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直播App实测:软色情成痼疾 六成可发儿童裸露视频
20款App未成年人保护程度测评情况。
测评结果显示,20款被测App的平均分仅为53.3分,70%被测App的未成年人保护程度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没有一款保护程度高。保护程度较高的分别是抖音、快手、西瓜视频和抖音火山版。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App在落实网络直播年龄限制要求和获得监护人事前同意方面都做得较好。比如20款App均有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专章,其中19款禁止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
但实测发现,仍有一款App——漂漂短视频,用13岁未成年人的身份证通过实名认证后,即可开通直播。
漂漂短视频允许13岁未成年人开通直播。
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75%的App只是简单提及需征得监护人同意,只有五款App有独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此外,也只有五款App承诺不会将未成年人信息用于用户画像、营销等商业目的。
去年,南都曾发布《网络直播App未成年人保护报告》(下称《2020年报告》),实测了30款直播App。对比两年的测评结果发现,设有专门未成年人保护章节的App占比从26.7%跃升至100%,有了明显改善。
南都两年测评对比:App设有未成年人保护章节比例。
对于短视频直播类App来说,提供视频、直播等核心服务无需收集任何个人信息,近日出台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也做出了类似规定。但报告显示,么么直播等App仍需强制收集手机号才能使用。
中心认为,平台可在隐私政策中明确告知将如何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特别涉及人脸等敏感信息,应承诺不收集、不分析提取。此外,平台可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采取更严格保护措施,如成立专门安全部门或进行高度加密。
“软色情”成平台痼疾,六成App允许发布儿童裸露视频
报告显示,七成被测App的视频中存在色情、烟酒、暴力等不适宜向未成年人展示的信息。打着“软色情”擦边球的内容已经成为视频直播平台的痼疾。
比如以“性感颜值担当”为关键词在微视App上搜索,多个视频封面为衣着暴露的女子。点开视频,有人做出挑逗性动作,还有人将镜头对准臀部拍摄。
微视中有穿着暴露的女子做出挑逗性动作。
然而,只有三成App对未成年人不宜内容做出显著提示。如在快手上搜索酗酒等内容,搜索栏下方会出现“珍爱健康,拒绝过量饮酒”的提示字样。
除了被动观看以外,主动上传未成年人视频也应该是平台重点关注的地方。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平台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测评显示,当上传一段儿童裸泳视频时,微视、哔哩哔哩、全民小视频等12款App无任何提示即可通过审核顺利发布,占比六成;抖音、爱奇艺随刻、映客直播等其余八款App则显示无法发布,并做出“视频存在少儿不宜、过度暴露等不合规问题,请修改后重新上传”等提示。
爱奇艺随刻提示上传幼儿裸泳视频不合规。
在《2020年报告》中,主播穿着暴露、言语粗俗的现象也广泛存在:46.7%的被测App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其中尤以软色情内容最为突出。
中心建议,对于色情、烟酒、暴力等未成年人不适宜接触的信息,平台应加强审查涉及未成年人裸露镜头的视频,同时在页面以显著的标识提醒未成年人。
青少年保护模式成标配,但有App直接禁用所有功能
去年9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从2019年起开始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层保护网。
对比《2020年报告》,本次测评数据显示,当前平台的青少年保护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85%被测App设有青少年保护模式,较去年提升8.3%。特别是头部短视频直播平台,这一模式成为“标配”。
南都两年测评对比:App青少年保护模式机制
不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去年11 月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超三成受访未成年人认为平台的青少年保护模式“没用”。
实测发现,青少年保护模式主要包括时间锁、禁止直播和充值打赏、限制内容等,解除这一模式的方法通常是输入预设密码。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购买破解工具、退出重启、卸载重装等多种方法可以绕过,让青少年保护模式形同虚设。
不过也有App设置得更加严谨。在KK直播中,即使输入密码也无法继续延长使用时间,也无法解开禁用时段的使用限制。
KK直播下,晚10点后使用密码也无法解除时间限制。
中心建议,平台可以考虑建立更严格的时间锁和禁用时段设置,如禁用时段无法输入密码继续使用;设置家长监管模式,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监护人等。
青少年保护模式下的另一个重要建设内容是青少年专属内容池是否具有吸引力。报告显示,相比《2020年报告》尽管设置多个栏目或提供二十个以上视频的App占比大幅升高,但内容单调、更新频率慢仍是当前内容池建设的“通病”。
么么直播的青少年内容池。
即使视频数量相对较多,多数App也只是整合了适宜青少年观看的视频,没有栏目分类和相关主题,略显杂乱。还有的App甚至直接禁用青少年模式下得所有功能。如人人直播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后,所有图标变成灰色,功能全部禁用。
在中心看来,平台应着力丰富青少年保护模式下的内容池,将其打造成真正符合未成年人兴趣的集合,对内容作分门别类,提高更新频率,而不是仅仅应付差事。
半数App诱导打赏,平台称一经消费无法退款
据最高法披露的一起案件,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未成年人刘某多次使用父母银行卡打赏主播共160万,刘某父母将平台诉至法院请求退款。经调解,平台返还160万元打赏款。
去年5月,最高法出台《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对未成年人打赏退款问题作出回应。随后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发文要求封禁未成年用户打赏功能。
测评发现,平台诱导打赏和跳转第三方支付无需身份认证,或是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纠纷不断的重要原因。
报告显示,半数被测App存在鼓励、引诱用户打赏的情况。如么么直播,在主播头顶会出现“今日心愿,私人游艇、繁华戒指”等诱导充值的字样;全民小视频中的直播页面则会弹窗出“首充享壕礼”的提示。
么么直播(左)与全面小视频直播页面诱导打赏。
相对应的,45%被测App没有在直播页面提醒或标注类似“不提倡青少年打赏”的字样。相较于直播页面,充值页面提示的比例升高,60%被测App在充值页面或充值协议作出提醒。
快手充值页面提示“禁止未成年人充值消费”。
即便如此,多数App 的上述提醒也并不明显。爱奇艺随刻在留言板提示严禁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但随着留言不断增加,用户需要手动操作翻至留言前列才能看到,提示很容易被忽视。
而且一旦“跨过”注册登录门槛,所有被测App 都允许用户直接跳转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页面,输入支付密码后充值打赏,没有对用户再次提出身份核实要求。
作为防止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最后一道防线,设立打赏充值退款机制尤为重要。今年年2月,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建立未成年人专属客服团队,核查后办理未成年人退款。
但本次测评中,仅有半数App提供未成年人的退款机制。在可以退款的App中,伊对客服直言打赏是自主消费行为,一经消费无法退款。好看视频则以充值过程需多次确认以及输入密码等验证,不存在诱导、强迫等情况为由拒绝退款。
伊对客服表示打赏是自主消费行为,一经消费无法退款。
好看视频客服称充值不存在诱导强迫等情况,无法退款。
退款举证方面,多数App仅要求提供身份证件、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证明、支付凭证等易获得的信息。但也有少数App如爱奇艺随刻还要求提供监控视频、未成年人和家长的自述视频等。
爱奇艺随刻退款举证模板要求提供自述视频。
中心认为,App应该在直播、充值和支付页面作“禁止未成年人打赏”强提醒,并设置专员限时处理家长退款问题。平台要求退款举证应基于真实可考、便捷易得等原则,建议取消类似未成年人监控及自述视频等超出普遍使用场景的要求。
《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
出品: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黄莉玲 实习生樊文扬 见习记者孙朝
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石莹 邓慧文
制图:邓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