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口碑持续走高,颠覆性改编与深入的内核,值得翻拍片借鉴
剧情烧脑有逻辑;节奏紧凑无尿点;立意鲜明层次深。
这是七话在朋友圈推荐《误杀》时的专用词,这三句评价看起来有点老套、口水甚至模式化,却又是最能表达七话观影感受的形容。它是一部原本很容易出“烂片”的翻拍之作,却做到媲美甚至超越原作,呈现了国产犯罪片的新魅力。
《误杀》翻拍自2015年上映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这部电影精彩的脱罪技巧与守护家人主题,曾受到一致好评。新鲜的剧本创意与印度电影在国内日渐受到追捧的客观环境,让《误杀瞒天记》成为国内影片翻拍的绝佳之选。
但与以往翻拍片“水土不服”的情况不同,《误杀》虽脱胎于《误杀瞒天记》,却完全融入了新的创作环境,给足观众惊喜。某种程度上来说,新版《误杀》商业与艺术的融合更为精妙,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观影体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本土化成功,延伸了创意
以往国产翻拍片,剧本打磨很难脱离原版束缚,经常想要接地气,却难让观众看到地气。从《我是证人》到《深夜食堂》、《谁是凶手》,类似翻拍片要么带有浓郁的原作地域文化色彩、要么因情节过度雷同,缺乏匠心感。
这样的翻拍,最终只能成为量变中的一分子,与质变遥不可及。
而全新的《误杀》给到观众的最大诚意,便是它采取了原作创意,却改变了细节刻画,并且颠覆了作品风格,节奏更为紧凑。原版《误杀瞒天记》有非常浓郁的印度特色,前期铺垫注重人物设定刻画,采用了印度电视剧的常见叙述风格。
这样的叙述方式非常细腻,适合喜爱细水流长的观众,但对于追求感官刺激的观众来说便显得冗长了一些。翻拍之后,编剧缩减了前期铺垫时长,把更多内容放在了误杀后制造不在场证明、与警方斗智斗勇的过程。
但缩减铺垫并没有影响故事观感,因为编剧巧妙地对整个影片的“犯罪”创意进行了延伸并改变铺垫形式,让观众更理解起来更加直观。
比如,原版中用男主角为了看电影不愿回家、痴迷于电影时会忽略外界变化,以此来渲染人物对悬疑故事的喜爱。这些镜头积累之后,为他制造完美不在场证明的熟练,提供了理论支撑。
而新版本中,男主李维杰对电影的痴迷,更多通过他将电影中获取的知识传达给其他人而突显出来的。所以,有了开头融合《肖申克的救赎》、《活埋》以及希区柯克惊悚风格的“脑补”片段,迅速将观众拉入了紧张的观影体验之中。
同时,对男主伪造全家不在场证明的手法灵感,新版有了更明确的解析。在电影开局,便让男主提到了蒙太奇剪辑手法暗示他对理论知识的熟悉,并且在李维杰思索脱罪方法之时,闪现经典悬疑片《控方证人》、《蒙太奇》的片段,加深了观众理解。
最终,陈冲饰演的警察局长亦是通过他观影记录中的影片《蒙太奇》得到灵感,才破解了李维杰伪造不在场证明的手法。利用经典电影片段渲染作案手段,既能让观众更彻底全面了解李维杰计谋形成的方式,又让人物行为更具合理性。
延伸后的犯罪创意,让《误杀》整个节奏更有张力,最终呈现了使观众无法分神的紧张效果。这样的效果,既是悬疑犯罪题材类爱好者最为热衷的,也同样是追求感官体验的普通观众能够融入的,会让电影有更广泛的受众。
风格鲜明,导演柯汶利太加分
剧本没有照搬原版故事,是《误杀》成功的基础,而让影片观影效果以最优程度呈现给观众,则缺不了制作的鲜明风格。在《误杀》点映口碑获赞后,很多人将故事紧凑烧脑的风格归功于监制陈思诚的把控,毕竟他的《唐探》系列已深入人心。
但,七话认为,真正给《误杀》加上绚丽色彩的,是导演柯汶利。
这位年轻的新人导演,曾以短片《自由人》获得某马最佳短片提名,并一度冲入奥斯卡最佳实景短片奖十强,艺术天分颇为突出。他在电影剪辑艺术与镜头语言把控上面有浓郁的个人风格,拥有更为国际化的制作感悟,这是促进《误杀》观众被影片吸引的重要助力。
比如,影片中经常出现男主肖央的大特写镜头,他精湛的眼神演技已经让观众能够深切感受人物的心境,而镜头语言的魅力让无台词的画面显得张力十足。加上剪辑与音效的搭配,让观众快速融入人物心境,完全没有抽离感。
小女儿与陈冲的审讯对手戏,在镜头的处理下让观众联想到了童话中女巫的压迫感,这恰巧也是这个年龄的小女孩面对这一场景可能会出现的心理活动。陈冲与谭卓两位母亲的对峙镜头,为母则刚的两种不同状态碰撞,镜头处理也相当有张力。
最为抢眼的是墓地挖尸戏份,落雨交织着人物内心的混乱,无声的场景在慢镜头下诠释下,居然能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暗流。这样的镜头魅力,不逊《少年的你》中那场惊艳的探监戏,这些元素让《误杀》更为精彩,也拔高了它的艺术层次。
内核升华,引人深思
直接观感的优秀背后,《误杀》还肩负了全新的内核,它在原版“保护家人”主题上,又加深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七话一直认为,优秀的作品要有它的社会担当,要有能促进观众去思考的有意义内核。
而这一点,原本只要专注悬疑刺激便能获得成功的《误杀》,却也兼顾到了。
我们感动于李维杰为了保护家庭铤而走险的魄力,也惊叹于他的高智商设计,但同样能发现他在“成功”后等待救赎的内心。这个故事并不想打造一部简单的“脱罪”爽片,它让观众看到了“爽片”背后的付出,以恶制恶,终究难做到风过无痕。
为了制造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李维杰一家四口齐心协力,其中包括了正在逐渐形成世界观的小女儿安安。她是李维杰计谋中最重要的一个“证人”,李维杰利用了小女孩的天真善良,最终引导警方挖出被替换了的羊尸。
故事尾声中的小女孩看起来仍旧天真烂漫,但为了得到父亲买口琴承诺而将70被涂改成100分的试卷,相信不仅刺痛了李维杰一个人的心。以单纯的小女孩为轴,更映射出另外三个“大人”的心态,他们的内心早已无法平静。
而信任维护李维杰的朋友邻居们,原本寻求“正义”的抗议,被经过有心人推波助澜演变成暴力,在这之中他们的得到与失去的又是什么?相信每个观众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故事给了李维杰设计完美犯罪的足够铺垫,也同时给了李维杰结局的足够铺垫,这个铺垫是《误杀》给到观众最有质感的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