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49亿票房,把握人性本质的娱乐才会如此强悍

  《哪吒之魔童降世》全国密钥第二次延期至10月26日,院线还没有正式下线,10月11日此片也全网同步上线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都可以通过VIP观看此片,虽然院线上面暂时没有突破50亿,截止10月12日以49.7亿元的票房成绩排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位,仅次于《战狼2》。

  在中国的影史上还从来没有一部动画片能够达到如此高的票房记录,究其原因是许多因素的综合体,但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如中国父母无私的亲情,自我认知实现的需要及电影的娱乐性本质。

  父母无私的亲情

  《红楼梦》开篇好了歌就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则是父辈为子辈牵肠挂肚一辈子,虽然有些晚辈不争气还是愿意啃老不努力,但是总得长辈有意愿被啃有一定的关联,从中国传统文化情感来说,这是身上掉下来的骨肉,是扯不断的血缘关系。

  虽然目前也有往西方看齐的倾向,倡导个人的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不过距离真正达到西方那种成人后就完全独立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当李靖夫妇知道哪吒是魔丸降世,也知道三年后天劫会降临,更面对着普通百姓的不理解,依旧坚持把孩子养大,并以自己的方式去照顾哪吒。

  父母的期望会有些落差,母亲殷夫人希望孩子能够在最后的时光里开开心心的生活,认为当太乙真人的徒弟学艺斩妖除魔有必要吗?而父亲李靖则是希望哪怕是死,死之前也得要光明磊落建立一番功业,不能浑浑噩噩过一生。

  同样是爱,母爱的伟大是希望孩子能够生活幸福快乐,而父爱则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成功,走得光明正大,要求不一样,爱却是一致的。

  剧中体现出来的父母之爱是如此真挚的也能和无数人产生共鸣,不管是仙是魔,都是我儿,即使是无法挽救的魔丸转世依旧怀报着最大的希望。

  这样的事例若是翻开互联网可以发现有无数,有的父母为了给患绝症的孩子看病,理智上知道可能花下去的钱没有多少用,但是情感上根本无法接受,哪怕倾家荡产也想着给孩子治病。

  在《见字如面》一期节目中主持人曾经读了29岁癌症男孩写给妈妈的信,字字如泪,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父母亲人对他做的无数努力,虽然最终没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每一个人都怀着一丝希望,就是这种情感的最好体现。

  同样在海底,敖丙是灵珠降世,肩负着龙族的期望,只不过这个期望和李靖夫妇相比,少了点温情,多了点暴力的元素在内,这也是为什么最终哪吒和敖丙产生终极对决的原因所在。

  但不管如何,这两种都是父辈对于晚辈的一份期望之情,人类的情感都有共情性,所以当《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引发了无数关于家庭教育及亲情的讨论,如李靖夫妇对于哪吒撒谎是灵珠转世,有的认为不妥当,有的认为当孩子还没有真正成年成熟时,善意的谎言不过是换了种方式激励孩子前进。

  这些讨论并没有对错,都是人类最伟大情感的体现,这也为什么这部电影虽然带着许多喜剧色彩,到深情处依旧引人落泪,正是情感达到了共情共振。

  曲折的自我认知

  李靖对哪吒说:“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哪吒也谨记父亲的话:“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演员需要自我修养,神仙同样需要自我修养,而哪吒的自我修养的练成却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不断深化认知的蜕变。

  人们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偷懒的过程,在这个偷懒的过程里面有一个关键词:标签。

  标签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通过标签可以快速认知世界,如谈到美国,多数人的印象则是星条旗、美元、自由女神,日本则是太阳旗、和服、富士山还有樱花,巴西不用说则是桑巴舞与足球,这些标签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性标签符号,也让人形成习惯性的认知,减少识别达到偷懒的快速认同。

  从国家、企业、包括个人来说,许多人都会认识到标签的重要,因为是快速识别,减少了动脑筋的机会,如碳酸饮料基本上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的天下,谈到手机中的战斗机许多人想到的就是苹果手机等等,这些都是标签化的应用。

  但是标签化的应用也会有坏处,容易形成偏见,如电影中百姓们听到哪吒是魔丸转世时,第一印象已经是这家伙一定不是好人,当然出世时确实没做好事,放了几把火。

  当哪吒的魔性被乾坤圈压制后,善良的本性还是存在的,他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友好的玩,但是百姓们形成的偏见都认为他是恶魔,遇到他立马就逃和歧视,几个不知所谓的小孩还成立所谓伏魔帮想搞定哪吒,童年的阴影就这样在哪吒的心中形成了,按哪吒说的: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此时哪吒的自我认知并不清晰,可以说是自暴自弃。

  《白蛇:缘起》中许宣说:人间多的是长了两只脚的恶人,长了条尾巴又怎么样。虽然他这样认为,但是多数人还是把人妖分作两个阵营,那怕再无害的妖那也就是妖,一定会祸害人类,不然也不会有那句经典的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哪吒背负着这种歧视心里面很苦,可以看到电影中与敖丙在海边玩踢毽子时会流眼泪,除了母亲之外,很少能够和同龄人一起玩,而当敖丙说他们是朋友时,内心更是狂喜无比,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述求却被身边的百姓忽视掉。

  当庆生宴到来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敖丙,因为他是哪吒唯一的朋友,朋友两字哪吒看得如此之重,证明从本质上他并不是大恶之徒。

  只不过魔性和人性是在他体内共生,这是魔丸带来的,也喻意着每一个人其实都有着两面性,哪吒需要乾坤圈压制,而我们多数人是需要规则来压制,不然历史上许多试验已经证明当没有规则之后,人性变化带来的黑暗和破坏力是无法想象的。

  哪吒一直在自我认知中打圈,面对父亲所谓灵珠转世的欺骗,面对众人把他当作妖怪,内心在挣扎,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直到乾坤圈展示了过往父亲甘愿替代哪吒天劫时,哪吒才明白父爱的伟大,也最终从心里面达到自我认知的高度:我命由我不由天。

  小云云好奇的问,哪吒是你什么人啦,李靖只是简单的一句却让人动容:他是我儿。在亲情的呼唤之下,这是最后一根引爆点,让哪吒醒悟过来,当然这也要同哪吒自我善良的一部分出发了,若是完全大恶之人,估计也不会醒悟去做最正确的事。

  一场大战下来,哪吒也把敖丙打醒了: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自己说了才算。哪吒的自我认知此时已经完全成熟了,认为对的事就去做而不管其他人如何看。

  最后面对天劫,哪吒的担当令人动容,在亲情和自我认知下勇敢担当起来,产生的共鸣让无数人看到此处都落泪了,网络上问看哪吒的时候有人哭了吗?有人回应的则是:一刷哭了两次,二刷又在他是我儿那里哭了一次;三刷哭了12次等等;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中体现的这些人类真挚的情感及认知让这部电影和其他动画片有了些不同,但是仅仅这些还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票房,其中还要涉及到电影的本质:娱乐。

  电影是娱乐的本质

  当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时,并没有觉得它要表达什么高大尚的思想,而是觉得很好玩,能够给人以娱乐。

  电影才开始是以纪实片为主,如拍摄某些地方的新闻之类,毕竟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交通及沟通不方便,而电影则填补了这些空白,但是娱乐性的本质随着电影工业的成熟慢慢完全转变过来,好电影就是讲述一个美妙的故事,电影开始了故事为王的年代,从此以后娱乐的本质就确定了下来。

  正如有人认为的:电影本质就是大众娱乐传媒。而在这种娱乐性当中喜剧电影总会收获更多的欢乐和关注,这部动画片其中喜剧的担当则是太乙真人,从一出场就引来了众人的欢笑,有点婴儿肥,办事也有点不靠谱,更操着川味普通话,不但出场就让人笑场,随着剧情的发展,总是出其不意的引人发笑,这些笑料都是信手拈来并没有多少做作之处,这样的搞笑才是认真的。

  当《哪吒之魔童降世》集娱乐搞笑及亲情、自我认知等元素集合在一起之后,带来的体验就不一样了,有人从电影中感觉到无比的快乐,有人从中看到亲情的伟大,有人看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看到了人生应该如何去奋斗,每个人看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但有一样却是共同的感觉,那就好看,仅仅好看就足够了。

  所以一部既好看又令人感动的电影,高票房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如同曾经的黑马《疯狂的石头》一样,正因为它的娱乐性和发人深思结合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不一样的奇迹出来。

  这部电影也不例外,期待国产动画能有更多集娱乐与思想于一体的电影出来,也许这就是国产动画要努力的方向。

  文:丁明念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