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备考策略的思考

  关于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备考策略的思考

  五华县高级中学   罗伟和

   

  本人有幸参加了2022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主观题16小题的评卷工作。阅卷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大多数考生缺乏答题规范意识和诗歌鉴赏的基本素养。本文结合阅卷心得,着重从诗歌命题角度与诗歌特性角度去探讨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以期为2023年古诗鉴赏的备考打开窗口。

  一、阅卷情况分析

  诗歌鉴赏第16题: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评卷场上教授所、专家给出的参考答案如下:(1)“翁前子后孙扶掖”句(1分),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和乐融洽的伦理关系(2分);(2)“商行贾坐农耕织”句(1分),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2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评分细则补充:第(1)只要摘引了“翁前子后孙扶掖”或者阐释了其大意给1分,答案的关键词答到“孝顺”“和睦”“家庭融洽”“长幼有序”“友爱互助”等,能体现“家庭”因素的给2分;第(2)只要摘引了“商行贾坐农耕织”或者阐释了其大意给1分,答案的关键词答到人人“热爱劳动”“忠于职业”“吃苦耐劳”“自食其力”等给1分,能突出各行各业“爱岗敬业”的给2分。据我了解本题平均分在2.7—2.9分之间。

  二存在问题分析

  (1)审题方面:范围不清,没有结合下阕内容来分析;理解有误,把题目错误理解为手法、情感作用题等;

  (2)规范作答方面:没有按照“先归纳做人道理,再结合诗句分析”的模式作答,出现归纳与分析缺乏照应的情形;答案要点遗漏,很多考生不明白阅卷的原则是“聚焦考生正确的答案”,因担心回答错误导致扣分而不敢大胆作答;答案潦草无序,没有分点标示答案,让评卷老师眼花缭乱。

  (3)诗歌鉴赏基本素养缺失:读不懂诗意,悟不透诗的情理,没有围绕“做人的道理”作答,答非所问;未能从审美、育人等角度去寻找最佳答题,甚至出现诸如做人要“及时行乐”“向自然服老”等缺乏正向价值的答案;普遍出现答案的关键词不准确(出现错别字、重复),关键词没有踩到得分点而导致失分,表述凌乱不顺等情况;完全摘抄15小题4个选项的内容,没有结合具体诗句分析,0分卷、空白卷数量令人咋舌。以上情形说明了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语文核心素养的缺失。

  三、关于备考策略的思考

  考生在诗歌鉴赏方面失分惨重,暴露了当前诗歌教学在提高学生规范答题和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方面的严重不足,必须引起我们对备考策略的反思。

  诗性的方式去阅读诗词,是指根据诗歌的特有形式,尊重诗歌的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尽可能地贴近诗人的阅读方式。当前一线教师往往对古诗词的教学偏重于“解释”和词句的碎片分析,使诗歌失去了它原有的诗味,让学生无从感受诗歌语言凝练含蓄、意象独特隽永等特点,导致复习备考的效率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转变阅读诗词的方式,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是以声韵节拍的变化、句式长短的配合、起承转合的衔接、情景的交互相映等特性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和揣摩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语言和意象,从而品味出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直至得出“精神思想”或者与诗人产生共鸣。唯有了解诗的特性,并以诗性的方式去品阅诗词的语言、意象和意境,才能激活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的素养,才能把学生的体悟激发出来,提高鉴赏的关键能力,这样的备考才会事半功倍。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角度去读懂诗词

  “诗以言志 歌以咏怀”,志与怀就是诗歌唤起读者共鸣和审美鉴赏的所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涵育审美修养,养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正是新高考的命题导向。诗的审美角度可分三类。一是现实困境与精神指向角度。诗人地位卑微,面对被贬谪、动荡的时局……但彰显出伟大的精神魅力。如2020年全国Ⅰ卷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至少蕴含着三重感情:对不能与友人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对身患眼疾的友人的宽慰,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二是个人私情与国家大爱角度。当个人私利与国家大局发生矛盾时,为了实现大我价值,诗人会唱响“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2021年全国甲卷陈师道的《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诗中的“本我”是超凡脱俗的,他个人的私情是渴望隐居生活,但为了替天下苍生鸣不平而选择了“兼济天下”,体现出忧国忧民的大爱品质。三是精神困顿与精神超越角度。古代文人在精神困扰时,他们或是在迷茫之中找寻未来的希望,或是在痛苦之中互相勉励,或是在伤感之时以豁达的胸襟来超越精神上的困境。

  知晓这些审美导向才能更好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大方向,有助于学生准确地审美赏读,深入把握情感脉络、写作思路以及诗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扫除学生的阅读障碍,为准确答题奠定基础。

  (三)教师要重视由答题技巧的讲授向重视把握诗歌命题方向转变

  古代诗歌复习费时低效、鉴赏难度大、得分低是众所周知的。一线教师往往过分重视向学生灌输答题技巧,而忽略了对高考命题方向的审视,导致学生疲于识记硬背,解题时缺乏作答导向性,自然地应变能力捉襟见肘。

  诗歌作为命题的载体,承载着重要的考查功能和教育功能。综观近几年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方向,或是表达对高超技艺的赞美,对高洁品行的崇敬,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扬;或是表达对生不逢时的苦闷,对儒士施展抱负的肯定,对读书学诗、为国育才的探寻;或是表达对朋友的不舍和美好祝福,对被贬谪友人的开解,对为天下苍生排忧的执著。传递积极正气的思想,表达健康乐观的情感,倡导和谐向上的价值观……正是高考命题方向所在。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对学生的作答具有很强的答题导向作用,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四)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得分技巧

  读懂题干要求是正确答题的前提。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审题训练,教会学生拆分题干,理解题干的情境、内在逻辑和明确答题区域、步骤,问什么答什么,理清作答思路后再分条回答,大力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作答时关键词务必要用对用准,情、理、志的归纳必须源自文本诗句的分析;按序作答,切忌观点与诗句分析搅和在一起。此外,尽可能多写。尽自己所能去描述自己对答案的感知,才有可能把关键信息带出来或被阅卷老师发现而被酌情得分,切忌空白。要尽量避免非智力因素的失分,提高得分能力。

  我认为诗歌鉴赏题要得高分,在备考过程中还是应该立足于诗歌本身,把重心放在读懂诗歌上,要根据诗的特质进行诗性、审美式地阅读,掌握“必备知识”,要有意识地在训练中总结命题导向、答题规律,形成解题“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