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考生看过来:新题型文言文10套,有解析有翻译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子怀谏,为节度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力,军中赖之。辛亥,上与宰相议魏博事,李吉甫请兴兵讨之,李绛曰:“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诸将势均力敌,莫能相制,若常得严明主帅以临之,则粗能自固矣。今怀谏乳臭子,不能自听断,军府大权,必有所归,诸将厚薄不均,怨怒必起,不相服从。然则向日分兵之策,适足为今日祸之阶也。至时,惟在朝廷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争为恭顺矣,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田兴晨入府,士卒数千人大噪,请为留后。兴乃谓众曰:“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皆曰:“诺”。兴乃杀蒋士则等,迁怀谏。魏博监军以状闻,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上从之,以兴为魏博节度使。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十四年秋,田兴入朝,上待之尤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B.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C.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D.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与“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
B. “乘间而谋己故也”与“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季氏将伐颛臾》)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C. “然则向日分兵之策”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向”字含义相同。
D. “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与“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僮蒋士则趁田季安去世、怀谏年幼弱小之际,独揽魏博的军政大权,凭个人好恶调换众将职位,引发众怒,后来被田兴杀掉。
B. 李绛向宪宗提出建议,朝廷应采取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令诸将势均力敌,避免他们因兵权集中而嚣张跋扈,趁机谋乱。
C. 宰相李吉甫先是主张对魏博用兵,后又在魏博易主的时候,建议朝廷观其变化,但他的意见都遭到了李绛反对,也未被宪宗采纳。
D. 宪宗采纳李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建议,避免了战争,任命田兴为节度使,后犒赏军士,免除魏博一年赋税,并在田兴入朝时善待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
(2)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
14. 两河藩镇中成德、兖郓的使者为什么会“相顾失色”?请简要说明。
【10~14题答案】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如今田兴奉上他的土地和军队,坐等朝廷下达命令;趁着这个机会推心置腹的安抚招纳,用大恩大德结交他。
(2)我穿破烂的衣服和吃粗略的食物的原因,就是为了汇集财物,正是为了打算用来平定天下,如果不是这样,白白的储存满府库有什么用?
14. (1)田怀归顺朝廷后,受到了丰厚的封赏。
(2)田怀归顺朝廷后,魏博的军士得到赏钱,百姓免除赋税,朝廷的策略对收复魏博有了成效,让他们感受到了朝廷的政策以及压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绛又说:“魏博五十多年没接受天子的教化,如果没有超出他们希望的重赏,那么就无法安抚士兵的心,使四邻受到鼓励而羡慕。请求拿出宫内仓库的一百五十万贯钱来赏赐给他们。”手下的人认为所赠送的太多,以后有这样的情况,将拿什么来赏赐?依据语法结构,“过”的宾语是“所望”,应在“望”字后边停顿,排除BD;“赐之”是动宾结构,结构完整;“以为”的主语是“左右”,应在“左右”的前边断开,排除D。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课内外词汇的能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与“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窃”都是“私下里”】
B. “乘间而谋己故也”与“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季氏将伐颛臾》)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名词,缘故;后一个是副词,所以】
C. “然则向日分兵之策”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向”字含义相同。【“向”都是“以前”】
D. “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与“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动词,变化、变更,后一个是形容词,容易】
所以答案是B
【12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朝廷应采取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令诸将势均力敌”错误,依据原文“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可知,李绛认为“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令诸将势均力敌”反而是祸乱的根源。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乘”,趁着;“抚纳”,安抚招纳;“结以大恩”,介词结构后置句,用大恩大德结交他。
(2)题得分点有:“所以”,……原因;“恶衣菲食”,名词作动词,穿破烂的衣服和吃粗略的食物;“然”,这样;“徒”,白白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依据原文“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上从之,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可知,田怀归顺朝廷后,受到了丰厚的封赏,被封为“魏博节度使”,他们认为再抵抗也无用。
(2)依据原文“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可知,田怀归顺朝廷后,魏博的军士得到赏钱,百姓免除赋税,朝廷的策略对收复魏博有了成效。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他的儿子田怀谏为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气和力量,军中很是依赖他。辛亥这一天,皇上和宰相商议魏博的事情,李吉甫请求派兵去讨伐魏博,李绛说:“我私下里看到两河的藩镇飞扬跋扈,都是分兵隶属各位将领,权利不是在于一人身上,我担心他们的权利太大,乘机来谋划自己的故地啊。各位将领势均力敌,不能相互克制,如果找到严明的主帅来指挥,那么就能够自我稳固了。如今怀谏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不能自行处理决断事情,军府大权必然落到他人手中,众将领待遇厚薄不均,必然产生怨恨恼怒,互不服从。既然这样,那么从前分兵的计策正好成了今天祸乱的根源。到这个时候,只有在朝廷中不吝惜爵禄来赏赐田兴,使两河的藩镇听闻,恐怕他的部下都争着恭敬的归顺他了,这就叫不作战却使别人服从了。”皇上说:“好。”不久田怀谏年幼体弱,军政大事都由家奴蒋士则决断,(蒋士则)多次根据爱憎调换众将领,众人都满腔愤怒。朝廷的命令很久还没到,军中人心不安。田兴早晨进府,数千名士兵围住田兴下拜,请(他)担任留后一职。田兴对众人说:“不要侵犯副大使,遵守朝廷法令,申报军民户籍,请求委派官吏,这样以后我才答应。”(众人)都说:“行。”田兴便杀了蒋士则等十多人,把田怀谏迁到了府外。魏博监军把上述情况奏报朝廷让皇上知道,李吉甫请求派中使去表示慰问来观察事态的变化,李绎说:“不可以。如今田兴奉上他的土地和军队,坐等朝廷下达命令;趁着这个机会推心置腹的安抚招纳,用大恩大德结交他。”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让田兴担任魏博节度使。李绛又说:“魏博五十多年没接受天子的教化,如果没有超出他们希望的重赏,那么就无法安抚士兵的心,使四邻受到鼓励而羡慕。请求拿出宫内仓库的一百五十万贯钱来赏赐给他们。”手下的人认为所赠送的太多,以后有这样的情况,将拿什么来赏赐?皇上把这番话告诉了李绛,李绛说:“田兴不贪图专地的利益,归顺朝廷,陛下您怎么吝啬小的财物而丢失大的计划,不凭借这个来收复节度辖区的心呢!”皇上很高兴,说:“我穿破烂的衣服和吃粗略的食物的原因,就是为了汇集财物,正是为了打算用来平定天下,如果不是这样,白白的储存满府库有什么用?”十一月,派知制诰裴度到魏博表示慰问,把一百五十万贯钱赏赐给军士,给六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军士接受赏赐,欢呼雀跃。成德、兖郓两地的使者几次拜见,只是相互看看变了脸色,感叹说:“倔强的人又有什么用呢!”十四年的秋天,田兴到朝廷,皇上对待他很优厚。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冬十月,刘仁恭求救于李克用,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克用以为然,与将佐谋召幽州兵与攻潞州,曰:“于彼则可以解围,于我则可以拓境。”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二年春正月,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等立其子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辛卯,晋王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四月丙午,晋王与诸将谋曰:“上党,河东之藩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晋王大阅士卒,以前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甲子,帅周德威等发晋阳。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梁)帝闻夹寨不守,不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弧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面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从骑皆曰:“适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无车,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B.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C.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D.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竟未之许”与“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字含义不相同。
B. “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与“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
C. “五月辛未朔”与“或骨横朔野”(《诗品序》)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
D. “黜贪残”与“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黜”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仁恭被围困,向李克用求救。李存勖虑深思远,尽管刘仁恭是反复之人,他仍然劝父亲为其解围。
B.李克用于临终前将李存勖托付给众臣。李存助身负众望,在部属的劝说下,止住丧父之痛,继承了晋王之位。
C.李存勖率军来到晋阳之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赏罚分明,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
D.李存勖亲临前线侦察,利用地形与气候,大破数以万计梁军;虽然遭遇伏击却毫无惧色,最终凭一己之力突出重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5分)
(2)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5分)
10.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本句的翻译为:“(朱温)听说我刚刚即位,认为我只是一个孩童而不熟习军事,一定会有骄傲懈怠之心。如果挑选精兵兼程奔向上党,出其不意,打败梁军是必定无疑的。这是取得威望、成就霸业的举措,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11.C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竟未之许”与“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终于”“最终”;后一个是“从始至终;全”】
B. “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与“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都是军队】
C. “五月辛未朔”与“或骨横朔野”(《诗品序》)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农历)月末”;后一个是“北方的”】
D. “黜贪残”与“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黜”字含义相同。【都是“罢黜”】
所以答案是C
12.D(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D项问题在于:首先“亲临前线侦察”与“利用地形与气候,大破数以万计梁军”并非同一时间的事件,且“大破数以万计梁军”于文无据:其次,“最终凭一己之力突出重围”错误,从“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可知,李存勖突围成功是因为李存审救兵到来解了围。)
13.(1)况且他们曾经围困我们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急难,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符合啊。(急:形作名,急难,危急的事:怀:安抚。句意3分。)
(2)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成:完成:尔曹:你们:各1分。句意3分)
第13题
(1)参考答案:况且他们曾经围困我们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急难,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符合啊。(采分点:急,形作名,急难,危急的事;怀,安抚。句意3分。)
补充说明:
急:译为“形作名,急难,危急的事”,也可译为“紧急的事”“着急的事”“危急”,1分。
怀:译为“安抚”,也可译为“抚慰”“安慰”,1分。
句意3分:句意大致准确的给分。
“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大致意思对,1分。
“以德怀之”大致意思对,1分。
“乃一举而名实附也”大致意思对,1分。
(2)参考答案: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
(采分点:成,完成;尔曹,你们;句意3分。)
补充说明:
成:译为“完成”,也可译为“实现”“成就”,1分。
尔曹:译为“你们”,1分。
句意3分:句意大致准确的给分。
“此子志气远大”大致意思对,1分。
“必能成吾事”大致意思对,1分。
“尔曹善教导之”大致意思对,1分。
【参考译文】
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年)冬季十月,刘仁恭向李克用请求救援,前后一百余次。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始终没有答应。他的儿子李存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全忠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全忠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全忠围困,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朱全忠,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曾经围困我们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急难,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符合啊。”李克用认为他说的对,便与将佐商议召请幽州的军队,与他们共同攻打潞州,说:“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解除围困,对于我们来说则可以开拓领土,”于是答应与刘仁恭讲和,并召请他的军队。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晋王病情十分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等人拥立他的儿子李存勖为嗣,并说:“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辛卯(十九日),晋王又对李克宁等人说道:“我就烦劳你们替我照看亚子了!”李克用说完就死了。将吏们想要谒见李存勖,可是李存勖正在里边悲伤哭泣,很久没有出来。张承业于是就进去对李存勖说道:“大孝在于不失去基业。哭泣再多又有什么用!”随即将李存勖搀扶出来,继位做了河东节度使、晋王。四月丙午(初六日),晋王李存勖与诸将商议说:“上党是河东的屏障,没有上党就没有河东。并且(朱温)听说我刚刚即位,认为我只是一个孩童而不熟习军事,一定会有骄傲懈怠之心。如果挑选精兵兼程奔向上党,出其不意,打败梁军是必定无疑的。这是取得威望、成就霸业的举措,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于是,晋王李存勖大规模检阅士卒,任命前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甲子(二十四日),统领周德威等将领从晋阳出发。五月辛未朔(初一),晋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大惊失色,过了一会儿长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家业可以不亡了!”晋王李存勖回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诏命州县举荐有才德的人。罢斥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境内太平。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鄱的军营。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鄩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正好这时李存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免于难。骑兵们都说:“这次正足以让敌人见见大王的英俊威武。”同光元年,晋王在魏州筑坛,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宗建炎三年,冬十月,金兀术分兵南寇。辛未,兀术由马家渡渡江,陷太平,长驱至建康。杜充无制敌之方,渡江遁真州,不敢入营,拜兀术于马首。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彼出我入,彼入我出,此兵家之奇也。”甲戌,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乃将兵三万趋行在。金人邀立于淮阴,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于是率众径进。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迎岳飞移屯宜兴。时兀术将趋杭州,遂进攻广德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谓张俊曰:“若能捍敌成功,当加王爵。”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士大夫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然,则朕所至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癸巳,帝舟次昌国县。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诘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人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B.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C.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D.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人邀立于淮阴”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B. “见无戍者”与“谪戍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戍”字含义不相同。
C. “帝舟次昌国县”与“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
D. “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两句中的“执”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杜充毫无作战方略,慌忙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到达后却又不敢进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
B.赵立带兵勤王,被金人半路拦截,战斗中被箭贯穿两颊,不能说话,他仍用手指挥作战,直到休息时才把箭拔掉。
C.钱塘县令朱跸在守臣康允之弃城逃离后,毅然率领弓手民兵等到前线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
D.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认为士大夫应知义理,随驾官员若不侍从,那么皇帝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5分)
(2)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5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句意:癸酉日,吕颐浩向皇帝进献坐船出海逃避的策略。他说:“敌人大多是骑兵,一定不会坐船来攻击我们,而且江浙地区天气炎热,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呆下去,等他们离去,我们再回到二浙一带。”
“癸酉”是时间状语提前,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多”修饰“骑”,“久”修饰“留”,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故选C。
(2)B.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人邀立于淮阴”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都是“山北水南”】
B. “见无戍者”与“谪戍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戍”字含义不相同。【都是“戍守”】
C. “帝舟次昌国县”与“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军队临时驻扎”,后一个“旁边”】
D. “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两句中的“执”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抓住”,后一个“持”】
故选B。
(3)C.“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错误,根据原文“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可见,一是朱跸是被射中两箭后仍奋力抵抗,直至气力用尽才死去,并非“当即身亡”;二是原文中没有提及“负险固守”的信息,于文无据。
故选C。
(4)①“麾下”,将帅的部下;“嚼其齿”,咬牙切齿;“回顾”,返回。
句意: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
②“少”,通“稍”,略微;“屈”,屈服;“趣”,通“促”,催促。
句意: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到死都没有住口。
答案:
(1)C
(2)B
(3)C
(4)①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
②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到死都没有住口。
参考译文:
高宗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在兀术的率领下,分兵向南入侵。辛未日,兀术自马家渡渡江攻占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进逼建康府。杜充没有制服敌人的方法,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今江苏仪征),不敢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癸酉日,宰相吕颐浩向皇帝进献坐船出海逃避的策略。他说:“敌人大多是骑兵,一定不会坐船来攻击我们,而且江浙地区天气炎热,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呆下去,等他们离去,我们再回到二浙一带。敌人撤退离开,我们就进去,敌人前来进攻,我们就撤退离开,这就是兵法上的奇招啊!”甲戌日,徐州赵立听说朝廷下诏让各地带兵勤王,于是率兵三万赶到皇帝巡幸居住之地。金人在淮阴截击赵立,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于是率领众人径直前行。赵立被箭射中贯穿两颊,口不能说话,用手指挥各路军队,到休息安定时才把箭拔出。辛巳日,金人攻打常州,守臣周杞迎接岳飞转移驻防到宜兴。当时兀术将要到达杭州,于是进攻广德军。岳飞听说这件事,到广德边境中拦截攻击兀术,六战六胜,活捉兀术大将王权。恰逢金人再次派兵攻打常州,岳飞再次追击,四战四胜。乙酉日,兀术从广德经过独松关,看到没有戍卫的人,对手下的人说:“南朝如果用数百个疲弱的士兵守在这里,我怎么可能马上越过呢!”于是进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逃走,钱塘县令朱跸率领弓手民兵,到前线抵御抗击,两次被乱箭射中,仍然奋勇前进,气力用尽被杀。己丑日,皇帝乘楼船,驻扎定海县,留下范宗尹、赵鼎在明州,来等待金国使者。又对张俊说:“若能成功抵御敌人,当加封王爵。”吕颐浩上奏让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说:“士大夫应当知晓伦理道德,怎么能够不随从!如果这样,那么我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于是郎官以下大多随从护卫。癸巳日,皇帝船只驻扎昌国县。戊戌日,金人进犯越州,安抚使李邺开城投降,金人琶八驻守越州。卫士唐琦袖中装石头埋伏在路边,等候琶八出城攻击他,没有击中,被抓住。琶八质问他,唐琦说:“想要击碎你的头,我即使死,也是赵氏的鬼。”琶八说:“假如人人如此,赵氏哪能到这样的地步!”又询问:“李邺做元帅,尚且开城投降,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唐琦说:“李邺作为臣子不忠心,我恨不得亲手杀了他,还提他做什么呢!”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至死都没有住口。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德宗贞元元年,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杀节度使张劝,代总军务,邀求旌节,且阴召李怀光将达奚小俊为援。上谓李泌曰:“若蒲、陕连衡,则猝不可制。且抱晖据陕,则水陆之运皆绝矣。不得不烦卿一往。”辛丑,以泌为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上欲以神策军送泌之官,问“须几何人?”对曰:“陕城三面悬绝,攻之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以单骑入之。”上曰:“单骑如何可入?”对曰:“陕城之人,不贯逆命,此特抱晖为恶耳。若以大兵临之,彼闭壁定矣。臣今单骑抵其近郊,彼举在兵则非敌,若遣小校来杀臣,未必不更为臣用也。且今河东全军屯安邑,马燧入朝,愿敕燧与臣同辞皆行,使陕人欲加害于臣,则畏河东移军讨之,此亦一势也。”上曰:“虽然,朕方大用卿,宁失陕州,不可失卿,当更使他人往耳。”对曰:“他人必不能入。今事变之初,众心未定,故可出其不意,夺其奸谋。他人犹豫迁延,彼既成谋,则不得前矣。”上许之。泌见陕州进奏官及将吏在长安者,语之曰:“主上以陕、虢饥,故不授泌节而领运使,欲令督江、准米以赈之耳。陕州行营在夏县,若抱晖可用,当使将之。有功,则赐旌节矣。”抱晖觇者驰告之,抱晖稍自安。庚戌,加泌陕虢观察使。出潼关。抱晖不使将佐出迎,惟侦者相继。泌宿曲沃,将佐不俟抱晖之命来迎,泌笑曰:“吾事济矣!”去城十五里,抱晖亦出谒。泌称其摄事保完城隍之功,曰:“军中烦言,不足介意。公等职事皆按堵如故。”抱晖出而喜。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明日,召抱晖至宅,语之曰:“吾非爱汝而不诛,恐自今有危疑之地,朝廷所命将帅皆不能入,故丐汝余生。汝为我赍币祭前使,慎无入关,自择安处,潜来取家,保无它也。”抱晖遂亡命,不知所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卷四十七》,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
B. 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
C. 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
D. 泌既入城视事/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泌曰/易帅之际/军中烦言/乃其常理/泌到/自妥贴矣/不愿闻也/由是反仄者皆自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陕城之人,不贯逆命”与“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两句中的“逆”字含义不相同。
B. “此特抱晖为恶耳”与“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两句中的“特”字含义不相同。
C. “主上以陕、虢饥”与“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两句中的“以”字含义不相同。
D. “恐自今有危疑之地”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两句中的“危”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达奚抱晖杀害了张劝,又勾结李怀光手下的将领达奚小俊来作自己的后援,德宗对此感到担忧,决定派李泌处理此事。
B. 李泌认为陕州的地势险峻峭绝,易守难攻,因此进城之人不宜多,并陈述了自己单独前往的理由,德宗最终答应了他。
C. 李泌祕在陕州召见了从长安来的官吏,告诉他们如果达奚抱晖有才能,自会让他率领将士,达奚抱晖知道后,内心稍安。
D. 李泌告诉达奚抱晖,让他在祭奠前任节度使后,不要再进入潼关,自己去找个安身之所,然后找机会暗中把家人接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朕方大用卿,宁失陕州,不可失卿,当更使他人往耳。
(2)泌宿曲沃,将佐不俟抱晖之命来迎,泌笑曰:“吾事济矣!”
【10~13题答案】
【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话虽这么讲,但朕正要重用你,宁可失去陕州,不能失去你。朕自当再让其他人前往算了。
(2)李泌在曲沃过夜,不待达奚抱晖下达命令,将佐们便前来迎接。李泌笑着说:“我要办的事情成功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泌进城任职后,宾客佐吏中有人请李泌屏退其他人禀告事情,李泌说:“在更换节帅的时刻,军中言多语杂,这乃是通常的情理。我来了,这类事情自然会安定下来,我不希望听你讲这类事情。”此后,心中不安的人都安定下来了。
“视事”意思是任职,主语是李泌,这里说的是李泌进城任职,因此“泌既入城视事”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C。
“宾佐有请屏人白事者”为定语后置句,“宾佐”为中心词,“有请屏人白事者”为后置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陕城之人,不贯逆命”与“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两句中的“逆”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违背”;后一个是“方向相反”,与“顺”相对】
B. “此特抱晖为恶耳”与“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两句中的“特”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只是”;后一个是“特别”】
C. “主上以陕、虢饥”与“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两句中的“以”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因为”,后一个“用来”】
D. “恐自今有危疑之地”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两句中的“危”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危险、凶险”,后一个“生命垂危”】
所以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李泌认为陕州的地势险峻峭绝,易守难攻,因此进城之人不宜多”说法错误。原文为“上欲以神策军送泌之官,问‘须几何人?’对曰:‘陕城三面悬绝,攻之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以单骑入之。’”此处李泌的意思是陕州城三面绝壁高悬,如果攻打该城,是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攻克的,并非说进城之人不宜多。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虽然”,虽然这样,可以翻译为“话虽这么讲”;“方”,正在;“宁”,宁可;“更”,更换,改变。
(2)“俟”,等到,等待;“迎”,迎接;“济”,成功。
参考译文:
唐德宗贞元元年,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将节度使张劝杀害,自己代理总揽军中事务,希望得到节度使的旌节。而且,他暗中召引李怀光的将领达奚小俊作为应援。德宗对李泌说:“如果蒲、陕联合抗拒朝廷,猝然之间,难以制伏。而且,一旦达奚抱晖占据了陕地,水路和陆路的运输便会阻隔不通了。朕不能不麻烦你走一趟了。”辛丑(初八),德宗任命李泌为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德宗打算让神策军护送李泌就任,问李泌:“需要多少人?”李泌回答说:“陕州城三面绝壁高悬,如果攻打该城,是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攻克的。请让我单人匹马到那里去。”德宗说:“你单人匹马怎么可以进去?”李泌回答说:“陕州城的百姓,并不习惯违背朝命,这只是达奚抱晖作恶罢了。如果带着许多兵马到那里去,达奚抱晖肯定会闭守营垒。现在我单人匹马到陕州近郊,达奚抱晖大规模发兵前来,那是不相匹敌,如果他派遣一个低级军官前来杀我,未必不会反而为我所利用。而且,现在河东的全部兵马都在安邑屯驻,马燧来到朝廷。希望陛下敕令马燧与我同时向陛下辞别,一起离开长安,使陕虢人打算侵害我时,便害怕河东调动军队讨伐他们,这也算是一种声势吧。”德宗说:“话虽这么讲,但朕正要重用你,宁可失去陕州,不能失去你。朕自当再让其他人前往算了。”李泌回答说:“其他人必定难以进入陕州。现在是事变的初期,众人心意尚未安定,所以我能够出其不意,威慑他们的邪恶阴谋。其他人犹豫不决,拖延不前,达奚抱晖有了成算后,那就不能前去了。”德宗同意让李泌前往。李泌见到陕州派来上奏的官员以及正在长安的陕州将领与官吏,对他们说:“皇上因陕州、虢州在闹饥荒,所以不授给我节度使的职务而让我出任水陆运使,打算让我监督江、淮地区的粮运,以便赈济陕虢而已。陕州行营驻扎在夏县,如果达奚抱晖可以任用,自当让他来率领行营,如果立下功劳,便会赐给他节度使的旌节了。”达奚抱晖的探子驰马告诉了达奚抱晖,达奚抱晖稍微有些安心了。庚戌(十七日),德宗加封李泌为陕虢观察使,李泌出潼关。达奚抱晖不让将佐出来迎接李泌,只是探子不断。李泌在曲沃过夜,不待达奚抱晖下达命令,将佐们便前来迎接。李泌笑着说:“我要办的事情成功了。”在李泌距离州城十五里时,达奚抱晖也出来谒见李泌。李泌称赞他代理诸事保全城池的功劳说:“军中的闲言碎语,不值得挂在心上。你们的职务都一如既往,不会改变。”达奚抱晖退出门来,感到很高兴。李泌进城任职后,宾客佐吏中有人请李泌屏退其他人禀告事情,李泌说:“在更换节帅的时刻,军中言多语杂,这乃是通常的情理。我来了,这类事情自然会安定下来,我不希望听你讲这类事情。”此后,心中不安的人都安定下来了。第二天,李泌把达奚抱晖叫到住宅中,告诉他说:“我不是因怜惜你才不杀你。我是怕今后有了凶险可虑的地方,朝迁所任命的将帅都进不去,所以才给你留条活路。你为我带着灵牌和奠仪及器物去祭奠前任节度使,小心别再进入潼关,自己去找一个安身处所,暗中前来接走家小,我保你不会发生意外。”达奚抱晖于是逃亡,不知去向。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20 分)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 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卫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缙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选自《旧唐书?卷八十九?陆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B.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C.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D.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遗贽钱百万”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相同。
B. “敢不承君厚意”与“此人皆意有所郁结”(《报任安书》)两句中的“意”字含义相同。
C. “德宗好文,益深顾遇”与“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两句中的“顾”字含义不相同。
D. “朋友规之,以为太峻”与“将崇极天之峻”(《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峻”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陆贽少年勤学,考中进士后当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乡探望母亲,经过寿州,拜见刺史张镒,张镒很赞赏他的才识。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为翰林学士,对政事上的缺点,他一定要全都指出,因此很受皇帝重视,后调任中书人。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正直敢言,他表示要忠于朝廷,要对得起自己所学的道德学识,就不能顾虑自身安危。
1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其文章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于上前。(4 分)
(2)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4 分)
14.陆贽得到德宗赏识信赖的原因有哪些?(3 分)
10选B。
11选D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遗贽钱百万”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赠送”;后一个是“遗留下的”】
B. “敢不承君厚意”与“此人皆意有所郁结”(《报任安书》)两句中的“意”字含义相同。【都是“心意”】
C. “德宗好文,益深顾遇”与“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两句中的“顾”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关顾”,后一个“回头看”】
D. “朋友规之,以为太峻”与“将崇极天之峻”(《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峻”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严厉苛刻”,后一个“高峻”】
所以选D。
12选C。“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很长时间任宰相”不合文意。
13.(1)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状语后置) 陷害陆贽。(“迨”,“幸”,“短”,“状语后置”各 1 分)
(2)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以”, “爱”,“极言”,语意通顺各 1 分)
14. 廉洁奉公、 忠于职守、才能卓越 (一点 1 分)
参考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地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为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 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智,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 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仍做翰林学土。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他的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理, 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 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儿差误。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2022全国甲卷)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下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六)1.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子”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故选B。
2.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D. “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故选A。
3.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说法错误。原文中“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对秦国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故选B。
【参考译文】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2022全国乙卷)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2.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
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
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宝。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将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
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七)1.D【解析】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使各居其宅”的意思是“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语义完整,所以其后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士君子”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 C项。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
3.D 【解析】D.“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曲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来安身存命。
【参考译文】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
(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者邪?非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得而患失者,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韩愈《昌黎先生集》)
【注】①垮,泥瓦工人用的抹子;也可用作动词,指抹墙。下文的“镘”与此相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B.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D.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之来归”与“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
B.“取其直虽劳无愧”与“昂其直”(《促织》)两句中的“直”字含义相同。
C.“有再至、三至者焉”与“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
D.“吾能薄而功小”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福在天宝之乱期间,被征兵打仗十三年,建立了功勋,本可以为官,却放弃了功劳,回来为人刷墙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
B.王承福有自己的一套生存理论:君王、大臣和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职事,任何人都不能只想着吃饭而不做事,否则就受上天惩罚。
C.王承福认为自己能力低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活自己尚且吃力,所以不便娶妻生子,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
D.王承福的经历和言论让韩愈起初感到疑惑,继而思考之后又觉得他是一个通达事理的贤者,因此为他作传,也为了让自己引以为鉴。
(八)1.B【解析】句意: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易强而有功”“强而有智”中的“而”均为连词,前后连接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C;“易为无愧”均修饰“者”,中间不断开,排除D。
2. B【解析】A项,前者是“返回”的意思,后者是“女子出嫁”的意思;B项,前者是“报酬”的意思,后者是“价值”的意思;C项,都是“第二次”的意思;D项,前者是“与厚相对”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迫近”的意思。
3.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错。原文是说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同时一身二任。
【参考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屋主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镘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傻仔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昭,字潜夫。明宗践祚,优诏褒美,迁都官员外郎。时皇子竞尚奢侈,昭疏谏曰:“帝王之子,长于深宫,安于逸乐,纷华之玩,丝竹之音,日接于耳目,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傥非天资英敏,识本清明,以此荡心,焉能无惑。苟不豫为教道,何以置之盘牙?臣请诸皇子各置师傅,陛下令皇子屈身师事之,讲论道德。使一日之中,止记一事,一岁之内,所记渐多。每月终,令师傅具录闻奏,或皇子上谒之时,陛下更令侍臣面问,十中得五,为益良多,博识安危之理,深知成败之由。臣又闻古之人君,即位而封太子、拜诸王,究其所由,盖有深旨。使庶不乱嫡,疏不间亲,礼秩有常,邪慝不作。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婚姻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以等威,绝其缴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明宗览疏而不用。
长兴二年,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明宗方务听纳,昭复上疏曰:“臣闻‘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者,先儒之丕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者,前经之至戒。究观列辟,莫不以骄矜怠惰,有亏盛德。恭惟太宗贞观之初,玄宗开元之际,焦劳庶政,以致太平。及国富兵消,年高志逸,乃忽守约之道,或贻执简之讥,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其创业垂统之基,如贞观、开元之始,然陛下有始有终,无荒无怠。”明宗览之称善。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
B.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
C.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
D.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不豫为教道”与“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两句中的“豫”字含义相同。
B.“陛下更令侍臣面问”与“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面”字含义不相同。
C.“婚姻省侍之际”与“约为婚姻”(《鸿门宴》)两句中的“婚姻”字含义相同。
D.“莫不以骄矜怠惰”与“不矜名节”(《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认为皇子们沉溺于声色器物会变得骄纵,如果不预先教导,将无法应对未来的混乱局面。
B.张昭请皇上为皇子们安排老师,并令皇子们降低身份并以礼侍师,向老师学习伦理道德。
C.张昭提出教育皇子、劝勉农耕和设置常平仓等建议,明宗表示认可并一一采纳了。
D.张昭借儒家经典、历代君王的教训和太宗与玄宗的示范,劝谏明宗居安思危,忧劳兴邦。
(九)1. A【解析】句意:陛下以慈爱节俭教化天下,用礼法约束亲近之臣,罢免奸邪之人,引入正直的言论,务必遵守纯朴节俭,来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大公无私。“以慈俭化天下”和“以礼法检臣邻”两个句子句式结构相似,都是动宾式结构,中间要断开,据此排除B、D。“浮费”指不必要的开支,“节”作其谓语构成动宾式结构,所以“节”放后一句,据此排除C。
2.B【解析】A项,前者是“预先”的意思,后者是“快乐”的意思;B项,都是“当面”的意思;C项,前者是“婚姻嫁娶”的意思,后者是“结为儿女亲家”的意思;D项,前者是动词“夸耀”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推崇”的意思。
3.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明宗表示认可并一一采纳了”错。根据文中“明宗览疏而不用”“明宗方务听纳”可知,明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参考译文】
张昭,字潜夫。唐明宗即位,对张昭降诏褒奖,升任都员外郎。当时皇子们争相崇尚奢侈,张昭上疏劝谏道:“帝王子孙长在深宫中,安于享乐,喜欢奢华的器物,美妙的音乐,每天耳濡目染,不与骄纵相约,而骄纵自动到来。如果没有聪明的天资,明晰的辨识力,会因为这个惑乱心智,怎么能不受迷惑。如果不预先教导,将来怎么处置混乱的局面?我请求皇上为各位皇子安排老师,陛下命令皇子们降低身份以老师之礼侍奉他们,让老师们讲授伦理道德。使他们一天之内,只记一件事,一年之内,所记的东西渐渐增多。每月终了,让师傅详细记录上奏。或者皇子们拜见的时候,陛下另使侍臣当面考问,十中对五,获益很多,广识安危的道理,深深懂得成败的缘由。我又听说古代的君主,即位后册封太子、任命诸侯王,究其原因,大有深意。使庶嫡分清,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有常规,邪恶之事不发生。我请求各位皇子在赐予恩泽的时候,婚姻嫁娶及探亲侍奉的时候,依照嫡庶而形成礼仪等级规范,依据亲疏而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给以与一定的身份、地位相应的威仪。杜绝他们非分的企求,永保宗庙之道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明宗看了奏章,却没有采纳。
长兴二年,奏请劝勉农耕和设置常平仓等几件事。明宗正要采纳。张昭又上疏道:“我听说‘平安的时候不忘记危险,安定的时候不忘记混乱’,先世儒者曾有重要的训导:‘凡事没有不好好开始的,但很少有结果。’这是以前儒家经典的告诫。详细考察历代君王,没有不因为骄傲自夸懈怠懒惰而使美好的德行有所损害。看那太宗贞观初年,玄宗开元的时候,君主为各种政务焦虑忧劳,以致带来太平。等到国家富强战争结束,年龄大了,喜欢安逸,于是忽视遵守约束的道理,招致史官或御史讥责。陛下以慈爱节俭教化天下,用礼法约束亲近之臣,罢免奸邪之人,引入正直的言论,务必遵守纯朴节俭,来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大公无私。你创立功业,传给后代子孙的基业,就像贞观、开元之初,然希望陛下能有始有终,不要荒废和懈怠。”明宗看后称好。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二十年春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建康,入见。太祖喜甚,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赐坐,从容与论经史,及咨以时事,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至正初,以《春秋》举进士,授高安县丞,累官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政乱,投劾去。常建议剿方国珍,不用,安置绍兴。既而,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使来聘,基遂决计趋金陵,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嘉纳之。太祖一日从容问陶安曰:“刘基四人之才何如?”安曰:“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叶琛。”太祖深然之。未几,以濂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遣世子受经。以溢、琛为营田司佥事,基留帷幄,预机密谋议。
二十一年春正月朔,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怒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不拜。太祖召基入,问之。基遂陈天命有在。太祖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计。二十三年春二月,申将士屯田之令。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长等以太祖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不允,乃率诸臣奉上即吴王位。建百官司属,以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谕善长等曰:“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今将相大臣当鉴其失,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充位而已。”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东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B.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C.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D.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与“猥自枉屈”(《出师表》)两句中的“屈”字含义相同。
B.“陈时务十八策”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字含义不同。
C.“太祖一日从容问陶安曰”与“我添了月钱,家里又从容些”(《红楼梦》)两句中的“从容”字含义相同。
D.“表劝进不允”与“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两句中的“表”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