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春潮》:母子关系就是你和世界的关系

  早就听说了电影《春潮》,一刷电影,我觉得剧情很奇怪:

  郝蕾饰演的女主郭建波与出租屋男人在浴室激情,尺度非常大,看得出两人很相爱,却并不考虑结婚,早上起床就各自再见,只是偶尔的性伴侣;

  而自己的母亲纪明岚,老年结婚,当老伴提出性爱要求时,60多岁的母亲说自己30多年没有夫妻生活了,然后将性爱这件事作为自己宣泄情绪的幌子,一直哭诉自己的婚姻不幸;

  郭建波上小学的女儿郭婉婷似乎也很早熟,郭建波没有科普任何性知识,而是她让女儿自己去猜测……

  三代人面对“性”,表现的有点奇怪。母亲是排斥的,女儿是戏谑的,孙女是避讳的。就像春天的潮水一般,一波推着一波,她们都是错的,从母亲那里开始就错了。

  

  二刷《春潮》这部电影, 再看了许多电影解说,我才看明白了这些隐藏在“性”表象下的伦理思考。又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原生家庭。

  关于这部影片,封面有这么一句话:“你和母亲的关系,就是你和世界的关系。”母亲的价值观会深深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一个明事理的母亲会带来家庭的和谐美满,而乖张的母亲,却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

  一、“每次我应该躺在母亲怀抱的时候,我都躺在了男人怀里。”

  影片里女主郭建波几乎是没有什么台词的,她很少说话,但是在影片结尾时候,导演刻意给女主留了一大段独白,她在独白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每次我应该躺在母亲怀抱的时候,我都躺在了男人怀里。”

  这是一种母爱的缺失。

  1. 缺失母亲关怀的人会自卑,会丢失自我价值,于是盲目地在外人身上寻找安慰和爱护。

  影片里,郭建波未婚先孕,她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父亲是谁,但是她习惯了在男人身上找温暖。郭建波是在寻找一种“爱“的替补,而不是一个爱人。

  这种“爱”和“关怀”,她的母亲没有给她。在郭建波眼里,她的母亲很自私,为了和父亲离婚,不惜诋毁父亲,母亲从未考虑过她失去父亲的感受,只是把她当做一个工具。

  

  2. 缺失了母亲的信任,会造成亲情绑架,太过强势的母亲,一定要按照她的标准去生活。

  影片中,纪明岚对郭建波的控制特别明显:30多岁的郭建波有工作、有孩子,但却没有独立生活;纪明岚教育女儿,就如同教育小孩子;她对外孙女说:“你妈妈以前差点打掉你,这个世上只有姥姥最疼你。”母亲纪明岚不止想控制女儿,还想控制孙女。

  这种控制是非常可怕的。在纪明岚眼里,女儿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木偶,一个玩具,一个母亲意识的继承者。

  3. “爱”太多的孩子,缺失了教育,人格不健全。

  或许与影片中的情况不同的是,还有一种母爱的缺失,是过分溺爱,缺失了教育。电影《误杀》里,被害者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督察长拉韫的儿子素察从小物质条件丰厚,闯了祸母亲都能帮解决,于是造成了他不学无术、不懂得尊重别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她试图猥亵女同学平平被误杀,最终给两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

  

  二、“看到母亲呕吐,我终于无动于衷。”

  1. 原生家庭让她爱无能

  母亲纪明岚生病了,在卫生间呕吐不止可女儿郭建波听到后却无动于衷。这一幕是对我冲击最大的一个画面。遇到路人生病我们都会询问一句“你怎么了”,但面对生病的母亲郭建波却能视而不见,她的心里到底装了多大的仇恨?

  假设一个人,从小没有感受过关爱、照顾、温暖,他在冰冷的环境中长大,她真的会爱别人吗?她有能力孝敬父母吗?答案显而易见,这成为一种很坏的循环。

  2. 对组建新家庭的“强迫性重复”

  一个人幼年生活中的心理创伤会驱使他不自觉地、强迫性地在心理层面退回到遭受挫折的心理发育阶段,在现实中重复童年期痛苦的情结和关系。

  影片中,郭建波明明有幸福的权利,却不想去拥有。同事帮郭建波介绍了一位优质的男友,但郭建波却拒绝了这段关系。她对男人的排斥和她的母亲如出一辙,他们对男人没有爱,也不会爱。或许郭建波也是深深明白这点的,所以她自己就选择了逃离婚姻,故意活得一塌糊涂。

  

  三、每个人的一生,起点在原生家庭,而转折点在自己手里

  有观众说:“没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看不懂这部电影,会搞不懂电影讲了什么。”确实,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其中的痛。

  但是,我也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每个人的起点在原生家庭,但是转折点却在自己身上,因为被原生家庭伤害后,我们或许也可以学着自我救赎。

  影片里最温暖的地方是郭建波对自己女儿的态度,她是慈善的、宽容的、平等的,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遭受一次自己所遭受的,她在某些方面,开始尝试改变了。

  她想把这波春潮从自己身上斩断。

  我想,这也是电影想表达的意思:宽恕他人,放过自己。

  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你和母亲的关系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