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问题思考

  摘要: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出现明显低龄化、手段残忍化、犯罪心理多样化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带来的系列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和高度关注。文立足于未成年人犯罪背景和现状,深入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指出目前法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预防措施

  第1章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也在大幅度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但是,正是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未成年人中也催生出了一些不良现象,那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现象。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出的是反复性、长期性、严重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对社会和国家带来不利后果,但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分析程度也在不断加强。

  社会环境的污染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细菌胚,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是未成年人的源头。未成年人是否能够茁壮成长,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未成年人自身的未来前进和家庭未来的希望,更关乎到的是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监管和重视未成年人培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已刻不容缓。

  1.1.2防控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和意义

  以xxxxXXXXXX思想和XXXxxxx精神为指导力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拥护党和国家,为XXX事业奋斗终身的XXX接班人为目标,以未成年人接受力度高的方式深入开展活动,首要工作就是“扣好未成年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四个自信”,培育未成年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各项指标平衡发展的祖国合格接班人。

  加强未成年人的对法律知识普及,让未成年人意识危害性,要树立正确的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维护未成年人身心绿色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学者们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学者周发慎认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的特点,应深入研究原因,给

  予预防和控制的手段。学者李佑标认为,《刑事诉讼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有必要对其适用条件、法律效力、适用程序及其进一步完善加以探讨。学者高冰认为,我国对触犯法律的未成年人处分制度已经跟不上犯罪低龄化的紧迫形势。学者张远煌、姚兵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已呈现出社会危害加重和人身危险性增加的总趋势。学者田斐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性不只体现在其数量的庞大,还体现在社会危害性,未成年人犯罪其危害性不仅在于破坏了社会关系,更在于人们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时的现状恐惧及未来状况的担忧。

  我国学者们对未成年人犯罪有了一定宽度和深度的研究,但我国面临的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独特性,在不同社会情况下呈现出不同形态。所以,我们仍需不断地探索和钻研。

  1.2.2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如下:学者Ineke Haen Marshall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在欧洲联盟成员国以及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等28个国家7万名未成年人的自我报告信息中显示,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信息,如移民、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关系带来的影响,他还在文中提出什么才是可以被认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同观念的见解。美国学者宾得.艾特提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来说,何为有效的政策?有效的政策不仅以它所暗示的可能减少的犯罪数量来衡量,而且还应该以它所产生的群体相互作用来衡量美国的社会结构使得未成年人犯罪有了全新的概念,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设计出相对特别的司法制度,给予未成年人的司法程序保护也通过司法判例的形式逐渐趋于完善,形成独具特色的处置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行司法制度。

  我们可以对国外的实践经验进行筛选,吸取外来文化,融合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整治的实际需求进行运用。

  1.3 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此篇论文在书写过程中运用了以下3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未成年犯罪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进一步剖析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和特性,对《未成年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法律制度分析。

  案例分析法。摘选近些年经典的案例引导和深入,探索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不够完善的地方。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我国前期和现期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相关研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的构建,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分析相关法律制度的利弊之处,进而用来弥补不足之处。

  1.3.2 研究内容

  此论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未成年人犯罪背景进行分析,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现状如何来进行研究。并且分析防范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和意义,与未成年人犯罪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比较。

  第二章为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概述。包括未成年人的概念、特征和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由,通过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寻找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的原因和问题。

  第三章是对于未成年犯罪我国防控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当下国情,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讨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所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入剖析。

  第四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完善措施。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引导和未成年人自身防范意识等方面,预防和制止犯罪的发生。

  第五章为全文总结。对于整篇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进行整合。

  第2章 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2.1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我们把未成年人犯罪定义为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近些年我国的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正呈现上升状态,成为了我们现阶段一个棘手的问题,导致日益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在不同领域也有不同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一、未成年人犯罪高科技化和模仿犯罪化。通过有预谋有计划的实施犯罪,接触高科技电子产品,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和模仿成人化犯罪,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二、未成年人团伙犯罪不断增多。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占总数据的72.9%,未成年犯罪普遍是共同作案,犯罪团伙内部相互壮胆,暴力和残忍度也随之提高,对社会破坏性极大。

  三、未成年人犯罪转化为低幼龄化。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受如今社会的熏陶逐渐早熟,80%的未成年人罪犯12岁就出现了盗窃,偷窃等不良行为。

  四、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增长尤为明显。抢劫、敲诈和勒索现象较为严重,全国70%的未成年人犯罪均是采用暴力性犯罪。

  2.2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

  当一个新生儿出生时,父母家人炙热的眼光说明了一个希望的种子诞生了,我们初来到这个世上,最密切接触的就是我们的父母,父母是我们的方向标,是指引我们向前的信号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就是爸妈的第一课,爸妈是讲台上的老师,而我们就是讲台下牙牙学语的学生。然而近些年来,家庭教育逐渐弱化,甚至缺失严重,导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家长们总会有个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学校就是一个炼丹炉,最后炼成的丹药就是孩子,炼出丹药的好坏都在于老师,而自己只作为火炉中的一把火,把自己置身事外。

  首先,家长过分宠溺和放纵孩子。现阶段大多数家庭都是响应当年的国家政策,少生优生,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过度的溺爱和纵容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是胆大妄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经历不起风雨的袭击。

  其次,是父母角色的缺失。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整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生活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照顾孩子,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妈妈辞职在家带娃的现状,父亲角色的缺失给家庭教育问题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有些孩子的家长,因为自己工作繁忙,没有多余的心思教育指导孩子学习,就花钱买心理平衡,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辅导班,认为这样也算尽到了家长的责任,但这只会使得孩子更多的接触社会人士,不懂分辨好坏的未成年人就会模仿他们的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儿童,这类的未成年人缺少父母的陪伴,大多数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且大多都生活在较为贫困的地方,交通闭塞,教育设施不足,爷爷奶奶思想较为封建,学问不高,很难给孩子提供帮助。

  最后,还有父母自身不良行为影响。家长是孩子的“模范标杆”,爸爸和妈妈的言传身教会被孩子所模仿,未成年人后天形成的性格往往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它反映出来的正是父母平时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止,如若父母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也会容易模仿父母的不良行为。

  2.3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原因

  一、没有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里,大多数学校只停留在应试教育,一味的灌输书本知识,忽略了与实操的结合,没有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缺乏丰富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课堂。过度看重升学率,忽略学生身心发展,导致学生智力教育与道德教育失衡。

  二、注重表面形式,忽视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在教育过程,为了方便学校管理,把未成年人“关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面,一味地输入课本里的理论,致使未成年人的好奇心不断释放,对从未接触的领域十分渴望,使得他们更加好奇和向往外界的新鲜事物,导致未成年人以不恰当的形式释放,这样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心理十分不利。

  不久前,影院热播的电影《少年的你》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电影述说的是校园欺凌引起的血案,引申出了作者沉重的深思,我个人观影后对这部电影的题材选取十分欣赏,能够抓住热度,并且旁敲侧击了我国现阶段的校园霸凌事件的严重性,电影的意义之处在于电影题材选取的校园霸凌事件引发出的严重后果,表达出了未成年人成长教育问题,让我们全社会要注重校园欺凌的现象。回归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屡屡出现校园霸凌现象,在学校厕所、寝室、黑暗角落,甚至光天化日下实施暴力行为,欺凌、霸凌未成年人,最主要问题出在学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忽略了“校园角落”的黑暗势力对未成年的健康成长的影响。

  三、家校合作模式落实不到位。家校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学生家长一起合作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相互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状态和在家的生活状态。如今,“家校合作”模式,不断的迸发冲突和矛盾的新闻层出不穷,可谓与其出发点大相径庭。家长与老师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家长们可谓是满腔怨言,孩子上学牵连着一家人也跟着折腾,但学校老师也觉得委屈,孩子的教育少不了学生家长的配合,家长却不理解不配合他们的工作,使得老师们有苦说不出。

  2.4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

  尤为突出的问题是不良文化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如今,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不良文化越发侵入我们的生活。未成年人受到不良文化影响,自身好奇心的推动,进而效仿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黄色”色情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身心伤害极大,导致未成年人性犯罪不断增加;“红色”暴力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行为具有误导性,容易导致暴力犯罪增加;“黑色”黑社会组织不良文化,散布恐怖主义和仇恨情绪,使未成年人盲目模仿,掉进深渊,扭曲未成年人心灵,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与日俱增。

  其次是网络监管不严格。在如今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游戏也迅速风靡全球,孩子的天性就喜欢玩,容易给网络上新奇百怪的网络游戏所吸引,加上网络游戏更新迅速,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成为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我们常常看到类似新闻,“9岁学生玩网游消费了父母半辈子积蓄”“12岁少年在网吧连夜通宵猝死”“一名初中女孩网恋奔现被骗财骗色”等等,让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陷入困境的。这些新闻都让我们痛心,也让我们陷入思考。

  未成年人的学习也越来越和网络息息相关,例如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和在网上进行相关的学习类APP刷题等,但是网络学习本来是促进教育多元化的渠道,但是很多未成年人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跳出一些黄色淫秽网页,或者是红色暴力血腥的网页,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绿色上网的秩序。

  这些现象受到了大众的极力关注。网络运营企业监管不到位,容易出现网络漏洞,不重视这方面问题的存在。但仅仅依靠“企业的良心”这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尽快立法。没有法律就相当于没有了秩序,缺乏完善的法律标准来界定,就会有许多未成年人法律保护措施难以实施。

  最为紧迫的问题是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不完善,未成年人保障机制不健全。就在2018年12月,轰动一时少年弑母案足以让人震惊不已,案件发生后应为该涉案人未满14周岁,所以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引起了社会上的各种声音在探讨,这个事件的发生值得让我们深思。

  依照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只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批评和教育未免太过放纵,我们国家的法律是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和相应的义务,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分析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到底是保护未成年人,还是保护了“不该”保护的人,这需要进一步的推敲。

  未成年人保护应该是对加害方和受害者都要有相应的保护机制,侧重任何一方都显失公平。对未成年人犯罪应该以法律强制约束力为主,以未成年人品德,心理健康和教育为辅,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体系,从而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5 未成年人自身原因

  未成年人正值青春期,往往好奇心强,自控力差,面对新事物的产生不具有分辨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影响,会模仿和效仿不良行为,这样容易产生不利后果的发生。

  未成年人犯罪与普通犯罪大有不同,其年龄低对社会危害性却不容小觑。在未成年人犯罪过程中,往往牵扯出的还有未成年受害者。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受到霸凌、欺凌事件后,不会告知或者不敢告知父母寻求帮助,更不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有些家长在得知此类事件后选择忍气吞声,任由事态发展,导致结果更加惨烈,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家长还会冷不丁的说:“你不去招惹别人,别人怎么会招惹你?你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类的话。这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带来了难以平复的伤害。

  第3章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现状和存在问题

  3.1 关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研究

  未达刑责年龄未成年人犯罪不能一放了之。近期,最高检察院召开会议,会议中,最高检厅长史卫忠说明了关于现阶段人们广为关注的关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的深入开展工作。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由于未成年人多方面原因引起,单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则效果可能不佳,我们要寻求有效的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方案。

  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自然要从根源开始抓起。但我认为不能简单的以年龄来划分。有些未成年人外表看起来“很社会”,但其实心智并不成熟,犯罪有很大的的虚荣心和冲动的成分,但有些未成年人看起来年纪小,看问题和事情很透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甚至犯罪的时候可能把整件事情的前应后果都考虑清楚了,是明知这样做的后果不会承担责任才这么做的。法律不是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的,而是保护未成年人自身合法权益的,未成年人触犯了法律就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

  3.2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不归入档案问题研究

  实施未成年人犯罪不归入档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引起了社会哗声一片。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所带来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有待斟酌。在电影《少年得你》中,陈念这个角色是未成年人设,她虽然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但是最后却做了犯罪行为,正是因为犯罪记录封存了,出狱后陈念进入了校园,成为了一名教师,这就是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作用,但是犯罪封存制度真的值得推广吗?

  犯罪记录封存的初衷来源于公平制度,我们经常呼吁公平,但却不知道公平的界定是如何定义,我认为,封存犯罪记录不能没有门槛,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无论对于未成年人施害者还是受害者而言,这才是公平所在。

  3.3关于我国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问题研究

  时隔多年,《未成年保护法》再次大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增了关于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专章。

  增设政府保护专章,主要是强调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应承担主体责任,明确应建立专门协调机制,细化政府职责,对国家监护制度作出详细规定,强而有力。增设的网络保护专章,是为了应对网络空间快速发展、网络糟粕荼毒未成年的情形。除了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也被纳入网络保护规定中,对企业责任、网络环境管理、防沉迷等均作出规定。

  遏制“校园欺凌”也是本次修法的重点,对校园欺凌做出了详细界定,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对教职工、学生开展防欺凌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和监管。对实施欺凌行为的未成年加强矫治和处罚。

  司法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近期屡屡曝光的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的案件,一方面要从法律层面上提高量刑标准,抬高此类违法犯罪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的惩罚力度,让意图侵害未成年人的不法分子“望而怯步”,打压住犯罪的恶势力发展。

  第4章 未成年犯罪的完善措施

  4.1 家庭教育层面

  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摇篮,也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教育这个由浅人深的过程中,对于任何人来说,最浅显、最基础的教育都是通过家庭、特别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家庭教育所传授的那些基本知识、本领作基础,人是很难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

  4.1.1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被家庭教育所熏陶。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很好的引导孩子走正确的路,懂得善于分辨是非对错,而相反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第一,要向孩子学习。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相互促进,培养好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第二,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能用家长的身份压制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并懂得善于引导孩子,探索孩子心中的想法,为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进行鼓励。

  第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放手,敢于放手,让孩子不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个家庭的良好教育,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这需要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要知道,每一朵花的花期都不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一朵花的完美绽放。

  4.1.2 增强父母的法律意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的具有抚育的义务。抚养义务不单单是金钱上的养育,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这种物质和精神是孩子成长的基本保障,缺一不可。

  父母对子女的义务是不容反抗的,生而不养是需要付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惩罚。父母是孩子的标杆,提高父母的法制教育和意识,严以律己,以高要求高标准严格审视自己,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也能给烘托出良好的家庭氛围,把未成年犯罪的错误思想扼杀在摇篮里,让孩子能够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

  4.2学校教育层面

  古语有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人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均衡,学校教育有其独特性,培养和塑造人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培育未成年人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树立未成年人正确理念,其意义不容忽视。

  4.2.1 深入开展增强未成年人法制意识和规范守法教育

  全面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科学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教材,上好未成年人教育主题课堂,注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和校园文化教育的熏陶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未成年人中铭记于心。

  要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培育未成年人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能够全面发展,树立起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提高法律意识懂得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培养未成年人诚实守信,善待家人懂得感恩,和同学朋友团结友善,懂文明讲礼貌的积极行为习惯。

  4.2.2 深入开展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

  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做好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控辍失学工作,在教育方面要同等对待特殊群体儿童。协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站对特殊群体儿童开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关爱服务,促进特殊群体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子女和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定期开展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活动,依法保障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权益。

  4.2.3 大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开展“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教育,以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评估和家长委员会建设示范校评估为抓手,指导各学校推进新型教育工作机制,逐步规范家长委员会建设,发挥家长的监督权、参与权,全力推进以“社会监督及民主参与”为内涵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4.2.4 全面整治学校及其周边环境,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各地各学校定期排查校园周边存问题和隐患,加强各部门协调联动,对学校周边的社会治安进行整治,严厉打击任何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完善除暴治暴的工作制度和应急处理工作。强化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让师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4.3社会教育层面

  社会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才能给未成年人打造出一片健康成长的广阔天地。

  4.3.1 积极完善《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全面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我们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为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且矫正思想错误的未成年人,做到控制和预防的工作成效。

  法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两个部门立法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来发生变化。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刑责年龄调整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在听取了各界的呼声,总结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已逐渐对未成年人犯罪重视了起来,最高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需要“法”建立规则和制度。

  未成年人是家庭的牵挂,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基础力量。现如今实施的关于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强有力的支撑,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共同来维护和建造,给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一片绿色的游乐场。

  4.3.2 大力弘扬优秀文化

  敲锣打鼓,振奋人心,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各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联系报纸、电台、电视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亮点特色、品牌经验等,网络企业和线下企业提高文化自觉,提供绿色健康服务,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出一片净土。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依法处罚。

  4.3.3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网络监管力度

  必须抓繁荣管理的同时,切实清理网络环境,跟紧信息时代的步伐,积极主动的参与发展,推广积极的思想文化建设,维护未成年人绿色健康上网安全,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推进绿色网络建设治理进程。一、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游戏内容分类监管机制。二、以行业协会为抓手,推动行业自律。各企业也应该维护未成年人绿色健康上网的职责。三、以监护人为主体,形成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当未成年人登录账号时必须绑定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手机,实时监督。不断地提高监管职责,培养企业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担起社会职责,打造具有绿色创新特色的文化。

  第5章 总 结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治理的关键,需要深入剖析因何原因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就得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入手,寻求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也是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

  要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体系,最基本的是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在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预防作用,通过改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弘扬良好的家风建设、增强父母法律意识、开展增强未成年人法制意识和规范守法教育、深入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儿童活动、大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全面整治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等途径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其次是发挥社会在治理未成年人犯罪领域,大力弘扬优秀积极文化,整治不良风气、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与网络监管力度、并积极完善《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为未成年人构筑一个积极绿色健康的氛围,充分发挥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棘手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有所成效,这是一场持久战,这份工作很艰巨,需要我们用耐心、细心和恒心来推进进程,我们不但需要按照指示做,我们还要懂得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大众的力量,调动社会的共同参与积极性,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场战斗当中,不负重任,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柴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9).

  [2]王严敏. 网络不良文化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D]. 2006.

  [3]陈崎.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监管的建议[J]. 上海人大月刊, 2018, 339(11):31.

  [4]高冰.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构建[J]. 人民检察(14):53-55.

  [5]张长征. 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沃土[J]. 群众, 2012(1):64-65.

  [6]谢宏斌,王东卫.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适用域探究——以犯罪分层理论为基础[J]. 甘肃社会科学(1期):147-150.

  [7]田斐.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性[J]. 网友世界, 2014(10):58-59.

  [8]本刊编辑部. 关注未成年人立法 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3).

  [9]赵芸巧. 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校园中的运用[J]. 智富时代, 2018(8):91-91.

  [10]任鹏飞.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与预防对策[J]. 才智, 2010(34):254.

  [11]赵秉志, 袁彬.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3).

  [12]姚建龙. 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J]. 法学评论, 2014, v.32;No.187(5):114-123.

  [13]李运才.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完善探讨[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2(2).

  [14]张远煌, 姚兵. 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以三省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基础[J]. 法学论坛, 2010, 25(1):90-96.

  [15]赵军, 祝平燕. 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经验研究——以可控变量为中心[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2):61-65.

  [16]梁波. 《刑法修正案(八)》视野下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性立法之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2(32):238-239.

  [17]庄乾龙.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错位与归位[J]. 刑法论丛, 2015, 1(1).

  [18]王京星. 创建社会联动机制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2(1):47-48.

  [19]米卿, 陈瑜.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风险评估程序[J]. 中国检察官, 2015(1):53-56.

  致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学生活转眼就即将结束了,在春天来临之际,我也即将踏上人生新的旅程。

  我很荣幸我能在贵校学习和生活,这一段日子总是历历在目,想起当我踏进校园的土地,推开宿舍的门,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听着讲台上的老师讲着欢迎大家欢聚于此,到现在坐在电脑前敲打着,时间过得真快,刚熟悉不久的校园、老师、同学和舍友,就要分别了,真的很感谢也很庆幸我能遇到这么一个的大家庭,让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

  学贵得师。在这里我结识了学识渊博又平易见人的老师们,感谢每一位老师对我们所付诸的辛劳。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毕业实习到毕业论文写作,我都在她的队伍里,在这期间老师倾注自己的辛劳,从论文的选题、和任务书开始,在这期间我们有不懂得或者不理解的问题,老师都做到事事有回应,指出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和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各项要求和指标,真挚的感谢傅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关怀。

  亦贵得友。同时我还要感谢在这段美好的校园生活里相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包容和关怀、帮助和支持,花开花落总无穷,唯有友情藏心中,祝愿大家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