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穗彦:《欲经》:被误解的经典

          印度的古代文学经典,除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纳》两大史诗以外,最为人熟知的恐怕就是《欲经》了。这本用印度古代的书写文字梵文写成的书早在100多年前被英国学者理查德·佛朗西斯·博顿爵士(Sir Richard Francis Burton)与其他英国和印度学者合作翻译为英文,于1882年出版,首次介绍给欧美的学术界和读者。以后这本书多次再版,并经常被一些学术和非学术作品引用。但由于大量关于性爱的内容,这本书在中国即使没有被读者视为洪水猛兽,对其内容往往也是讳莫如深。这本在印度和西方都吸引了众多目光,一版再版,在2002又被美国和印度学者重新翻译并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作为“牛津世界经典丛书”中的一部出版的作品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一、《欲经》的背景

         《欲经》原文Kama Sutra,其中kama的解释很多,可以理解为“欲望”、“爱情”、“乐趣”以及“性”等多种意思,而sutra有“专题”、“论文”等意。所以这本书也译作《爱经》等。“Kama”作为人名汉译为“迦摩”,是印度神话中爱神的名字,相当于欧洲神话中的厄罗斯(Eros)。他在《吠陀》中就已经出现,被认为是“原人普鲁沙身上涌现出来的创造精神”。[1]而迦摩作为爱和欲的象征时是一个年轻英俊的男子,“骑着一只鹦鹉。他手持一张用甘蔗制成的弓,以鲜花作箭头。他的妻子罗蒂(情欲)和朋友瓦桑塔(春天)伴随着他,瓦桑塔为他上好弓弦,挑选出适合于当时的受害者的鲜花作箭头的箭。”[2]作者采用爱神的名字作为书的标题,直接表明了本书所涉及的内容是关于爱情、欲望和性的主题。

         关于《欲经》的创作时间学术界仍有争议,一般认为是在公元三世纪后半叶。因为书中多次提到华氏城(Pataliputra),即今天印度比哈尔邦的帕特纳,而且对印度北部的气候和风俗有细致的描述,所以成书的地点应该是印度的北部。

          对于作者犊子氏(Vatsyayana),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记录,今天的人对他一无所知,甚至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都难以确定。犊子氏在书的一开篇就声明这本书是他在寺院里在深入的禅定中写成的。据他介绍,南迪(Nandi)把前人所写的有关文献汇集成了有一千章的书,而后的众多作者多次把这一千章文字浓缩成了五百章和一百五十章,最后被犊子氏写成了这本有七章内容的《欲经》。这本书无疑是浓缩了其以前千百年同类作品的精华。虽然是基于前人的成就,这并不意味着犊子氏就全盘照搬了前人的成果而没有自己的创新。他采用了一种有趣的自问自答形式的文体,先引用古代先哲的文字和观点,然后自己或附和或反驳或补充,通过这种方式也就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明了了。由于在犊子氏之前的同类作品多已经佚失,犊子氏的《欲经》就为今天研究印度古代艳欲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二、《欲经》的内容

        《欲经》之所以成为被人议论最多印度古代文学作品,还是因为其中详细介绍了做爱的六十四种姿势以及众多的接吻、拥抱方式等。实际上这本有七章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性爱技巧外,大量篇幅是用于描述人生目的、富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以及许多民风民俗,不啻为一轴古代印度的风情画。

        《欲经》的第一章为总论,内容是探讨人生的意义、一个时髦的“城里人”应该有的生活方式等。他说,一个“城里人”应该是受过教育的,他应该拥有殷厚的财产,住在大城市里。“城里人”的住房应该建在水边,房后要有一个果园。接着犊子氏十分细致地描述了房子的内部装饰,细致到床铺和枕头摆放的位置、墙上悬挂的笛子、房内摆设的游戏器具、小食品和香料等等都逐一叙述。“城里人”早上起来要对着镜子用各种香料和油脂仔细打扮自己,不但要漱口还要嚼一些槟榔。他必须每三天洗一次澡,每四天刮一次胡子。在每天三顿饭以外的时间,他要教鹦鹉讲话,看斗鸡、斗羊和小丑表演取乐。傍晚“城里人”要穿戴整齐,到沙龙去娱乐。晚上的活动是音乐和歌唱,然后“城里人”要在朋友的陪伴下在家里与心爱的女人会面。[3]

         第二章的内容即是广为流传的性爱技巧,其中包括六十四种做爱姿势、四种拥抱方式以及十多种接吻方式。这些技巧的不同组合又可以派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来。除了性爱技巧以外,作者还重点描述了性爱所需要的幽雅环境、和谐气氛和高尚情调,而为此所做的准备也如宗教仪式般烦琐和严肃,要做得一丝不苟:“……在布置了鲜花、喷洒过香水的房间里,‘城里人’在朋友和仆从的陪伴下迎来心爱的女人。她要经过沐浴和细致装扮,他要让她坐在舒适的地方,并献给她一杯美酒。他要坐在她右边,用手轻抚她的头发和纱丽的镶边……他们谈论各种话题、共同的经历,也可以相互说说笑话。他们可以一起演奏乐器和唱歌,也可以谈论绘画艺术……当她对他的感情被激发起来,他就献给她另一杯美酒。他把鲜花、槟榔送给身边的其他人并让他们离开。然后当两人独自相处的时候,他就可以拥抱她了……”。[4]在犊子氏看来,性爱是复杂的游戏,它可以在多种层面上展开。在眼花缭乱的、甚至复杂如杂技般的技巧后面,透露出的是犊子氏对性爱的基本态度:性爱需是男女双方共同的意愿,并获得共同满足,绝不只是男人的发泄。犊子氏认为,女人在性爱中有更大的激情,她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所以也有人认为,《欲经》的意图在于使男人认识到,女人是温柔和激情的化身,性爱也是温柔与激情交织在一起的生活艺术。从书中可见,传统的印度教对性的态度是健康的和泰然自若的,而且男人和女人在性爱中是平等的。

         第三、四、五、六章分别讨论了如何追求年轻女子、与妻子相处、为妻和为妾者的行为规范等等。而最后一章则罗列了各种增加乐趣的手段,既有确实具有药用价值的草药和工具,也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迷信手段。这些医疗手段基本上遵循了在中国传统医药中也有的“以形补形”的思路。其中一些手法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三、《欲经》的价值

          犊子氏说,他的《欲经》是在寺院里在深入的禅定中写成的。而这样一部关于性爱的书籍竟然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确反映了印度古代宗教独特的矛盾性和包容性。一句被多次引用的马克思的名言对印度教的这种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他说印度的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在印度的古代哲学思想中,人生有四大目标:法(dharma)、利(artha)、欲(kama)和解脱(mukti)。其中,“法”即达磨,是宗教、道德和社会责任;“利”是财富、政治权利和成就;“解脱”指超越了人生苦难的世俗轮回,达到解脱的最高境界。这里的“欲”即迦摩,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狭义的含义,而包括了所有涉及感官享受的更宽泛的内容:音乐、美食和香料香水等等。把爱欲和寻求世俗欢乐与崇高和超脱的人生目标并列,足以说明古代印度社会对爱与性以及一切世俗享乐的坦然和重视程度了。同时根据古代印度一些宗教门派,如性力派和密宗的宗教思想,人的性行为象征着孤独的人类灵魂与神性相结合时感受到的欣喜,对性爱的歌颂就是对生命的歌颂,也就是对宇宙创造力的歌颂。这就为性行为蒙上了人神结合的宗教色彩。而女性作为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敬和崇拜,甚至部分被神化,从而产生了如沙克蒂(Shakti)这样代表女性力量的神话人物。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古代的印度人把最世俗的性爱与最神圣的宗教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奇特的矛盾和统一被生动地表现在了卡朱拉霍寺庙群和科纳拉克的太阳神庙的石雕上。尤其是卡朱拉霍的寺院石雕,以其生动的人物石雕,特别是众多女性形象赢得了“雕像版《欲经》”的美喻。这也可以看作是在印度传统文化中人类在性爱关系这一特定领域里追求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反映出印度宗教最初教义中的一些人性的和积极的内容。尽管卡朱拉霍的寺院石雕也和《欲经》一样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解了,这组石雕以其赞颂人性美的艺术成仍然被列入了联合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印度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除去其宗教色彩,犊子氏显然把他的这部书当作一部自然科学范畴的著作来写。为了保证科学的全面性,他甚至在书中详细叙述了一些为《摩奴法典》和当时的道德规范所不允许的行为方式。而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如性爱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情绪、双方的融洽关系,以及对男方粗暴对待妇女行为的批判,已经被今天的性科学所验证。从这个角度讲,《欲经》所体现出的重视妇女感受的观点具有性别的非歧视性眼光,这在一个宣扬男尊女卑思想的封建保守社会不能不说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但就《欲经》的大部分内容而言,与其说是一部具有宗教成分的科学书籍,倒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生活艺术的经典。它描述了古代印度富裕的城市青年悠闲的生活。他们沉湎于诗歌、音乐、绘画和雕刻等精神生活,辅之以鲜花、香水、美味佳肴以及其他精心安排的日常生活细节,同时还有生活中最重要的女人和爱情。作者不厌其繁地把城市富人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从家具摆设到向姑娘求婚的场合和适当的语言——都加以详细地叙述,不仅为今天人们了解古代印度城市中富裕人群的生活方式打开了一个窗口,还为我们观察与古代富裕阶层一脉相承的当代印度城市富裕阶层的悠闲和细致雕琢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

         在印度的古代经典中,《欲经》不是唯一的一部关于性爱的艺术作品。实际上,从《吠陀》到《摩奴法典》,再到大量以黑天大神克里希纳和爱侣拉达爱情故事为主题的艳情诗歌,再加上广泛分布在次大陆北部的古代石窟和寺庙石雕以及同类题材的绘画艺术,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印度艳情艺术。这种艳情艺术在穆斯林政权统治印度时期受到极大的打击,许多庙宇的精美石雕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到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国统治者把英国保守的社会观念推广到了印度,使过去被泰然视之的艳情艺术活动成为了人们观念中的洪水猛兽,并造就了一个今日十分保守的印度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社会中的一些古老遗产就此被完全遗忘。如今,当卡朱拉霍成为印度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之一的时候,《欲经》也被赋予了众多现代的意义。在印度城市的街头巷尾,《欲经》的众多版本随处可见,有断章取义的,有带惟妙惟肖插图的,也有“男人版”、“女人版”或“哲学版”的,成了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纪念品。同时古老的《欲经》也一直在为艺术创作提供着灵感,除了古人创作的卡朱拉霍和科纳拉克太阳神庙的雕刻外,现代人也常把《欲经》中丰富的宗教、社会内涵以及禁欲与纵欲的和谐统一融会在今天的创作中。实际上,“宝来坞”[5]的主流电影就是体现这种奇妙的协调和统一的经典范例:在一部标准模式的主流印第语电影中,男女主角一般都十分英俊美丽,穿着性感的服装,在五、六个炫目的歌舞场面中表演煽情的舞蹈;与此同时电影里恋人们的行为举止又十分规矩保守,一般电影甚至都不能正面表现一个接吻场面。在许多印第语电影中这种性感煽情与规矩保守竟能被表现得如此和谐自然,其表现手法堪称一绝。而90年代崛起的印度新一代海外印侨导演中的佼佼者,女导演米拉·奈尔(Mira Nair)更是直接把《欲经》作为她1998年电影的标题,挖掘古代经典中崇拜女性的一些元素,把一个杜撰的古代宫廷故事演绎成了女性追求自由、自尊和自信的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资料:

  1.        马加力、尚会鹏,《一应俱全印度人》,时事出版社,1998年。

  2.        石海峻,充满艳欲主义的宗教国度——印度文化中的性爱艺术,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

  3.        韦罗尼卡·艾恩斯,《印度神话》,孙士海、王镛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4.        Vatsyayana Mallanaga, The Kama Sutra of Vatsyayana, translated by Sir Richard F. Burton, Penguin Books India, 1993.

  5.        Vatsyayana Mallanaga, Kamasutra, translated by Wendy Doniger and Sudhir Kak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 韦罗尼卡·艾恩斯,《印度神话》,孙士海、王镛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2] 韦罗尼卡·艾恩斯,《印度神话》,孙士海、王镛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3] Vatsyayana Mallanaga, Kamasutra, translated by Wendy Doniger and Sudhir Kak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 17-19

  [4] Vatsyayana Mallanaga, Kamasutra, translated by Wendy Doniger and Sudhir Kak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70

  [5] Bollywood,指以孟买为中心的印第语电影业——作者。

  原载:《南亚研究》2006年第1期。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