、丑六行,生分老生、杂生、正生、红生四种,旦分正旦、闺门旦、花旦、武旦、摇旦五种,花脸则分大花脸、毛头花脸和霸霸花脸三种。荆河戏的表演讲究内、外八块的功夫。"内八块"功夫指人物的喜、怒、哀、乐、惊、疑、痴、醉等内心情感,"外八块"功夫则指云手、站档、踢腿、放腰、片马、箭步、摆裆、下盘等八种外部形体程式动作。荆河戏以武戏见长,尤以各种姿态的"拗军马"、"抖壳子"最具特色。

  【艺术特色】

  

  荆河戏与其它皮黄剧种一样,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在音乐、表演、服装、习俗等各方面,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点,但作为荆楚一带的地方大戏,它又有独具的特色,除了舞台语言用澧州官话以别于其它剧种之外,荆河戏最大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音乐方面,长期以来,荆河戏以它特有的唱、做念、打,在不到三十平方米的舞台上,艺术的再现了历史的兴衰起落,趣事轶闻,用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荆河戏形式,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成为荆楚人民自觉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成为湘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寄托。

  稿源/节选自《溯源澧水》 高玲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编辑/唐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