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作文开头结尾范文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篇1
主讲老师:对。这一次谈谈作文如何写好结尾。
自古以来,中国人做文章就很讲究结尾,把整篇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大段,比喻成“凤头、猪肚、豹尾”。文章的开头,就像绣花一样,慢慢绣出一个美丽的凤头来。豹尾什么意思?豹子尾巴总是高高竖起,很有劲的,就像一面旗帜。就是说,文章的结尾一点不能拖沓。有一句话叫“见好就收”。
小主持人:什么情况下才叫到好呢?我觉得很难把握。
主讲老师:“到好”只是一种感觉,你觉得一篇作文写得差不多了,要说的话全说到了,就赶快收尾,不要舍不得,说一句又想说一句。要给读的人留下一些空白,让人家慢慢去回味。你什么都说了,人家就没有思考余地了。一定要把精彩留在最后,留给读者。
我们来讨论讨论,什么样的结尾才算豹尾,才算“见好就收”?
这里有一篇作文,是一家儿童刊物发来让我做点评的。题目是:《红蜡笔》。这是一位小学生写的,内容是一次图画课上发生的事。她的同桌平时大大咧咧,不大注意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一盒蜡笔没用完,就扔掉了。结果那次主题班会上,老师让大家画国旗迎奥运。他画好了国旗,却没有红颜色蜡笔涂旗面,就跟同桌借。同桌的她有了想法,就写了这篇作文。她想提醒人们要注意节约,不要浪费资源。
作为一个刚上五年级的小同学,作文还算写得不错,就是结尾不太好。结尾是这样写的:“……要是他能注意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会到用时像乞丐似的跟别人讨要吗?”用的提问式结尾,倒也挺干净,也能说是到好即收。
但是,结尾用词不太好——既然借给别人东西,又将人家比喻成乞丐。同学之间借东西总是难免的,你叫人注意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也没错。最后一个“乞丐”比喻,将自己的一片好意全拂掉了。她要是换一种说法,结尾的空间就有了。
“……别看一个小小的蜡笔头,它却能染红一面国旗。”
这样写,自己的思想境界也高,又能在结尾上留下一定的空白,让人回味。
还有一篇作文,到好却不收。别看她人小,作文写得很老到,她写的环保题材,保护树木。开头和中间两大部分写得较平缓,结尾却来了劲,突然抒起情来:“……绿叶无言,它把生命的颜色默默地奉献给人们,我们却无情地去伤害它。啊!绿叶无言似有言,它在向人们诉说一个伤心的故事!”
写到这儿,似乎能收了,而她又写了几句:“……人们似乎听懂了绿叶的诉说,过了几天,当我再经过那条小路时,看到路两旁的小树上,已经长出了一片片嫩绿的小叶子。那些嫩绿的小叶子,就像幼儿园孩子的小手掌,在不停地向行人挥动着。”
尽管这几句写得很生动,我还是要说它累赘。要是在前一小节收住笔,那该多好啊!“它向人们诉说一个伤心的故事!”这句话后面留下了多大的想象空间哪!
许多同学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考试卷上写作文时,一看到题目,脑子里往往会很快闪出第一感觉。这种感觉很重要,是大脑信息系统经过分析之后,给出的第一信号。写作文时,当第一信号提醒你,写到这儿该收了,你就马上收,这就叫“见好就收”。大家你听懂了吗?
小主持人:我是听明白了,不知大家听清了没有?再出两道题再提示同学们一下。
1.为什么将作文结尾比喻成豹尾?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篇2
一、吃透题意,把握情感,思想内容应深刻
考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阅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深入思考、提炼作文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展示自己的思想境界,写出一篇实实在在的文章,切不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更不可架空文章。另外在审题中还要注意把握感情色彩,要写思想感情向上的文章。
二、聚焦时代,出奇制胜
2007年南京中考题《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在选材上通常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直接选取现成的素材,二是虚构,这两者成功的关键都是要表达真情实感。由于许多同学的生活经历相似,加上平时不留心观察生活,这就容易在作文中“撞车”。很多同学都会写一些学生常谈的内容,比如自己成绩不好,要么在老师同学的教育帮助下,要么在父母的开倒下,发现也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成绩就提高了等。优秀的文章立意是讲究现实针对性的,你可以聚焦时代,在考场作文中巧妙地切入现实生活。
三、文章结构全面、完整
结构完整,这是中考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一篇未及完篇的作文,无论语言多么优美,观点如何新颖,也只能归入三类卷,所以在中考作文时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应结合作文的开头急就一个作文结尾。
其次,中考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作文应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另外,严格按照要求的字数分清“不少于600字”和“600字左右”的含义,作文太短了,会让人觉得内容单薄,太长了又会让人感到厌烦。
四、由“实”而“虚 ”,在创新上闪出亮点
2007年中考作文比喻入题渐见其多。例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心中有盏红绿灯》等。有的是题中的一个词是喻体,有的则整个短语是喻体。这类作文出新的关键是:明确“虚”“实”所指,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由“实”到“ 虚”,虚统帅是实,以个性化的“虚”取胜。如果就实写实,置比喻象征等意义于不顾,那就难出新意。例如恩施市有位考生先描写家乡河水如此清澈美丽,然后写环保的缺失带来严重的水污染,最后写人们环保意识的回归,展望明天,坚信“水总有清澈的一天”。这位考生忽略了话题的比喻义,就水写水,没有从自然现象上升到人生意义,立意自然流于一般。其实该命题的提示语设计得很精致:“在一个缺水的村庄里,村民常用一排大缸接盛屋檐水。由于澄清缸里的水需要两三天,因此妈妈不允许我们完缸里的水。常有一些恶作剧的孩子冲进院子把水搅浑,这使我们非常愤怒。妈妈看我们被几缸水弄得心神不宁,就安慰说,各人去做该做的事,不要管水。水总有澄清的一天。妈妈的教诲,常常在我被误解、诬陷的时刻,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这段提示语说故事只是为了引入喻体,“妈妈的教诲”对我的启示暗示了题目的比喻意义,那就是:被误解、诬陷时,不要颓废失志,只要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总有洗刷冤情真相大白的一天考生只有在这些“虚”意中融入自己独有的“实”事“实”情中,才能亮出“ 澄清”潋滟的秀美山色。
五、语言表达要有味
语言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阅卷者在判你作文时首先就是看你的语言,语言不够精彩就可能失去得高分的机会,因为中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每篇作文在阅卷者眼中停留的时间一般只有一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阅卷者是不可能细细琢磨推敲你的作文的,如果你的作文开头就显得很拖沓,写了一大段还没写到点子上,那么你的作文可能就要面临得低分的命运了。因此,考生在写作文时开头应简洁,并迅速入题,尽量做到语言表达的生动精彩。作文中间段落每段开头的语言应简洁生动,并尽量在每段开头用优美的语句概括本段内容或紧扣作文主旨。作文的结尾更要注意锤炼语言并再扣主题,如能用画龙点睛式的句子突出中心或升华中心,则效果更好,应尽量避免使用“所以”“因此”一类的字眼作总结,因为这样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回答问答题。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陈光标,被称为“中国首善”。他为人做事高调,曾致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宣称死后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他热衷环保,在“无车日”当众砸烂自己的奔驰车,蹬自行车上班;他说:“做好事就要留名。”
杨国强,曾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他从1997年起匿名捐赠“仲明助学金”,至今已帮助数千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直到2007年,奖学金捐赠者的姓名才被披露。杨国强极为低调,很少接受媒体专访,捐款也不让宣传。
有人说,做慈善,无论高调低调都值得尊敬;有人说,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二、开头巧扣原材料,先发制人,增添文章吸引力
好的作文开头,不仅能预示下文的内容,给全文定下一个基调,还能给阅卷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开头方法千变万化,但也有部分学生老老实实照抄原材料,也无新意,造成阅卷教师审美疲劳。因此,巧妙引用、精当转述,概括原材料精髓,引出话题,能先发制人,夺人眼球,增添文章吸引力。
具体办法是摘引原材料,紧扣材料“关键词”作简要分析,段尾亮论点。请看下文的开头: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慈善事业中,有人行事高调,有人行事低调。不少人认为做慈善不应大肆宣传,只要默默付出就好。但在我看来,做慈善,无论高调低调,都值得尊敬。(《做慈善不必在意高调低调》)
文段开头扼要地概述材料,并紧扣“慈善”“高调”“低调”等关键词,运用“原词重现法”将材料中“慈善”一词融入分析中进行扣题。最后段尾承接前面分析中的“尊敬”一词,亮出论点,再强化扣题。
三、主体活扣原材料,旁征博引,提高文章得分力
一般考生都有这样一种认识: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只是为审题立意提供一个引子或一种启示,在文中大可不必用,尤其是在话题作文中,考生大多置原材料于不顾,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题目中的原材料具有启迪学生写作思维和充实文章内容的双重作用,是完全可以在写作主体部分作为情节或论据来使用的。在主体部分构建中,活用原材料,可以避免写作游离原材料内容或主旨的情况出现,提升作文的整体水平。对于议论文来说,主体段落的首尾必须灵活扣住原材料,具体办法是设置一个分论点或中心句放在段首,段中对原材料展开分析,段尾对本段内容或论点总结强化。
与其说陈光标以高调的方式做慈善,不如说以慈善的方式显高调。(中心句)因为在他本可以默默立下遗嘱时,他却选择了公开宣布死后将捐出所有的财产;在他本可以日复一日坚持蹬自行车上班时,他却选择先当众砸烂一辆高级轿车。试想,倘若他用两次事件的影响力去开拓人们做慈善的途径,如成立捐助基金并宣传为帮助贫困儿童等,慈善将真实地被传承。反观如今,“高调”成了陈光标的代名词,“做好事要留名”成了被公众嘲讽的价值观,非但没有唤起人们慈爱天下关怀社会的意识,反而令社会对慈善的真实度、可信度提出了怀疑。(活用原材料)可见,做慈善,应谨记慈善的本质,切忌被物欲横流的社会冲刷其本心,让慈善与高调混为一谈。(结尾强化)(《慈善应低调》)
文段段首提出一个中心句,对陈光标高调慈善提出质疑,段中概述陈光标做慈善的一些做法并进行分析,分析部分内容就反复使用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扣题紧密,段尾从结果影响角度进行总结,强调并紧扣了“慈善应低调”的论点。
但运用原材料时也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要防止对原材料大段的抄录,要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应有加工和创新;其次,运用时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为原材料大多是多义性的,具体运用可正可反,可大可小;再次,运用原材料时,要打开思路,不能就事论事,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旁征博引,不能给人一种内容单薄之感;最后,运用原材料要处理好与上下文的联系,做好衔接过渡。运用的时机也要恰当,主次关系也要处理好,文章不能刚转入主体,原材料就喧宾夺主,给人一种江郎才尽的平庸感。
一、标题紧扣原材料,片言居要,增强文章冲击力
标题有多种拟法,有多种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是:扣题,扣住“材料”。具体办法是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嵌入标题,或前加或后缀,或用近义词替代,或用比喻等修辞美化。上述文题,第一段大意是陈光标高调做慈善,第二段大意是杨国强低调做慈善,第三段写两人都值得尊敬,因此可以把上述作文题概括关键词为:慈善、高调、低调、尊敬。试比较下面两组优劣自明的作文标题:
《慈善需要高调》《向行善者致敬》(紧扣材料关键词,亮明观点,简洁明了);《高调无罪,低调无妨》(对比);《做好事何必高调》(反问)。
《不要拔高道德标准》(游离材料,强调的是“道德”);《名声――社会的引路牌》(游离材料,强调的是“名声”);《凡事应低调》(强调的是“凡事”,泛化了材料“慈善”的限制,游离材料);《慈善需要领头羊》(明确了材料范畴,但强调“领头羊”的意义,偏离了材料的“高调”和“低调”)。
四、结尾妙扣原材料,画龙点睛,提升文章竞争力
古人写文章有“凤头”“豹尾”之说,开头与结尾的写作同等重要。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言尽意未穷等作用。然而由于时间仓促,一些考生的考场作文往往草草收尾,或易放难收,或重复材料观点打擦边球,或空喊口号、提要求,等等。如果在结尾也妙用原材料,回首望月,照应题目或开头,就能增添文章如女子回眸一笑的魅力。请看下文结尾:
也许“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才是大多数人所推崇的。但在这个社会上,必须有人站出来,在慈善的道路上担任领航者,不惧质疑。因为慈善需要高调,慈善值得高调。(《慈善需要高调》)
这段结尾的前一句是假设,接着妙扣原材料“慈善”的关键词,最后鲜明地亮出观点。向阅卷教师表明,本文是扣原材料的,是扣文题的,是论点鲜明的。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篇4
一、有机交代六要素
写清楚一件事,使读者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最基本的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有机的交代清楚。习作课前,我出示学生作文中的这样一段文字:“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地点:补习班;人物:我与郭强强……”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七嘴八舌地开修改。同时,告知学生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必须严格巧妙地安排好六要素,写清楚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交代时间,你大可以通过环境气候描写来使读者明了。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重点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较多学生把握不住事情的起因,往往绕一大圈才到正题。如,写助人为乐的某某,他过多地写自己如何遇难题,又如何绞尽脑汁地想,写了两三百字,最后加了一句:“这时,小明来了,帮我解决了难题。啊,小明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显然,明显偏离了主题。其实,交代起因应简洁明了。这篇作文可以改成:“作业时,我遇到了拦路虎,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这时,小明来了……”
二、合理构思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写作宗旨,张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没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是没有写作必要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中的猪肚,意在力求文中有货,货即为了充分说明中心,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一篇成功之作,是通过典型事例让读者品悟中心的。“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学生写助人为乐的他(她),可取的题材是见义勇为。那么,如何不离题,怎能确立文章的中心?此时,教师该有意让学生亲自实践,动笔前,指导学生思考:你的作文要突出什么中心?是分担家务?还是助人为乐?是环保意识?还是美好品质……
三、精心设计文章提纲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是衡量文章成败的又一标准。确立好中心后,先对自己的作文列个提纲: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合理编排。这样,文章才有条不紊,清晰感人。可以这样设计提纲:
题目:感人的一幕
开头:炽热炎炎的夏天,我看到一个年过六十的老爷爷在扫马路;重点:老爷爷不怕汗流浃背,把一辆车上落下的碎砖块都清理掉;结尾:老爷爷大汗淋漓,看着畅通的路面笑了。我感动了。
开头,你要表达什么?开头点题,能使文章寓意明了。中间,如何取舍?通过真实事例,详略得当地叙述是关键所在。结尾,阐述什么?掷地有声是文章一大亮点。起因要简洁,直奔主题;经过要具体,通过事情的过程,结合一定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结尾要有力、深刻,升华主题。或者,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直接描写,发人深省。
四、潜心描写细节
细节描写,指环境、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是文章具体生动必不可少的因素。要指导学生对看到的事深入地思考,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使人物形象更加伟大。
一篇作文,好比一幢高楼大厦,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犹如一层层房屋,要紧密配合,相互照应,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文章才能显得结构严谨。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篇5
马丽娜(陕西省大荔县城郊中学):熟谙作文“三眼”法,获取高分亦不难
大家都知道,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也可以这样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失作文者失天下。”如何在考试中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一举而得高分?这是诸多考生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以供同学们借鉴。
一、标题要抢眼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可见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产生一见钟情的奇特效果,这样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对你刮目相看了。那么怎样才能拟好题目呢?这也是考场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掌握一些拟题技巧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妙用修辞,显露才情。
话题、材料作文拟题如能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定可使你的题目生动、鲜明、美妙,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欲望。如《诚信是金》用暗喻手法,准确贴切。其他如《我是草,我有价值》,《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千年月色万年情》,《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等都是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所以都获得了高分。
2.化用诗文,意味深长。
诗文名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如能化用做文章标题,实属借他山之石,攻我山之玉,何乐而不为呢?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众里寻它千百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都是巧妙引用诗文名句的好题目。
3.援引歌词,清新明快。
当代中学生多喜欢唱流行歌曲,如能巧妙用做文题,就会展示出新时代五彩斑斓的生活,赋予新时代清新明快的气息。如《掀起你的盖头来》,《问世间情为何物》,《常回家看看》,《一句话,一辈子》等用歌词入题,活泼有趣,贴近生活,使人备感亲切。
二、开头要显眼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考生在中考这个紧张的氛围下要写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就必须重视文章的开头。好的文章开头,能让评卷老师另眼相看,从而脱颖而出,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下面提供几种作文开头的方法:
1.巧设题记,提纲挈领。
题记好像一个醒目的招牌,能对文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它简洁,意味深长,或富有哲理,或文采飞扬,读后让人耳目一新。如以“道德与利益”为话题的作文《利益的鲜花应开在道德的阳光下》开头题记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道德的天空下,才有真正的胜利可言。”一下就点出了文章的主旨,从而获得很好的效果。
2.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这是考生在考场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开头,也是传统的开头写法。此类文章一般用语简明扼要,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如《对自己微笑》开头:“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美好的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是的,对自己微笑,是我们拥有快乐的重要方式。这样开头直接点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语言出彩,引人入胜。
开头要尽量把自己的语言功底亮出来,巧用诗句、修辞将会使你展露才情。如《采撷幸福》开头:“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幸福,留下最后的美丽;我的幸福,要和朋友一起去采撷。”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文采斐然,读者自然而然地被感染了。
三、结尾要亮眼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所以,结尾和开头一样,也很重要。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一篇文章的结尾要自然生动有力,不仅突出文章的结尾,而且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鼓舞,这样的结尾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觉,所以文章的结尾我们也要精心设计。
1.照应开头。
这是考场常用的收尾方法。这种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优秀作文《夸父追日》开头为:“我是夸父。我在追赶太阳。”结尾如此:“追赶就是生命的体现。”可以说首尾遥相呼应,天衣无缝,文章显得很完美。
2.卒章显志。
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这样的结尾多用议论、抒情的笔调,画龙点睛,点亮思想的火花,闪耀哲理的光华。如2005年江苏中考满分作文《文章无法》中,文章结尾这样点题:“我不否认‘凤头、猪肚、豹尾’是好文章的一种形式,但我坚信,文章无法!”语言洒脱干脆,铿锵有力,很好地升华了主题。
3.名言警句。
用名言、警句、诗句收尾,三言两语,表达出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作文《一路走来》这样结尾:“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到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用冰心的话语结束全文,引人深思。
写作时精心设计好标题、开头、结尾这三个方面,就会给你的文章锦上添花,让你的作文脱颖而出,为你的作文赢取半壁江山。
[考场撒手锏二]
徐月香(山东省莱阳市羊郡中心中学):基础差有蹊径――网帖式作文
中考作文的分值在60左右,这个分值足以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但在短时间里又不可能把作文水平提高很多,所以语文基础差一点的同学要提高作文成绩,就需要技巧。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创新方法,我称之为“网帖式作文法”。
面对考试中的作文题目,同学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从小到大积累的许多相关事例、名言。单独看,这些相关材料平淡得很。这时,我们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小事中的哲理,找到这些哲理的共同点,再用网帖的形式把这些小事组合起来,成就一篇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文章。发帖、回帖是网络论坛常见的样式,网友们可以对一件事或者一种言论从各个角度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借鉴于此,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作文形式的创新。这种形式的作文语言鲜活,口语性强,形式自由,灵活多变,适合有争议的题目,如“珍爱生命”、“孝心”、“环保问题”、“报效祖国”等。
网帖式作文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我们就借助2006年常州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来分析一下。
告别自卑
常州市考生
今天,“告别自卑”网站异常热闹,why?因为有众多知名博客云集。他们来自古今中外,纷纷就“如何告别自卑”这个话题发出了博客帖子:
(文章开头要围绕主题来写,交代清楚文章要写的内容,以便阅卷老师在看你的文章时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而且看开头就知道文章的内容。“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一点至关重要。接下来就开始写自己选的材料。)
Hi,大家好!我乃著名小提琴天才帕格尼尼。原本,上天想把我造就成一个自卑者,疾病从我一出生便纠缠住我,四岁患肺炎,六岁得喉结炎,此后一场大病又夺去了我的眼,各种病魔不断侵噬着我的肌体。但我并没就此倒下,我自信地站了起来,自信地与命运搏斗,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因此,希望朋友们能像我一样告别自卑!走向成功!
――博客帕格尼尼
我站在风雨中,任凭风吹雨打,我不低头。我躺在大自然中,虽然不能看见大自然如诗如画的美景,不能听见鸟雀和谐之曲,甚至不能忘情地赞美道:啊,美好啊!可我不自卑!我要自信地享受生活,为残缺的人生抒写不残缺的乐章。
――博客海伦?凯勒
我获得美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是多么高兴啊,可随后我被无情地告知已患脊椎性侧索硬化症,好像刚怒放的鲜花被闪电折弯了腰,可我并没有自卑,我顽强地生存,不断探究黑洞。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那朵曾折断腰的花又挺立于天地间,并散发了无穷芬芳……
――博客霍金
(作者大胆地选择了跟帖的方式,将帕格尼尼、海伦?凯勒、霍金等人告别自卑、成为强者的事例展示在读者面前,让人由衷接受,更让人耳目一新。文章中每个人的发言都极具个性,具有网络语言随意性的特点,但中心都是一致的。这点尤其重要!这里笔者以为,文中如果加上中国的人物材料,比如孙子、司马迁、张海迪等,文章会更加充实。)
看了那么多自信者、成功者的帖子,我感触颇深,于是也尾随发了帖子――
我原本也是自卑者,如一块石子,默默地躺在路边。但感谢众多博客朋友们,让我重拾了自信,远离了自卑。让我明白:即使自己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子,也可以成为一块筑路的基石,为繁忙的交通奉献自己的力量。李白不是曾自信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嘛,我也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此希望所有自卑的朋友:告别自卑,走向成功。
――博客“重生”
(最后用自己的帖子揭示主题。网络跟帖这种作文形式很新颖,让人一见就喜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本文作者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恰是文章最独特最成功之处。作者是怎样化平淡为神奇,变普通为生动的呢?关键是作者经过思考,找到了三则材料中的哲理及共同点,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议论,平淡的材料就变成美文了。)
当然,我举这篇文章是因为它短小精悍而又有代表性,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字数当然可以多一些,也就是材料可以再详细一些,议论可以更充分一些。用这种方法写文章,优点有好多:(1)能保证字数。这种文章一般不会因为字数不够而被扣分,因为文章要是字数不够的话可以再加上一则帖子!(2)不会犯上“押错宝”的毛病。有些同学全篇文章只用了一个材料,要是阅卷老师没有看过你用的材料,那你的文章被判高分的可能性高一些;但要是你用的材料刚好被阅卷老师看过了的,那么你的文章被判抄袭文的可能性也不低,那样的话作文分就会很低。而网帖式结构的文章因为材料多,所以不会出现押错宝的现象。(3)网帖式结构的文章还可以解决文章体裁的问题:要是题目要求你写记叙文的话,那网帖式结构的文章相当于散文,ABC等帖子就是“形”,议论部分就相当于散文的“神”,正好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要是要求写议论文的话,那么ABC等材料就相当于论据,各材料后的议论中心就是分论点,开头结尾部分就相当于中心论点或者是号召。既然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般不会因为字数不够而被扣分,因为文章要是字数不够的话可以再加上一则帖子!(2)不会犯上“押错宝”的毛病。有些同学全篇文章只用了一个材料,要是阅卷老师没有看过你用的材料,那你的文章被判高分的可能性高一些;但要是你用的材料刚好被阅卷老师看过了的,那么你的文章被判抄袭文的可能性也不低,那样的话作文分就会很低。而网帖式结构的文章因为材料多,所以不会出现押错宝的现象。(3)网帖式结构的文章还可以解决文章体裁的问题:要是题目要求你写记叙文的话,那网帖式结构的文章相当于散文,ABC等帖子就是“形”,议论部分就相当于散文的“神”,正好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要是要求写议论文的话,那么ABC等材料就相当于论据,各材料后的议论中心就是分论点,开头结尾部分就相当于中心论点或者是号召。既然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怎么样,别为考场作文犯愁,现在试着成就一篇网帖式作文吧!
[考场撒手锏三]
郄建丽 李阳海(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字迹端整也加分
现在许多同学不注意汉字的书写,特别是在作文本中,字写得大的大、小的小;有的歪到外婆家去了;有的一脚踢到了下面一行字的脑袋上;有的呢,就像螃蟹,张牙舞爪地不甘心待在格子里,要爬出来咬人似的!
有的同学认为要把字写好,挺麻烦的。但是我却要说,把字写好了,老师在看你的文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麻烦了。非但不感到麻烦,如果你的字写得干干净净,就会给老师一种好感。一有好感,就出现了“感情分”这个东西。也就是说,他在感情上就喜欢你了。你想,这样一来,你的得分是不是会比那些没有得到老师好感的学生要略高一些呢?
对,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作文得好分数的秘密。
那么,怎样把字写得好一些,怎样使老师对你的书写有“感情”呢?请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试试看。
第一,尽量把字写得大一点,撑着格子写。有很多同学,特别是女同学,习惯把字写得像芝麻一样小,一个格子起码可以装下她四,五个字!我们做老师的改这样的作文卷,简直要像福尔摩斯似的,拿个放大镜才行。我想格子有多大,你就可以写多大的字。字写大了,地方宽裕了,才比较容易安排字的结构。
第二,不要用那种极细极淡的圆珠笔,因为那样的笔写出来的字,老师看起来挺费劲的。特别是一些年纪大一点的老师,眼睛不好使,看这样的文字就特别累,一累,“感情”就不好了。你说是吗?再说,用细而淡的笔书写,对你自己的眼睛也有伤害。最好用那种颜色比较深的,笔头也比较粗的圆珠笔。笔头一粗,你就自然会把字写得大一些了。
第三,经常注意一些汉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把握好了,字就好看了。譬如,上下结构的字“雪”、“雷”,上面的“雨”字头应该写得稍大一点,把下面的部分盖住,这个字就会好看一些;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偏旁在左边,偏旁应该稍稍高一些,譬如“山”字旁、“口”字旁的字偏旁就应该抬高一点;而那些偏旁在右边的字,偏旁又最好往下掉一掉,譬如“斤”字旁、“月”字旁等,如果在右边,都应该往下掉一掉。
第四,平时多注意一些身边经常出现的字体,譬如商店的标牌呀、报纸上的标题呀,或者老师同学们写的漂亮字呀。做一个有心人,看到好的字用手在空中比划比划,这样就记住了,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好看的字学着写下来,久而久之,你的字就会好看起来的。
中比划比划,这样就记住了,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好看的字学着写下来,久而久之,你的字就会好看起来的。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篇6
发展实体经济
[精彩标题示例]
筑牢实体经济强国基石
激活实体经济这池春水
[精彩开头示例]
一国强盛之本在于实体经济,这本是普遍共识。然而,这几年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却不小: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资金周转捉襟见肘、市场需求疲软、投资回报率下降等等反映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整体状况欠佳。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无疑为发展实体经济鼓了气,壮了胆。
[精彩结尾示例]
总之,在全球经济深刻调整,我国实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只有抢抓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实体企业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促进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夯实我国经济发展基础。
人工智能
[精彩标题示例]
1.为人工智能铺就发展快轨
2.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
[精彩开头示例]
1.科技创新有自身的规律,而顺应规律的助推,对于产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这一规划的出台,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争夺科创前沿高地吹响了冲锋号。
2.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精彩结尾示例]
1.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未雨绸缪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
2.历史上,当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有人驾着马车与火车赛跑,讥笑火车没有马车快。如今,人类早已跨越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山峦,正行进于智能化的快车道。为人工智能发展铺就一条坚实的轨道,我们一定能拥抱属于自己的时代机遇。
文化泛娱乐化
[精彩标题示例]
文化娱乐化助推文化粗鄙化
电视文化“泛娱乐化”需坚守底线
[精彩开头示例]
作家冯骥才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华文化正在粗鄙化”。国门洞开后,超级市场、麦当劳、好莱坞、NBA、肥皂剧、歌星、影星、球星等商业元素伴随着西方的商业文化倾刻间蜂拥而入。商业文化的“快餐式”属性在网络、电视等强势媒介的助推下,促成了文化的“娱乐化”“眼球化”,并成了当下文化的一个“标签”。标签作用的深化加速了文化的粗鄙化。重塑中国文化的自尊和自信,不能忽视文化的粗鄙化,更不能任其“逍遥自在赛神仙”。
[精彩结尾示例]
电视文化的受众面广,娱乐节目的影响力大,这就更需要坚持追求精神品质的境界,坚守文化娱乐的底线,切实剥离那些滥俗的东西。摈弃浮躁跟风心态,驱散荧屏文化中的“雾霾”,给予观众艺术的熏陶、精神的向往和人文的慰藉,多为社会注入向上的感染力。艺术产品用什么力量培育文化植被、建设文化生态、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诉求,已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
加强环保督查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精彩标题示例]
1.让环保约谈“谈”之有效
2.环保督察,催生转型升级“化学反应”
3.环保不力不能止于“督查”
[精彩开头示例]
示例一
“千秋胜负在于理”。环保督查雷厉风行的背后,是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是绿色发展的深入人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用环保倒逼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强身健体”,越来越多的地方学会“算大账”。
示例二
保护好一方山水,造福百姓,遗泽子孙,乃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责任。然近年来,环境问题不时引发公众焦虑,当环保局长屡屡成为质疑焦点,“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请环保局长喝黑水”成为热点新闻时,环保局长“匿名举报”的尴尬,环保部门“看得见管不到”的无奈,再次折射出,环保问题光靠环保部门的确独木难支。
[精彩结尾示例]
示例一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保督察绝不是一阵风,也不是最终目的,问责是为了督促各地根治环境污染的民生之患,回应绿水青山的民心之盼。人人都做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才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示例二
蓝天,大地,青山,绿水……我们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很多,我们也为经济发展付出很多;我们怀念从前,我们更希望未来可以回到从前。从督查开始补救,从当下开始转变,生命的健康、民众的期盼不容许再有让位,“美丽中国”的建设必须落实于行动。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精彩标题示例]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跨越新时展关口
3.创新驱动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精彩开头示例]
示例一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示例二
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最初“现代化”的构想,就是指的经济领域。但是,块头大并不代表身体强,经济的体量大也并不代表结构合理。经济体系现代化,关键在“体系”二字。中国经济,正在从“长体重”向“强体质”转变。
[精彩分析示例]
示例一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融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中。必须坚持品质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品质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示例二
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是资源和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这是很难持续的。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力的数量已经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投资的边际效率出现下降,依靠资本投入推动增长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也越来越强。
[精彩结尾示例]
示例一
在时代进步中解放思想,在理念转变中埋头苦干,新发展理念必定能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带来的问题提供答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让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过程,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环境污染防治
[精彩标题示例]
1治污需做好“发展加减法”
2.治理污染,不讳疾方可得善医
3.治污不能只靠政府
4.“向污染宣战”还需雷霆手段
[精彩开头示例]
示例一
近年来,人民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从最早提出雾霾、PM2.5等关键名词,再到现在将PM2.5等列入日常生活考虑之中,这无疑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周围生活环境和自身身体健康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对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的重视。治理环境污染,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圆梦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示例二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跳不出“GDP至上”的陷阱,为了经济数字好看、财政收入有靠,招商引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不惜出台牺牲资源环境的土政策,让污染企业大行其道,成为备受呵护的“香饽饽”。在这样的治理生态下,环保部门要么无所作为,要么也加进去分一杯羹,滋生出以罚代管、靠罚养人的罚款经济。治污,亟需做好各地发展的加减法。
示例三
以往,或因担心引发恐慌,或是怕被追究责任,有些地方对于环境污染的习惯性做法是“捂盖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导致严重后果。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越来越幸福。建立在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发展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是明珠弹雀,得不偿失。
[精彩结尾示例]
示例一
环境“疾病”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治理大气污染任重道远,尚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贡献力量,为实现“美丽中国”而打好攻坚战、持久战。
示例二
无论如何,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治理环境污染,只有用用雷霆手段,方显现菩萨心肠。治理污染,就得靠“通电高压线”般的制度设计、靠零容忍的坚决态度、靠动真碰硬的铁腕执行,如此,才能净化我们的呼吸、守护我们的家园。
示例三
能不能把环境摆在正确的位置,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检验着治理者的能力。不管是遥远山村的生态悲剧,还是城市里的“呼吸之痛”,都在警醒我们,“向污染宣战”亟须落实为行动,做好“发展加减法”,更需要从现在做起、从众人最期盼的地方做起。
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
[精彩标题示例]
1.完善社区治理,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2.社区治理,要“破”更要“立”
3.健全社会治理,别忘了基层
4.社区治理要有乡土气
[精彩开头示例]
示例一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移风易俗只是农村治理方方面面的其中之一,如今农村还有很多不好的东西需要摒弃,比如宗族势力、迷信思想;也有很多好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植入,比如法治、诚信,这些都是一个“破”与“立”的过程,极为不易。无论哪个方面,都需要从农村的特殊性出发,需要站在农民的角度研究问题。
示例二
古语云“打桩还需根基硬”,基层,是锻炼培养干部的主阵地,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大平台,从基层选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优秀干部,将大批后备干部、年轻干部放到基层一线进行培养锻炼,是事业发展、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精彩分析示例]
示例一
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简单,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很难,社区基层治理注定是一个“老大难”——“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尤其是我国农村地区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儿,很多风俗不单单是金钱上的事情,而是代表着乡亲邻里间的人情世故。如果只是看到了婚丧嫁娶的奢靡,忽视了其承担的人情维系功能,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却没有“结合群众感受干工作”,这显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示例二
从总体上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在“管”和“用”上面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重“建”不重“管”、重“验”不重“用”现象突出,有效利用普遍不够。有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沦为验收和检查的“秀场”。不少地方政府积极投入资金建设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在验收达标后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或被其他事务挪用和挤占。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适用度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部分基层文化机构的设备设施陈旧简陋,建设中的制度性保障不平衡。
[精彩结尾示例]
示例一
“破”并不意味着彻底摒弃,“立”也不是要完全另起炉灶,“破”的是糟粕,同时应该保留精华,我们相信,未来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扎实推进,广大农村地区还会不断面临“破”与“立”。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始终沾满泥土气息,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必将不断成熟,广大农村也会更加和谐美丽。
示例二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一时之功,功未必在当下。因此,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的过程中,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基层建设的重点,管理也要随之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就是要建的好、管的也好,如此,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更持久。
共享养老
[精彩标题示例]
为养老插上“互联网+”翅膀
多方合力共促养老事业发展
[精彩开头示例]
1.“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重阳节之际,一首《当你老了》,刷屏朋友圈,戳中无数人泪点。每个人终会老去,当“银发浪潮”迎面而来,如何安放2.2亿多60岁以上老年人的夕阳人生,是人们在感动之后,不得不思考的时代命题。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可如今,在父母身边尽孝道,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费孝通先生曾经论及,与美国的“接力模式”相比,中国的养老可归为“反馈模式”,即亲代抚养子代、子代赡养亲代,这可概括为“养儿防老”。然而,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已属常态。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来说,侍奉父母确有难度,更遑论“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如何让“通讯录里的父母”安享晚年,成为全社会的一道考题。
[精彩结尾示例]
1.“打造银丝下的春天”,这是全社会的责任。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我们期待,随着养老模式更多元、社会保障更有力,我们的未来一定更有可塑性,“银丝下的春天”将变成现实。
2.“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即便有他人的精细照料,即便有可贵的夕阳友谊,亲人的呵护却是永远不可替代的温暖。远离父母的游子,不妨通过互联网,与父母视频通话,道上一声问候,与他们一起细数年华。在“流动中国”里,这也是“互联网+养老”的题中之义。
弘扬企业家精神
[精彩标题示例]
1.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蕴藏活力
2.时代呼唤优秀企业家精神
3.弘扬企业精神点燃时代引擎
[精彩开头示例]
1.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在深入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企业家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由此呈现出的企业家优秀品质精神也已形成一股厚重的正能量,并以充满活力的姿态推动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发挥好企业家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回顾波澜壮阔的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正是一大批企业家挺立潮头、勇于创业、不断创新,推动改革与开放不断深入,成就了“中国奇迹”。如今,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挑战,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单个企业的稳增长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局稳增长的基础与保障,企业家对经济大势的正确把握与妥善应对成为企业稳增长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尤须激发企业家精神。
[精彩结尾示例]
1.“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中国改革进行到今天,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具有深刻的伦理精神内涵,企业家精神是其中重要内容。以法治呵护企业家精神的成长,也就是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规则,护佑中国企业行稳致远、根深叶茂。
2.感召力、更富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家精神。我们要加强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传承,在全社会倡导加快形成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共识和合力,加强优秀企业家培育和党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领导,确保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各项举措尽快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越是攻坚克难,越需要激发市场主体主动作为的精神。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不仅能促进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涨、营造开放健康的市场环境,更能激发一个民族的创新活力,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人的思想、激发人的活力。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政府把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让企业家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才能让“中国奇迹”攀上新的巅峰。
知识付费
[精彩标题示例]
知识付费是消费升级的必然
[精彩开头示例]
示例一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一位北大经济学教授的网络专栏,拥有超过17万付费订阅者,价值近3500万元。而这仅仅是众多网络付费内容中的九牛一毛。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联网时代,为优质内容付费已渐成趋势。
示例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仿佛一夜之间,知识经济的春风就呼啦啦刮起来了。喜马拉雅FM、得到、问咖、值乎、分答……一大波知识付费平台走红。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当前我国知识分享市场已初具规模,2016年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人数约3亿人。
[精彩结尾示例]
示例一
知识付费的内容创作越来越倾向于精英化、专业化。创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能够把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结构化讲述。随着各大平台引入重量级专家、提升产品质量和线上线下互动,知识付费也将不再过分依赖打赏,价格将越来越走向市场化。惟如此,知识付费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示例二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篇7
一、要加强素材储备
作文主要有三部分:标题、开头、结尾。文章的标题相当于文章的眼睛。确立好的标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的开头要紧扣标题,抓住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结尾同样要再一次点明中心。
文章的开头要审好题,直接切入主题。有了一定的素材并不意味可以写出好文章,虽然学生平时看了很多好文章,但很多看过的内容很容易被遗忘,建议学生要有个摘抄本,把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写的好的内容抄下来,没事的时候看看,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用,但如果坚持的话,就会看到效果。
二、要加强对话题作文的针对性训练和指导
(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关注时代,开启作文的话题活水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关心社会动态,对社会新闻一无所知,只知道读书本上的东西。其实,国事、家事、天下事都可以当作话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环保、资源、网络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写作话题。学生应该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感受和体验生活,有了生活的话题,写起来才能游刃有余、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所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多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多一份对生活的激情、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认真地感悟、体验生活。
(二)要加强方法的指导
无论做什么事,方法很重要,话题作文也一样,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对学生写话题作文的方法指导,要围绕给出的话题来进行扩展,不能文不对题,让学生从直观的展示中来吸纳其精髓。在话题作文训练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领悟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夸张,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三)要强化学生从多角度来确定作文大意
在写话题作文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确定中心思想、确定作文的写作意向。突出主题,安排材料,不管是写什么,得先打定主意要表达什么,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要表述出自己对该话题作文的思想认识,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众所周知,“意”是作文的灵魂所在,意胜则文胜。
作文立意要做到以下四字:准,意思是不能跑题,要紧扣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意图。深,要深刻不肤浅,写出文章的深刻内涵。稳,就是要做到对文章题目把握准确,稳写稳胜。新,就是要新颖脱俗,写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要想做到以上几点,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启发多向思维,让学生多层面、深层次、广角度、按照话题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做到面面俱到,围绕话题的类是什么、因是什么、果是什么来展开文章的联想,完成文章的写作。学生要尽可能把所能想到的内容都写出来,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三、在做好平常练习的基础之上,也要加强非常练习
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之下,引导学生向更高一级发展攀登。在学生找好要攀登的范文后,教师还可以进行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办法,专项训练要围绕一个既定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综合训练要引导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思维,综合各个写作要素来展开,争取让学生在作文上尽情发挥,闪烁发亮。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制定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要切合实际,逐渐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想象、多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并能将事物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由表及里,由外在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从细微之处发现深刻思想,由远及近,由眼前所见事物联想到将来的发展取向。
总之,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我们的所见、所闻,写我们的亲身体会,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我们应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多读书,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先人的诗词歌赋,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给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251-01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三年级是习作的一个转折点,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一、二年级的“写话”向“习作”和“写作”进军。一、二年级的写话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对词句要求不太严格,只要能把问题或事情说明清楚即可,意在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风气,学生能写多少写多少,不过分讲究开头、结尾,从内容人手,让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的兴趣,主张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但要写“真”写“实”,说真话,抒真情。就拿课本第六册“积累?运用”中的习作训练来说吧。这是一次看图作文,第二幅图要求想象画面,也可以动手画下来。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想象画面作文,在教学中,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一、教给观察图画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图画
先让学生看一、二两幅图,说说画面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再根据这两幅图的内容来联系,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再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也可以画下来。只要学生想象合理,说出理由,我们就要给予肯定,不必要求一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这样也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将来能够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打下基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正确方法,先整体性的观察,然后再按顺序来观察,即由远到近,也可以从人物到景物,或从景物到人物,对于人物的观察,主要弄清人的身份、衣着、年龄、神态、动作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景物的观察,要弄清图上的时间,地点及有哪些景,怎么样?让他们懂得这些,今后好在学习中灵活应用。
二、观察图画,亲身体验
在上这堂作文之前,我就让学生在教室外去进行观察人物的活动,我们远远看见一个人走来,就让学生猜这人的年龄,待那人走近后就有礼貌的与他打招呼,请他们解答我们刚才的猜测的问题,看学生的观察效果如何。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很大,接下来我就进行正课,再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人,年龄,动作,服饰,表情,神态,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不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你和你的妈妈这样会更亲切些。这时,我看到有好多学生灵机一闪,不时发出“哦、哦”的声音,我知道这触动了他们写作的灵感。再看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又增加了几个人,这两个人和你的关系,每个人的表情怎样,尤其是妈妈,他会说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容易把第二幅图的内容想象出来。
三、合理想象,扩展延伸
在本次习作中,除了要求弄懂画面内容之外,还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变废为宝”。借此机会在在班上开展一次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间接的批评教育班上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体现了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联系性,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四、理清顺序,进行写作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之后,已弄清了图上的意思,可以说是已算是一篇作文了,但是由于语言的障碍问题,学生还不能把图意说清楚,说通顺和说完整,因此,老师还要教学生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特别强调注意图与图,段与段之间的连接,某些地方还可以进行下水示范,注意要有多种示范文,不要只有一种,免得形成公式化,影响学生将来的写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写作,但老师要注意巡看指导。
五、作文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