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商学院

  1. 赵曙明,“舒斯特论高教行政管理”(分七篇),《高教研究与探索》,1987年第1期。2. 赵曙明、龚放,“大学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研究》,1987年第4期,第29-35页。(此文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3. 赵曙明,“美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初探”,《高教研究与探索》,1987年第3期。4. 赵曙明,“一九八八年全美高校评估透视”,《高教研究与探索》,1988年第4期。5. 赵曙明,“浅谈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88年第5期。(此文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奖)。6. 赵曙明,“美国大学校长”,《高教研究与探索》,1989年第1期。7. Shuming Zhao,“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美国Lock Haven International Review,1989年年刊。8. 赵曙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战略计划”,《高等教育未来与发展》,1989年第4期。9. 赵曙明,“美国高等教育思想的起源与演变”,《高等研究与探索》,1989年第4期。10. Shuming Zhao,“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美国Lock Have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0年年刊。11. 赵曙明,“美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考察及其启示”,《高教研究与探索》,1990年第4期。12. 赵曙明,“中美企管学生成就方式之比较”,《现代教育科学》,1990年第4期,第48-53页。13. 赵曙明,“九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高教研究与探索》,1990年第3~4期。14. 赵曙明,“美国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15.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生涯发展”,《经济与管理科学》,1991年第2期。16. 赵曙明,“美国比较管理学研究”,《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1年第1期。17. 赵曙明,“西方决策管理模式”,《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18. Shuming Zhao,“Chinese Cultural Values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美国Lock Have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1年年刊。19. Shuming Zhao,“Current Joint Venture Environment in the P.R.C.”(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投资环境),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991年第3期。20. 赵曙明,“东欧的变化与对东欧的投资的战略”,《经济与管理科学》,1992年第2期。21. 赵曙明,“欧洲统一市场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对策”,《世界经济》,1992年第7期,第50-53页。(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此文获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最高决策咨询奖一等奖,1993年5月25日)。22. 赵曙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93年转载。23. 赵曙明,“联合国1992年世界投资情况报告——跨国公司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报告综述”(与吴克明合作编译),《经济与管理研究》,1993年第2期。24. 赵曙明,“国外比较管理模式研究”,《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文集》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25. 赵曙明、鲁明泓、杨忠,“跨国经营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动态》,1993年第2期。26. Shuming Zhao,“Australian Investment Environment”(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在《当代澳大利亚社会》一书中(中英文本),南京大学与澳大利亚迪金大学联合出版,1993年。27. 赵曙明,“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竞争”,《高教研究与探索》,1993年第2—3期。28. 赵曙明,“世界之争,谁将拥有21世纪?” 《经济与管理科学》,1993年第3期。29. 赵曙明,“关于江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考”,《江苏对外经贸论坛》 1993年第6期。30. Shuming Zhao,“Cross-cultural Training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A Model”, Lock Haven International Review, No.7, 1993。31. 赵曙明,“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问题”,《首钢研究与开发》,1993年第5期。32. Shuming Zhao & Paul J. Gulielmino,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n China,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Implications for Global Competition”, Competitiveness Review,No.1,1993。33. 赵曙明,“资本密集型项目的国际融资”,《世界经济》,1993年第3期。34. 赵曙明、毛智勇、朱农飞,“企业国际化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中国企业的对策”,《管理世界》,1993年第3期,第37-41页;《国际经济合作》,1993年第5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4年第3期转载。35. 赵曙明、朱农飞,“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世界经济》,1993年第11期,第51-55页。36. 赵曙明、毛智勇,“中美日欧企业文化与管理之比较及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1993年第6期,第159-151页。37. 赵曙明,“人才是跨国经营的关键”,《开放导报》,1993年第5期,第44-45页。38. 赵曙明、王戈、周姝,“怎样与外商打交道”,《开发研究》,1994年第2期、3期连载。39. 赵曙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经济与管理科学》,1994年第1期。40. 赵曙明、张燕、毛智勇,“中国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的权力结构”,《江海学刊》,1994年第4期,第40-44页。41. 赵曙明、余真平,“美国、日本、台湾和韩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第71-75页。42. 赵曙明,“略谈经济管理学科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第84-85,第104页。43. 赵曙明,“现代企业制度与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论坛》,1994年第2期; 《经贸导报》,1994年4月30日。44. Shuming Zhao,“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Vol. 32, No.2, Winter 1994.45. 赵曙明,“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Japanese Multinational Business and Bettering Chinese Multi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在楼兆美主编的《管理科学进展》一书中(第389-391页)。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4年。46. 赵曙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考”,《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第3-8页;《世界经济》1995年专辑。47. 赵曙明,“战略联盟: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世界经济》,1994年第8期,第42-47页。48. 赵曙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世界经济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研讨会综述”,《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第8期,第64-66页。49. 赵曙明,“江苏现代化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南京大学学报》专辑,1995年。50. 赵曙明、周三多、杨忠,“管理教育中国化:问题与前景”,《高教研究与探索》,1995年第1期。51. Shuming Zhao,“The Management of Commerce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in Global Commodity Price Stabilization:Trade and Development,美国Quorum出版社,1995年。52. 赵曙明,“东西方文化与企业管理”,《沿海经济》,1995年第1期至第10期连载。53. 赵曙明、戴红云,“国外消费者行为研究——多特性态度模式分析”,《消费经济》,1995年第4期,第30-33页。54. 赵曙明、张燕,“《孙子兵法》中的用人思想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比较”,《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第43-47页。55. 赵曙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MBA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第83-87页; 《人力资源研究》转登,1995年第5期。56. 赵曙明,“建立新型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学海》,1995年第4期,第28-32页。57. 赵曙明、倪炜,“美日企业集团的兼并与中国企业发展战略”,《开放导报》,1995年第7期,第34-36页。58. 赵曙明、张燕,“广东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5年第5期,第14-19页。59. 赵曙明、戴红云,“消费者行为研究模式介说”,《销售与市场》,1995年第9期,第14-16页。60. 赵曙明、张燕,“试论小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组织极限”,《现代经济探讨》,1995年第9期,第38-40页。61. 赵曙明、黄茂莉,“跨国公司与亚洲经济发展”,《世界经济》,1995年第10期,第35-40页。62. Shuming Zhao & Yan Zhang,“Research on Industrial Differences in Multinational Business”,Advances in Global Business,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5。63. 赵曙明,“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第71-75页。64. 赵曙明,“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趋势”,《经济论坛》,1996年第1期,第87-89页。65. Shuming Zhao & Paul Guglielmino,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in the P. R. China”,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elf-Directed  Learning, University of Oklahoma,1996.66. 赵曙明、周姝,“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2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 赵曙明、张璐,“欧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外国经济与管理》,1996年第8期,第16-19页,第10页。68. 赵曙明、王戈,“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2期,第48-51页,第56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 赵曙明,“世界经济列车往哪儿开”,《江海侨声》,1996年第2期。70. 赵曙明、黄茂莉,“亚洲‘四小龙’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外国经济与管理》,1996年第2期,第22-26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 赵曙明、张亚红,“台湾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3期,第52-55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 赵曙明、倪炜,“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与改革”,《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3期,第48-51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3. 赵曙明、谈震球,“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4期,第42-45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4. 赵曙明、王戈,“新加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4期,第46-49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 赵曙明,“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4期,第17-23页。76. 赵曙明,“江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论要——教育投资和科教兴省”,《唯实》,1996年第5期。77. 赵曙明,“政府支持与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必要性与有效性研究”,《管理世界》,1996年第3期,第81-95页。78. 赵曙明、张璐,“欧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外国经济与管理》,1996年第8期,第16-19页,第10页。79. 赵曙明,“外国培训的新举措”,《出国与就业》,1996年第1期,第7页。80. 赵曙明,“江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第6-12页。81. 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11期,第61-64页。82. 赵曙明、倪炜,“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11期,第64-67页。83. 赵曙明、谈震球、陈华明,“中外合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11期,第68-71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4. 赵曙明,“企业管理组织极限理论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第35-40页。85. 赵曙明,“MBA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cademy of Management, No. 1, 1997.86. 赵曙明,“高科技企业呼唤人性管理”,《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 1997年第5期。 (江苏省科委项目)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998年。87. 赵曙明,“高科技企业发展及高级人才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997年第10期,第4-6页。88. Shuming Zhao,“Current Status of Demand, Supply and Development of Executives and Middle Managers in China”, Research Report on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Current Issues,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ember 1997.89. 赵曙明,“跨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挑战: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1997年第3期,第76-81页。90. 赵曙明、陈天渔,“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人力资本投资”,《唯实》,1997年第4期。91. 赵曙明、徐春阳,“九十年代国际银行业并购与重组浪潮的动因及启示”,《国际经济合作》,1997年第5期。92. 赵曙明,“树立人力资本意识”,《新华日报》,1997年月10月30日,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997年第5期。93. 赵曙明,“高技术企业行为变革——从人事作业到人力资源管理”,《科技日报》,1997年11月20日。94. 赵曙明,“重构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国际学术动态》,1997年第5期。95. 赵曙明,“论国有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光明日报》,1997年12月12日。96. Shuming Zhao,“Sino-North-America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and Performance: A Case of Different Expectations” Proceedings of U. S. Academy of Management, 1997.97. 赵曙明,“共同管理经济与跨国公司竞争战略”,《世界经济》,第10期,第42-46页1998年,英文版在《世界经济与中国》杂志上发表,1998年第4期。98. 赵曙明,“企业扩张,管理创新应跟上”,《新华日报》,1998年1月14日。99. 赵曙明,“消费者购买外国商品的意向模型在中国的一次测试”,《消费经济》,1998年第1期,第38-43页。100. 赵曙明、覃有茂,“试论国有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期,第53-56页。101. 赵曙明,“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家的调查剖析”,《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第65-67页。102. 赵曙明,“市场经济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生产力研究》,1998年第1期,第17-23页。103. 赵曙明、张燕,“合资企业中总经理附属性的决定因素及变化”,《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104. 赵曙明,“中国三种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0期,第61-64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 赵曙明、徐俊宇,“新加坡制造业的海外发展”,《国际经济合作》,1998年第4期,第51-54页。106. 赵曙明、翟俊生、覃有茂、荀和平,“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管理世界》, 1998年第3期,第19-201页。107. 赵曙明、覃有茂、翟俊生、黄胜端,“中国三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上)”,《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8年第9期,第3-6页。108. 赵曙明、覃有茂、翟俊生、黄胜端,“中国三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下)”,《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8年第10期,第14-16页。109. 赵曙明,“中国企业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深圳特区报》,1998年3月26日。110. 赵曙明,“知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华日报》,1998年9月24日。111. 赵曙明,“三资胜民营、民营优国企——百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与分析”,《江苏劳动》,1998年第5期。112. 赵曙明,“江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第16-25页。113. 赵曙明,“知识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及其启示”,《深圳特区报》,1999年第4期。114. 赵曙明,“德鲁克管理学说引进中国”,《中华读书报》1999年2月3日。115. 赵曙明,“何为共同管理经济”,《新华文摘》,1999年第1期。116. 赵曙明,“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英文版)序,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17. 赵曙明,“论企业经理人员工资市场化的动因及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第9期,第4-7页。118. 赵曙明,“浅析跨国公司全球化技术开发战略及启示”,《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第1期,第33-37页。119. 赵曙明,“论企业家职业化”, 《江苏企业管理》,2000年第2期。120. 赵曙明,“21世纪全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3期,第4-5页。121. 赵曙明,“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创新竞争力”,《新华日报》,2000年4月17日。122. 赵曙明,“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4期,第14-15页。123. 赵曙明,“建立与江苏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113-123页。124. 赵曙明、陈兴淋,“改善人力资源外部环境,促进我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生产力研究》,2000年第4期,第39-41页。125. 赵曙明、刘洪,“企业家薪酬确定的原则、影响因素与方案”,《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6期,第8-13页。126. 赵曙明,“论21世纪全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第32-38页。127. 赵曙明,“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江苏企业管理》,2000年第12期,第8-9页。128. 赵曙明、张弘,“人才流动探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8期,第4-6页。129. 赵曙明、陶向南,“创新模式与高科技企业的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9期,第2-6页。130. 赵曙明、陈兴淋,“高科技企业创业类型刍议”,《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12期,第34-38页。131. 赵曙明,“新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思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增刊,2000年,第49-50页。132. 赵曙明,“经济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经营报》,2000年4月11日。133. 赵曙明,“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创新竞争力”,《新华日报》,2000年4月17日。134. 赵曙明、陶向南,金光,“创新模式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年第9期,第2-6页。135. 赵曙明、李佑颐、刘洪,“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2001年第1期,第9-12页。136. 蒋春燕、赵曙明,“拷贝硅谷,能否成为中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之途”,《生产力研究》,2001年第1期,第114-116页。137. 赵曙明、蒋春燕,“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2期,第86-89页。138. 赵曙明,“高科技人才国际争夺态势分析与对策”,《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3期,第47-51页。139. 赵曙明、李佑颐、刘洪,“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评述”,《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第128-139。140. 赵曙明,“建立面向21世纪全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5期。141. 赵曙明,“企业家特殊人力资本的形成、产权归属与企业家年薪制”,《生产力研究》,2001年第5期,第124-126页。142. 赵曙明,“如何撰写管理学博士论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1年第9期。143. 赵曙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观念与政策体系”,《科技进步与对策》(与刘洪合作),2001年第9期,第108-110页。144. 赵曙明,“入世与企业人才的管理与开发”,《江苏经济》,2001年第9期,第8-10页。145. 赵曙明,“从战略性角度思考高素质领导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党建导刊》,2001年第9期。146. 赵曙明,“民营企业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江苏企业管理》,2001年第11期。147. 赵曙明,“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11期,第4-5页。148. 赵曙明,“WTO与企业人才开发”,《人事管理》,2001年第3期,第4-5页。149. Shuming Zhao,“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rporation of Three Types of Ownership”, USA-China Business Review, 2001年第12期。150. 赵曙明、李佑颐、刘洪,“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功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1期,第156-157页。151. 赵曙明、吴慈生、徐军,“复杂环境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选择原理”,《预测》2002年第6期,第11-15页。152. 赵曙明、赵薇,“我国企业集团及其发展历程研究”,《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3期,第6-8页。153. 赵曙明、吴慈生、徐军,“企业集团成长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9期,第46-50页。154. 赵曙明、刘洪,“我国企业员工个人与组织成就方式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02年第9期,第114-122页。155. 赵曙明、程德俊,“产业集群与南京软件业发展”,《科技与经济》2002年第15期,第50-52页。156. 赵曙明、张弘,“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3期,第13-17页。157. 赵曙明、戴万稳,“欧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2期,第31-36页。158. 赵曙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企业研究》,2002年第5期。159. 赵曙明,“MBA教育与中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第82-85页。160. 赵曙明、刘洪,“企业的发展演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2期,第30-34页。161. 赵曙明,“21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趋势与角色定位”,《唯实》,2002年第3期,第77-80页。162. 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发展研究”,《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3期。163. 赵曙明,“如何建立与江苏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4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10期转载,第9-11页。164. 赵曙明、武博,“美、日、德、韩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模式比较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1期,第31-36页。165. 赵曙明、张弘,“合肥美菱: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绩效”,《企业研究》,2002年第16期,第15-20页。166. 赵曙明,“人力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关系论”,《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第12期,第16-19页。167.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人才》,2002年第11期,第28-29页。168. 赵曙明,“新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发展与挑战”,《国际学术动态》,2002年第4期,第5-9页。169. 赵曙明、赵薇,“知识经济条件下员工影响模式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年第4期,第46-52页。170. 赵曙明,“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中国人才》,2002年第8期,第17-19页。171. 赵曙明,“入世与私营企业的发展战略”,《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第1-8页。172. 赵曙明,“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第34-42页。173. 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文化建设与凝聚力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50-56页。174. 赵曙明,“人力资源经理职业化的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5期,第73-77页。175. 赵曙明,“管理诊断”,《企业研究》,2003年第6期。176. 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研究(一)—调查方案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2期,第55-58页。177. 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研究(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体系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3期,第48-50页。178. 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研究(三)—酬薪制度与劳资关系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3年第4期,第57-58页。179. 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研究(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影响和权利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5期,第55-57页。180. 赵曙明,“新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挑战与思考—第四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主题发言评述”,《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90-94页。181. Zhao Shuming, Kathy Monks, Fredrick E. Schuster, Karen E. Dunning & Linda Wheeler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Organization Culture in Four National Cultures, USA-China Business Review, No.5, Vol.3, May 2003.182. 赵曙明,“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业化”,《人事管理》,No.7, 2003。183. 赵曙明,“变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新资本》,No. 4, 2003。184. 赵曙明、张弘,“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辨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1期,第9-13页。185. 赵曙明、郑称德,“供应链管理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后成本时期供应链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3期,第222-225页。186. 赵曙明、郑称德,“基于冲突理论的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机制研究——后成本时期供应链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4期,第241-243。187. 赵曙明、郑称德“面向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的供应链重构——后成本时期供应链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5期第230-232页,第240页。188. 赵曙明、郑称德,“面向中断风险防范的准事制供应链——后成本时期供应链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6期,第215-217页。189. 赵曙明、苏方国,“系统化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竞争优势”,《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期,第7-11页。190. 赵曙明、唐翌,“人力资源类型及其策略选择——基于知识的角度”,《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第8期,第6-8页。191. 赵曙明,“管理者的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上)/(下)”,《21世纪人才报》(第7版.方法/专栏),2003年。192. 赵曙明,“论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江苏企业管理》,2003年第10期第5-8页。  193. 赵曙明、陶向南,“跨国公司子公司角色、绩效表现对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配置”,《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第92-98页。194. Zhao Shuming, “Conversing Across Cultures: East-West Communication Styles in Work and Nonworking Contex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Co-authored with Jeffrey Sanchez-Burks, Fiona Lee, Incheol Choi, Richard Nisbett, Jasook Koo, 2003, Vol. 85, No. 2, pp. 263-372.195. 赵曙明、赵筠,“虚拟团队的十大价值研究”,《中国人才》,2004年第1期,《中国劳动》,于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第32-43页。196. 赵曙明,“管理学名著推荐”,《中国研究生》,2004年第1期,第49页。197. 赵曙明、宗骞、吴慈生,“高绩效组织领导力转型初探”,《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54-59页。198. 赵曙明、宗骞,“高绩效组织领导力的挑战”,《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第1期,第3-4页。199. 赵曙明、程德俊、唐翌,“企业信息结构、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期,第63-65页。200. 赵曙明、李海霞,“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1-7页。201. 赵曙明、周文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新路径”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11-15页202. 赵曙明、蒋春燕,“组织冗余与绩效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的时间序列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 第108-115页。203. 赵曙明、贾小明,“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科学再反思”,《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第6期,第3-5页。204. 赵曙明、蒋春燕,“企业特征、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香港企业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4年第10期,第22-31页。205. 赵曙明,“江苏人才国际化战略的思考”,《新华日报》,2004年11月14日第三版。206. 陈春花、赵曙明、赵海然,“‘行业先锋’何以领先?”,《当代经理人》,2004年第11期,第60-63页。207. 赵曙明、张文明,“基于‘3C’ 模型的企业高层团队不和谐探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11期,第12-15页208. 赵曙明,论管理者的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M],林泽炎主编,《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442-450.209. 赵曙明、杨慧方,“商业经理人格类型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4期。210. Zhao Shuming, “Changing Structur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hina,” in Russell Smyth, On Kit Tam, Malcolm Warner and Cherrie Jiuhua Zhu (Eds.), China’s Business Reforms: Institutional Challenges in a Globalized Econom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5, pp. 106-123.211. Zhao Shuming, Geffen Leo van, Leliaert Philippe, and Yang Huifang, “Change Process and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s i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No. 2, 2005, pp. 27-44.212. Fangguo Su & Shuming Zhao,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Knowledge and Strategic Decision Power”,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 8, 2005, pp.60-63.213.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期,第15-26页。214. 张如凯、赵曙明、肖剑科,“企业劳动契约的激励模型分析—一种发生在道德风险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管理科学》,2005年第1期,第26-30页。215. 李文明、赵曙明,“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的概念、制约因素及其内容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1期,第54-57页。216. 赵曙明,“商学院需要职业化的院长”, 《企业家信息》,2005年第1期,第118-119页。217. 姜进章、赵曙明,“报社人力资源职业化管理体系研究”,《中国报业》,2005年第2期,第58-63页。218. 赵曙明,“重塑企业文化关键在‘做人’”,《江苏企业管理》,2005年第2期,第9-10页。219. 赵曙明,“论人力资源的国际化”,《企业家信息》,2005年第5期,第1页。220. 赵曙明,“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200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第314-318页。221. 贾小明、赵曙明,“成功企业家内在素质研究”,《江苏经济探讨》,2005年第6期,第57-60页。222. 李文明、王雅林、赵曙明,“高科技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第6期。223. 李文明、赵曙明,“民营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研究”,《预测》,2005年第2期,第1-5页。224. 陶向南、赵曙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2期,第10-17页。225. 蒋春燕、赵曙明,“企业特征、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香港企业的实证研究”, 《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第133-135页。226. 蒋春燕、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相关分析”,《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年第4期,第72-79页。227. 赵曙明,“领导学新论”,《管理世界》,2005年第4期,第167--169页。228. 赵曙明、陶向南,“经济转型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趋势”,《改革》,2005年第6期,第126-128页。229. 赵曙明、龚放、顾建平、常文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之举—深化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第18-24页。230. 刘永强、赵曙明,“跨国公司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研究:知识创新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6期,第90-97页。231. 赵曙明、顾建平,“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水平与激励程度关系”,《改革》,2005年第7期,第87-92页。232. 赵曙明,“德鲁克管理思想述评”,《哈佛商业评论》,2005年12月刊,第62-66页。233. 赵曙明、张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差异整合策略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32-41页。234. 吴慈生、赵曙明,“组织学习与组织结构资本化的协同演化”,《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第5-8页。235. 赵曙明, “变革:科技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新资本》,2005年第7期(总第37期)2005,第18-23页236. 苏方国、赵曙明,“论知识与战略决策权的有效配置”,《当代财经》,2005年第8期,第60-63页。 237. 赵曙明,“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基础管理做起”,《新华日报》,2005年10月9日,B3版。238. 赵曙明,“鸟瞰HR,赵曙明有话要说”,《人力资源》,2005年第10期, 第26-29页;2005年第11期连载,第28-31页。239. 赵曙明,“再访杜拉克”,《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1月10日,第35版。240. 赵曙明,“我与先生二三事”,《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1月17日,第34-35版。在《南京大学报》以“伟大的探索者和奠基者”为题发表,2005年11月30日,第6版。241. 赵曙明,“中国EMBA教育的国际话与本土化”,《培训》, 2005年7月刊,第18-19页。242. 赵曙明,“变革时代的企业文化管理:挑战、问题与对策”,《江苏企业管理》,2005年第12期,第1-5页。243. 赵曙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文集—案例与研究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第441-447页。244.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与澳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澳门研究系列丛书之三—人力资源开发与政策保障》,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2005年1月,第1-28页。245. Zhao Shuming & Yang Huifang, “Ageing in China”, Growing Older without Growing Old: The Art of Ageing,Compiled by Umberto Vasari and Peter Abbey, New York: IUniverse, Inc., 2006, pp. 70-94.246. Zhao Shuming & Tao Xiangnan, “Unemployment in the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Grace O.M. Lee and Malcolm Warner’s book, Unemployment in China, New York: Routledge Contemporary China Series, 2006: pp.  184-202.247. Zhao Shuming and Liu Yongqiang, “Downsizing strategi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s i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Grace O.M. Lee and Malcolm Warner’s book, Unemployment in China, New York: Routledge Contemporary China Series, pp. 229-251, New York: Routledge Contemporary China Series, 2006.248. 赵曙明、王艳艳,“自主创新条件下的中国企业培训:国际比较及启示”,《改革》, 2006年第3期,第85-92页。249. 刘永强、赵曙明,“知识型企业国际并购中柔性组织文化的整合战略”,《江海学刊》,2006年第3期,第75-81页。250. 刘永强、赵曙明,“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及其组织行为后果的实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第1-9页。251. 赵曙明、朱久华、Allen D. Engle、Mark E. Mendenhall, “跨国公司工效学: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新学派”,《经济管理:新管理》 , 2006年第12期,第4-10页。此文被《企业管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2006年第8期,第84-90页。252. 程德俊、赵曙明,“高参与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环境动态环的影响”,《管理世界》,2006第3期,第86-93页。253. 蒋春燕、赵曙明,“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管理世界》,2006第10期,第90-99页。254. 赵曙明、黄昊宇,“企业伦理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经济管理》(新管理),No.16, 2006, 第4-15页。255. 程德俊、赵曙明,“高参与工作系统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其变革障碍”,《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2期,第90-97页。256. Zhao Shuming, “A Great explorer and inventor in memory of Professor Peter Drucker”, Glob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view, ISCTE Business School, Portugal,2006, pp.183-187.257. 赵曙明、赵薇,“美、德、日劳资关系管理比较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第1期(第28卷),第17-22页。258. 赵曙明、赵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劳资关系研究”,《预测》,2006年第5期,第40-45页。259. 赵曙明、李程骅,“创意人才培养战略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111-118页。260. 刘永强、赵曙明,“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及其平衡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9月号,第11-16页。261. 李程骅、赵曙明,“发达国家创意人才的培养战略及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第1-5页。262. 赵曙明,“全球统一薪酬设计路径”,《全球专家透视中国管理》,2006年6月刊,总第17期,第22-24页。263. 李文明、赵曙明、王雅林,“科技创新的特点、主体与动力激励系统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6期,第60-63页。264. 周文成、赵曙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0期,第68-72页。265. 赵曙明,“构建和谐社会呼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新华日报》,2006年10月8日B3版;《全球商学院资讯》,2007年第1期,第34-35页转载。266. 赵曙明,“创新精神培养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使命”,在张玉利、李政主编的《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1-47页。267. 赵曙明、杜娟,“企业经营者胜任力及测评理论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第1期,第33-40页。 268. 赵曙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企业慈善责任研究”,《江海学刊》,2007第1期,第100-105页。269. 刘永安、赵曙明、吴慈生,“西方个体求职行为研究述评”,《企业经济》,2007第2期,第144-146页。 270. 承忠、蒋建武、赵曙明,“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中德合资杨子石化-巴斯夫公司为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2期,第86-87页。271. 王艳艳、赵曙明,“国外企业管理者道德问题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第3期,第25-32页。272. 赵曙明、鲁翔,“医疗卫生体制的风险管理及其战略建议”,《改革》,2007年第3期,第89-94页。273. 赵曙明、杜娟,“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经济管理—新管理》,2007年第6期,第16-22页。274. 张正堂、赵曙明,“欠发达地区企业知识员工异地离职动因的实证研究:以苏北地区为例”,《管理世界》,2007年第8期,第95-103页与115页。275. Zhao Shuming, Zhao Wei, Kitay Jim, and Zhang Jie,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ing”, Globalization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Retail Banking, Frederick, MD: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7, pp. 35-56.276. 蒋建武、赵曙明,“心理资本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2007年第9期,第55-58页。277. 赵曙明、杜娟,“制造业经营者胜任力比较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3期,第143-146页。278. 薛乐群、赵曙明,“控制权的分散配置对人力资源改进的影响”,《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3期,第85-88页。279. 赵曙明,“管理者职业化研究的一个整体性框架—《中国职业经理人成长理论及应用研究》评介”,《江汉论坛》,2007年第10期,第141页。280. 赵曙明、杨慧芳,“企业管理者的任职素质研究”,《心理科学》,2007年第6期,第1503-1505页。281. 赵曙明、陈万思,“点击中国人力资源研究关键词”,《人力资源》,2007年第5期,第6-11页。282. 赵曙明,“构建和谐社会呼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全球商学院资讯》,2007年第1期,第34-35页。283. 赵曙明、杜娟,“化工行业管理者任职资格比较研究”,《管理评论》,2007年第6期,第25-30页。284. 刘永安、赵曙明,“西方员工在职求职行为研究述评”,《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第147-151页。285. 赵曙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外包及其人才开发”,《新华日报》,2007年8月6日,B7。286. 赵曙明,“开发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领导者”,《新资本》,2007年第4期,第14-17页。287. 赵曙明,“全球化--外包与服务外包人才管理”,《全球商学院资讯》,2007年第10期,第40-42页。288. 赵曙明、杜鹏程、周路路,“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变革与创新”—第二届(2007)中国管理学年会观点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1期,第1-7页。289. 赵曙明,“企业选人用人需要全球化视野”,《经济日报》,2008年1月3日第7版。被《人才》杂志转载,2008年第1期,第36页。290. Zhao Shuming, Zhang Jie, Zhao Wei, Huang Wei, Wright Chris, and Lansbury Russell, “The Changing Nature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the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R. Blanpain, R. Lansbury, N. Walles, J. Kitay and A. Kirsch’s book, Globalization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Auto Assembly Industry—A Study of Seven Countries, Klumer Law International, 2008,pp. 35-48.291. Zhao Shuming, “Applic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 19, No. 5, 2008, pp.802-817.292. Zhu Cherrie, Cooper B., Cieri H.de, Thomson S.B. & Zhao Shuming,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 19, No. 5, May 2008, 840-855.293. Tony Fang, Shuming Zhao & Verne Worm r, “The Changing Chinese Culture and Business Behavi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Vol. 17, No. 2, 2008, pp. 141-145.294. 杜鹏程、赵曙明,“全球背景下中国管理学研究的现状、挑战与展望--第二届(2007)中国管理学年会主题发言评述”,《经济管理》,2008年第3期,第90-94页。295. 刘永强、赵曙明、王永贵,“工作—家庭平衡的企业制度安排,”《中国工业经济》, 2008年第2期,第85-94页。296. 鲁翔、赵曙明,“大型公立医院专家型高层管理者双核胜任力模型研究”, 《学海》,2008年第1期,第169-173页。297. 刘永安、赵曙明,“西方个体求职行为经济学模型述评,”《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2期,第8-10页。298. 刘永安、赵曙明,“西方个体求职行为心理学模型述评,”《商业研究》,2008年第3期,第30-32页。299. 李乾文、赵曙明,“企业创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关系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4期,第17-24页。300. 杜娟、赵曙明, “服务行业管理者胜任力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南京社会科学》, 2008年第5期,第31-37页。301. 肖剑科、赵曙明,“国内胜任特征研究之元分析”,《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8年第10期,第73-78页。302. Zhao Shuming,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Competency Leadership”, in Tan Teng-Kee and Fu Xiaofang (Editor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Enterprise Research, 2007, Singapore: World Science Publishing Co. Pte. Ltd., 2008,pp. 31-43.303. Anderson Stella E., Coffey Betty S., Liu Yongqiang, and Zhao Shuming, “Employees in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Chinese Economy, Vol. 41, No. 5, 2008, pp. 22-50.304. Dai Wanwen and Zhao Shuming, “The Cross-cultural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 [J].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2008, 2 (3):356-371.305. 赵曙明、李乾文、王文宇,“转型经济中的企业管理”,《经济管理》,2008年第15期,第92-96页。306. 李乾文、赵曙明,“企业创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关系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4期,第17-24页。307. 王艳艳、赵曙明,“国外企业管理者伦理研究的理论视角与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8期,第9-10,50页。308. 李昆、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经验借鉴:深航个案”,《改革》,2008年第9期,第116-122页。309. 张伟、赵曙明、李乾文,“国际化企业:组织公民行为与组织绩效的研究”,《当代财经》,2008年第10期,第95-99页。310. 张子源、赵曙明,“试论产业关系与人力资源视角下的劳资冲突根源与解决途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10期,第32-38页。311. 蒋春燕,赵曙明,“组织学习、社会资本与公司创业—江苏与广东新兴企业的实证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61-76页。312. 赵曙明,“破除‘人才完美’观”,《中国中小企业》,2008年第6期,第58-59页。313. 赵曙明,“涨薪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措施”,《新资本》, 2008年第4期,第12-15页。314. 赵曙明,“根本的防范是构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新华日报》,2008年10月7日, B-7版。315. Zhao Shuming and Chen Wansi, “HRD and Management Training in China” (Chapter 6), in the book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edited by Malcolm Warner and Keith Goodall, Routledge: London & New York, 2009.316. Coffey, B.S., Anderson, S.E., Zhao Shuming, Liu Yongqiang and Zhang Jiyuan. “Perspectives on work-family issues in China: The voices of young urban professionals”, Community, Work and Family, Vol. 12, No. 2, 2009: 197-212. 317. Jiang Chunyan and Zhao Shuming “Does stage matter?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ocial network, and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ese new ventures,”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Vol. 3, No. 3. 2009: 362-392.318. Ian L. Ball, Huifang Yang and Shuming Zhao, “New Evidence about the Four Temperaments and Chinese and Australian Managers,” Australian Psychological Type Review, Vol. 11, No. 2, 2009: 3-9.319. Huifang Yang and Shuming Zhao, “Psychological Type of Chinese Business Managers,”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Type, Issue 12, Vol. 69, 2009: 157-163.320. 赵曙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三十年的转变历程与展望”, 《南京社会科学》, 2009年第1 期,第7-11页。321. 赵曙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模式与战略最新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1期,第2-8页和49页。322. 赵曙明,“生物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及战略对策”,《改革》2009年第1期, 第25-30页。323. 李乾文、赵曙明, “立足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模式比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第2期,第37-40页。324. 张捷、赵曙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雇佣关系冲突及其对策”,《现代经济探讨》, 2009年第1期,第73-76页。325. Zhao Shuming and Jiang Chunyan, “Learning by Doing: Emerging Paths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V. 5, No.1, 2009: 107-119.326. 杜娟、赵曙明,“基于胜任力与市场导向的组织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以NBA激励制度为例”, 《管理评论》,2009年第3期,第58-64页。327. 张弘、赵曙明、方洪波,“雇佣保障、组织承诺与程序公平感知”,《经济管理》, 2009年第10期,第100-105页。328. 赵曙明,“泛长三角人才培养、开发和流动机制研究”,《安徽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第119-127页。329. 李乾文、赵曙明、张玉利, “组织探索能力、开发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09年第6期,第71-80页。330. 周路路、赵曙明、战冬梅,“工作—家庭增益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7期,第51-58页。331. 张捷、 赵曙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雇佣关系冲突及其对策”, 《现代经济探讨》, 2009年第1期,第73-76页。332. 蒋建武、赵曙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珞珈管理评论》, 2009年卷, 第1辑, 第20-27页。333. 赵曙明,“现代管理理论的现行者”,《销售与市场》, 2009年第6期,第62页。334. 赵曙明、李乾文, “企业跨国经营与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学术动态》, 2009年第5期,第18-21页。335. 赵曙明、鲍勇剑,“商学院的危机与发展新思维”,《全球商学院资讯》,2009年第8期,第46-53页。336. 赵曙明,“回忆德鲁克先生”,《南京大学报》,2009年9月30日,第11版。337. 赵曙明,“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新华日报》,2009年12月22日,第B7版。338. Zhao Shuming, “A Thinker beyond his Time”, (What Drucker Means around the World), People & Strategy, Issue 4, 2009: pp. 10-12. 339. 周路路、赵曙明,“组织信任、组织自尊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 韩国Creativity & Innovation, No. 2, 2010, pp. 149-168.340. Zhao Shuming and Zhang Jie. “Impact of Employment Contract Law on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China”, The Indi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A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Vol. 45, No. 4, 2010, pp. 566-584.341. 高素英、赵曙明、 王雅洁,“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相关性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1期,第84- 90页。342. 赵曙明、高素英、周建、刘建朝,“企业国际化的条件、路径、模式及其启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1期,第116-122页。343. 赵曙明、杜鹏程,“德鲁克管理思想评价与研究”,《经济管理》, 2010年第2期,第174- 180页。344. 刘燕、赵曙明,“生态伦理与清洁生产的双重功用”,《改革》,2010年第1期, 第114-118页。345. 肖剑科、赵曙明,“基于情景分析的未来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1期,第50-58页。346. 刘燕、赵曙明,“我国企业全球领导力的开发需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第3期,第9-11页。347. 张弘、赵曙明,“雇佣保障与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第35-40 页。348. 黄勋敬、赵曙明,“中资商业银行行长胜任特点研究”,《金融论坛》,2010年第3期,第33-39页。349. 周路路、赵曙明、朱伟正,“江苏省中小企业培训现状的调查及对策”,《华东经济管理》, 2010年第5期,第10-14页。350. 周路路、赵曙明,“时间要求与工作--家庭增益的关系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10年第3期,第7-12页。351. 刘玲、杜鹏程、赵曙明,“基于DEA的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科技与经济》,2010年第3期,第73-76页。352. 王拓、赵曙明,“转型经济下我国企业雇用关系现状及其引申”,《改革》,2010年底7期,第128-133页。353. 陈万思、赵曙明,“中国最佳雇主人力资源总监胜任力模型研究”,《管理学报》,2010年底9期,第1308-1315页。354. 刘燕、赵曙明,“全球整合—当地响应范式应用研究回顾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9期,第16-22页。355. 董伊人、赵曙明,“企业社会责任不同领域对消费者反应的影响”,《学海》,2010年第5期,第148-153页。356. 赵曙明,“绿色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华日报》,2010年3月2日,B7版。357. 赵曙明,“公平合理的薪酬铺就外派未来之路”,《管理@人》, 2010年第7期,第32-35页。358. 赵曙明,“管理者应具备知识、见识和胆识”,《新华日报》,2010年10月12日,B7版。359. 蒋春燕、赵曙明,“公司企业家精神制度环境的地区差异—15家国家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10年第6期,第101-114页。360. 蒋建武、赵曙明、戴万稳,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 《管理学报》,2010年12期,第1779-1784页。361. Zhao Shuming and Chen Wansi,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hapter 9) in Peter Sheldon, Sunghoon Kim, Yiqiong Li and Malcolm Warner (Eds), China’s Changing Workplace. London: Routledge, 2011, pp. 163-179. 362. Zhao Shuming and Du Jua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ency-Based Talent Assessment System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Sales Managers”, Human System Management, V. 30, No. 1-2, 2011, pp. 23-37.363. Zhao Shuming and Jiang Chunyan, “Does Stage Matter in Chinese New Ventures?  The Roles of Learning, Network, and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n Building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Chapter 8) in Chikako Usui’s Comparative Entrepreneurship Initiatives:Studies in China, Japan and the USA (Ed.),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pp.191-221.364. Bao Yongjian, Olson Bradley, Parayitam Satyanarayana and Zhao Shuming,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on Chinese Execu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o. 10, 2011, pp.3373-33392. 365. 赵曙明、高素英、耿春杰,“战略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在华跨国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期,第28-35页。366. 赵曙明、王成城、杜鹏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第七届(2011南京)企业跨国经营国籍研讨会综述”,《经济管理》,2011年第8期,第186-192页。367. 周路路、张戌凡、赵曙明,“领导-成员交换、中介作用与员工沉默行为—组织信任风险回避的调节效应”,《经济管理》,2011年第11期,第69-75页。368. 赵曙明,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新进展评析与未来展望”,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1期,第1-10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企业管理研究》全文转载,2011年第4期)。369. 赵曙明,“智力资本与心理资本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南京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第22-30页。370. 张正堂、赵曙明、杨东,“异地复制式快速成长企业的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跨案例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第134-146页。371. 黄勋敬、赵曙明,“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与绩效关系研究”,《金融论坛》, 2011年第3期,第16-22页。372. 黄勋敬、赵曙明,“基于公文筐测验的商业银行行长高层管理人员选拔研究--商业银行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岗位为例”,《管理学报》, 2011年第6期,第 852-856页。373. 赵曙明,“胜任素质、积极性、协作性的员工能力与企业人力资源体系重构”,《改革》,2011年第6期,第137-140页。374. 高素英、赵曙明、张艳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基于动态环境的实证研究”,《管理学报》,2011年第7期,第990-996页。375. 赵曙明、王成城,“转型经济背景的企业管理与战略思维—第七届(2011)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综述”,《改革》,2011年第7期,第154-157页。376. 蒋建武、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差异与企业员工创造力影响机理”,《改革》,2011年第9期,第111-120页。377. 郭桂梅、赵曙明,“员工创造性理论研究述评—内涵、模型与实证”,《科技进步与对策》, No. 20, 2011, 第 150-156页。378. 赵曙明、裴宇晶,“企业文化研究脉络梳理与趋势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10期,第1-8,16页。379. 徐燕、赵曙明,“雇佣保障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双路径关系模型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1期,第136-139页。380. 程德俊、龙静、赵曙明, “高参与工作系统和组织创新绩效:社会基本的中介作用”, 《经济理论与管理》, 2011年第9 期,第66-75页。381. 王国猛, 赵曙明, 郑全全, 文亮,“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第25卷,第2期,第1-7页。382. 高素英, 赵曙明, 彭喜英,“人力资本存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3卷,第1期,第1-6页。383. 郭桂梅, 赵曙明,“组织中心型关系模式、创造性工作氛围与员工创造性”,《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28卷,22期,第146-150页。384. 赵曙明,“知识、见识、胆识—在转型经济下培养学习型管理者”,《北大商业评论》,2011年第4期,第14页。385. 赵曙明,“转型经济下‘三高’人力资源的培育”, 《新华日报》,2011年6月21日。386. 徐燕、赵曙明、周路路,“雇佣保障与员工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评论》,2011年。387. Shuming Zhao & Juan Du, “Thirty-two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Review and Prospect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Vol. 22, No. 3, 2012, pp. 179-188.388. Chen Xi & Zhao Shumi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From a perspective of complex system”,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2012, 1, 65-77. 389. Zhao Shuming, Zhang Jie, Zhao Wei and Teresa Shuk-Ching Poon,“Changing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to and Banking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2, 23(9/10):2051-2064. 390. Anne-Wil Harzing, Michelle Brown, Katherine Koster, and Shuming Zhao,“Response Style Differences in Cross-National Research Dispositional and Situational Determinant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2,52(3):341-363.391. Jiang Jianwu, Wang Shuo, and Zhao Shuming, Does HRM facilitate employee creativity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study of Chinese fir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o. 6, 2012, pp. 1-23.392. 王国猛、郑全全、赵曙明,“团队心理授权的维度结构与测量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第2期,第48-58页。393. 赵曙明,“国外集体谈判研究现状评述及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1期,第18-26页。394. 赵曙明,“中、美、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差异与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研究”,《管理学报》,2012年第3期,第380-387页。395. 赵曙明、李乾文、张戌凡,“创新型核心科技人才培养与政策环境研究—基于江苏省625份问卷的实证分析”,《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49-57页。396. 赵曙明,“中国民营企业继任者选择与管理研究”,《管理学报》,2012年第8期,第1111-1117页。397. 王国猛、赵曙明、郑全全,“西方团队心理授权评价与展望”,《管理学报》,2012年第8期,第1244-1250页。398. 赵曙明,“培养负责任的管理者,造就基业常青的企业”,《新华日报》,2012年3月13 日。399. 李乾文、赵曙明、蒋春燕, “TMT社会网络、公司创业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财贸研究》,(双月刊),2012年第3期, 第99-104页,131页。400. 陈志红、赵曙明, “基于团队断裂带研究视角的团队沟通研究评述和展望”, 《管理学家》,2012年第12期,第19-26页。401. 赵曙明、于静静,“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探析”,《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年第4期,第315-322页。402. 赵曙明,“员工素质、协作性、积极性与绩效关系:三种资本整合的视角”,《管理世界》,2012年第10期,第178-179页。403. 杜娟、赵曙明,“心理资本与个人绩效的关系研究—基本管理者心理契约的调节效应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05-112页。404. 黄勋敬、程秋虎、赵曙明,“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金融论坛》, 2012年第9期,第45-52页。405. 王国猛、赵曙明、郑全全,“团队气氛与团队心理授权:团队信任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第3期,第202-208页。406. 周路路、赵曙明、王埏,“企业跨国并购后不同整合阶段控制机制选择—以北方四维—约翰逊公司为例”,《软科学》,2012年第3期,第86-90页。407. 王国猛、赵曙明、郑全全,“团队信任与团队水平组织行为—团队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71-75页。408. 赵曙明、白晓明,“企业劳资冲突的波及面差异:国际经验与启示”,《改革》,2012年第12期,第125-131页。409. Terence Jackson, Lynette Louw & Zhao Shuming, “China in Sub-Saharan Africa: Implications for HRM Policy and Practice at Organizational Lev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3: 24 (13): 2512-2533.410. Zhu Cherrie Jiuhua, Cooper Brian K., Thomson Stanley Bruce, De Cieri Helen & Zhao Shuming, “Strategic integration of HRM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s a media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3: 24 (15):2985-3001. 411. 林亚清、赵曙明,“政治网络战略、制度支持与战略柔性—恶性竞争的调节作用”,《管理世界》,2013年第4期,第82-93页。412. 林亚清, 赵曙明, “构建高层管理团队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南开管理评论》, 2013, 第2期,第4-15和35页。413. 王德才、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态度关系研究---基于珠三角192家民营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3期,第54页-62页。414. 赵曙明、白晓明,“企业劳资冲突的波及面差异:国际经验与启示”,《改革》,2012年第12期,第125-131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信息资料《管理科学》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第82-86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信息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124-130页。415. 张戌凡、周路路、赵曙明,“组织公平组合与员工沉默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管理学报》,2013年第5期,第693-699页。416. 于静静、赵曙明,“员工建言行为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5期,第23-30页。417. 王德才、赵曙明, “创业制度与公司企业家精神关系—基于珠三角高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9期,第83-88页。418. 周路路、赵曙明,“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控制机制选择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 《学海》,2013年第4期,第34-40页。419. 王德才、赵曙明,“任务导向战略领导行为与公司企业家精神:创业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财贸研究》,2013年第5期,第131-138页。420. 席猛、赵曙明,“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中的经济困境与对策——以制造业为例”,《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第7期,第116-120页。421. 何莹、赵曙明、王德才,“中国家族企业继任模式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第5期,第105-109页。422. 黄勋敬、赵曙明,“商业银行支行行长1+N胜任力模型研究”,《金融论坛》,2013年第6期,第19-27页。423. 王德才、赵曙明,“工作嵌入的内涵、测量及实证研究进展探析”,《南大商学评论》,2013年第2期,第103-120页。424. 王德才,赵曙明,何莹,“民营企业继任模式的特点及其路径选择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7期,第88-96页。425. 赵曙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中国梦”,《新华日报》,2013年7月16日。426. Lin Yaqing, Zhao Shuming & Li Na, “A Study of Network-building HR Practices for TMT, Strategic Flexi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 2014, 5(1): pp. 95-114.427. Gong Jianxin, James J., Kumar K. Ravi, Lin Thomas W. & Zhao Shuming, “Inter-Industry Study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Cost Management, V. 28, January/February, No. 1, 2014: 39-47.428. Zhao Shuming, Bai Xiaoming & Zhao Yixuan,“A Study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and Philanthropic Behavior”in Robert Strom, David O. Renz , and Marilyn Taylor,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 Engagement in Philanthropy–Perspectives,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 January, 2014:234-266.429. Feng Kaidong, Shen Qunhong & Zhao Shuming, “Institutional Influence, Cognition and Competence of Top Managers, and Innovative Firms: The Case of Chinese Power Equipment”,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2014, 8(1): 41-65.430. Jackson Terence, Louw Lynette, Zhao Shuming, Boojihawon Roshan & Fang Tony, “Chinese Organizations in Sub-Saharan Africa: New Dynamics, New Synergies1”, A I B Insights, 2014, 14(1): 11-15. 431. 白晓明、赵曙明、赵宜萱,“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八届(2014年南京)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综述”,《经济管理》,2014年第10期,第191-199页。432. 张子源、赵曙明、周路路、秦伟平,“内隐协调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任务特征的调节作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第1期,第 173-180页。433. 王德才、赵曙明,“CEO变革型领导行为、战略柔性与公司企业家精神关系--基于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第6期,第144-152页。434. 林亚清、赵曙明,“基于战略柔性与技术能力影响的制度支持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管理学报》,2014年第1期,第 46-54页。435. 席猛、赵曙明,“劳资冲突研究述评:定义、前因及研究新视角”,《管理学报》,2014年第3期,第455-461页。436. 陶向南、邹亚军、赵曙明,“德鲁克管理思想中的政治与社会渊源”,《管理学报》,2014年第6期,第801-807页。437. 秦伟平、赵曙明,“多重认同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公平感与工作嵌入关系研究”,《管理学报》,2014年第10期,第1445-1452页。438. 赵宜萱、白晓明、赵曙明,“企业员工利他主义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一种员工主动性的视角”,《管理学报》,2014年第11期,第1631-1638页。439. 白晓明、赵曙明,“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改革》,2014年第6期,第130-137页。440. 赵曙明,“重视管理创新驱动企业跨越式发展”,《新华日报》,2014年1月14日。441. 赵曙明,“高素质人才需‘四识’齐备”,《光明日报》,2014年12月9日。此文被《成长之路》全文转载,2015年第7期,第1页。442. 刘燕、赵曙明、蒋丽,“组织中的揭发行为:决策过程及多层次的理论框架”,《心理科学》, 2014年第2期,第460-467页。443. 林亚清、赵曙明,“感知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组织信任的角色检验”,《南大商学评论》,2014年第1期,第203-217页。444. 于静静、赵曙明、蒋守芬,“不当督导对员工组织承诺、职场偏差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中介作用”,《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3期,第120-128页。445. 赵曙明,“案例分析点评:选错高管怎么办?”,《清华管理评论》,2014年1-2期,第100-101页。446. 赵曙明、白晓明,“冲破‘家文化’—民营企业‘传外’模式选择”,《北大商业评论》,2014年第3期,第94-101页。447. 赵曙明、陈春花,“从职能管理迈向流程管理”,《北大商业评论》,2014年第10期,第31-37页。448. 赵曙明、鲍迪克、陈春花、彭剑锋、穆胜、韩树杰,“走向无边界组织——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圆桌论坛”,《北大商业评论》,2014年第12期,第39-52页。449. Weeck Gregory, Weeck Ann & Zhao Shuming, “Consumer Reception of Food Safety by Urban Consumers in Nanjing China”,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2015, pp. 1-12.450. 席猛、许勤、仲为国、赵曙明,“辱虐管理对下属沉默行为的影响:一个跨层次多特征得调节模型”,《南开管理评论》(双月刊),2015年第3期,第132-140页和150页。451. 裴宇晶、赵曙明,“知识员工职业召唤、职业承诺与工作态度关系研究”, 《管理科学》,2015年第2期,第103-114页。452. 许勤、席猛、赵曙明,“辱虐管理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曲线关系研究”,《经济管理》,2015年第6期,第143-153页。453. 李召敏、赵曙明,“雇佣关系模式对福祉影响的差异:基于激励-贡献模型视角”,《经济管理》,2015年第12期,第56-67页。454. 赵曙明、白晓明、赵宜萱、吴婷,“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模式及现状研究”,《南京社会科学》, 2015年第1期,第54-61页。455. 赵曙明、白晓明、赵宜萱,“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家胜任素质分析”,《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第25-35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3期转载, 第53-54页。456. 秦伟平,赵曙明,周路路,张子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跨功能团队创造力的跨层影响”,《管理学报》,2015年第1期,第88-95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全文转载,《管理科学》2015年第4期,第106页-111页。457. 秦伟平,赵曙明,“真我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工作激情的中介作用”,《软科学》,2015年第5期,第82-86页。458. 许勤、席猛、赵曙明,“基于工作投入与核心自我评价视角的辱虐管理与员工主动行为研究”,《管理学报》,2015年第3期,第347-354页。459. 刘泱、赵曙明, “价值观、文化管理与企业领导行为”,《改革》,2015年第8期,第96-102页。460. 于静静、赵曙明、蒋守芬,“基于雇佣关系视角的冲突管理行为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9期,第137-144页。461. 于静静、蒋守芬、 赵曙明,“冲突管理方式与团队学习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交互效应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11期,第143-148页。462. 钟山、金辉、赵曙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教师教育博客知识共享意愿研究”,《管理学报》,2015年第11期,第1607-1613页。463. 葛晓永、程德俊、赵曙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学习战略的影响:组织信任的调节作用”,《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第24-31页。464. 苏方国、赵朋、赵曙明,“职场隔离对服务质量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情感承诺的中介效应”,《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第4期,第124-129页。465. 赵宜萱、赵曙明,“利他主义:提升团队凝聚力”,《北大商业评论》,2015年第1期第114-119页。466. 赵曙明,案例分析 “O2O变革缘何失败”,《清华管理评论》,2015年第7-8期,第106-108页。467. 赵曙明,“无边界的人资管理”,《商界:评论》,2015年第8期,第74-75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载,2015年第10期,第18-19页。468. 赵曙明,“企业文化榜样力量巨大”,《江苏企业管理》,2015年第1期,第17-18页。469. 鲍迪克、赵曙明、陈春花,等,“通往‘幸福’的管理模式——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圆桌论坛”,《北大商业评论》,2015年第4期,第95-110页。470. 黄勋敬、黄聪、赵曙明,“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人才管理战略研究”,《金融论坛》,2015年第5期,第62-70页。471. 王君玲、赵曙明、袁征,“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国际劳工标准演进”,《中国工人》, 2015年第1期,第19-21页。472. 赵曙明,“新常态下需要培育‘四高’人才队伍”,《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2日,第9版。473. 赵曙明,“更加重视人才,文化强省有了队伍支撑”,《新华日报》,2015年6月16日,第16版。474. Ronald Busse, Malcolm Warner & Shuming Zhao, In search of the roots of HRM in the Chinese workplace,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2016, 10(3): pp.527-543.475. Mitchell Rebecca, Boyle Brendan, Nicholas Stephen, Maitland Elizabeth & Zhao Shuming, “Boundary conditions of a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decision comprehensiveness 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functional and national diversit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 (8): 2801-2811. 476. Liu Yan, Zhao Shuming, Jiang Li & Li Rui, “When does a Proactive Personality Enhance an Employee’s Whistle-Blowing Intention? A Cross-Level Investigation of the Employees in Chinese Companies”, Ethics and Behavior, 2016, 26 (8), 660–677 477. Zhao Shuming, Liu Yan & Zhou Lulu, “How does a boundaryless mindset enhance expatriate job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proactive resource acquisition tactic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behavioural cultural intellig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6 online: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9585192.2016.1253033.478. Lin Yaqing, Li Yan & Zhao Shuming, Steven Armstrong, “Political Networking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2016, 27 (4): pp. 570-590.479. 赵曙明、孙秀丽,“中小企业的CEO变革型领导行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HRM能力的调节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6年第5期,第66-76页。480. 刘永强、赵曙明,“工作-家庭一体化管理制度的微观绩效与宏观均衡—兼论‘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江海学刊》, 2016年第1期,第79-86页。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科学》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74-79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86-93页。481. 王国猛、孙吴信宜、郑全权、赵曙明,“情绪创造力对员工创新行为大影响:情绪社会构建理论的视角”,《心理科学》,2016年第1期,第123-130页。482. 刘燕、李锐、赵曙明,“包容性领导与下属揭发意愿的关系: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心理科学》, 2016年第1期,第144-150页。 483. 陶向南、赵曙明、邹亚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演变“,《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年第3期,第94-101页。484. 李召敏、赵曙明,“转型经济下民营企业的制度支持、任务导向型战略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研究”,《管理学报》, 2016年第3期,第385-395页。485. 赵曙明、席猛、蒋春燕,“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与能力对企业雇用关系模式选择的影响”,《经济管理》,第4期,第83-92页。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企业管理研究》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第35-43页。486. 王小予、徐云飞、赵曙明, “个体与多层级组织实体的价值观一致性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第6期,第33-41页。487. 刘泱、朱伟、赵曙明,“包容型领导风格对雇佣关系氛围和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16年第10期,第1482-1489页。488. 陶向南、赵曙明、邹亚军,“法约尔管理思想及其在管理学史中的地位探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12期,第111-118页。489. 赵曙明、白晓明,“创新驱动下的企业人才开发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93-98页。490. 李召敏、赵曙明,“环境不确定性、任务导向型战略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年第2期,第136-148页。491. 李召敏、赵曙明,“关系导向型战略领导、人力资源柔性与组织绩效——基于转型经济下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6年第4期,第73-89页。492. 孙秀丽、赵曙明、蒋春燕,“制度支持、公司创业与企业绩效——不正当竞争与技术能力的调节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11期,第61-67页。493. 葛晓永、 赵曙明、 吴青熹“学习导向、团队信任与企业创新绩效:一个理论的模型”,《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第2期,第6-8页。494. 葛晓永、吴青熹、赵曙明“基于科技型企业的学习导向、团队信任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管理学报》, 2016年第07期,第996-1002页。495. 秦伟平、李晋、周路路、 赵曙明“团队真实型领导对创造力的影响:LMX的跨层作用”,《管理工程学报》, 2016年第03期,第36-43页。496. 黄勋敬、黄聪、赵曙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人才工作满意度研究”,《金融论坛》, 2016年第10期,第62-71页。497. 刘永强; 赵曙明,“工作-家庭无边界情境下企业管理制度效率的概念框架”《当代财经》, 2016第11期,第69-78页。498. 赵曙明, “‘快捷’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华日报》,2016年3月29日,第15页(思想版)。499. 赵曙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人才培养”,《光明日报》,2016年5月27日。第十版。500. 赵曙明,“创新驱动下企业人才开发”,《新华日报》,2016年7月26日,第 16页(思想版)。501. Yixuan Zhao & Shuming Zhao,“Managing Talents in the Silk Road Cross-cultural Environment”, (Chapter 8) in Jean-Paul Larcon’s Book The New Silk Road: China Meets Europe in the Baltic Sea Region,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017.502. Meng Xi, Shuming Zhao & Qin Xu. “The Influence of CEO Relationship-focused Behaviors on Firm Performance: A Chain-Mediating Role of Employee Relations Climate and Employees’ Attitud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7, 34 (1): 173-192.503. 孙秀丽、赵曙明 (通讯作者),“HRM能力及其重要性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的影响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第39-45页。504. 徐云飞、席猛、赵曙明(通讯作者),“员工—组织关系研究述平与展望”,《管理学报》,2017年第3期,第466-474页。505. 瞿皎姣、赵曙明,“中国工会代表性的提升策略研究—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第36-46页。此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2017年第3期,第48-50页。506. 赵曙明,“德鲁克:管理学中的一座灯塔”, (德鲁克书信及其评论,第3-11页)《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7年第6期,第7-8页。507. 曾颢、赵曙明,“工匠精神的企业行为与省际实践”,《改革》,第4期,2017,第125-136页。508. 赵曙明,“德鲁克书信及其评论—德鲁克:管理学中的一座灯塔”,《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6期,第7-8页。509. 赵宜萱、赵曙明,“丝绸之路跨文化环境下的人才管理”在【法】让﹒保罗﹒拉尔松、李东红主编《“一带一路”当中国和欧洲邂逅在波罗的海》一书中,2017年,第149-174页。510. 赵宜萱、赵曙明,“全球化视野的中国企业发展新要素:一个国际会议综述”, 《改革》,2017年第8期,第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