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于中小学生德育的价值及培养启示

  在第四十四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刘姥姥的朴实简单给贾府上下带来了一片欢笑声,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可见刘姥姥的诙谐可爱真诚引起了大家的喜爱,让人记忆深刻。刘姥姥也明白自己有求于賈府,所以对贾府各太太小姐们也恭敬有礼,这才得到了贾府的帮助。在贾家没落遭遇危机之时,刘姥姥不忘恩情,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贾府,救了巧姐,她也是一个善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或许这和她在书中人物多数以悲剧收场的结局中能够平安的度过一生有关。中小学生处于情绪起伏大,容易片面的看待事物,情感丰富却较两极化明显的时期,对于同伴的定义还不能够深刻的上升为抽象理性层次,往往认为谁认同自己,和自己持共同意见便是朋友。这时应多启示引导学生注重自身修养,养成良好健康人格,习得美好品质,与品性正面积极的人交往为宜,刘姥姥的真诚善良也会让同学们明白在与同伴交往中,考虑别人的需求,真诚尊重对方才能建立一段健康长久的友谊。

  (二)贾宝玉不爱仕途之于中小学生人生方向选择的启示

  在人人追求功名利禄,限制人们的生存途径,唯以权势论高低,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封建社会,无数士子投入科举之争中,放弃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机遇,把自己限制于与现实相脱节的古书中,这种社会现象必将导致国家的危机,民族的没落。但贾宝玉似乎没有受到骄奢淫逸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影响,自小在与一众女孩子的玩闹陪伴中长大,他眼中没有阶级尊卑的划分,入仕为官的观念,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众生平等的美好心灵,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悲悯。如若贾政不一直逼迫宝玉读所谓圣贤书,而是顺应宝玉的兴趣发展他制作胭脂的天赋,相信宝玉会在此方面有所成就。但是在等级制度森严,对人的天性残酷压制的社会背景下,宝玉为之痴迷的爱好却被父母视为违背伦理道德的,这是导致贾宝玉最终随僧道离去,不问世事的根源。[3]现代中国社会虽已改革开放,但传统教育的影响仍与现代教育改革息息相关,尊重孩子天性爱好,发展特长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高考的进一步改革为孩子提供了更多样的职业选择途径,也会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三)性格决定命运,铸就健康人格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各具特色的人物,他们不同的人生走向和归宿带着神话色彩,既是命运的安排,其实也有现实的性格原因。晴雯傲慢刻薄,才导致病重时无人相助;迎春软弱怕事,任人欺负也不懂得保护自己,最终凄惨逝去;黛玉富有才情智慧,又是极少具有与封建思想抗争精神的人,但却因为性格敏感忧郁,竟在芳龄香消玉殒,令人扼腕叹息。不如看湘云开朗活泼,即使亲人离世也选择坚强地生活;探春精明强干,对待身边人公平,给予弱者保护,才受人尊敬,不会遭人欺辱。教师不妨向学生解剖书中人物性格,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性格的不足之处和优点,树立健康自由的理想,发展坚强,乐观,奉献等良好性格特征,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奠基影响的意义。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博大精深,蕴含深刻的为人处世道理,对于涵养人性,滋润心灵,学生的品质提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把文学名著选入中小学教材,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德,这值得每位一线教师深入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许娟.挖掘《红楼梦》之德育价值——以“宝钗扑蝶”片段为例[J].文学爱好者,2022(12):44-45.

  [2]庄媛.《红楼梦》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17.

  [3]陈昌娟.顺人之天,以致其性——《红楼梦》与少儿教育管窥[J].红楼梦学刊,1999(1):72-82.

  [4]薛海燕.论《红楼梦》作为“成长小说”的思想价值及其叙事特征[J].红楼梦学刊,2009(4):114-129.

  [5]黄丽珍.文学经典导读与大学生情感教育——以《红楼梦导读》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159-160.

  [6]黄桂红.以《红楼梦》故事上好人生启蒙教育课[J].中国政治教学参考,2020(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