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读书/图书分享—3/5
如下分享基于作者成书的思路,仅仅个人角度的理解、看法做出摘要以及认为比较出彩的部分列出,并在此分享给大家!本篇从第三部分开始,将持续更新!
如想从前两部分开始,参阅如下链接水云逸: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读书/图书分享—1/5
水云逸: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读书/图书分享—2/5
第10章 恐怖主义:切忌反应过度
第11章 战争: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第12章 谦逊:地球不是绕着你转
第13章 神:不要妄称神的名
第14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第三部分 绝望与希望
第10章 恐怖主义:切忌反应过度
恐怖分子可以说是控制人心的大师。他们实际夺走的生命非常少,却让几十亿人深感惊恐,也让欧盟或美国的庞大政体为之震荡。正如“恐怖主义”一词的字面含义所示,这种军事策略意图通过传播恐惧改变政治局势,而不是为了带来实质伤害。会运用这种策略的,几乎都是力量弱小、无法对对手造成重大伤害的人。当然,所有军事行动都会传播恐惧,但在传统战争中,恐惧只是实质伤害的副产品,通常与造成伤害的力量成正比。而在恐怖主义中,恐惧就是主角,恐怖分子的真正实力与其所激发的实际恐惧完全不成比例。
虽然几乎无法破坏对手的任何实质力量,但袭击造成的恐惧和混乱会让对手全力出击,过度反应。在恐怖分子的算计之中,激怒对手,让对手动用其强大的力量来反击,所造成的军事和政治风暴绝对会比恐怖分子自己所能造成的更大。当风暴形成之后,许多后果都是始料未及的。对手会犯下各种错误,实施各种暴行,于是舆论开始动摇,中立人士开始改变立场,权力平衡也开始偏移。
1、重新洗牌
恐怖分子已经别无选择。他们的力量实在太小,不足以发动战争,于是只好演场戏,希望能够刺激对手,让对手过度反应。恐怖分子制造骇人的暴力场景,抓住我们的想象力,再用这份想象力来对付我们。为了消除这些恐惧,各国政府对这场恐怖大戏也只好安排一场华丽的国力展示来回应。由于我们下意识地知道恐怖主义袭击就是一场戏,因此重点不在于它如何影响社会实际,而是如何影响人的情绪。
时不时地,反恐运动造成的政治风暴反而对恐怖分子有利,所以恐怖分子愿意赌一把:他们就像握有一手烂牌的赌徒,希望与对手重新洗牌。反正恐怖分子已经没什么好输的了,甚至还有可能大赢一场呢。到了现代,中央集权的结果,国家使领土内的政治暴力日益减少,而在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境内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到政治暴力。
2、小硬币,会发出很大的噪声。
国家体制创造了一个没有政治暴力的巨大空间,结果就像装了回音板,即便再小的政治暴力声音,也会被回音板放大。一个国家里的政治暴力越少,公众受到恐怖主义行为的冲击就越大。这也就形成一种矛盾:正因为现代国家防止政治暴力事件过于成功,反而特别容易受到恐怖主义的影响。
为了消除这些恐惧,政府只好上演一场安全大戏,与这场恐怖大戏打擂台。真正要对付恐怖主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有效的情报、隐秘的行动,打击恐怖主义背后的资金网络,但这种事情在电视上不够精彩。成功的反恐行动,应该三管齐下。第一,秘密打击恐怖组织网络。第二,媒体必须保持客观,避免歇斯底里。第三,则在于每个人的想象力。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在脑中预演恐怖袭击,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恐惧,才让媒体不断报道恐怖主义,让政府对恐怖主义反应过度。
3、当恐怖分子拥有核武器
虽然现在的恐怖主义多半只是做戏,但未来的核恐怖主义、网络恐怖主义或生物恐怖主义威胁将更为严重,政府也必须做出更强烈的回应。同样,虽然政府确实应该监督激进团体,设法阻止这些团体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政府在应对核恐怖主义与其他威胁的时候,力度应适当。
第11章 战争: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伊朗最近成为该地区的霸主,依靠的不是在战场上取得的辉煌胜利,而是不声不响取得的:两个主要敌人(美国和伊拉克)困于战场而难以脱身,让它们对中东这个泥沼的兴趣大减,于是伊朗坐享丰厚的战果。
1、克里姆林宫的看法
俄罗斯一直遵守着校园霸凌的潜规则:“要打就挑最弱的,而且别打得太狠,免得老师出手。苏联在20世纪中叶达到顶峰,当时其重工业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而苏联的政治制度也有利于大规模生产拖拉机、卡车、坦克和洲际弹道导弹。时至今日,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的重要性超越了重工业,但这两方面都是俄罗斯的弱项。虽然俄罗斯在网络战争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民间信息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足,经济绝大部分依靠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虽然这可能足以让少数特权阶层致富、让普京掌权,但并不足以使俄罗斯在数字或生物科技军备竞赛中胜出。
在冷战期间,苏联除了能够向全球派遣军队,苏联式共产主义在全球也有吸引力。相较之下,“普京主义”对古巴、越南或法国的知识分子来说实在没有吸引力。虽然世界上确实可能正流传着威权式的民族主义,但就其本质而言,很难建立有凝聚力的国际社群。,虽然俄罗斯放出了堪称全球规模的假消息,并进行颠覆活动,希望拆散北约和欧盟,但是不太可能开展全球规模的实际征服活动。
2、“在战争中取胜”已经成为一种失传的艺术
到21世纪,为什么各大强权想要打一场成功的战争竟如此困难?原因之一在于经济本质的改变。在过去,经济资产主要是实物资产,因此可以很直观地通过征服使自己壮大。只要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就能掠夺一座又一座城市,并占领极有价值的麦田与金矿。在那个属于征服者的伟大年代,战争是一种低损害、高利润的事业。
理论上,如果战争获胜让胜利者得以重新调整全球贸易体系(例如美国击败希特勒之后的情况),一场成功的战争就能带来巨大的利益。然而由于军事科技的发展,21世纪很难再现这样的盛况。发明原子弹之后,世界大战不会有赢家,只会是集体自杀。当然,如果有人真的找出在21世纪发动成功战争的公式,那么地狱之门可能会立即敞开。
3、愚蠢进行曲
很遗憾,就算发动战争在21世纪无利可图,也无法绝对保证和平。我们绝不能低估人类的愚蠢,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集体层面,人类常常做出自我毁灭的举动。人类的愚蠢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政客、将领和学者把世界视为一个巨大的棋局,仿佛每走一步都要经过仔细的理性计算。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如此。历史上很少有领导人真的因为疯了,而随意移动小兵和骑士。东条英机、萨达姆等人在走每一步时都有其理性的理由。但问题在于,世界比棋盘复杂得多,人的理性不足以完全理解,于是即便理性的领导人,也经常做出非常愚蠢的决定。
我们究竟该多害怕爆发世界大战?过于害怕或过于放心都是不理智的。一方面,战争绝非无法避免。冷战最后和平结束,就证明只要人类做出正确的决定,就算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也能以和平收场。另一方面,一心认为战争不可能发生也过于天真。即便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绝对是一场灾难,也没有任何神祇或自然法则足以阻止人类的愚蠢行径。想治疗人类的愚蠢,办法之一可能就是加点儿谦逊。人一旦认为自己的国家、宗教和文化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就会认为自身利益比任何人甚至全人类还重要,于是让各个国家、宗教和文化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第12章 谦逊:地球不是绕着你转
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的文化是人类历史的关键。在人类殖民世界、驯化动物、家养植物、建造第一座城市、发明文字和金钱的时候,这些宗教或国家都还不存在。不论道德、艺术、灵性还是创造力,都是人类DNA里固有而普遍的能力,起源的时间与地点早在石器时代的非洲。
1、弗洛伊德的母亲
在人类物种的编年史上,犹太教的影响并不大。不同于基督教、伊斯兰教或佛教等世界性宗教,犹太教一直就是一种部落信仰。这样一来,犹太教在历史上的有限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肯定的是,犹太教催生了基督教,也影响了伊斯兰教的诞生,两者都是历史上极重要的宗教。然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全球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犯下的许多罪孽)还是该归于基督徒和穆斯林,而非犹太人。
2、《圣经》以前的伦理道德
今天的科学家指出,伦理道德事实上深深根植于演化之中,比人类出现还要早几百万年。有社交行为的哺乳动物(如狼、海豚和猴子)都有其伦理规范,它们会通过进化而不断修正,以促进团队合作。
3、盲信的诞生
就伦理的角度而言,一神论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概念。一神论几乎不会让人类的道德标准有任何提升。在多神论者的眼中,不同民族崇拜不同的神灵,进行各式各样的仪礼和仪式,完全没有问题。因此多神论者也很少仅因为他人宗教信仰不同,就加以斗争、迫害或杀害。与此相反,一神论者相信只有自己的神是唯一的真神,也相信这个神要求所有人都要服从他。因此,随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各种宗教战争、宗教裁判和宗教歧视的发生率也节节攀升。
4、犹太教物理学和基督教生物学
一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世俗化和犹太启蒙运动让许多犹太人接纳了非犹太人邻居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犹太科学家之所以成就非凡,原因之一就在于犹太文化极为重视教育。
在整个历史上,人类创造了几百个不同的宗教和教派,而仅是其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就影响了数十亿人(但不总是好影响)。至于绝大多数的教义,例如中国西藏的本教、非洲的约鲁巴教和犹太教,影响则要小得多。许多宗教一边赞颂谦逊,一边却把自己想象成全宇宙最重要的;一边要求个人要谦和,一边又公然展现出集体的傲慢。不论信仰什么,如果能更认真地思考“谦逊”的概念,就能获益良多。而在所有形式的谦逊当中,或许最重要的就是在神的面前谦逊。每次讲到神,人们往往都自称卑微,但转头就以神之名,对同胞颐指气使。
第13章 神:不要妄称神的名
神指的是宇宙间的奥秘还是掌管人世的秩序制定者?有时候,我们说到“神”,
讲的是宇宙间有某种包罗万象、令人敬畏的谜团,是人类智慧所无法理解的事物。对于全宇宙最令人费解的诸多奥秘,我们都想用神来解释。
1、无神论的伦理
确实,对某些社会秩序而言,对神的信仰至关重要,偶尔也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而且就算是同一种宗教,对某些人激发的是仇恨和偏执,对其他人可能激发的就是慈爱和同情。然而,虽然神能够鼓舞我们发挥同情心,但就算没有宗教信仰,我们仍然能做出各种合乎道德的行为。如果说我们非得依靠某个超自然的存在才能做出有道德的行为,那就等于道德其实并不自然。但是,我们本来就自然而然地有着某些道德。
道德的重点并不是“遵守神圣的诫命”,而是要“减少痛苦”。所以,想让自己是个有道德的人,不需要相信任何神话或故事,只要好好了解“痛苦”的深义就行。如果你真的明白某个行为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自然就不会去做。人类确实有着谋杀、强奸和偷盗等行为,但这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一行为所造成的苦痛还不够了解。他们一心满足于自己当下的色欲或贪婪,而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甚至是对自己的长期影响。
因为人是社交动物,自己的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与他人的关系。没有爱、没有友谊、没有群体的支持,谁能快乐得起来?如果过着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肯定会感到痛苦。所以,想要快乐,你至少得关心你的家人、朋友,以及所属社群里的其他人。
世俗的“秩序制定者”这种神来说,信众的行为就决定了神的价值。如果信众安分平和,不管信哪个神,实际没什么差别。同样,各种宗教仪式和圣地的价值,也要看它们激发出怎样的感受与行为。世俗主义,就能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所有价值。
第14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坚称世俗主义是非常正面积极的世界观,它有一套连贯一致的价值准则,而不只是在反对这个或那个宗教。事实上,许多世俗主义的价值观在各个宗教传统里也同样适用。当然也就至少有某些价值观是共通的,并同时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不管是穆斯林、基督徒、印度教徒还是无神论者,都会共同信奉这些价值观。
一如所有的道德准则,世俗主义的准则也是一种理想,而非社会现实。世俗主义最重视的就是“真相”。这里的真相必须基于观察和证据,而非只单纯依靠信仰。世俗主义努力不把真相与相信混为一谈。此外,世俗主义不特别神化某个团体、某个人或某本书籍,不会认为只有它能够判断真相。相反,不管真相以何种方式展现出来(远古的骨骼化石、遥远的星系图像、各种统计数据表格,或各种人类传统的文本),世俗主义都愿意尊崇。正是这种对真相的承诺,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让人类能够破解原子、破译基因组、追溯生命的演化过程,以及理解人类本身的历史。
世俗主义重视的另一项则是“同情”。世俗主义的伦理并不在于听从这个神或那个神的教诲,而在于深刻理解各种痛苦。当然,世俗主义的各种伦理准则既然没有某些绝对必须遵守的神旨诫命,实行上也就常常面临各种困境。世俗主义之所以看重科学真相,深层原因正在于此。其重点不在于满足好奇心,而是要了解怎样最大程度减少世界的痛苦。如果少了科学研究照亮路途,我们的同情通常也是盲目的。重视真相、重视同情,带出了世俗主义所看重的第三点:平等。虽然说对在政治和经济上该不该人人平等还有不同意见,但世俗主义基本上都会质疑所有预设的阶级制度。如果没有思考、调查及实验的自由,我们就不可能寻求真相,走出痛苦。因此,世俗主义珍惜自由,不会把至高的权威加诸任何特定的文本、机构或领导者,让他们判断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正确。
最后一点,世俗主义重视责任。世俗主义不相信有什么更高的权力会负责照顾世界、惩罚邪恶、奖励公正,并保护我们免遭饥荒、瘟疫与战争。因此,不管人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得由我们这些血肉之躯自己负起责任。如果世界充满苦难,找出解决方法就是我们的责任。
1、从世俗主义到教条主义
世俗主义的主要问题是把伦理标准设得太高。多数人都难以遵守如此严格的标准,而大型社会的运行也不可能追求无穷无尽的真相和同情。特别是面临战争或经济危机等紧急状况,即使无法得知真相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最富同情心,社会也必须迅速有力地做出回应。这时需要的是明确的指导方针、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和鼓舞人心的战斗呐喊。光靠无法肯定的质疑,实在难以让士兵投入战斗,也无法推动彻底的经济改革,这就让世俗主义的运动一再转变为武断的教条。革命不是野餐,而且如果想吃煎蛋卷,就得打破几个鸡蛋。
在政治光谱的另一边,资本主义也同样以一种开放的科学理论开始,但逐渐变成一种教条。许多资本主义者不断重复呼喊着自由市场和经济成长的口号,却无视现实的改变。不论现代化、工业化或私有化有时会造成怎样的可怕后果,资本主义的虔诚信徒都会将之视为“成长的烦恼”,保证只要再成长一点,一切就会变好。
当然,各种教条造成的伤害大小不一。世俗主义也有某些教条能带来好处,特别是与人权相关的理论。“人权”,其实只存在于人类编造出来再告诉彼此的故事之中。在对抗宗教偏执和专制政府时,这些故事也被推上神坛,成了不证自明的教条。虽然人类并非真的天生就有生命权或自由权,但正是出于对这个故事的信念,让我们得以约束专制政权的力量,保护少数族裔少受伤害,也让数十亿人免于遭受因贫穷和暴力所造成的最严重影响。因此,这个故事对人类的幸福和福利的贡献,可能比史上任何其他教条都多。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人权”这一教条被塑造成一种武器,用来对抗宗教裁判所、法国的旧制度、纳粹和3K党。但面对超人类、生化人和超高智能计算机等议题,它却显得措手不及。曾经,种种人权运动对抗着宗教偏见和人类暴君,精彩的论点攻守有据;现在,它要对抗的是过度的消费主义和科技乌托邦,就显得无力招架。
2、看到自己的阴影
每一种宗教、意识形态和信条都会有自己的阴影,而无论你遵守的是哪一种信条,都该看到自己的阴影,避免自己天真地相信“我们不会这样”。与大多数传统宗教相比,世俗主义的科学至少还有一大优势:不害怕自己的阴影,原则上也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盲点。如果你相信有某种超越一切的力量会揭示绝对的真理,就无法允许自己承认任何错误,因为这会让你所相信的整套故事轰然坍塌。然而,如果你相信一切就是充满缺点的人类试着要追寻真相,就能够坦然承认这一过程中会犯的错误。
如果真要做出某些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相信那些承认自己无知的人,而不是那些声称自己全知全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