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中产阶级的兴衰

  (空旷的塔尔萨市街区)

  徐岛夷/文

  明尼苏达州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geFloyd)之死,引发一连串的骚乱,抗议者在首都华盛顿白宫外面示威,至少40个城市发布宵禁令。

  黑人群众运动在美利坚历史上屡见不鲜,从1919年猩红之夏,到1955年蒙哥马利罢乘公共汽车,无论是暴力的,还是温和的,均没超出变革的范畴。运动结束后,局势大体恢复原样。

  1960年代之后,群众运动发生本质的变化。1967年7月,底特律黑人烧毁平民房屋商店,以及数个警察局。暴动平息后,城市再也没恢复元气,白人大规模迁徙出逃,出现百万级别的人口流失。半个世纪后,底特律产业衰败,市政府负债累累,刑事案件频发,曾经的世界汽车制造基地,变成了瘾君子和抢劫犯的乐园。

  变因在于,职业革命者的兴起。斯大林赫鲁晓夫时期,克里姆林宫向北美输送一批亲苏分子,更早之前,中东欧的激进左翼,伴随20世纪初的移民潮来到新大陆。他们是列宁的同侪,蔑视虚假的资本主义民主法治,把普通美国人珍视的价值观看作小资产阶级软弱性。其中一位宗师级别的人物,索尔·阿林斯基,创立了新型社区组织模式。

  阿林斯基出身于俄罗斯犹太裔移民家庭,成年后结识了阿尔·卡彭(全美最有权势的黑帮头目之一)的副手弗兰克·尼蒂,他学习了解到如何躲避警察,如何招募部下。二战期间,阿林斯基招兵买马,组建团体,势力蔓延至全国。他控制着超过130家活跃的城市社团,职业雇员超过4000人,普通会员在100万-300万之间。冷战初期的麦卡锡风暴,仅仅扫除上流社会的个别文人作家、演艺界人士,无法破坏扎根基层的阿林斯基团体。

  令左翼知识分子惊诧的是,两党政治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蓝领阶层的保守化。走出大萧条阴影,生活富裕起来的无产阶级不再激进,他们对麦卡锡主义保持沉默,没有积极反抗。随着美苏争霸的进一步升级,白人劳工受爱国情怀感召,热烈支持鹰派,劳联、产联等工会组织比资本家更反苏。1972年总统大选结果显示,投民主党票的蓝领选民从79%降到了40%。左翼知识分子,果断地抛弃白人男性工人阶级,把曾经的盟友斥责为变修分子,从少数族裔寻找革命的有生力量。

  1950年,阿林斯基开始渗透芝加哥的黑人聚居区,引起市长理查德·J·戴利的惶恐。黑人区原本有教会等稳健温和力量,1960年代之前的黑人群众运动,跟反托拉斯企业运动、反官僚腐败运动,属于同一类型。运动领袖通常为体面的牧师或记者律师,遵循爱国顾家、努力奋斗的传统价值观,没人质疑美国宪法和整套社会制度的道义性。

  在20世纪的上半叶,中产阶级黑人是贫穷黑人的天然领袖,起到道德表率的作用,他们关爱家人,辛勤工作。C·L·沃克夫人创立化妆品公司,成为第一位黑人百万富婆。约翰·约翰逊以擦皮鞋起家,转投出版行业,最终有了自己的出版公司,资产价值数百万美元。金融保险业、体育界及娱乐圈,黑人的身影遍及各个领域。

  事业成功的黑人精英,慷慨解囊,回馈邻里。南北战争结束的50年内,仅教育一项,黑人企业家捐献了2400万美元。黑人领袖布克·T·华盛顿(BookerT.Washington,1856-1915年)大力提倡办学,下一代黑人要为美国之崛起而读书,他所办的塔斯基吉学院,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精英人才。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看了布克的自传,大为感动,捐助奖学金,北方上层社会共为黑人教育大约捐助了5700万美元。

  依靠黑人自助与共和党的外援,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黑人建立了发达的社区组织,教堂、青年体育馆、学校和街区俱乐部,一应俱全。黑人还有共济会,一战前,全美黑人共济会成员大约为1万人,密西西比的共济会财力雄厚,会长放言,不怕白人州长的政治施压。

  在北方地区,黑人的平均工资、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不过要比爱尔兰裔、意大利裔高。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方黑奴后代的大迁徙,考验了美国社会的共识凝聚力。

  城市化和工业化,产生庞大的白人消费市场,带动下游产业链条。数百万黑人离开南部种植园,北上打工,从事家政保姆、房屋维修等第三产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人口变化,白人男子参军去海外打仗,工厂岗位由黑人来替补。1920年代,芝加哥的黑人居民暴涨,增加了148%。

  虽然南部各州的种族压迫严重,但至少有教会商会等组织,向黑人提供慈善捐助,照顾生老病死。南来黑人移民及其子女,失去原有共同体的庇护,又受到北方同胞的嫌弃。世代居住在北方的本地黑人,浸润于现代城市文明,即便是下层低收入者,也讲卫生,注意修养。他们非常讨厌新来群体身上的农民习气,指责对方粗鲁、小偷小摸,还经常酗酒。

  实事求是地说,南来移民各方面确实落后。在内战刚结束时,绝大多数北方城市黑人能读书写字,而南方乡村奴隶的识字率仅为1%-2%。他们挣扎于温饱线,生活习惯肮脏,在布克·T·华盛顿的学校,黑奴子女怎样洗澡,怎样爱护牙齿,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有着全国最繁荣的黑人社区之一,商贸、金融发达,市中心的格林伍德大街号称“黑人华尔街”(BlackWallStreet)。1921年5月31日,白人至上主义者在当地挑衅闹事,演变成大规模暴乱。贫穷黑人对中产黑人仇视已久,趁乱打砸抢,比白人更加凶狠。之前芝加哥、纽约发生了类似事件,久而久之,形成了黑人内部的阶级隔离,本地富裕的黑人精英,把农村新移民拒之门外,隔离居住,严防死守。

  南来黑人无家可归,游离于基督教和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式社会之外,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趁虚而入,接收弃子。大萧条前后,“黑人伊斯兰运动”发轫,成员以佣人、非技术工人为主,领袖伊利贾·穆罕默德 (ElijahMuhammad,1897-1975)是底特律新移民。他宣称黑人应该返祖寻根,再次皈依非洲祖先信过的伊斯兰教。

  按照该派教义,人类的始祖亚当是黑人,美国黑人是安拉的子民,神灵许诺在北美赐予一块应许之地,作为黑人的独立主权国家,摆脱华盛顿当局的管辖。黑人穆斯林照搬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严守教法,履行每日5次礼拜,禁食猪肉,严禁烟酒、赌博。到1960年为止,伊利贾在二十七座城市组织了69次宗教集会,他成功地把拳王阿里收入门下,声势大振。“黑人伊斯兰运动”第二代旗手马尔科姆·X,积极参政,与马丁·路德·金并列为民权运动双雄。

  马尔科姆·X,还受文化民族主义吸引,一个比伊斯兰运动更亲近非洲的意识形态运动。母语为英语、生长于盎格鲁-萨克逊文化的黑人,开始模仿非洲人的服装和发型,跳非洲舞蹈,学说斯瓦希里语(非洲三大语言之一),非洲的一切新鲜而神奇。

  黑人文化民族主义者要求,大学开设非洲历史和语言课程,他们深信非洲诗人、小说家的文采不输给白人,学校只讲授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文学,属于傲慢的欧洲中心主义。马尔科姆·X原本学历不高,通过图书馆自学,了解到非洲大陆上有遗迹和考古发现,数千年前黑人的辉煌文明。

  萌发民族自豪感的马尔科姆,废除了父姓,因为黑奴姓氏是说英语的白人庄园主起的,不是非洲祖先留下来的。他不知道自己来源于哪里,非洲哪个氏族部落,干脆改姓为“X”。1964年7月马尔科姆·X海外访问,与恩克鲁玛等非洲国家领导人会晤,推动全球黑人大团结。

  布克·T·华盛顿那一代人,对非洲大陆没有认同感,更不会认为,非洲文明能媲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明。信奉美式价值观、支持共和党的中产黑人,在肯尼迪-约翰逊总统期间四面楚歌。马萨诸塞州黑人律师爱德华·布鲁克(EdwardBrooke,1919-2015年),通过自我奋斗,进入政府,担任州检察长,最终在1966年选举胜利,成为第一位黑人参议员。这种体制内精英,遭到鄙夷,《时代周刊》称他是WASP的黑人版本,嘲弄“他浅色的皮肤,他的圣公会信仰,他那种矜持的新英格兰式做派”,太像个白人。

  布鲁克坚持布克·T·华盛顿的理念,先提高黑人群体的职业技能、受教育水平,再争取政治权利。新一代黑人精英等不急了,马丁·路德·金批评布鲁克过于软弱,自力更生的方式无法提高黑人处境,唯一的出路是主动挑起斗争。金特意提醒,布鲁克在北方州马萨诸塞,才得以当选,而广大的南方各州,黑人没有选举权。大批中产黑人参加民权运动,离开办公室,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而在1960年代的政治生态里,金算是非常温和的了,他的斗争手段是静坐等非暴力形式,马尔科姆·X直接拿起手枪武器,以暴制暴。

  马尔科姆·X在思想上极其激进,以致于走向反面,认同种族隔离制度,因为按照马丁·路德·金等混合主义者的设想,黑人和白人友好共处,等于放弃黑人自身民族特性。在马尔科姆·X看来,关爱黑人的白人自由派是伪君子,白人都是“蓝眼睛的魔鬼",一个也不能信。

  另一位反混合主义者,斯托克利·卡迈克尔发起黑人权力运动,号称要“粉碎西方文明创造的一切”。他进入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1960年代规模最大的自由主义组织之一),将白人成员驱逐出去,1966年马丁·路德·金发表种族融合的演讲,卡迈克尔率领手下喝倒彩。意识形态更保守的爱德华·布鲁克,受到的攻击更多,他针锋相对,谴责黑人权力运动,其好友罗伊·威尔金斯说,卡迈克尔是披着黑皮肤的法西斯分子,是“翻版的密西西比,翻版的希特勒,翻版的三K党”。

  斯托克利·卡迈克尔的继任者H·拉普·布朗煽动黑人“杀掉白鬼”,布朗后来转入体伊·牛顿的黑豹党——黑人运动里最左翼的一个组织,崇拜列宁,立志于推翻联邦政府和资本主义制度。

  苏联的外交达到胜利巅峰,在斯大林的战略体系里,美国民权人士这类资产阶级自由派,扮演智利阿连德,埃及纳赛尔的角色,充当白手套。马丁·路德·金的两任顾问曾是美共党员,早年在莫斯科受过训练。

  金自负地高估民权运动的作用,相信选票能解决一切问题。然而1964年7月18日,划时代的《民权法案》通过仅仅两周之后,纽约哈莱姆区和布鲁克林区爆发了大规模的黑人骚乱。暴力蔓延到了纽约州的罗彻斯特,新泽西州的新泽西城、帕特森和伊丽莎白,芝加哥的迪克斯摩,黑人暴动成为不定时炸弹。

  中左派打开了极左派的通道,各派别比赛激进,直奔1919年的俄国、1789年的法国。20世纪初第一批中东欧移民的左翼分子,同样出力不小。阿林斯基扎根基层数十年,积攒力量,在1960年代叱咤风云,甚至能抗衡官方。芝加哥市长理查德·J·戴利是对付民权人士最强硬的地方官员之一,阿林斯基动员成千上万的黑人,前往机场,占领所有的卫生间。旅客发现每个厕所都无法使用,迁怒于市长,戴利还不能出手报复。

  阿林斯基天才地运用不对称作战,酷似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付以色列正规军的方式。他的徒子徒孙加入民主党,成功地把这个捍卫州权的党,演变为激进主义的党,奥巴马在阿林斯基的基金会工作,从事社区运动,希拉里·克林顿得到过阿林斯基的亲自指点。

  职业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取代了牧师、商人,成为社区领袖。从1945年到民权运动开始前,黑人贫困率从87%骤降到47%,此时正值第二波人口北上移民浪潮,共有400多万南方奴隶后裔离开乡村,迁徙到纽约等大都市,寻觅工作机会。黑人分享了二战后繁荣的果实,1960年每五个黑人家庭就有一个收入位于中产阶级。“读书改变命运”等的乐观进取精神,鼓舞着贫寒黑人子弟。而激进的左翼人士宣扬,仁义道德不过是统治阶级麻痹群众的鸦片,民主法治不过是富人的游戏。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知识分子,摧毁了普通人的精神支柱,再配合高税收、高管制的措施,从物质基础上,沉重打击中产阶级。

  约翰逊总统的大政府主义,以奖励懒惰、惩罚勤劳为特征。赚得越多,交税越多,当一个服务员清洁工,还不如什么都不干,伸手拿福利。共和党尼克松的上台,未能扭转经济管制化的趋势,加上石油危机和越战失败,美国陷入长达十余年的滞胀。

  芝加哥底特律等大都会,出现白人逃离到郊区的迁徙浪潮,上流社会的白人外逃,因为城市是激进革命的温床;中下层白人外逃,因为城市是高生活成本的烧钱机器。城市人口的流失,带走了下游产业链。原本从事家政保姆、房屋维修的黑人,顿时失去生计。1978年,年轻黑人的失业率比二战时期要高出5倍多,第二波南来移民的社区更加涣散。

  贫困黑人的孩子,要么加入黑豹党,要么加入犯罪帮派,这两者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黑豹党党魁体伊·牛顿,涉足毒品交易、地下卖淫活动,体伊本人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屡次殴打部下和妻子,到最后他挪用公款吸毒,死于抢地盘的黑帮枪战。黑豹党自行解体,骨干党员与其他极左组织合并,他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体制内的黑人公务员、警官、军官看做“阶级敌人”。2000年H·拉普·布朗枪击两个黑人警察,获刑终身监禁。

  即便如此,黑豹党深受年轻人的拥戴和怀念,1970年代全国民意调查显示,21岁以下的黑人中,有43%认可黑豹党的政治观点。政治新人的不讲规矩,令老派黑人精英胆寒。马丁·路德·金自始至终走改良道路,代表中产阶级的态度,既反对极右的白人种族主义,又反对底层的无政府状态。金是一位虔诚的牧师,他的民权组织基础建立在教堂教区,黑豹党成员成长于犯罪率高发的街头,见惯了弱肉强食,行事风格暴戾。

  运动领袖罗恩·卡伦加等黑人文化民族主义者,跟黑豹党关系疏远,尽管两者均排斥英美文化,亲近非洲文化。卡伦加在文化上的激进程度,跟经济上的保守程度,形成反比,他是小政府主义者,对联邦扩权不满。尼克松注意到了这点,他说,黑人文化激进分子,远比罗斯福新政人士,要接近于亚当斯密式古典自由主义。

  遵循安德鲁·卡内基传统的白人企业家,对中产黑人抱有好感。1967年全国种族大暴乱数天之后,一位黑人共和党员牵头多家大公司,举办了第一次文化民族主义大会,地点在一家高档酒店。第二年大会在费城进行,零售业巨头克莱罗公司予以赞助。

  资产阶级文化寻根,增强国族意识并不稀奇。卡伦加的路线接近于19世纪德国的浪漫派,挖掘本民族的民谣、民间文学,巩固优越感自信,防止受西方文明的同化。文化民族主义者的主体是高学历、有教养的中产,黑豹党成员则凶狠好斗、嘲弄学识。体伊·牛顿一面接受卡伦加的文化态度,一面痛斥卡伦加的政治态度,他愤恨地把文化民族主义骂为“猪排民族主义”(在俚语中,指餐厅服务员等工作,服侍白人的黑人)。

  从价值观而言,伊斯兰运动其实也没有那么异类,它号召信徒勤俭朴素、诚实劳动、避开毒品烈酒,各方面跟新教伦理相似。一些报纸媒体观察到,黑人穆斯林比任何其他少数族裔,更像旧式美国白人。马尔科姆·X年轻时期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坑蒙拐骗,在伊利贾·穆罕默德的感召下,改过自新。

  说到底,勤奋、守信等美德,属于全人类各民族共通的,并不是新教徒独有的,只是出于民族情绪,一部分黑人无法接受白人的宗教(即新教)。马尔科姆·X后期流露出和解的苗头,自述青少年时期,与3K党的仇恨蒙蔽了双眼,白人有好有坏,不全是恶魔。

  1960年代的嬉皮士风气,侵蚀瓦解家庭伦理,黑人单亲家庭的比例从1950年的18%,上升到1973年的33%。伊斯兰运动修补破碎的家庭,要求黑人男子对妻儿负起责任,建立长幼有序的秩序。

  共和党用保守主义价值观,统合各派,鼓励黑人勤劳致富,争取幸福生活。1960年,有20%的黑人家庭位于中产阶级水平,进入21世纪,中产黑人家庭超过了40%。全国42%的黑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已婚的黑人夫妇,这一比例更高,为75%。

  各界涌现出共和党黑人,本卡森出身于贫民窟,努力学习,成为第一流的外科医生,完成世界上首个给脑部连体婴儿实施分离的手术。托马斯·索维尔毕业于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长期批评民主党的管制主义。尽管现在种族暴动撕裂社会,中产阶级黑人仍然拥护美式精神理念,呼吁和解,保留了一丝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