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寿命长短有关的心跳?心跳多少的人最长寿?
虽然与寿命息息相关,但心率并不是决定寿命的唯一因素。人的寿命与基因遗传、生活环境、心理状态、多种疾病的可能、意外等息息相关。
坊间有很多传闻,有人说:人的一辈子心跳总数固定了,谁先跳完谁先走。还有的人说,心率太快容易惹病,那么,这些认知中,有哪些是正确的呢?哪些纯属博人眼球呢?
大家都非常的关心“心率”问题,也就是心跳问题。心跳是人的生命指征,没了心跳就证明已经死亡,心跳的快慢,也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什么是心率呢?其实心率就是指我们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和脉搏一样。如果心率不正常,有可能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我们安静休息时候的心率,叫作静息心率。不同年龄的人,心率的频次快慢都不太一样,也许与年龄有关,也许与状态有关,也许与疾病有关。像是刚刚出生的宝宝,心率去到130次/分,3岁内的小孩100次/分,正常成年人60~100次/分,常年有健身习惯的人心率在50次/分左右。运动时候的心率也会加快。正常来说20-30岁的年轻人,运动时候的心率最好控制在130~150次/分之间;40-50岁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候的心率应该控制在120~150次/分之间;超过60岁的老年人,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100~130次/分之间。但是如果患有心脏病的人,安全心率在55~75次/分左右。
有些人说心率偏慢的人,反而比较长寿些,是对的吗?这不是绝对的。
心率过快或者过慢,都存在着某些成因。这些原因可分为正常的生理性和非正常的病理性。
成年人心率大于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正常的生理性原因是运动、兴奋、紧张、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等;非正常的病理性原因为身体发热、休克、甲亢、心力衰竭,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
成年人心率低于60次/分,就成为心动过慢。正常的生理性原因是:长期坚持运动、从事体力劳动、老年人、睡眠状态等情况;非正常的病理性原因,则是当身体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等疾病,或者是服用了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过量时候,都可能会出现心动过慢。
如果一个成年人的心率大于160次/分,或小于40次/分,很有可能是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那么自然也会影响寿命。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抢救治疗。
“人的一生心跳次数是固定的,大概有10亿次,谁先跳完,谁就要先走。”这可真是无稽之谈。
虽然与寿命息息相关,但心率并不是决定寿命的唯一因素。人的寿命与基因遗传、生活环境、心理状态、多种疾病的可能、意外等息息相关。不必过分在意。
一旦发现心率不正常,需尽快去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