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

  关起来的心——社交恐惧症

  有些人天生就不敢与人交流,或与别人交流很费劲、很紧张,通常都会说他是害羞。但如果这种害羞的症状严重到不敢出门见人,连最起码的人际交往都不能进行的话,那你还会认为这仅仅是害羞吗?那就成了社交恐惧症了。这一章就来揭秘什么是社交恐惧症,以及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1 案例:当暗示变为恐惧

  不敢住宿舍、不敢去上课、不敢坐公共汽车,甚至想放弃学业。19岁的小邓是一名大一男生,这一天,小邓被他爸妈扶进了医院。当时他神情紧张,面红耳赤,随时都有可能晕倒。后来经过诊断,小邓患有社交恐惧症,并通过询问找到了病因。

  原来,在上高中的时候,小邓的同桌喜欢在上课时小声回应老师的话,这让他很反感。为此,他和同桌沟通过几次,同桌总是当时答应,几天后却旧态复发。小邓不好意思反复提醒,只好改为咳嗽、清嗓子、动动肩膀等动作来暗示,但毫无效果。小邓很生气,认为同桌故意不理,暗示动作做得愈加频繁。

  渐渐地,同桌的毛病不仅没有“治好”,反而自己变得越来越不舒服,因为他喜欢用咳嗽、清嗓子、动动肩膀等动作来暗示对同桌的不满,长此以往,就觉得周围的人只要咳嗽、清嗓子或动动肩膀就是对自己的不满或不喜欢自己。

  在以后的高中学习中,小邓越来越关注这些小动作,导致上课无法专心听讲,成绩下降,虽然后来进入了大学,但随着与人接触增多,心结也随之升级,认为周围人的咳嗽等小动作,都是在表达对他的不满。最后小邓只能躲在屋里,出门见人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此外,小邓患有社交恐惧症还有他妈妈的“功劳”,他妈妈什么都管,而且管得很严,直到上高中,他买什么样的衣服,都必须听妈妈的,否则妈妈就会大发脾气。

  社交恐惧症通常表现为惧怕“过分和不合理的”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社交恐惧症最直接的发病原因,通常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在喜欢高压式管教的家庭中,往往小孩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接纳,会压抑自己的感受,极力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久而久之,这类孩子很难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偶尔表露一下并且失败后,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次心理撞击,继而会怀疑自身行为的正常性,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最后就会导致出现社交恐惧的症状。

  1.2 案例:神经病来了

  22岁的小田正值青春年华,但她感到自己心理不健康已经有5年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快乐的人生,美好的生活,对我来讲好像只是一种传说”。

  在小田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而她判给了父亲。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这对其心灵是一记重击。原来好好的家庭,现在一下子破散了,她觉得自己再也比不上别的孩子了,因为别的孩子都有着完整和温馨的家庭。

  其他孩子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小田,还在远处指指点点,好像小田是个什么怪物。小田呢,也因此把头重重地低了下去。这种事恐怕就为日后小田的心理障碍奠定了一个基础。反正从那以后,她变得很自卑,不爱说,也不爱笑了。

  等到她上了高中,又一件事情加重了她的自卑感。原来,学校离家较远,需要骑自行车上学,而问题就出在了这个“车”上,小田从爸爸手里接过来的是一辆破车,整个车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哪儿都响,一副要散架的样子。小田从小穿的都是些破旧衣服,总感到自己太寒酸,不如别人。要知道,高中时候的她已经从小女生变成了大姑娘,而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特别重视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异性对自己的看法。

  虽然在她爸爸眼里,一辆破车不过是一个上学的交通工具而已,可在她的眼里,这等同于自己的形象,她觉得骑在这辆破车上,自己也就会和破车一样被人瞧不起。

  要是小田就这么骑着这辆破车,也许除了继续自卑和压抑以外,也不会发生什么。然而“不幸”的是,有一天,她从她爸爸那里换到了一辆新自行车,就在旧车换成新车的同时,心理疾患染上了小田。

  在上学的路上,小田骑着新车,心情无比激动和高兴。然而,也许是她不高兴已经太久了,也许是她认为自己不该为这点小事而喜形于色,她暗暗地告诫自己不要太高兴了,这只不过是一辆新自行车而已。

  但是,她越控制自己不笑,就越显得不自然。从那以后,小田一到大街上就情不自禁地想笑,却总认为别人在盯着她,但又怕去看别人的目光,害怕别人的思想意识都被吸引到自己身上,就好像自己是在赤裸裸地上街,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过后总是想下次上街她该如何如何,但是,越是这样想,她越是会慌张,以至于当邻居的一些坏孩子看到她走过来时,都在说“神经病来了。”

  邻居的这种伤害使她从此在许多方面都不正常起来,上学骑车踩得飞快,像是要逃避所有的人;上课时,爱用双手遮住脸,生怕别人看见自己后自己会感到不自然;放学后,总要等到同学都走了以后,甚至是拖到天黑,才敢回家。她不敢独自上街买东西,不敢理发,更不敢穿T恤衫等惹眼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