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5青少年自护教育小课堂来啦~

  8. 坐车时要全程规范系好安全带。

  9. 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

  10. 儿童下车时,由成人先下车帮助开门,要从靠人行道的一边下车。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用电防火安全专项活动

  

  1.严格按照电器使用说明来使用电器,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中提示或警告的注意事项,儿童使用电器时一定要有成年人在场。

  2.使用电器时,先插电源插头,后开电器开关。使用完时,先断电器开关,后拔电源插头。人本身就是导体,不要用手去碰通电电器的金属部位,也不要用力去拔电线和插头,会有触电危险。

  3.水是可以导电的,不要用湿手湿布去碰带电通电的电器,不要在电线上悬挂物品或晾晒衣物,否则都会引发触电事故。

  4.维修或者移动电器的时候要先断电,而且如果发现有裸露的电线时,一定要用绝缘的胶带把它缠上封好。不要私自乱拉乱接电线,很容易造成短路引发危险。

  5.电器设备突然冒火喷火星,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注意不要用手拔插头,也不要直接灭火,应该先断电,用绝缘体拔掉插头,再灭火。

  6.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要直接上去拉,这样自己也会触电,应该第一时间断电,如没有开关那么用干的绝缘物体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远离电线。再根据情况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或者送往医院。

  7.教育孩子认识基本的消防标志和消防器材,牢记火警电话。

  8.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平时要把打火机等火种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不准小孩开启煤气、液化气开关;不能让小孩在有可燃物的地方放烟花爆竹。

  9.如果发现火灾,应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10.全国平均每年要发生14起因吸烟而引起的火灾,占生活用火引起火灾的首位。生活中不要乱丢烟头;不能躺在床上吸烟,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

  11.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时不要离家外出,用完后,应关好开关。妥善保管好家中易燃可燃物,保证公共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防溺水专项活动

  

  1.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应时刻看护。

  2. 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地呼救。

  3. 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4. 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5. 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

  6. 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

  7. 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8. 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

  9. 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要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10. 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活动

  

  

  2. 警惕高考招生诈骗。高考过后,谨防“分不够,钱来 凑”的虚假招生骗局。诈骗分子常伪造公文,利用家长对特长加分、艺考、军校招生以及自主招生政策的不了解,谎称有高校的“内部指标”或者“计划外指标”,只要出价合理就保证录取。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上学的情况,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

  3. 警惕助学金、奖学金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直接诱导学生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如遇到发放助学金及奖学金的,请先向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4. 警惕校园贷诈骗。诈骗分子谎称办理校园贷需要提请贷款的学生缴纳数千元的保险金,诱骗学生多次转账汇款;又或者在大学校园内以给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贷平台贷款或购买高档手机等,承诺所有贷款不用大学生偿还,事后还会给大学生几百元甚至数千元的现金作为好处费。然而一但贷款成功,诈骗分子便卷款消失。初入高校的学生,容易陷入此类骗局。

  5. 警惕网购退款诈骗。学生是网购的重要群体,诈骗分子非法获取网购买家信息后,以商品有问题为由,联系买家退款,退款过程中诈骗分子利用被诈骗对象对网络借贷的陌生, 诱使买家进入网络借贷平台,在诈骗分子的不断指引下,一步步从网贷平台上借出现金并转账给诈骗分子。

  6. 警惕游戏诈骗。警惕诈骗分子以“高价购买游戏账号装备”“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虚假信息为诱饵,在各类平台以及游戏界面发布虚假信息,诱骗被诈骗对象添加好友,引导进入虚假交易平台。通过假的资金入账截图让被诈骗对象误以为交易成功,然后以交纳保证金、账号提现失败、账号被冻结等各种理由,要求被诈骗对象反复转账。等醒悟过来发现被骗时,早被诈骗分子拉黑屏蔽。

  7. 警惕网络追星诈骗。诈骗分子常常利用学生对偶像的好奇、向往,在各种社交平台和视频软件中投送明星或者明星助理的QQ、微信号,学生出于好奇加好友后,对方会以各种理由哄骗当事人转账。常见方式有伪装明星、明星粉丝群应援打榜、进入明星粉丝群收费等形式。在使用微信、QQ时等社交软件时,切勿轻信他人,涉及钱财务必要谨慎,做到不轻信、不汇款、不转账,及时拒绝并举报。

  8. 警惕“两卡”犯罪。诈骗分子为逃避警方打击,一般会通过租赁、购买由他人实名注册的手机卡和银行卡(简称“两 卡”)进行身份伪装,这就滋生了买卖“两卡”的黑灰产业。学生群体被骗或参骗案件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大量财产损失, 还给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在校学生要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网银U盾等,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不出租、出借、出售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等。

  9. 警惕“夏令营、培训班”陷阱。暑假期间,部分不良商家或非法组织往往以“公益活动”“免费培训班”“心理咨询”“夏令营”等名义为掩护,用虚假广告吸引报名或开展非法活动。请广大师生及家长谨慎选择,防止上当受骗。

  10. 克服“贪利”思想,谨防上当。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要盲目轻信,要多调查印证。

  防网络暴力专项活动

  

  网络暴力,就是个人或群体通过使用信息传播技术,如电子邮件、短信、网站等形式,有意、重复地实施旨在伤害他人的恶意行为。

  网络欺凌可以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媒介手段传播,再加上许多网民出于不同动机的转发,使得网络欺凌内容传播性强,最终对受害人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而受害者又可能通过网络采取报复行为,变成网络欺凌的实施者。

  学生篇

  1.不使用语言攻击他人。

  如通过短信、微信,或在论坛、聊天室、微博、贴吧、QQ群、微信群等公开威胁、侮辱、诽谤他人。

  2.不曝光他人隐私。

  如传播或公开可能令他人受到威胁、伤害、侮辱或尴尬的文字、照片、图像、视频或音频等。

  3.不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

  如通过拼接图片,或加上侮辱、诽谤性文字,散播谣言,发布不实信息。

  4.不随意上传个人信息。

  注意保护私人信息,谨慎将个人或家庭资料上传网络。

  5.不以暴制暴应对网络欺凌。

  理性应对网络不良行为,在遭遇网络攻击或网络欺凌时,保持冷静与自信。

  6.及时寻求他人援助。

  遭遇网络欺凌行为,要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也可咨询求助青少年援助热线12355。

  家长篇

  1. 准确判断孩子是否遭受网络欺凌

  2. 有效处置孩子遭遇网络欺凌

  3. 预防孩子欺凌别人

  告知孩子网络欺凌行为后果。

  及时发现孩子间的矛盾。

  适当禁用通讯工具。

  加强不良心理和行为疏导。

  学校篇

  1.完善预防组织架构。

  成立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置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包括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老师等,关注学生动态,及时掌握学生异常情况,妥善处置学生矛盾。

  2.加强正面教育和安全提示。

  将网络欺凌防范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化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网络文化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3.健全发现机制。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发挥密切联系学生的作用,了解每一个学生性格、品质、交往等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异常行为。鼓励学生向老师及时报告学生中的异常情况。

  4.有效化解学生矛盾。

  根据未成年学生年龄、认知情况和个性差异,灵活做好学生矛盾化解和处置工作,避免事态有所扩大。

  5.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预防、发现和处置网络欺凌的意识和能力。

  6.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细节和隐性问题,加强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社会篇

  1.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违法信息,或未履行审查义务,未对违法信息进行过滤、删除或屏蔽的,网信、文广、新闻出版等部门要依法及时予以处置。

  2.加强网吧管理。

  文化行政执法部门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

  3.完善网络游戏规则。

  网信、文广等部门要督促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对可能诱发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

  4.及时有效处置网络欺凌行为。

  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要依法及时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支持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公益性场所,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上网设施,教育、引导、监督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

  6.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网信、文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知识普及、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防校园欺凌专项活动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中,将校园欺凌行为定义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的伤害行为”。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 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防拐卖专项活动

  

  拐卖犯罪常用伎俩

  招数一:假冒熟人诱惑法

  招数二:礼物诱惑法

  招数三:帮忙带路法

  招数四:假扮身份法

  招数五:趁其不备法

  家长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1.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视线范围,不要带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

  2.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店铺里,不要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管或带走。

  3.教会孩子背诵家庭成员姓名和电话号码等家庭信息,对孩子进行防拐教育,使其掌握防拐技能。

  4.教孩子辨认警察、军人等穿制服的人员,教育孩子一旦走失,马上找穿制服的人求助。

  5.请到正规保姆介绍机构聘请保姆,时常提醒保姆和家人提高防范意识。

  6.不要把新生儿交给不认识的医护人员或其人。

  7.不要把有不良嗜好的朋友带回家中。

  8.在社交媒体上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不随意透漏家庭信息。

  儿童防拐注意事项

  1.当孩子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要明确告诉对方:“请等我爸爸、妈妈在家时再来。”即便不是陌生人,爸爸妈妈事前没有交代也不能开门。

  2.在学校时,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要私自走出2校园,出校园一定要向老师请假。

  3.孩子放学回家时,千万不要跟陌生人或自称父母的“熟人”、邻居走,除非父母提前有安排,由老师与父母取得联系,得到确认后才可以。

  4.与父母外出走散了,应该向警察、保安等穿制服人员求助,或向银行、超市、商场里的工作人员求助与父母联系,避免跟陌生人去找家长。

  5.不接受陌生人相约、求助的邀请;不接受陌生人的食品、物品;不向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

  外出找工作,请牢记:

  1.找工作应当到正规的中介机构,通过合法的途径。

  2.不要盲目外出打工、不要轻信非法小报和随处张贴的招聘广告。

  3.如确定要外出打工,最好结伴而行。

  4.不要轻信以介绍工作、帮忙找住宿或代替你的亲友接站等理由,跟随你不熟悉的人到陌生地方。

  5.遇到汽车站、火车站及其他场所的拉客行为,应坚决拒绝。

  6.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外出证明及其他重要文件,不要把原件随便给任何人,包括雇主。

  防毒品及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滥用专项活动

  

  毒品和麻精药品的区别

  麻精药品,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属于特殊管理药品,原因在于它的作用具有特殊性。一方面,麻醉药品具有镇痛、缩瞳、致吐、镇咳、降低颅内压等药理作用;精神药品则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而在临床上均有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麻醉药品是缓解癌症患者疼痛必不可少的药品。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原则”的要求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可大大缓解患者的疼痛,从而提高幸福指数。另一方面,麻精药品又因其具有的欣快作用及较高的成瘾性,一旦使用不当极易使人产生依赖性,甚至通过非法途径获得或使用还会使之成为毒品,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简言之,毒品是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麻精药品。

  毒品的危害

  吸毒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图片四、麻精药品滥用的危害

  常见麻精药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幻觉、嗜睡、呼吸抑;胃肠道: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戒断症状等。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个体差异、年龄因素、肝肾功能、药物剂量、药物相互作用等。

  麻精药品是把双刃剑。麻精药品的滥用,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摧毁人性,诱发犯罪,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破坏社会风气。

  为了防止麻精药品的滥用,需要强化药品管理力度,提高医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最后还要强化宣传教育,使广大市民增强药品知识,避免出现滥用现象。

  如何防范毒品

  1.少去娱乐场所,拒绝陌生人赠送的香烟或饮料。

  2.尽量不要结识有不良习惯的人群。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理性的态度。

  4.对任何形式的毒品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盲目的好奇或者尝试。

  5.不小心沾染上毒品,要立即去戒毒所寻求帮助。

  吸毒的危害

  (一)危害身心

  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中国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类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

  4.影响寿命

  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四十岁。

  5.助长传染病

  吸毒不仅损害本人健康,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二)危害家庭

  吸毒导致大量的家庭悲剧,一旦家庭中出现一个吸毒者,就意味着贫困和矛盾围绕着这个家庭,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三)危害社会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身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地质灾害应急避险专项活动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山区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1.划分出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区域。

  2.严禁随意开挖坡脚。

  3.严禁在斜坡、沟谷堆弃土石,倾倒垃圾。

  4.不任意改变河道路径、不随意兴建池塘。

  5.维护和修复好生态环境。

  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1.连续暴雨时及暴雨过后,地质灾害地区削坡建房户要高度注意,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提高警惕,严格落实“不住上堂住下堂,不住一楼住二楼”策略,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2.发生地质灾害时,首要保障人身安全,迅速环顾四周,并向较为平坦的安全地段转移;

  3.遇到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

  4.来不及逃离时,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要注意保护头部;

  5.逃离受灾区后,及时呼救并上报相关部门,为未逃离人员争取抢险、救灾时间。

  视力保护专项活动

  

  1. 严控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按需科学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每天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每次使用不超过半小时;

  2.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积极引导、督促和支持孩子进行日间户外活动,保证每天日光下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每周累计不少于14小时,户外活动避开午后高温强晒时段,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水;

  3. 杜绝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连续近距离读写40分钟,到阳台远眺10分钟以缓解眼疲劳;

  4. 引导孩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定期到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眼部检查,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查可以清楚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量或近视度数,当发现孩子远视储备不足或者近视加深时,要积极采取措施,科学防控近视;

  6. 及时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案,孩子一旦确诊为近视,就应该积极进行矫正,通过科学的矫正避免近视的发展;

  7. 均衡饮食,引导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类、豆制品和鸡蛋等优质蛋白,也可适量食用胡萝卜、蓝莓等富含对眼睛有益维生素的食物,尽量让孩子少摄入甜食、碳酸饮料和油炸食品。

  

  编辑 | 和鑫梅

  初审 | 张沙蚌

  复审 | 陈绍晖

  终审 | 和庆媛

  来源 | 综合整理自:同心发布、涪陵消防、百度百科、东川教育、网信木垒、最高人民检察院、校园安全学习网、云南刑侦、魅力牙城、巴中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新闻网教育、迁安疾控、上海疾控

  投稿邮箱 | ljtswxc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