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化丨韩国高考也疯狂

  高考时的全民总动员,不惟中国独有。在隔海相望的韩国,11月高考的日子也是兴师动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人常用“黑色六月”来形容每年高考百万学子抢跨“独木桥”的疯狂景象,而韩国在11月举行的高考也被比喻为“考试地狱”,成为关系考生未来职业、甚至是婚姻前景的关键节点。图为2014年11月13日,首尔,一位家长在孩子临上考场前,送上亲吻,祝女儿好运。

   韩国历史上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科举制度从公元958年传入朝鲜半岛,到1894年废除,延续了936年,是中国域外实行时间最长、也是最为完备的科举体系。科举通过考试来聘用官吏,改变以血统论尊卑的社会风气,但漫长的颁行历史,使得考试观念在韩国社会根深蒂固。图为2005年10月,首尔景福宫,人们身穿旧时儒生服装重现科举考试,从1994年开始,韩国每年都会举行科举考试重现活动。

  

  以儒学为核心的科举制度,对韩国社会影响深远,儒家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也渗透到韩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家长对孩子们能在高考中考上一所好大学,看成是人生成功的基石。图为2011年2月,首尔一所女子高中的毕业生身穿韩服向老师和家长行礼。

  

  韩国的教育系统非常具有挑战性,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学生们几乎每天都需要学习16小时以上,许多学生除了吃饭时间,要从早上一直学习夜里凌晨一两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持续12个月之久,周末也很少有休息。图为2012年10月,韩国光州,一所高中的教室里,复读生被各种书籍资料包围。

   韩国人常用“四当五落”(一天睡4个小时,就会金榜题名;一天睡5个小时,就要名落孙山)来形容学习重负。图为2013年10月,韩国首尔,高三学生们为了即将到来的高考积极准备着,为了防止打瞌睡,许多学生站着复习。

   韩国高考的正式名称为“大学修业能力考试”,事实上,韩国大学的录取率并不算低,大约在60%左右。除了高考以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向志愿学校递交高中平时成绩的方式,进入大学学习。但是包括被称为“SKY”(韩国排名前三位的大学,即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在内的知名高等学府,大多看重高考成绩,这也造成每年数十万考生还是执着地来挤这座“独木桥”。图为2012年10月,韩国光州,高中老师透过监控查看教室里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负荷的学习,使学生在高考准备阶段备受煎熬。图为2012年10月,韩国光州,催眠师帮助学生闭目冥想,缓解压力。

  

  韩国的父母普遍认为,接受教育是一个家庭收入上升的开始,孩子们承继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们都非常舍得投入。据统计,韩国家庭平均每个月花在辅导班和补习班上的费用多达700到1000美元,各种补习班林立。图为2006年月11月,首尔,高中学生家长参加高考说明会。

  除了考生,比任何人都紧张的,是他们的父母。每到高考季节,韩国各种宗教场所人满为患,父母们都在为孩子求神拜佛。图为2014年11月8日,韩国首尔,考生家长来到奉恩寺参加佛教仪式,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女虔诚祈祷。

  

  2007年11月,首尔一座教堂内,一位母亲拿女儿的照片和家庭住址,为即将到来的高考祈愿。

  每到高考那一天,韩国社会几乎全部进入高考时间,上班族推迟一个小时为考生让路,股市也推迟开市、提前闭市;在英语听力考试时,有关部门还实行航空管制,所有飞机禁止起飞和降落,就连韩国的军队也全面停止战斗机飞行和射击等等军事训练。图为2014年11月13日,首尔,低年级的学生集体为师兄师姐们加油,预祝他们考得高分。

  

  据统计,2014年参加韩国高考的人数为64.06万人。韩国学生非常讲究长幼尊卑之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高年级学生总是在低年级学生面前拥有权威。这也是为什么低年级学生会在高考开始前,采用载歌载舞、全体叩头的方式,祝福预祝学长们榜上有名。

  

  高考当天,韩国各城市的警车和摩托车都严阵以待,做好准备将有可能迟到的考生送到考场。

  为了防止作弊,一些考场安放了金属探测器,手机和电子设备禁止带入考场。为了防止有人雇佣枪手代考,还会根据情况对照考卷上的笔迹。图为2012年11月,高考开始前,教官收集学生携带的手机。

  

  考生需要在一天内考完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或科学探究,以及部分考生需加试的第二外语,对考生的精神和体能消耗可谓巨大。图为2007年11月,首尔,考生在高考开始前心情忐忑。

  

  高考总是有喜有悲,2014年11月13日,一名考生走出考场与母亲拥抱,情不自禁流下眼泪。

  

  对许多韩国的考生来说,高考的好成绩,就是一张通往成功人生的“门票”。许多韩国学生从小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能从好的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有很大机会进入好的公司,或考上公务员。图为2012年11月,在首尔一个体育馆举行的2013年度高考填报志愿说明会,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学生家长到场。

  

  韩国受过高等教育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在2009年达到的71%。这么高的大学毕业生比例,听起来不错,但事实上有近4成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四个月后仍找不到工作。图为1998年12月,两名应届毕业生求算命先生占卜即将要参加的现代集团招考。

  随着韩国贫富差距,就业难等社会问题的加深,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都希望取得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以此让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占得先机。在一些西方教育学者看来,韩国的这种教育体制抑制了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不仅是需要多科考试的高考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更是那种追求群体和谐的文化价值观造成了这种结果。在韩国的职场上,情况跟学校里类似:人们从来不敢违抗上级的命令。

  

  注重考试的韩国社会,也助长了“学阀”主义盛行:一个人可以通过高考的来改变身份,而学校出身可以决定身份地位的高低。韩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1%的受访者认为,在个人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成功和上位最重要的因素是学校出身。如果毕业于名牌大学,就业和升职常常会较为顺利;特定学校出身的人,往往能成为政府高官和大型企业的主管。在政府机关或企业中,出身于同一所学校的人组成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共同体,前辈照顾后辈,后辈支持前辈。图为2013年10月,釜山,70名大学应届生参加补习班培训,希望能通过考试进入三星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