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靠谱吗?英国这步险棋的真正考量是什么?|草地·全球战“疫”

  

  “群体免疫”是英国当局在卫生体系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之下的铤而走险之举,风险巨大,效果存疑。随着国内外反对声浪日渐高涨,英国有可能做出调整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石磊、桂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加剧,英国采取了旨在延缓高峰而非强力控制的“消极防御”政策,特别是提出“群体免疫”——在病毒自然传播中使民众通过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在国内外引发巨大争议。

  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当地时间3月14日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称,在英国制定的抗疫计划中,“群体免疫”并非其中的一部分。“那是一个科学概念,既非目标,亦非战略。”英国舆论认为,这一表态与此前英国首席科学顾问的表态矛盾,政府对疫情的应对目前看起来“糟糕透了”。

  应该说,“群体免疫”是英国当局在卫生体系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之下的铤而走险之举,风险巨大,效果存疑。随着国内外反对声浪日渐高涨,英国有可能做出调整。

  3月16日,在英国伦敦,反对政府“抗疫”措施的人们在首相府门外示威。新华社发(雷伊·唐摄)

  现状:疫情蔓延加速 防控措施未升级

  

  综合英国卫生当局16日发布的数字,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达1543例。随着数字攀升,政府开始呼吁人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接触及不必要的出行。确诊病例数与前一天发布的数字相比增加171例,累计已有55名确诊患者死亡。

  英国政府将应对疫情的方案分为控制、延迟、减缓几个阶段,再加上持续开展科学研究以提供信息帮助。控制是指救治感染者并确定与其密切接触者;延迟是指决定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病毒的传播;减缓是指如果病毒广泛扩散,需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损失。

  12日,英国政府宣布抗疫工作已从第一阶段“控制”转入第二阶段“延迟”。英国首相约翰逊在1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了多项公众防疫举措,包括人们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接触以及不必要的出行,避免去酒吧、餐厅等人多场所;如果居民本人或家中任何人出现发烧或持续咳嗽等症状,应在家隔离14天;人们应尽可能在家工作等。预计接下来数天内,政府还将进一步要求包括70岁以上老人及孕妇等高风险人群在未来约12周里最大程度避免与外界接触。

  政府更新后的防疫指南也明确说,目前不应该举行大规模聚会活动。

  伦敦当地一间超市的货架。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桂涛摄

  然而,相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采取的封城等严防严控措施,英国的措施要宽松、消极得多。比如,全国学校仍未统一停课。

  英国首相约翰逊说,采取严格防疫措施的时机很重要。根据政府的健康顾问预测,3个月内英国民众的感染率不会达到峰值,专家不建议过早地采取严格防疫举措。同时,学校停课、推迟或取消大型集会的措施,不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蔓延。

  3月12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约翰逊(左)与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抵达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发(英国首相府供图)

  “群体免疫”因为医疗资源不够?

  

  “我们希望……增强英国民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从而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这是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13日对“群体免疫”策略的解读。

  该策略的目标是降低峰值、减缓疫情传播速度,“而不是完全抑制它”。瓦兰斯认为,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变成季节性流感般的存在,每年都会再次出现”。如果绝大多数人感染这种病毒后能够建立群体免疫力,那么更多的人就会因此而受益。有分析认为,为达到“群体免疫”,需要至少60%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

  瓦兰斯承认,没有任何一种措施可以让所有人满意,并认为这只是从科学角度出发,目前阶段能做的最合理、最恰当的措施。

  从政策制定者的解释中,不难听出选择这种消极甚至有些极端的策略有很大的“无奈”成分。总体来看,这主要是来自卫生系统承受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方面的巨大压力。

  全民免费的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HS)注重公平而牺牲效率,近年来因臃肿低效饱受诟病。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院长彼得·皮奥特日前指出,NHS本已负荷沉重,一旦新冠肺炎大暴发,NHS几乎无法正常运作。

  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表示,NHS目前可以提供超过5000个紧急监护病床。同时,为弥补医护人员力量不足,英国政府正在考虑重召退休的医护人员。不难想象,如果立即采取大规模筛查诊断,收治包括轻症在内的所有病例,英国当下卫生体系中的硬件设施和医护人员都难以满足要求。

  另一方面,采取最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必然带来沉重的经济代价,而这是当前英国很难承受的。

  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月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前月持平,这表明该国经济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就已停滞不前。

  英国政府11日公布规模达300亿英镑(约合39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以防范新冠病毒疫情引发的衰退风险。这是自1992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刺激计划。同日,英国央行紧急大幅降息,双管齐下应对此轮危机。

  英国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表示,英国正面临疫情造成的“暂时但重大的冲击”,快速蔓延的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并重创金融市场。

  3月15日,在英国伦敦,一名戴口罩的女子站在圣保罗大教堂门前。新华社/路透

  巨大风险与争议

  

  “群体免疫”策略一出,立即在英国国内外引发巨大争议。有议员指出,希望看到政府应对措施背后的科学证据,甚至呼吁寻求国际社会干预,以实现全球抗疫步调一致的目标。

  世卫组织发言人马格丽塔·哈里斯14日说:“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识还不够,这种病毒在人类中存在的时候还不够长,暂时无法获知它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谈论理论,但目前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同日也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批评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马上行动起来,避免不必要的死亡。

  伦敦新兴传染病学教授马丁·希伯德说:“我确实比较担心这样的计划,让如此多的人口感染(还得希望他们能够康复且免疫),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他认为,另一种策略是长期控制它,直至出现某种可能的治疗方案。“这种遏制方案比较困难,但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概括来说,抛开伦理道义方面的考量,单从科学层面分析,学界对于这种策略的质疑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否安全?

  “群体免疫”一词,多用于描述疫苗的作用——当多数人已接种疫苗,其他人的感染概率也会降低。之所以发明疫苗,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比如传统的灭活疫苗,通过将失去活性的病毒注入体内诱发免疫反应。

  而直接让人们在毫无防护之下感染一种新型病毒,以期获得免疫力,无疑相当危险。有科学家指出,在大流行之中采取此类措施,这可能会让许多体弱的老年人、患基础性疾病的人处于高危险中,增加不必要的死亡。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院长皮奥特就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比埃博拉病毒构成更大危险,因为传播力更强;即使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感染人数多,意味死亡人数也多。

  此外,迄今应对新冠疫情的经验显示,新冠肺炎病程发展快,轻症病人在一周左右即有可能发展为重症,因此密切监测、防止病情恶化十分关键。而让出现症状者居家隔离,不仅可能增加家庭传播风险,也有可能增加重症率。

  3月15日,在英国伦敦的一家超市,人们戴着口罩购物。新华社/路透

  第二,是否有效?

  首先,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科学界对它的传播和致病规律、免疫机制等还缺乏了解,通过感染获得自然免疫力的效果存疑。生物学家饶毅就指出,在一个新的病毒出现、没有疫苗、只有极少数人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不遏制病毒传播,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

  其次,新冠肺炎重症率高达10%-20%,按60%的人口感染来计算,即使只有10%的感染者发展成为重症,英国也将出现约400万重症患者,仍将对英国医疗体系造成巨大压力,期望通过“降低峰值、减缓速度”为医疗体系解压的策略很难奏效。

  况且,新冠病毒属于易变异的RNA病毒,即便这次“群体免疫”成功,病毒变异后仍将面临“免疫失效”的窘境。还有专家指出,此前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人体免疫力只能持续3个月左右,时间较短,所以这也对“群体免疫”策略提出质疑。

  第三,副作用如何?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避而不谈副作用,疫情应对策略同样如此。采取最为严格的防控必然带来短期经济损失,但“消极防御”则可能给民众健康带来长期、难以估量的伤害。

  已有研究显示,除肺部以外,新冠病毒还会侵入人体各个重要器官。患者特别是重症痊愈后,相关后遗症及对健康的长期影响目前仍不了解。比如已有中国科研团队提醒,感染新冠肺炎的适龄男性在康复后应进行生育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3月15日,在英国伦敦,一名女子戴口罩出行。新华社/路透

  是否会有“反转”?

  

  英国政府宣布抗疫政策后,伦敦街头、地铁、公交车内人流明显减少,许多超市已经出现抢购,厕纸、洗手液、矿泉水等货架空空如也。一些英国人开玩笑说,英国政府与西班牙、意大利的强力抗疫措施不同的“绥靖抗疫政策”确实起了作用,那就是吓得人不敢出门。

  这当然是戏言,也并非英国“消极防御”的本意。说到底,在疫情大流行之下,“鸵鸟政策”使不得也行不通。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已有经验和教训,以及世卫组织等权威机构的建议。尽最大努力严防严控、提高筛查率,同时想方设法扩充有针对性的医疗资源,“开源节流”,才是正途。

  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认为,从公共政策决策原则的角度看,对这样的爆发性事件,政府早一天晚一天干预,结果都会有很大差别。她认为,对于一些实施成本小,直接效果不是特别显著,但是累计效果可能比较大的那些措施应该马上采取。总体来讲,政府政策应该是一套动态的组合拳。

  从英国当前的形势来看,冒着巨大风险和争议推行的“群体免疫”方针并非没有调整的可能。英国议会请愿网站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当地时间16日,已有超过27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字,呼吁英国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请愿书说,英国有必要效仿意大利,限制一切非必要的市镇间人员流动,同时限制大型集会。

  3月16日,在英国伦敦,反对政府“抗疫”措施的人们在首相府门外示威。新华社发(雷伊·唐摄)

  按照英国相关规定,一旦请愿人数超过10万,议会就应考虑对相关议题进行辩论。

  汉考克也在最新发表的文章中呼吁,社会各界应共同应对疫情,包括生产商改造生产线,生产更多呼吸机等,因为这类设备是当前应对疫情急需的医疗物资。他还表示,下一步政府会考虑加强措施,保护老年人和医学上脆弱的人群不被病毒感染。

  相关情况

  “消极抗疫”挨批 英政府补充具体措施

  来源: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沈敏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上周发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二阶段策略,遭国内外医疗、公共卫生界人士和媒体批评,评价策略“消极”“缺乏透明度”。

  英国政府决定本周开始补充出台具体措施,包括“政府每日召开记者会通报疫情”、建议70岁以上居民自我隔离。

  日行一场记者会

  英国首相府说,从16日起每日召开电视直播记者会,由首相约翰逊或一名内阁大臣主持,联合医疗及相关科学专家,向公众通报抗疫进展。

  据英国卫生部数据,截至15日,英国超4万人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确诊感染病例1372人,35人病亡。

  首相府发言人说,政府承诺向公众及时通报抗疫进展,并将永远以科学为依据“在正确时刻出台正确的应对措施”。

  约翰逊定于当地时间16日下午开完内阁危机应对委员会会议后,主持召开第一场疫情通报记者会,政府首席医学顾问克里斯·惠蒂、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将出席。

  这三人12日向媒体宣布,英国政府抗疫进入“第二阶段”,即政府不再采取强力干预措施以求“遏制”病毒传播,而以“延缓”疫情扩散速度为主要目标,因而对轻症患者不予病毒检测或收治、不会强制取消大型活动或关闭学校,以免医疗系统崩溃及社会生活失序。

  瓦兰斯随后解释,英国政府所采取策略的科学依据之一是“群体免疫”理论,而要想达到“群体免疫”效果,使老龄人等“脆弱人群”得到保护,英国可能需要有六成居民感染新冠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英国数百名医疗和科学界人士以联名公开信批驳这一策略。他们认为,在科学界对新冠病毒如何作用人体免疫系统了解不足、疫苗尚未研发成功的情况下,政府不作积极干预而让国民实现“群体免疫”,风险大且不现实。

  建议老人自我隔离

  英国政府抗疫策略受质疑后,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试图解释政府并非消极抗疫。

  他说,由于预期感染人数在10周左右时间内迅速增加,政府可能在未来数周内要求70岁以上老人居家隔离,以求“自我保护”,因为他们是易感人群。汉考克说,自我隔离期限后续可能延长,但政府不打算正式强制“禁足”,因为担心长时间隔离使民众“疲劳”,但他强调抗疫需要“全国上下一起坚持”。

  英国官员认为,最多只能要求老龄居民自我隔离3个月,假如政府时间把控准确、民众坚持配合,死亡病例有望比预期减少三分之一。

  “老人自我隔离”建议在英国不同地区得到不同响应。威尔士卫生部门说,要求老龄居民长时间自我隔离“完全有可能”。苏格兰地方政府说,不打算隔离老年人,只会“要求他们减少社会接触”;不过,苏格兰官方建议大型活动组织方配合抗疫需要、16日起主动取消500人以上活动。

  寻求各界配合

  汉考克说,政府17日将公布紧急立法细节,授予政府更大权限以应对疫情。

  英国当前规定,新冠病毒检测主要适用于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类似流感疾病而需要医院治疗的患者,或者疗养院、监狱等集中居住、看护场所内暴发疫情的状况。15日公布的14名病亡患者年龄在59至94岁之间,感染新冠病毒之外均有基础疾病。

  汉考克说,英国公共医疗系统“国民保健制度”将暂停非紧急手术,同时对非传染病专业的医护人员就如何处置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加强培训。政府后续可能征用酒店、改造为临时医院,并且已经开始和私营医疗服务商谈判,希望使用私营医疗机构内数千张病床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他承认存在医疗设备不足的问题。比如,全国现有大约5000台呼吸机,但实际需求量可能“多倍于此”。政府已经要求部分汽车和武器制造企业协助生产呼吸机。

  生产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的英国杰西博工程机械公司称,接到首相约翰逊的请求,公司还没确定是否配合但正在“积极考虑”。

  

  全球战“疫“|澳大利亚:橄榄球赛无人喝彩,卫生纸买出一年用量……

  共同战“疫”|迟子建:作家们的文章是一声声爆竹,迎来防疫的春天

  共同战“疫”|作家陈彦:在面对他人时,先焐热自己的手心

  草地·访谈|学者韩晗谈“风月同天”:我们一定要有母语自信

  草地·访谈|作家贾平凹为“疫“线战士加油,做了一件事……

  草地·访谈|作家毕淑敏:《花冠病毒》“成真”,她“痛不欲生”

  草地·访谈|5000普通人合拍疫中无名者的“余生一日”

  草地·访谈|有人怀疑感染反复量体温,打热线时大哭不止

  草地·访谈|没想到这么多人读我的“武汉日记”

  草地·疫线|武汉战“疫“记

  草地·疫线|“辨证施治”让新冠患者对中医竖起大拇指

  草地·疫线|四川医生“泪目”日记,讲述援汉40多个日夜

  草地·疫线|他带队进驻距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二甲医院

  草地·疫线|仝小林院士:应进一步树立中医自信

  草地·疫线|这些普通人,撑起首都的天空

  草地·疫线|戛然而止的归途:滞留武汉的外地人咋样了?

  草地·专栏|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有哪些属于你的记忆?

  草地·专栏|李白因何难忘“江山第一楼”?

  草地·专栏|关山远:人,如何才能控制炫耀的冲动?

  草地·专栏|你了解口罩的历史吗?

  草地·专栏|在历史上肆虐过的病毒,人们是如何应对的?

  草地·专栏|6部病毒题材影视剧,讲述人性之战

  草地·手记|被“封”黄冈的记者,直播老区农民战“疫”

  草地·手记|湘鄂边界小城寂静的春天

  监制:姜锦铭 | 责编:李牧鸣、刘小草 | 校对:饶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