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本好书推荐,2017私人阅读书单终极版
4. 《步履不停》:日本文学总有一种藏在细节里,隐没在平淡日子里的温暖与感动。暖暖的伤感,淡淡的忧伤,很喜欢。
5.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北欧人的爱情啊,也像那里的气候一样,冰天雪地之下是藏不住的火焰吗?
6.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阿瑟·克拉克的经典短篇小说集。其中的一篇《岗哨》很久之前读过,当时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本书中最爱的一篇。
7. 《自私的基因》:上学时候大家都听老师无数遍说起过进化论,但恐怕没几个人真的了解。成年后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纯粹的乐趣而读书,如果你对生物学、进化论感兴趣,这本绝对是必读书目。?
8. 《只有医生知道3》:一直偏爱医生写的书,国内国外的都喜欢!张羽医生的《只有医生知道》1和2很久之前就读过了,还读了好几遍!买了纸质版,又入了电子版。今年读了3,顺便还把1和2都重读了一次,今后一定要推荐给女儿看的书。美好生活的一切都是从健康开始,爱自己先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吧!值得向每一位女性推荐的书!
9. 《当呼吸化为空气》:又是一本医生写的书。一名见惯医院里生老病死的故事的医生如何要面对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很多时候,只有直面死亡的那一刹那,我们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吧。
10. 《怦然心动》:十佳的最后一个名额,在《人类砍头小史》和《怦然心动》之间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选了这篇让我仿佛重回青春年少的短短的男孩和女孩的爱情故事。“毫无原因的,我的心脏就那么漏跳了一拍。”人无再少年,无论将来人类是否有一天会“永生”,再高的科技也无法让你重返少年,重温那份青涩、懵懂、纯真…… 这本《怦然心动》也许会勾起你那份已经模糊了的回忆,让你想起你心脏曾经漏跳的那一拍。
忽而今夏的年度书单
本人,女,35岁,上有老下有小,有时骂下属,有时被领导骂。总体而言,2017年,内心过得很艰难,表面上却是水过无痕的,读书量骤减,具体数量不记得了。
选出十本,简评如下:
1、《我的母亲手记》
个人比较偏爱日台文学,井上靖的书几年前读过,总体印象是比较正常的日本作家。
这本《我的母亲手记》分”花之下”、“月之光”、“雪之颜”三个部分,记录了母亲人生最后十五年的日常,以及很细微的点滴变化。在井上靖的笔下,亲情、母爱并不是感天动地,而是有怨怼、有无奈、有辜负,是对人性的真实回应。
这与是之裕和的《步履不停》有些相似,父母和子女,除了奉献与感恩,也会有较量和厌恶,但是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尤其是父母不在了以后,你会发现,你已变成你的父母——算是一种怀念。
?
2、《各在天一涯》
“相去余万里,各在天一涯”。这是我好久一段时间经常想起的一句话。我渐渐有些想家。在35岁的年纪才开始明白“故乡”的含义,确实是一种晚慧的表现。十七八岁高考出来,隔着2500公里,由北到南……这是我与父母的“余万里”,是一些人通过高考而得来的“天一涯”。
然后,也有一些人,在懵然无知甚至被动的情况下离开熟悉的家乡,到处漂泊,却再也回不去那个心心念念的故乡——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当年被历史丢弃的他们成为了少有的历史的见证者。如今,他们都已耄耋之年,当年的苦成为了其强大的内核,懂得更多、理解更多、表达的也更多……
?
3、《消解设计的界限》
个人比较喜欢设计,毫无基础,很盲目地喜欢。在当时还“活着”的北京豆瓣书店买了这本书,夏天的午休时间翻几页,像大鱼大肉后吃一颗话梅,微微甘甜着我的“味蕾”。
作者朱锷,与三宅一生、隈研吾、深泽直人、原研哉、佐藤可士和五位著名设计师进行了对话,从禅意、从生活、从个人对设计的理解出发,款款而谈大师的设计理念。总体感觉,大师的话我都看得懂,朱锷的提问倒是难以消化。
?
4、《灰犀牛》
近两年,《黑天鹅》和《灰犀牛》此类书籍一直在经管类图书中占据榜首。我是在领导强制要求下看完的,正值自己最纠结不得求解的时期,确实起到了豁然开朗的作用。通过此书找到自己的“病因”——因为长期与思维模式相同的人沟通交流,形成一种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思维定式,当这种思维定式不足以面对眼前环境时,我们便会“发病”。治疗此病的良方是要跨界交流,吸纳新知。
本书作者虽是经济记者出身,但是在本书中采用大手笔、大胸怀和大视野,对于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危险,做出了列举。当然,也针对不同品种的灰犀牛,给出了“降服”它的办法,但逃避,永远不是最佳的那一个!
?
5、《MBA联考写作分册》
离开学校12年,想回去回回炉。从8月份开始,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周末陪娃,终于快考试了。因为看这一系列的考试资料,我牺牲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也让我知道能够睡前看几页闲书,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
6、《上来透口气:我的前半生》
“那个早晨,我记得很清楚。八点差一刻,我偷偷下了床,走进浴室,及时把孩子们关在门外。那是一个一月的早晨,天气很不好,头上是肮脏而灰黄的天空。”这是这本书的开头,我已不记得是什么季节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在物外众多书籍中买了一本它回来。是的,“生活如同潜水,需要时不时上来透口气”。
?
7、《小说课》
有一种男人,真的是很有魅力的。长得铁骨铮铮,内心似水柔情。懂得多,还讲得出,不骄傲也不谦和——毕飞宇,算一个吧!扎扎实实读书写字教书的人,下笔那么达练通透,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喜欢看他讲红楼梦那么中原化接地气的解读,喜欢看他讲一个作者被拽进作品里的不得已。实话实说,这是我今年唯一一本想放在床头,没事翻一翻的书。
8、《雨天炎天》
现在不怎么看村上春树了,但如果翻译是林少华,一定是要买的。于是,就有了坐在酒店的白床单上一边敷着面膜一边咯咯大笑的我。笑完之后,你会觉得,越早越好,要去更多的地方,因为很快,那些风景、那些特色、那些不确定,可能就不在了。
9、《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对于这个时代,我们有很多迷恋,也有很多百思不解,所以理想国才出了这本书吧?汇集了好多文化名人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最喜欢绿妖的《我曾遇到这城市的青春》,写的是北京,2001—2012年,那些会写字的人,以老六为核心。如果你幸运,可以在北京某不知名的饭店,将他们全部遇见。
?
10、《知道分子》
看考研教材看得脑袋缺氧,于是用王朔大叔调剂。
一口气买了两本,书店仅有的两本,一本自己看,一本准备送人。
云容的年度书单
我是云容,90后,硕士应届生,即将成为银行从业者。翻开书页,我召唤大师的灵魂来与之对话。
我的阅读多年来都以文学为主,少量涉及哲学、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今后会着重增加这些门类书籍的比重,优化知识结构。借我喜欢的出版社的话说,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1. 《春雪》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这一场爱恋,开始于春雪中的接吻。春雪,纯洁而短暂,预示着这凄美的爱情,逃不开转瞬即逝归于虚无。作者借书中两位泰国王子之口讨论了轮回转世,并且将他对轮回的见解渗透到整部“丰饶之海”中。有了生命是连绵不绝的信念,故而三岛由纪夫对死亡才有这如此独特的审美吧。
2. 《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十几年前便从《骆驼祥子》领教了老舍先生写人的功力,寥寥数笔,那些角色的情态样貌便跃然纸上。
《四世同堂》以“七七事变”为开端,以抗战胜利为结束,避开正面描写惨烈的战场,而在一种凝重压抑的氛围里展开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的六户人家的经历,另外涉及三教九流多达百余号角色,以细腻平实的笔调,记叙他们的成长、转变,将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并传达了对山河破碎的哀恸。
3. 《人生道路诸阶段》作者:[丹麦] 克尔凯郭尔
“在那些漫长的冬夜,在我不知道该做些别的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拿出这本书,享受的阅读它。”这是一本有着大量注释的著述,作者以回忆录的形式探讨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作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他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存在感受做选择,塑造自我。本书并没有用佶屈聱牙的语句来分享作者的思绪和感悟,相对通俗易懂。
出于兴趣才开始阅读哲学,并没有仔细研读过哲学史类书籍,因此对于哲学各个派别的的发展和异同缺乏全面的了解。目前也只做到对这本书粗略的读过一遍,不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4.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者:[德] 尼采
看到尼采说“上帝死了”,一瞬间想到高分美剧《传教士》里的“上帝失踪了”,哈哈,虽然两者并没有太大联系,不过要看懂这本著作里的许多影射的确也需要对基督教有所了解。读罢我觉得尼采很孤独,不过也许疯子不会觉得自己孤独。
从“酒神精神”(参见《悲剧的诞生》)到书中的“强力意志”,尼采是一个对抗虚无的斗士。该作品中尼采提出了重要的“超人”哲学。“超人”可以替代上帝的存在,孤傲、自由、不断自我超越,创造规则来主宰平庸之辈,挽救人类社会的颓废。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理论,是我最大的阅读收获。
这本几乎句句箴言,到处闪耀着尼采思想的火花,虽然目前尚未融会贯通,但每次翻阅能有所新的会意便常令我欣欣然。
5. 《黑暗中的笑声》
没有读过畅销的《洛丽塔》,最初接触的纳博科夫便是这场乍看俗套的婚外恋兼三角恋闹剧:阔绰的主人公抛妻弃女,找了貌美的情妇,他爱她,她却爱另一个他,最终悲剧收场,连作者都吐槽“本不必多费唇舌”。
让我赞叹的,是该作品新奇的结构,讥诮的笔调,随处可见的黑色幽默和据说是纳博科夫惯常使用的揶揄模仿的表现手法。
我相信是独特的人生经历为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推波助澜, 他“轻易地超越了任何一个用英文写作的小说家”。透过他机智的文笔我仿佛看到伏案写作时作者脸上狡黠的神色。这黑暗中的笑声,笑角色,笑读者,也笑作者他自己,其中寓意留给解读他的人。
6. 《在轮下》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这是渡边在绿子家那小小的书店里重读的书。书名取自校长对男主人公汉斯的告诫,如果松懈了就会被压在车轮之下。天资聪颖的汉斯,在爱慕虚荣的父亲和急功近利的师长的鞭策下,背负着繁重而枯燥的课业,但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获得了神学校的入学资格。
或许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曾因为专心学业而作出种种放弃,压抑自我去走父母指引的所谓正确的道路。但我们中间有谁能收获海尔纳的指引,又有多少人可以避免被车轮碾压的结局呢?
在这部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黑塞不仅痛斥了那段给他心灵留下伤痕的神学校生活,还生动地将故乡和学校魅力的田园风光呈现出来,十万字左右的篇幅也可以让人酣畅淋漓的一气读完。
7. 《远山淡影》 作者:[英] 石黑一雄
结识石黑一雄,当然还是因为他斩获了今年的诺奖,之后又看到万年陪跑的村上春树对他的作品大为褒奖,才起了读他的兴致。
本书主人公是一位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悦子,她回忆了发生在好友佐知子和她的女儿万里子身上的故事,并且穿插了民众对逝去亲人的痛苦追思,美国文化对日本旧制度的挑战,家庭内部关系的冲突,教育理念的变革等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现象。
但是,“记忆,可能是不可靠的东西,常常被你回忆时的环境所大大地扭曲。”此书初读时只觉得淡淡的,许多情节也只是一笔带过,仿佛远处的山峦给眺望的人们隐约留下的影子。然而接近尾声时,作者巧妙的意图越发明显之后,又令人觉得意味绵长。
8. 《爱弥儿》 作者:[法] 卢梭
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著名哲学家康德作息严谨,每天下午四点便出门散步,周围居民甚至以此为报时。这个刻板的惯例,康德只打破过一次,正是因为沉迷《爱弥儿》。
这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结合18世纪封建制度下的法国社会,不难想象书中所宣扬的“自然教育”引发的轩然大波。卢梭关注孩子的天性,他所设计的教育方法引导儿童主动地从生活中学习,反对灌输高深的理论知识。
此外,这部作品也传达出与其教育观相呼应的幸福观,卢梭强调保持自然状态才能获得幸福,“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不过本书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比如卢梭主张女孩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目标,这在当今社会自然是不适合。
在英国留学的经历使我切身体会了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也对所谓优秀的教育进行了反思。《爱弥儿》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教育著述,此书不仅使我看到自身的不足,也为我将来从事母亲这一艰难职业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9. 《法律之门》 作者:[美] 博西格诺 等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无时无刻不受法律的统治,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却对这些秩序知之甚少。由于法律学习的复杂性,推开这扇门的人必须要具有足够的勇气,而本书正是为非法学专业的人群设计的。
本书内容广博,与传统的学术教科书相比,它具有一种全然不同的生动感,并且采用一种开放式的讨论来阐述法理,在阅读材料下安排了相应的提示与问题来启发读者思考,开篇所引的寓言故事也让我惊喜地了解到了作家之外的卡夫卡。
正如序言里提到的,“法律只有透过跨学科的镜片,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其他社会科学教育背景的人群也能通过对法律的学习自我培养出一种更具批判力的思维。虽然本书以英美法系为基础,其所采纳的案例分析法与中国现行的大陆法系有所不同,不过其内涵的法学思想依然对读者大有裨益。
10.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作者:[美] 盖伊·特立斯
这本书采纳了一种“新新闻”的报道文学体裁,读来仿佛小说,却是非虚构书写。作者首先完成了对哥谭市一个全新的侧写,展现出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其次着眼于繁华背后的芸芸众生—— 韦拉札诺海峡大桥的修桥工,作者花费数月进行观察研究后感慨,“他们把一个个的地方用大桥连接起来了,可他们自己的生活却支离破碎”;书的最后一部分,则由11篇美国公众人物的小传构成,进一步挖掘了60年代的美国社会。
无论是被仰望的上流阶层,还是被遗忘的普罗大众,每个行色匆匆的人身上都有独特的故事。作者以恰到好处的文学技巧和独到的视角,对美国社会进行精准分析,其笔下的一切都显得鲜活无比。
书单最后,给“不止读书”各位粉丝安利一样阅读伴侣 —— BoorDarts 书签。薄薄一片金属,造型简约别致,还能保证精确指向段落,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好用的书签”。BookDarts共有三色,包装上还有世界名画系列和哲学家系列可供选择哦
佳乐的年度书单
我是佳乐,非典型90后,嗜吃如命,沉迷于电影与长跑,好读书不求甚解工科生。
我的2017私人阅读十佳
1、《金雀花王朝》 丹.琼斯
当初会看这本书,是因为在打P社的策略类游戏《十字军之王II》。由于游戏算是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中世纪时期的各种特点,我个人又比较喜欢选在1066斯坦福桥这个历史背景下在英格兰开局,为了方便边玩边开脑洞,就买了这本叙述金雀花王朝两百多年历史的小部头。
此书的确就像其副标题“缔造英格兰的武士国王和王后们”那样,将这段在英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时期内无数的人物和事件十分熨帖地刻画出来,大到王权、神权和地方势力的争斗,小到私心阴谋,细致到时代风气,作者用其史学家的专业和更为轻松的文笔缓缓叙述,引人入胜。
BBC还据此拍过同名纪录片。但如果有时间的话,当然还是看书更好。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主编
这是一位先学文后学史的朋友在逛书店时推荐的书。
从天文、历法、乐律这些已经远离我们现代生活的基本介绍开始,到姓名、饮食、衣物这些我们在日常中的必须物,都做了详细的叙述和举例。让人能更好地去认识和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以及这些传承下来的东西对我们当今生活的影响。
我个人非常喜欢一开始的天文历法以及后面的饮食、什物这几章。我国历史上对天文历法的重视与现代天文学的结合,使得如今考古的朝代确认和历史事件判定有了更明确的证据;看饮食这章则能让饕客忆苦思甜或口水直流;至于什物的介绍,则让喜欢逛博物馆的人更多了一点乐趣。
3、《漫长的中场休息》本.方登
很喜欢李安的同名电影,于是想顺便去看看原著。
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点很微妙,彼时特朗普刚选上总统,美帝媒体和文艺界一片哀嚎,这么一部看似反战实则挖人伤疤的电影得了许多差评。
但我喜欢的就是电影和书里的那种直白和明示。有多直白呢,直白到电影里用120帧拍给你看林恩的眼睫毛和在那之下的微妙情绪,书里让你对林恩头盖骨的阵痛和炸裂感同身受。然后告诉你,华丽盛大的中场演出与你无关,能让你感觉活着的恰恰是那些因果由命,残酷茫然的无意义战场。
4、《二手时间》 阿列克谢耶维奇
会看她的书,还有追溯到去年看了《锵锵三人行》的一期节目,就此留下了印象。
坦白说,她的书一开始不好读。纯粹的收录了无数被访者的叙述,杂乱,冗长,甚至重复。但是真实。
书里对二手时间这一定义的解释是:不知怎么,未来并没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百年过去了,未来又一次没有到位。出现了一个二手时代。
书里记录了无数的人曾经在厨房彻夜讨论变革,而在彻底的变革之后只剩下迷惘,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一个金钱即自由的崭新时代。而他们曾经的理想和知识彻底成了历史的垃圾。
许多人都说这片严苛土地上的人们是战斗民族。他们的文艺作品也仿佛永远带着沉痛和苦难的印记,却往往又因为这种沉痛和苦难,迸发着独特又迷人的光彩。
5、《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D.H.劳伦斯
曾经被禁,名闻遐迩的小黄书。大学的时候久闻其名,速读过英文版,发现以前的人或许想禁的不是内容上的那点黄,而是自由思想的荡。
劳伦斯由于自己的出身,站在两个阶层的中间位置,既讽刺权贵甲胄们的虚无软弱,又为被压榨啃噬的底层感到悲凉,只是二者都被困囿于既成的事实面前,要不就像女主角的丈夫一样瘫在轮椅上去讨好掌管文艺的“母狗女神”,要么就像女主角的情人一样隐居在深林之中。全部的活气和反抗来自离经叛道的女主角。
或许劳伦斯对自身的性别都有些失望了吧。
6、《精怪故事集》 安吉拉.卡特
搜集了世界各地童话或者传说的原始版本。个人觉得,有些故事还特别能展现出某些民族的特质。由于是民间口述流传的故事,所以会有很多现在看来“毁三观”的情节,但多数都比较有趣,而且能找到被几位童话大师细心加工前的雏形。
对几个奇怪诡异的冰岛和非洲故事记忆深刻。最喜欢那个来自美国的《紫色激情的顶点》,简单到几乎没有情节,但是深得悬念小说的精髓,最后的结局幽默得发黑。
7、《魔戒》J.R.R.托尔金
这算是重读了。大学的时候看的电子书,去年买了漂亮的纸质版收藏。今年又忍不住复习了一遍。以前的电子版比较简陋,没有前言之类的背景介绍,以至于看过纸质版才知道,托尔金其实只会用两根手指打字,但又雇不起打字员,因此《魔戒》还有其它衍生系列,开始几乎都是他老用两根手指敲出来的。那画面想想有些滑稽,但想想此书的创作背景,是作者从一战归来身边的好友几乎都丧生战场的悲凉,又感到沉重。而《魔戒》,本来就不是普通的娱乐文学。
这些故事里的主角有很多机会半途而废,但是他们并没有。他们决定勇往直前,因为他们抱着一种信念。这世上存在着某些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奋战到底。
8、《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华
这个年代还有多少人读诗,又还有多少人写诗?
这本书是她之前火起来的时候买的,断断续续在今年看完了。当时听说她被称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觉得炒作得有点过,后来才发现她是真的有才华,还比迪金森更有那么一股子不甘于屈服的倔和从乡土间升华出来的东西。但是人们更多的还是关注乐道着她另一个称谓——“脑瘫诗人”。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什么样声色迷离的妖魔鬼怪尚不能能霸占住更多的公众目光,何况一个孱弱过时的诗人?
愿你能在心平气和地读她的诗时,获得美感和力量。
9、《人间草木》汪曾祺
我从小就喜欢看那些描写和自然亲近的书,所以之前非常喜欢屠格涅夫。会看汪曾祺这本,是无意中看到里面这么一段: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大俗大雅,哈哈大笑。
再仔细看老先生这本书,除了对自然风物和各地风土人情的精妙描述,时代特色很浓厚,即是特殊年代的产物,也是老先生的一点个人局限吧,比如他对遇到过的某位莎士比亚女性后代不结婚一事,就表示不能理解。但他也毫无偏见,描述起来依旧比较可爱。更别提还会随笔写到一些同时期旧文人的轶事,也是十分有趣了。
10、《好兆头》 特里.普拉切特&尼尔.盖曼
作为美漫迷,对尼尔.盖曼很熟悉,但我也始终不能说,这是一本多么有深度的书。因为无论加多少隐喻和黑色幽默,都不能改变这本书是用来逗趣的事实。但它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因此犹豫了一下后还是把它弄了上来。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我来说,还是乐趣重要一些。
听说这本书要拍美剧,个人觉得就幽默表现而言,英剧更为合适。这样说大概就知道它是什么调调了。
Kobe的年度书单
我叫Kobe,大四狗一枚。今年到目前为止一共读完45本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年心水的十本书。
1.《送你一颗子弹》
作者:刘瑜
感想:无论是里面的时论杂评还是生活随笔,语言夹杂幽默又发人深省。想着茶余饭后读一读,却一篇止不住接着一篇。送你一颗子弹吧。
2.《月亮与六便士》
作者:毛姆
感想:周围的人都在捡地上的六便士,可我却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月亮。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放弃稳定或丰裕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梦想,多少人只看到你的“愚蠢”,却看不出一个人追梦的勇敢无畏和难得可贵。哪怕一路艰辛潦倒,满遭嘲笑,也要坚持走下去啊。因为一辈子太短,不要为了别人而活!
毛姆的风格真的深得我心,还看了他的《刀锋》,打算把他剩下的作品也咀嚼一番,包括写他的《毛姆传》,相信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伟大作家。
3.《一个人的朝圣》
作者:蕾秋乔伊斯
豆瓣:8.1
感想:哈罗德的这段旅程起初是源于对奎妮的承诺,但在他一步一脚印的路途中,我相信他收获了远比他期待的多。各种各样的人,丰富不一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他收获了一个敢于改变和坚持的自己。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不也是这样的吗?一路上会遭遇不解和嘲笑,也会得到肯定与支持,我们会迷茫纠结,会想要放弃或回头,但幸好,也会有像莫琳这样阻止我们放弃,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人。愿我们一路虔诚前行,也一路找回自己。
4.《我是猫》
作者:夏目漱石
豆瓣:7.9
感想:我是猫,带点傲娇,看尽俗世凡人的虚伪与丑恶。所谓猫眼看人低?不一样的视角,看到的是一个新奇的世界,猫吃年糕,跳舞,喝酒醉,探险,十足有趣。相较之下,文人们整日只会所谓的谈天说地,引经据典,实业家只会干些偷鸡摸狗的行当。主人是个挺好笑的人,一本正经,其实在掩饰无知。迷亭更是一个奇葩,无论对什么话题都可以厚着脸皮胡诌一番。
5.《悟空传》
作者:今何在
豆瓣:8.2
原来一生一世那么短暂,原来当你发现所爱的,就应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因为生命随时都会终止,命运是大海,当你能够畅游时,你就要纵情游向你的所爱,因为你不知道狂流什么时候会到来,卷走一切希望与梦想。
6.《当呼吸化为空气》
作者:保罗卡拉尼什
豆瓣:8.8
感想:说来肤浅,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的名字,当呼吸化为空气。我很好奇,人的呼吸化作了空气是什么意思,看了简介才知道原来人死了,真真切切的呼吸就化为了虚无缥缈的空气,呼吸停止,融进空气。这不是虚构的小说,是真实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故事。保罗,15年因癌症去世,上帝开足了玩笑,让这样一个原本是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神经外科医生转变成了面临死亡的病人。这本书让我在感叹生命无常,生死难料的同时,更让我看到了一个在面对死亡时果敢无畏的英雄。哪有人不害怕死亡,但更令人害怕的大概是在短暂的剩余寿命里没有给人生带来最后一些意义吧。保罗不是那种与癌症抗争的大众英雄,他在最后期限做的是,关爱陪伴妻子家人,执笔写下这本书,重返手术台完成使命。他是他自己和朋友家人的英雄。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但保罗绝不是一个悲剧。祝福他,在另一个世界,好好的。
7.《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作者:村上春树
豆瓣:8.3
感想:说来有趣,我极少看村上春树的小说,但这次却看了这一本关于他写小说思维历程的书(开始有了往后读他小说的兴趣)。会羡慕这样一个拥有“一点天赋”和“一点顽固”的小说家,不受编辑催稿之苦,不理讽刺挖苦之评,只一心做这么一件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坚韧如他,写作30余年,跑步也约30年。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点小骄傲,却不惹人嫌,因为他理该骄傲——拥有来自全世界的读者,拥有文人该有的执笔态度。
8.《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豆瓣:8.8
摘抄:太喜欢这段话。
那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完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9.《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豆瓣:9.0
感想:前阵子偶识一个也很喜欢看书的男生,当时我谈到东野圭吾,他就向我推荐了阿加莎以及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等代表作。加上最近上映了改编的电影,就打算着手先看了原著。整个故事推理合情合理,几乎没有什么bug,只是结局的确引人探讨:十二人对罪大恶极的杀人犯私自联合执行死刑是否真的合理呢?果然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只能放在小说里了。看完有个模糊的感觉,东野圭吾的日系和阿加莎的英式虽然都很棒,但读起来还是很不一样的啊,不过还是要再看多点阿婆的再来谈具体的区别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0.《真实科比》
作者:罗兰拉赞比
豆瓣:9.5
感想:你们只看到他表面的冷峻孤傲,却看不见他视篮球如生命的热忱。四百余页的大部头并没有让我觉得枯燥,反而让我看见了一个在篮球家庭影响下成长的科比,一个队友眼中为篮球狂的科比,我庆幸能够更深一步了解自己的爱豆。在最彷徨的十一月捧起了这本书,黑曼巴绝不畏惧的精神也鞭策着我度过这段坎坷的时光,它依然闪耀得像陪伴过我的高中三年,never die.
今年达成了“超越去年”的目标,刚刚也惊喜地发现原来已经实现了“大学100本”的目标。在仅剩的半年大学时光里,我想再多看一点书,毕竟工作后可能会少了很多心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珍惜还能不被打扰的时间,快乐阅读。
LULU的年度书单
嗨,你们好,我叫LULU,是最近上了热搜的第一批90后,俗称老少女(笑),特别喜欢日本作家的书,还喜欢故事情节强一些的小说,明年给自己定了个计划:多多涉猎人文社科类和哲学的书籍。
今年粗略算了一下,读了六十几本书吧,读得并不算多,书的种类似乎也比较狭隘,不过读书就是一种快乐的方式,一场自我愉悦的旅程。下面我就来推荐一下我今年读的最喜欢的十本书吧(排名不分先后):
NO.1《悉达多》——赫尔曼·黑塞(天津人民出版社)
如同封面上写的那样:一首印度的诗。黑塞充满诗意的文字(翻译也有功劳),如河水般波澜不惊地诉说悉达多的一生。从婆罗门之子到沙门,再从堕落的世俗之人立地成佛,参悟着似河水般深沉的人生意义。佛教与哲学深深糅杂在这个简单易懂的故事中,其背后的深意确实需要我们仔细思索的。
NO.2《地下铁道》——科尔森·怀特黑德(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少女科拉通过地下铁道一路逃亡,为了逃离种植园内残忍的奴隶制生活。她一路向北,遇到了那些帮助她逃亡的人,又目睹了自己的同胞被无辜驱逐,残害。猎奴人一次又一次地追捕她,她忍受着一路上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以及随时可能遭遇的危险。科拉一直在坚韧地追寻自由的意义,她努力地生存下去,哪怕在狭小的阁楼里,在漆黑的铁道里,都顽强且勇敢。
十八世纪美国黑奴的悲惨命运被血淋淋地撕开展现在我们眼前。压抑沉重但又有一线希望。
NO.3《头号书迷》——斯蒂芬·金(上海文艺出版社)
整本书只有两个人,在一幢房子内发生的故事,小说作家保罗因为车祸被他的头号粉丝安妮所救,没想到安妮是个病态的,偏执的,暴力的人,她对保罗残酷地施虐另保罗遍体鳞伤。他们俩时常剑拔弩张气氛紧张,但同时又相互牵制依赖彼此。一种特殊的病态的偶像与粉丝间的关系打破了我们常规对此的想象。
故事情节紧凑,节奏感把握地很好,两人总有意想不到的冲突与矛盾,就我来说,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舍不得放下了。强烈推荐此书。
NO.4《午后曳航》——三岛由纪夫(九州出版社)
读三岛由纪夫的文字,就像自己站在船坞里,氤氲着薄薄的夏日暑气,还有浓浓的海风裹挟着夏天的咸腥味,故事止于龙二喝下那杯少年们精心准备的红茶,他的光荣,他期待的危险的死亡最后都回来了。
故事是残酷的,但文字却是优美的,这种反差显得更让人印象深刻,就像心脏被坚硬的铁锚沉重地撞击着。他的书一向如此,像是一种死在地底的怪异的美感。
NO.5《芳华》——严歌苓(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书原名叫《你触摸了我》,刘峰这一生巨大的转折便在这一次爱的触摸上。获得无数次劳动模范标兵的大好人刘峰像一座刻在石碑上的圣人一般没有可以犯错的余地,因为这一记触摸事件,他被下放连队,所有荣誉都被抹杀得一干二净,他被整个集体背叛,他的心也死了。书中另一角色何小曼也同样被塑造得让人心疼唏嘘。父亲因为右派而自杀,她被迫与母亲一起搬进继父的家,她成了一个被所有人嫌弃的拖油瓶,她不会哭了,因为有人疼的女孩子才会哭。
NO.6《不然你搬去火星啊》——伊坂幸太郎(新星出版社)
伊坂幸太郎一贯的风格,用诙谐有趣的文字进行着深刻地讽刺。本书最大的核心即是对强权与集权的抨击。
故事始于日本出现了和平警察这一群人,他们逼迫自己所认为的危险人士就范,举行砍头仪式,就像中世纪对女巫的残忍杀戮。一个穿连体服戴头盔的神秘人公然对抗和平警察,于是便开始了两方的斗智斗勇。我们一边为势单力薄的连体服男捏一把汗,一边又不断猜测着他的身份。书中用不同的人物视角进行叙述,带给我们的也是多方的思考与感受。
NO.7《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埃特加·凯雷特(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书收录了埃特加·凯雷特的38个短篇小说,其中充满了各种让你会心一笑的有趣的小故事。个人最爱的几篇是《谎言之境》、《健康早餐》、《泼妇》、《惊喜聚会》。
埃特加·凯雷特的故事读起来会觉得有些无厘头,甚至觉得他脑洞很大,作为短篇来说可读性还是挺强的。他的故事都不难懂,他的幽默也自成一派。
NO.8《东京一年》——蒋方舟(中信出版社)
因为一场特殊的机缘,蒋方舟独自在东京生活了一年,这本书就是这场旅行的纪念。她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生活的琐碎,从初到日本的紧张孤独不安,到学会仔细咀嚼每一道美食,从毫无目的无所事事的颓然,到渐渐学会认真观察这个社会。《东京一年》并不像一本游记,更像是一场与自身的对谈。我在这场并没有我的旅行中也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美好。
NO.9《剧院风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上海译文出版社)
毛姆是有多擅长描写女性的心理呀,从《面纱》到这本《剧院风情》,他写女性的爱情与情欲,他写女性的沉沦与转变。毛姆很了解女性,每次都能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的毒舌与诙谐在书中充分体现出来,使一个简单到用几句话就能说完的故事变出花儿来,绽放于字里行间中。
NO.10《大师》——科尔姆·托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严格意义上说这本书并不算是大师詹姆斯·亨利的自传书,而更像一本走进他生活与情感的小说。
书里写的是一八九五至一八九九年内亨利的故事,但又穿插了许多他回忆的往事:特立独行的妹妹爱丽丝,青梅竹马的表妹明妮,能互相倾诉的挚友康斯坦斯,还有他的父母兄弟。我们做为旁观者仿佛真正走进了亨利的身旁,和他一起为康斯坦斯的自杀缅怀,一起在遥远的异乡孤独地徘徊。亨利与安德森的情感被托宾处理的细腻微妙,含蓄却又真挚,当然,书中其他人物的形象也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Eating51的年度书单
今年读的书超级少,满打满算还不到三十本,ε=(′ο`*)))唉
年初到年中的时候很丧很颓,几乎没有看过书也没有用心去生活,大部分的书都是下半年才看的,书也是个坏东西,有很致郁的书,还好也有治愈的书,不管怎样,今年活着,觉得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还能读书,凡是能认识多一本好书、多一个位好作家,都觉得值了。
明年再努力,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蒙马特遗书》邱妙津
我记得读完《蒙马特遗书》的那几天,内心平静满足甚至觉得还能再爱。大概是半年前真的非常难过悲伤,所以读完她《鳄鱼手记》才会难过得要死,《蒙》里面也有很多痛,也有很多令人伤心的地方,但这些都更令我觉得我存在着活着和向上着,只是不同形式的力量,大概是向死而生,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定义。
2《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保罗·柯艾略
这本书就应该是编入中小学生必读书目里面啊,太可爱了,读起来就像在看印度的歌舞片,在金灿灿的梦里,心里有个小男孩蹦蹦跳跳、欢呼雀跃。实在是一本单纯又有魅力的书,大概真的在指引我寻找天命。
3《情关西游——从<西游记>到<西游补>》张怡微
今年最最惊喜和幸运遇上的作家!一位勤勤恳恳酝酿文字的上海作家,在读研时间研读了《西游记》,而后能整理写出这一本书。
这一本书对于我来说,犹如高考考生在课本基础上获得了题库,犹有神助,打通读《西游记》的任督二脉,知道了自己生而为人,有可为却不为、有能为而偏不为的意义。不是给自己的不尽力找借口,而是人生渺渺,以为远山大佛,定定回望时,还是那一句:“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恶意追求纵不如内心一分平定。
4《哀眠》张怡微
与《情关西游——从<西游记>到<西游补>》完全不同的一本书,不讲佛,不讲信仰;讲人,谈及世情。今年初张怡微在内地出版的《细民盛宴》也是同样的类型,读起来分外有我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偶尔能感觉贴着张怡微冰冰凉的灵魂,能从中得到慰藉,但与《哀眠》相比情感太过耽溺,少了那么几分生动,有些自怨自艾。
《哀眠》太好,夸起来无从入手,只能说,去读吧,读完我们在天涯分一杯酒。
5《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一本已经被充分讨论过的书,虽然标记的“长篇”小说,但读起来就是四个字——简短精悍。像圣人的一巴掌在耳边哐哐响,眼冒金星,全是那一句“生命太短促了,没有时间既闹恋爱又搞艺术。”惹得我被打一巴掌却又开心地哈哈笑。但心底里还是真羡慕被天赋砸中的人。
想和毛姆喝酒,问问他洋酒好喝还是白酒好喝,还是小作文好写。
6《三体》刘慈欣
以前读苏童的书会觉得说,哇,真美的想象力。读《三体》之后觉得,哇,真美的逻辑,就像玩狼人杀一样,看你能抿多少层逻辑出来,很棒,以后也会多接触科幻类的书籍。
7《第十二秒》sunness
虽然是一本归类为言情的小说,但实际牵涉到爱情的部分不算多,讲述一名刑警丈夫寻找其妻子死亡的真相的过程,边是正常时间线叙述刑警的寻找过程,边插叙妻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抽丝剥茧,揭露社会黑暗的一面。恰好我读完的第三天,三色幼儿园事件爆发,真相是什么,可以随意被掩盖,也精心被篡改,我也不在乎所谓的真相了。但原来,有些丑恶并不会被想象力抑制,有的人已经想到甚至看过,将它书写出来
8《长安十二时辰》马伯庸
上下两册里讲完十二时辰即二十四小时内在唐朝长安城发生的一名死囚组织一场反叛袭击的故事,还有多条故事线穿插,读起来很有紧张感,且笔力雄健,遣词造句精准契合当时环境,多个利益集团在一百零八坊建相互抗衡追逐的场面在读者眼前铺陈开。马伯庸确实是很奇妙的作家,有点内地的九把刀意味
9《林村的故事》黄树民
一本社会学入门的易读书籍,像《万历十五年》、、《金翼》一样可以轻松阅读。《林村》拉开了一幅90年代中国乡镇各方各面的变迁图,从乡镇公权力、企业、宗教迷信等等描绘出一幅完整生动的图画,我们对中国乡镇的认识其实与书中的观点偏颇并不大,但要梳理开去成为有脉络、有筋骨的全面认识,还是得感谢黄树民,全书采用的田野调查法正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读完才知道其艰巨和难处,再次感谢黄树民先生
10《与社会学同游》彼得·博格
真正的社会学入门书,读起来却颇像是在读哲学书籍,搞社会学的人总有点“看破还说破”的意味在,挺好,正如同书里说到的,社会学家就是有这种不敬的精神在。
- 不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