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流浪地球”如果真的实行,地球能够承受吗?

  科幻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值得被关注的,国内也出现过许多科幻电影或是影视剧,但都无法与美国的科幻大片相提并论,让人感觉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然而就在今年的春节期间,有一部曾经不被万达看好的中国科幻片一经上线,其票房便远远超过了其他同期上映的电影,它就是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而它的出现无疑让更多人看到了即将到来的中国科幻片自己的发展道路。

  科幻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于它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并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而且喜欢看科幻片的人都会喜欢在看过之后与其他爱好者们一起探讨科幻片的科学元素以及合理性,小编认为这并非是对科幻片的抬杠,毕竟科幻是“科学技术”与“幻想”的结合,肯定不能其完全依照现在人类已达到的科学技术来解释,但这也正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片在上映后亦是如此,其电影的影评下或是关于其文章的评论下,都会有关于其电影中“流浪地球计划”的可行性的探讨。所以如果就遵循科学的合理性来说,“流浪地球计划”是否可行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壳是一层非常坚硬的外壳,严严实实的包裹住了地心的地幔和地核(还有内地核),像鸡蛋一样,如果用手包住整个鸡蛋并用力的话,鸡蛋是很难被捏碎的,但如果我们只在局部用力的话,那么鸡蛋壳就很容易破裂,地球的地壳亦是如此。而恰巧在电影中,“流浪地球计划”是仅在地球的一个半球范围内建造有行星发动机,实行该计划的原理是让这些发动机启动后产生推力,将地球推离太阳,可想而知,这些发动机的启动相当于给了地壳一个局部受力的作用力,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某些地区的地壳发生破碎,因此,如果想要在推动地球“流浪”的同时,又要保证地壳的稳定的话,是很难的。

  但是尽管如此,“流浪地球计划”放在如今现实生活中,依旧没有被完全否决,要知道,倘若电影中人类的大灾难真的发生了,那么从人文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流浪地球”远比“流浪飞船”要来的好一些,尽管都需要以抽签的额方式来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流浪地球”是抽签进入地下城,“流浪飞船”是抽签登上宇宙飞船),但前者是利于大部分的人,而后者仅仅只利于一部分人,很显然“流浪地球”尽管存在已知和未知的危险,但还是更能被接受一些。

  再有一个就是发动机燃料问题,也是实行整个流浪计划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电影中人类使用的燃料是石头(还有火石),不过就目前的科学水平来说,燃烧石头似乎是一件非常复杂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可以做到,但是流浪计划需要进行2500年,很难保证石头燃料够用。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电影开头的石头,主人公对刘启解释过,木星上大部分气体都是氢气,氢气是一种用作燃料的气体,小编当时在电影院听到这个解释的时候,以为电影中是想要利用木星上的氢气当做燃料,直到后来才知道他们用的是石头,而木星的存在差点毁灭了地球。

  而在宇宙中,像木星这样的星球数不胜数,我们也和很难保证在地球“流浪”的这2500年里不会遇到这样类似的危险,所以说,如果要实际成功实行“流浪地球计划”的话,其难度是不可估量。那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