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个因为“偷压岁钱”,被家长扭送警局的男孩:我才明白什么是孩子最好的财商课

  

  “警察同志你好,请把这个孩子抓起来。”

  这一幕,事发在江苏南通一家派出所。

  当天,一对夫妻把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拉到派出所,请求民警抓人。

  

  原因是:儿子往年被存起来的压岁钱,被儿子偷走了100元。

  男孩为了去同学家玩,不好意思两手空空,想到自己往年爸妈存起来的压岁钱,就直接“拿”走了。

  

  事情败露后,父母想给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就出此大招,将孩子“转交”给了警察。

  男孩却说:“我拿的是自己的压岁钱,不是偷。”

  网络上吵成一片,但不管是哪一种看法,在众多父母眼里,都只看到了孩子“偷钱”的错误行为。

  可是又有谁,能真正看透这个10岁男孩背后的委屈呢? 

   

  “我拿的是自己的压岁钱,不是偷”

  之前在微博热搜,看到这么一条新闻:小学生赊账百元吃零食,家长盛怒之下把小卖部砸了。

  

  事情具体是这样的:湖南一名小学生,没钱买零食,小卖部就给孩子赊账。

  到暑假要还钱了,孩子急了又不敢向父母开口要钱,就想到了偷钱。

  孩子偷钱被家里发现后,父母认为小卖部给孩子赊账是在诱导孩子偷钱,一气之下砸烂了小卖部。

  对于小卖部该不该被砸,有人觉得:这是父母自己没教育好孩子,还把责任推给小卖部,不像话:

  

  也有人觉得:小卖部给没自控力的小孩赊账,就像是给还不上钱的人放贷,店主当然也有错。

  

  争执不下的两方意见各有道理,可跟身边朋友讨论的时候,

  更让人感慨的是不少人的童年里,那段关于“偷”的曲折经历:

  @欢欢:

  我第一次偷钱,偷的是爸妈没收我的压岁钱。

  每年过春节,收到的红包都要如数上缴给爸妈,我一点支配的权利都没有。

  结果被妈妈发现我偷压岁钱后,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还不让我吃饭。

  但我被打了以后,就更控制不住想要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总觉得自己不是家里一份子了。

  好像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吧。

  现在长大了总喜欢回忆我小时候偷东西的事,弄得我过年过节都很尴尬。

  

  还有一个重庆10岁的男孩,和开篇男孩的做法相同。

  前前后后背着父母偷了三次钱,都用来买零食和玩具了。

  父母狠狠教训了他一顿,还让他认错。

  男孩却很不服气:我拿的是存放在妈妈那里的压岁钱,怎么算偷呢?

  坚决不认错。

  无奈的父母便将其送到派出所。

  民警跟男孩沟通了一个多小时,男孩才保证以后不再擅自拿钱。

  

  大部分人的童年时代里,都有过当“小偷”的经历,偷硬币、偷钞票。

  无一例外,被发现还好,一旦被发现,免不了一顿批评和责罚。

  很多父母都对孩子“偷钱”的行为难以理解。

  好端端的小孩,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变坏,学会这些偷鸡摸狗的坏事。

  回顾儿时的这些特别经历,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当时做了一个错误决定的自己,就是被大人定义的坏孩子。

  他们谈到更多的,是委屈。

  偷钱这件事背后,藏着的是小小孩童简单而隐秘的心愿。

  是求而不得的尊重和理解,是渴望得到的爱和关注。

   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影响有多大

  被父母接纳和原谅的孩子,这件事变成了童年的一段趣。

  可被粗暴否定的孩子,却因此在心里系上了永久的结。

  

  公司就有个姑娘,特别优秀,做事很努力,但特别自卑。

  遇到评优活动,总是自己先打退堂鼓,每年老板发年终奖大红包,大家都拿得兴高采烈,就她支支吾吾不敢拿。

  搞得老板很生气,以为她对公司有意见。

  人事和她谈心,才听她说出原因:

  “我小时候的红包都是被父母没收的,有一回我偷拿了10元钱买鞭炮,被我爸爸打得要死。

  在那之后,我看见红包和钱就怕,觉得我不配。”很多父母质疑:“压岁钱而已,有那么严重吗?”

  事实上,压岁钱只是导火索,父母对待孩子“用钱”的态度才是关键。

  对孩子来说,压岁钱并不只是“钱”那么简单,更是在父母的信任之下,产生“我能拥有和掌控自己的钱”的自我肯定。

  孩子偷钱固然有不对之处,可这个故事却不得不让父母深思。

  三毛说:

  “即使做小孩子,在家不愁衣食,走起路来仍然期望有几个铜板在口袋里响。”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那么多压岁钱做什么?

  

  殊不知,再小的孩子也有自由购物的需求。

  压岁钱与其说是亲朋好友表达爱与关怀的方式,不如说是让无收入的孩子借机拥有自己的“小金库”。

  没收压岁钱看似避免了孩子乱花钱,实则逼得囊中羞涩的孩子不得不“铤而走险”,面对金钱反而更贪婪。

  去年还有个新闻:两个14岁男孩,临开学前失联了一天,家长急得报警了。

  民警找到他们后哭笑不得。

  原来,他们看寒假要结束了,担心开学后家长会让他们上缴压岁钱,于是决定在父母开口之前把钱花光。

  两人一起去了游乐场,买了很多零食,吃了两顿大餐,还看了一场3D电影……

  一天内花掉一千多。

  

  有的家长认为:压岁钱数额大,孩子管不好,因此以各种名义要走。

  可阅历有限的孩子看不到父母的用心,只看到本应完全属于自己的压岁钱被父母拿走,因此各种闹腾、作妖。

  要么偷偷藏钱、拿钱,要么逮住机会报复性消费。

  唯独无法学会理性消费,更不了解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应是怎样的。

  所以,如果父母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就是抹杀了教育孩子的良好机会,很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潜在的穷人。

   

  管理好自己的压岁钱

  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财商课

  《中国孩子的压岁钱调查报告》对28个省市自治区家庭进行调研发现: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有一半的父母选择与孩子共同管理。

  

  近九成父母不会直接没收孩子的压岁钱,而是与孩子商量,或者告知孩子钱的具体用途。

  

  其实父母可以把这笔钱的使用权交给孩子,前提是,双方要共同管理这笔“巨款”。

  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说:

  “压岁钱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契机,家长应指导孩子学会理财、懂得报恩。”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有远见的家长,懂得借着压岁钱这个“道具”,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

  1. 教孩子分配压岁钱,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欧美最畅销的财富启蒙读物《小狗钱钱》告诉我们,收入可分成三份:

  10%的日常开销,40%的梦想目标,50%的金鹅账户(即“钱生钱”的部分)。

  我认为,孩子的压岁钱也可参考这个比例。

  这样孩子既有日常零花钱,又可以完成一些大额支出目标,还能实现增值。

  2. 教孩子简单的投资,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很多家长担心钱放在孩子手里不会升值,所以往往以“我帮你增值”的名义收走压岁钱。

  即使是孩子,只要有人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投资,掌握财富的密码。

  广东有一个爸爸为了让儿子明白一些基础投资概念,就让儿子把1万压岁钱投资自己的公司。

  父子俩非常正式地签订了一个协议,爸爸承诺每年年底按照10%的利息分红。

  连孩子都觉得,这种方式比单纯存银行还有意义。

  

  如果孩子年龄大一点的话,还可以给他讲解一些金融知识。

  提前培养孩子的财商,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 发展兴趣爱好,给孩子多姿的童年

  鲁迅小时候最喜欢的年俗就是拜年收压岁钱,不但可以买喜爱的小鼓、泥人,最重要的是可以买心仪已久的读物、画谱。

  

  孩子们没有收入,平常难以购置与爱好相关的物件,压岁钱这笔“巨款”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允许孩子利用压岁钱发展自己的爱好,就是允许孩子拥有多姿多彩的快乐,父母应该大力支持。

  4. 引导孩子感恩长辈

  压岁钱是长辈关爱孩子的表现,但反过来,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用压岁钱感恩长辈。

  一个家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让孩子学会“礼尚往来”,同时也是一种感恩教育。

   

  压岁钱,从来不止是钱的问题,还是权利和尊严的问题。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也说:

  即使孩子在支配压岁钱时偶尔不妥当,有时“挥霍”了、花在没用的地方,那也是成长的必修课。

  “浪费”的钱是交了学费。

  管理金钱,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管理人生的必经之路。

  学会跟钱打交道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压岁钱就是这堂课最好的契机。

  它不仅培养了孩子财富观、价值观,更决定着他一生幸福与否。

  文章素材来源:男孩派、年糕妈妈、人民日报。侵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