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重庆”

  先从一则谜语说起。

  清代李汝珍所著《镜花缘》里,有一个猜谜的情节[1]:

   

  

  图1 《镜花缘》

   

  宰银蟾道:我出“重庆”,打《孟子》一句。婉如道:《孟子》上面“祖”字甚少,至于“父父子子”,又是《论语》。掌骊珠道:必是“父子有亲”。题花道:这个“亲”字借的有趣。

  应该怎么理解呢?

  谜面只“重庆”二字,谜底在《孟子》里。猜谜人知道“重庆”与“祖、父”有关,于是首先找“祖”字开头的句子,没有,然后再找“父”字开头的句子。想到了“父父子子”,不对,又有人想到“父子有亲”,猜对了,还说“亲”字借用得很巧妙。

  现代人读这段话多半读不懂,因为通常认为“重庆”就是重复庆祝之义,“重庆”地名来自“双重喜庆”[2]。殊不知,这个解释是错的,不仅因为不符历史事实,而且“重庆”压根就没有“重复庆祝”之义,以下将详细证之。

   

  1

  何为“重庆”?

  宋代楼钥在自己的文集《攻媿集》里有一个解释:祖父俱存者,今曰重庆[3]。这里的“祖父”是“祖(祖父)”和“父(父亲)”两个人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如果祖父和父亲都健在的,今天称为“重庆”。

  让我们细品这句话,楼钥想告诉读者,用“重庆”表示“祖父俱存”之义,是他所处的时代,才开始有这样的用法。往深一步看,楼钥不是在说“重庆”增添了一个语义项“祖父俱存”,而是说“祖父俱存”今天称为“重庆”,言下之意,过去可能根本就没有“重庆”这个词。

  我们的理解是否准确,还有待验证,但楼钥作为当时的“一代文宗”,其见解具有相当的权威性。[4]

  明代,另一位权威学者,也对“重庆”给出了注释。

  宋濂,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在他的《文宪集》中有:人之壮年有大父母、父母俱存而号重庆者矣,下此,则父与母无故而号具庆者矣。[5]

  他是说,当一个人进入壮年,如果祖父母(大父母)和父母都健在的,称为重庆;如果只有父母健在的,则称为具庆。

  这个解释与楼钥的截然不同,它需要祖父母和父母4人都健在,条件殊为苛刻,古代除了一些大户人家外,平常人家很难达到。明末清初另一位大学者给出了证言。

  朱之瑜,寄寓日本、有“国师”之称,他在自己的《舜水先生文集》中写道:

  问具庆义何谓,答父母具存者曰具庆下[6],父母存而上有祖父祖母者曰重庆下,父存母殁者曰严侍下,父殁母存者曰慈侍下,父母具殁者曰永感下,有三代具存者曰重重庆下,然不可得也,有则詑为希世之奇矣。[7]

  朱之瑜的解释与楼钥、宋濂又不同。他说,如果父母都在且上面只要有一个祖父或祖母在,就可称为重庆。他还告诉我们一个新词——“重重庆”,语义对应的正是宋濂版的“重庆”,但又说三代人都健在这种情况乃“希世之奇”。[8]

  除此之外,我们在古诗中又发现了一些线索。

  明代杨荣在《重庆堂为曲靖知府晏毅题》中写道:堂中慈母雪满颠,况是大母尤高年。福禄康宁姑妇乐,旨甘备养孙曾贤。人生重庆有如此,孝慈同萃一门里……[9]

  诗里只提到了“大母(祖母)”和“慈母(母亲)”,两位老人都健在,也可称为“重庆”。

  综上来看,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关于“重庆”的解释都有不同,我们很难根据这些材料提炼出一个准确的定义。

  如果硬要给出一个理由,大概“重庆”这个词刚开始出现时,表示的是祖父母和父母都同时健在的情况,但这样的家庭毕竟十分稀少,普通人家很难达到,所以条件很自就慢慢放宽了,只要祖辈(祖父或祖母)和父辈(父亲或母亲)都有1人健在,就可称之为“重庆”。

  这种语义的演化与另一个词几乎完全相同,它就是“三世同堂”。

  “三世同堂”本来也有严格条件,就是指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儿子三代人同时在世 ,并且都住在一个大房子里。但我们今天都不会去对标这个严格条件,只要三代人中各有一人健在,就可称为三世同堂。

  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或许正是由于“三世同堂”“四代同堂”这样的词语出现,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话语体系,“重庆”的使用才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直至消亡。幸好有“重庆市”这个地名存在,才让我们格外关注“重庆”之义。

  在权威的《汉语大词典》中,“重庆”有两个义项:其一为祖父母与父母俱存;其二为再度庆祝。如果按照楼钥的说法,“重庆”这个词是在宋代才有的,那么何时又增加了“再度庆祝”之义呢?或者“再度庆祝”之义真的存在吗?

   

  2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其内容之完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堪称我国辞书中的典范之作”。

  它对“重庆”的“再度庆祝”之义有一个示例,其它中文词典也都使用了同一个例子,它就是北宋王安石《答戚郎中启》的一个句子:重庆诰章,擢升郎署,闻报之晚,裁贺未皇。

   

  

  图2 王安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王安石收到老友戚舜臣来信,得知他已被皇帝提拔为郎中,于是回信道贺[10]。启,在这里是一种书信体,表示给友人的回信。郎中,是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王安石的回信全文为:

  阻阔风貌,固常咏思。重庆诰章,擢升郎署,闻报之晚,裁贺未皇。敢意谦明,首形缄问,辞博以厚,义高且醇,承拜置前,诵玩亡斁。喜闻王事优简,神宇粹平。某官奉国不回,处官以正。秩中台之显要,柄外镇之惨舒,民无隐情,治有异迹。伫闻旌召,续附庆书。

  我们重点分析前几句。“阻阔风貌,固常咏思”很好理解,意思是好久不见,常常想念,省略了主语“我”。

  “重庆诰章,擢升郎署”也没有主语。“重庆”如果解释为“再度庆祝”,与“诰章”连在一起就不好理解。“诰章”是皇帝诏令之义,再度庆祝皇帝诏令是个什么意思?“擢升郎署”是提拔官职,难道是再度庆祝(你获得了)皇帝诏令,提拔了官职?

  “闻报之晚,裁贺未皇”也很好理解,就是我听说这个消息有点晚了,没有来得及向你道贺,也省略了主语“我”。

  这样的解释仍有疑点:如果是两人长期不见、久未联络,何来再次庆祝?如果已经表达再次庆祝了,为何又说来不及道贺?“重庆”与“裁贺”显然存在矛盾。“重庆”与“诰章”之间真的有省略语吗?或者这里的“重庆”本不是“再度庆祝”之义?

  “闻报之晚”对应的事件应为前一句“重庆诰章,擢升郎署”,意思是听说你提升郎中这件事有点晚了,这件事的主语可能并非“我”,而是其他人。考“诰章”是指皇帝诏令,这句话可能是指皇帝颁布诏令提升官职的意思,那么主语就可能是被省略的“皇帝”,“重庆”是动作,“诰章”是其宾语。

  “重庆”如果不是“再度庆祝”之义,就可以把两个字拆开来分析:“庆”作动词,除了庆祝、庆贺外,还有颁赐、赏赐之义,“重”作副词,读zhòng,有特别之义,连起来就是(皇帝)特别颁布诏令的意思[11]。

   

  

  图3

   

  王安石可能想说:戚兄,好久不见,常常令我想念。皇帝特颁诏令,提升你为郎中,我听说这件事有点晚了,没有及时向你道贺。

  这样的解释似乎很通顺,或许比“再度庆祝”更加合理。

  那么,“重庆”究竟有没有“再度庆祝”之义呢?各种词典再没有提供其他例句,不过在探索“重庆”地名由来的过程中,有人发现了另一个“重庆”。

   

  3

  《鲁颂·閟宫》,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以鲁僖公作閟宫为素材,歌颂僖公继承祖业、振兴鲁国、恢复疆土、修筑宗庙,表达了作者希望鲁国恢复其在周初时尊长地位的强烈愿望。

   

  

  图4 鲁僖公

   

  其中有一句: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这是在祝福鲁僖公,意思是祝你的事业兴旺又昌盛,祝你长寿又仁善。东汉时的郑玄对此有注释,说“此庆僖公勇于用兵,讨有罪也”[12],意思是庆贺僖公擅长军事,成功讨伐有罪的诸侯,使他们都来归附[13]。

  在后面,作者又再次发表祝福: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意思是:祝你的事业昌盛又兴旺,祝你长寿又富足。发有黄色之发,背有台文之背,比试力气也不会因年老而示弱。祝你的事业昌盛又强大,祝你年高又寿长,万寿无疆,享高寿而没有病患。

  郑玄在此又有笺注:此又庆僖公勇于用兵,讨有罪也。中时鲁微弱,为邻国所侵削。今乃复其故,故喜而重庆之。俾尔,犹使女也。眉寿,秀眉亦寿征。○艾,五盖反。中,张仲反。重,直用反。

  这里提到了“重庆”二字,有人将其解释为“反复颂祝鲁僖公,歌颂他让鲁国强大起来并祝他长寿幸福”。又将彼时的鲁国与南宋相对比,认为宋光宗所处的历史背景与鲁僖公类似,他之所以将恭州改名重庆,正是读到了此句,希望表达一种愿望,效仿鲁僖公光复被金人占领的半壁河山。

  但是有学者指出,宋光宗是否读到郑玄的笺注?重庆得名是否与此有关?“史无任何记载,只能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测”[14]。

  “重庆”二字并非出自《诗经 鲁颂·閟宫》,而只是汉代郑玄的一种注释,郑玄在笺注中还专门指出了“重”字的读音:重,直用反。

  这是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式“反切法”,意思是,“重”字的读音为“直”的声部zh,加上“用”的韵母òng,合起来读作zhòng。所以这里的“重庆”实际上应读作“zhòng qìng”。

  由于“重”是个多音字,郑玄担心后人误解他的本意,所以很贴心地专门点明了“重”字的读音[15]。如果“重”字读zhòng,那么这里还可以解释为“反复”吗?副词“重”,更适合的解释是着重、特别之义。

  在郑玄看来,作者的确是“庆(庆僖公勇于用兵)”了又“庆(又庆僖公勇于用兵)”,但并非反复庆祝,而是着重祝贺、特别祝贺之义。

   

  

  图5

   

  综上来看,王安石的“重庆”、郑玄的“重庆”,虽然外表一样、读音一样,但含义大不一样,且都读作“zhòng qìng”,都不是“再度庆祝”之义,此外也没有发现其它疑似“再度庆祝”的例句。

  而王安石的“重庆”、郑玄的“重庆”,也没见有人再这样使用,所以这两处“重庆”是否可以称得上“词”,实在需要专业人士的深思考量。

  不仅如此,“重庆”地名由来曾有“二庆之间”说和“双重喜庆”说,它们也都是误将“重”字理解为chóng,从而走向了错误的方向。实际上,作为地名的“重庆”也应读作“zhòng qìng”,以下继续证之。

   

  4

  “重庆”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

  在前面探讨何为“重庆”时,有一个词常常相伴出现,这就是“具庆”。

   

  

  图6

   

  明末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记载: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俱在。

  我们很容易想到,“具”可能是由“俱”而来的。“俱”有全、都之义,“具”则有完备、齐全之义。具庆,可能就是因父母双亲都健在,所以家庭很完备、齐全之义。

  那么“重庆”呢?由于和祖辈、父辈有关,难道是指父辈上还“重(chóng)叠”着一个祖辈吗?当然不是。

  “具庆”和“重庆”既然相伴出现,说明它们之间有共同点,很明显的一点即是家庭的“完备”。对一个小家庭来说,父母双亲健在是一种“完备”;对一个三代同堂之家来说,祖父母和父母都健在,则是更大的“完备”。

  但“重庆”这个词,哪里看得出与“完备”有关呢?或许应将其拆解为“重”和“庆”来分别剖析。

  先看“重”字。有一件事值得关注,“重庆”之义本是一个短语,指祖父母和父母都健在,但有时候它也可以作名词,指代的就是祖父母。

  比如,宋代张纲作《满庭芳·十月风光》:……更那堪,高堂重庆兼全,占取人间乐事,何必羡,玉带貂蝉。“高堂”是父母,“重庆”指祖父母,如果他们都健在,那就是人间快乐之事,何必羡慕高官和美女呢。

  再如,宋代有无名氏作《满江红·阳律方回》:……重庆蓬弧呈瑞旦,盈门喜气先洋溢。“蓬弧”是指初生的男孩,意思是祖父母和新生的孩子都带来了吉祥,整个家门都洋溢着欢喜的气氛。

  在古代描写“重庆”家庭的文章里,经常出现“重闱”这个词[16],而“重闱”也可以表示祖父母。

   

  

  图7

   

  重闱,据词典所载,有重重宫门之义,旧时也称父母或祖父母。为什么宫门会和家里的长辈共用一个词呢?我们不妨开开脑洞,梳理一下其中的演化逻辑。

  闱,是指宫中之门,所以有宫闱之说。中国古代的宫殿都是一重一重的,层叠包围着核心的宫殿,最尊贵的皇帝就住内围的深宫里,于是“深宫”有时候就用来借指帝王本身。

  事实上,用与人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作为人的代称,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非常普遍,比如,北宋宣仁太后居住在崇庆宫,人们就用“崇庆”来指代太后。还有人们很熟悉的用年号来代指皇帝,比如康熙、雍正、乾隆等等。

  重闱,可以理解成重重的宫闱,根据词典解释,这里的“重”不读chóng,而是读zhòng,那么它就不是重(chóng)叠的意思,而应该是表示“程度深”,与“深宫”的含义极为接近。

  由于宫闱一般指后妃的住所,宫闱中最深处的重闱,理应由最尊贵的人居住,比如皇太后或皇后,所以“重闱”常常用来作为皇太后或皇后的代称。

  慢慢地,宫里的叫法开始流行于民间。词典解释,“闱”也表示父母居室,或者妇女的居室。[17]

  民间大户人家建房也类似皇宫,讲究围绕中轴线布局多层次院落。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处往往居住着家里辈份最高的老人,那里也称为“重闱”。有时是父母居室,有时是祖父母居室,自然地,“重闱”也成为了祖父母或父母的代称。

  在许多古文献里,“重闱”又经常与“庆”字组成短语,比如“重闱之庆”“庆集重闱”“庆衍重闱”“重闱协庆”“重闱锡庆”等等。于是我们很自然联想到,“重庆”会不会就来缘于类似“重闱之庆”的某个短语的缩写呢?毕竟“重庆”和“重闱”都共享一个“重”字,而且都与祖父母和父母有关,但关键是该怎么理解“庆”字?

  让我们再回到春秋时期,关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 楚茨》里有一句: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郑玄有笺注:庆,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宗庙内举行祭祀,仪式庄严而隆重。先祖驾临,享用祭品。孝敬的子孙一定能得到赏赐,获得更大的福报,享有万年之寿,没有疆界。

  最后一句有4个关键字:孝、孙、庆、福。孝敬的子孙能得到赏赐、获得福报。福从哪里来?由先祖赐予。什么样的子孙能称为“孝孙”?必然是建立功业、光宗耀祖之人。

  也有人将“庆”直接解释为“福”。比如《国语》称:有庆,未尝不怡,注:福也[18]。《康熙字典》也有相同的解释:庆,又福也[19]。孝孙有庆,就是孝孙将得到赐福。

  康熙因喜爱孙子弘历,大赞其母钮枯禄氏为“有福之人”,弘历登基成为乾隆皇帝后,立刻为母亲送上徽号,尊为“崇庆皇太后”,意为让母亲享有“崇高之福”。[20]

  如果“庆”即是“福”,那“福”又是什么呢?

  《礼记·祭统》载:福者,备也[21]。什么是备?《说文解字》云:备,咸也,此具之义也。简单来说,福的含义中有完备、齐全的意思。这一点恰与“具庆”“重庆”的内涵是相符的,因为家庭成员都健在,所以把这样完备、齐全的家庭视为享有“福庆”。

   

  

  图8

   

  然而,“福”的含义还不仅如此。与《诗经》《礼记》同为中国最早经书之一的《尚书》,在《洪范》篇里提出了“五福”概念,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可以理解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五福并不是五种福,而是福的五个方面,享有五福之人,就会获得美好的人生,这成为古人普遍的一种幸福观。

  宋代极为推崇《尚书 洪范》,研究著述颇丰,有学者证超越了之前的时代,可以说进入了“五福”研究的全盛时期[22]。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庆”字在宋代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出现在人名中,呼延庆、西门庆等;出现在寺院名中,福庆寺、积庆寺等;出现在年号中,宝庆、开庆等;还有大量出现在新命名的地名中,如德庆府、隆庆府、安庆府、顺庆府,以及重庆府,等等。这些都是“福”文化深入社会生活的体现。

  综上所述,“具庆”的字面本义为:父母俱全是家庭的福气。在使用层面上,一般用父母都健在之义,或者就指代父母。

   

  

  图9

   

  而“重庆”呢?可能是“重闱具庆”的缩写形式[23],为对应“具庆”,用两个字来表示三代齐全家庭的情况,即“重庆”,本义为祖父母和父母都健在而给家庭带来了福气。使用层面上,取祖父母和父母都健在之义,也可以就指代祖父母。

  中国人认为,三代同堂、家庭圆满是一种福气。晚清重臣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意思是,今天我们家祖父母和父母皆长寿康健,兄弟都没有异常变故,京城里没有家庭可以相媲美的,我们也可以说是十分圆满的家庭啊。

  民间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若家有四老,真人间极致的天伦之福也。

   

  5

  现在,我们再来看文首的那个谜语:重庆。

  猜谜者肯定首先想到了“祖父俱存”。可是《孟子》里“祖”字开头的句子少,也没有与“祖父俱存”含义相近的,于是想到了“父父子子”这句话,但这并非出自《孟子》而是《论语》,最后想到了《孟子》里的“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句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后世称为“五伦”,是古代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

  “亲”与“庆”读音相近,“亲”表亲情,“庆”表福泽,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亲爱之情,也是相互享有的福气[24],这也许就是“亲”字被指借用得妙的原因吧。

  古人对“重庆”十分推崇,因为这样的家庭世间稀少。比如诗句里有“青云重庆少”“人家具庆已燕喜,人家重庆更可伟”“高堂重庆寿期颐,四世团栾世所稀”“嗟哉重庆世罕有,伟矣君家德厚深”。

  除了战争、疾病、寿命之外,还有文化层面的原因。

  有学者指出,一般人认为中国古代多几世同堂的大家庭,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错觉[25]。战国时,秦国创立按丁男征赋法,规定一户有两个男丁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赋,这促使小家庭得到广泛发展,进而形成了中国历代奖励早婚、早育、早立家的传统。

  中国历代文人皆出自较富有的大家庭,他们笔下描述了许多以大家庭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家》等,读者往往以作品内容出发,去想象寻常家庭的状况,自然会产生错觉。

  如果“重庆”的“重”来自于“重闱”,就该读作zhòng qìng,那现在还有必要恢复古音吗?当然没必要。

   

  

  图10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没必要让大多数人类为适应语言而转变。比如“荨(qián)麻疹”,现在字典已改为“荨(xún)麻疹”;读书时老师教你“一骑(jì)绝尘”,现在已改为“一骑(qí)绝尘”。这些都是少数服从多数,字典将错就错,为大多数人行方便之故。语言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即使今天认为正确的读音,放到更古老的时代,也可能是另一种发音。比如“叶公好龙”,其实原本应读作“叶(shè)公好龙”。

  所以对发音问题不必太纠结,约定俗成便是正确。[26]

  “重庆”作为一个固定短语,一直以来就只有一个含义,即表示祖父母与父母都健在,大约形成于宋代,并没有“再度庆祝”之义,至少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确实的案例支撑这个义项,诚望词典编撰者给予关注、研究和厘正。[27]

  最后一个问题,“重庆”为什么会消亡于生活中?除了前述“三世同堂”“四代同堂”等话语替代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失去了应用的场景,其中之一是科举制。

  古代学子报考进士时,都要求填报个人家庭情况,于是才有了“具庆下”“重庆下”“严侍下”“慈侍下”“永感下”这样的短语。随着时代发展,科举制消亡了,“重庆下”也就失去了应用场景,惭惭消失于人们的视线。

   

  

  图11

   

  另一个是“重庆堂”。这本是一光大门楣的传统民俗,但随着社会变迁,也渐渐消失无踪了,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传统。

  究竟何为“重庆堂”?我们下回再说。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镜花缘》第八十一回:白蒁亭董女谈诗 凝翠馆兰姑设宴。

  [2] “重庆”地名由来考证见笔者所作《八百年“重庆”得名之谜》和《“重庆”地名的由来》。

  [3] 楼钥:《跋金花帖子绫本小录》,《攻媿集》

  [4] 楼钥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大臣,而宋光宗正是今日“重庆市”地名的命名者。公元1189年,光宗将潜藩恭州升为重庆府,地名延续至今,才有了重庆市。若要探究“重庆市”地名的含义,首先应参考楼钥的解释。

  [5] 宋濂:《望云图诗序》,《文宪集》

  [6] “具庆下”“重庆下”等写法,一般用在科举考试报名所填报的家庭情况一栏,意为身在老辈人之下。

  [7] 朱之瑜:《舜水先生文集》第28卷

  [8] 重重庆,乃“希世之奇”,天下没有几个人家能达到。而宋光宗为太子时所在的皇家就是这种情况,难怪他要以“重庆”为自己的潜藩命名,以此标榜这个宋室皇家的非同一般。

  [9] 杨荣:《文敏集》卷5

  [10] 王安石诗中并没有写明戚郎中是谁,但王安石有一个同乡兼好友曾巩,也写过一首与戚郎中有关的诗《送戚郎中》。不仅如此,曾巩还写过一篇《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铭》,综合来看,这个戚郎中就是王安石、曾巩的同乡兼好友戚舜臣。

  [11] 《册府元龟》《全唐文》中常见“特颁诏令”之句。

  [12] 《毛诗正义》卷二十“閟宫”

  [13] 《左传 宣公 宣公十一年》: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

  [14] 陈俊宇、蓝宇:《文化的历史对科学的历史的渗透》

  [15]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做学问的小心谨慎,郑玄在文中有详细的笺注标音,就是担心被后人误解本意。

  [16] 仅举一例,《题晏知府重庆堂》:重闱近期颐,萱亲过古稀。儿为五马使,侈锦乡园归。升堂拜家庆,庭户生春辉。酡颜并如驻,鹤发明相依。兰荪粲柯玉,森然植前阶。俯仰穹壤间,此乐胡可涯。霞觞荐芳俎,爱日何舒迟。五福世罕具,一门今萃之。爰著重庆辞,揭于堂之楣。昭代多闻人,篇什联璚瑰。匪徒歌盛事,于以敦民彝。摘自马庆洲《澹轩文集今注》。

  [17] 父母居处也称为庭闱,妇女居处称为深闺。

  [18] 《国语》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此注在《周语》篇。

  [19] 《康熙字典》:庆,又福也,【易·履卦】大有庆也,【诗·小雅】孝孙有庆。

  [20] 何江:《崇庆皇太后徽号之谜》

  [21] 《礼记·祭统》载: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有人翻译为:贤者的祭祀,一定会得到神灵的赐福,但这不是世俗人所说的福。贤者的福,是备的意思。所谓备,就是一切事情都顺于道理。无所不顺,这就叫备,意思是,对自己,按着良知行事;对外界,按着道理行事。《礼记》作者解释这里的福,与世俗人所称的福不同,是相对贤者而言,解释为无所不顺。然而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里,都没有把“备”解释为“顺”。所以把“备”解释为“无所不顺”可能是《礼记》作者自己的一种理解。而世俗人心中的福是什么呢?福的内涵丰富,其中可能就有完备、齐全之义。古文献中,也经常出现“备福”一词,如“享天下之备福”“备福之极”等,联合上下文,应为完备之福。

  [22] 张兵:《〈洪范〉诠释研究》,第55页

  [23] “重闱具庆”出现于一些古代文献中,特别是在《清代科举硃卷集成》中有两处显示“重闱具庆下”,这或许正是“重庆下”的原形。如果“重庆下”真是“重闱具庆下”的缩写,那么“重庆”这个词的产生,应该就来源于科举制,为了与“具庆下”相对,所以“重闱具庆下”被简化了。而科举制兴盛于宋,这或许正好与楼钥的记录相印证,“重庆”一词就产生于宋。

  [24] 如果说一个家庭是有福之家,其中的含义是双重的。子孙建立功业,显荣于父母祖辈,为家族带来荣光,这是老人们的福气。反过来,子孙之所以能建功立业,也来源于健在的祖辈和父辈所带来的绵绵福泽。

  [25] 张琢:《中国古代家庭规模有多大?》,《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1987年第6期

  [26] 以上关于语言语音部分,来自于“得到APP”中徐玲“得到头条”第277期《为什么字典要“以错为对”》。

  [27] 还有一个关于“重庆”的案例,出自宋代郊庙朝会歌辞《玉清昭应宫上尊号三首 二圣殿奉绛纱袍用》:赫赫列圣,盛德巍然。彤彤灵宇,睟仪在焉。奉以龙衮,被之象天。重庆宗稷,亿万斯年。“重庆”在这里可以解释为“隆重祝愿”或“特别祝愿”,这又与其它几处“重庆”含义不同。

   

  图文: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