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产烂片泛滥 IP电影成走点心行么
1、IP电影的摇钱法则
《盗墓笔记》恰逢暑期档,电影上映截止昨天,10天的票房突破8亿大关。但是对比去年的《鬼吹灯之寻龙诀》10天11亿的票房来说还是惨淡了许多。同样都是爆款IP,说实在的今年国产的IP电影明显要平缓很多。是情怀消费越来越廉价了呢?还是IP电影越来越滥竽充数了呢?今天小编就来简单扒一扒国内IP电影的那些事儿。
可能还有人不懂IP电影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改编”而来的电影,这个改编的对象可能是游戏、小说、漫画、歌曲、综艺节目等等,只要它们身上有“故事”,或者它们本身就是故事,那就有“改编”它们的价值。像鬼吹灯系列、盗墓笔记系列那都是有着好几亿的小说读者,如若改编成电影成功的话,这些读者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票房贡献者。
国内的IP电影市场走下坡路
简单看看近两年国内电影在票房上的变化。整体上比去年提前一个月突破300亿票房大关,但是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春节档期过后整体票房同比去年都是下降的。被寄予厚望的7月,相比去年也少了10亿票房。
图片来自于网络 而具体到IP电影,今年的爆款更少了,最爆的盗墓笔记+致青春2也没有去年的一部寻龙诀票房来得高,综艺节目改编的《极限挑战之皇家宝藏》,也完全无法超越《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综艺电影。还有像打着韩寒的招牌宣传的《喜乐长安》,仿佛没有被人们记住的任何理由。
再去豆瓣上搜一下今年国内这些IP电影的评分以及具体影评,无论是键盘侠还是圣母,都对泛滥的IP改编失去了兴趣。票房逐年下降的青春系列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那些不假思索的烂梗,观众还没看就知道会演些什么了。
IP电影的摇钱法则
国内并不缺少IP作品,《小时代》、《滚蛋吧,肿瘤君》、《同桌的你》《何以笙箫默》等等大众情怀商业片,数都数不过来,但是却缺少像《变形金刚》《绿巨人》《蝙蝠侠》《超人》《蜘蛛侠》这种具有连续性和不卖弄“文艺”的优质IP。当然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名著系列也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被翻拍太多,缺少新意。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IP电影无疑比原创电影更赚钱一些,太平洋彼岸的好莱坞就是专业改编IP变现的最好写照。这个赚钱的途径除了知名IP被改编成电影之前,长时间培养了一大批受众之外,还有IP资源相关周边很多可以炒作的商业机会。
怎么来理解这个更赚钱的逻辑呢?以《煎饼侠》来举个例子。第一、电影中的病毒式音乐抢先霸占你的耳朵。还记得《五环之歌》吗?这种洗脑风波往往比海报宣传来的更直接。第二,有了屌丝男士的铺垫,话题式营销来的更顺气自然。《煎饼侠》上映前后,大鹏又是去蓝翔,又是去摊煎饼,让这种屌丝的形象混入到群众中,电影的槽点也成为观众热烈讨论的对象。
第三,还有通过买周边来赚钱的。像《捉妖记》的萌萌哒胡巴,以及《大圣归来》的唐僧都成为电影过后巨大的盈利点。据了解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收益只有30%-40%来自电影票房,其他都来自电影周边衍生品和版权出售所带来的收入。
除了这些宣传和周边的的功夫之外,中国群众与生俱来的“跟风”特点也是造成IP现象的社群效应原因之一。大家都在看魔兽,都玩这游戏;大家都喜欢盗墓,都在读鬼吹灯。所以我也应该跟他们一样也充满着这份情怀,哪怕我从来没玩过魔兽,也从来没读过鬼吹灯。
2“IP+明星”审美疲劳
不要一直拿“IP+明星”考验观众的审美
来看看暑假档的《幻城》《诛仙》,以及之前的青春系列电影,哪一个不是颜值出众明星云集。可是网友的吐槽声音越来越大。最鲜活的例子就是《封神传奇》,封神演义这么好的经典题材,还有一大堆明星出镜,要是放在两年前,就算拍成渣票房也不会太差。可是放在2016年,观众就不会给什么好脸色了。豆瓣3.2分,还有人这样来形容——一坨纯金打造的热翔,简直太贴切不过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显然“IP+明星”并不太好使了,但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急于赚钱,急功近利。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差,但是圈钱的野心却越来越大。网络剧和网络小说的确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是一些通俗文化,甚至是庸俗文化是经不起时间历练的。那些拍电影的老板也心知肚明,所以不管火多久,能捞一把就是一把。
万众期待的三体电影 “优秀的小说和优秀的电影之间还差着一个优秀的编剧”。擅长写伦理、宫廷题材的大有人在;会写文艺小说的也是一捞一大把。然后所有人都倾尽全力往这些题材里挤来挤去,消费者聪明的很的。好不容易有了好的奇幻、科幻题材,又面临了不会讲故事的尴尬。不知道《三体》会拍成什么样,有点害怕。
看到某位影评人说的一句话“一个优质的资源,如果作品本身的逻辑、核心、描写刻画足够到位,那可以说是文学上的成功,但是它未必适合改编。”IP只是一个框架,如何改的让人舒服,需要考量和甄别,而不是像现在一股脑的大量囤积IP,见IP就改编,等着一夜暴发。
行业是热乎的,浮躁就不好了
互联网高潮下,投资文化产业成为资本选择的优质路径,整个行业现状还是非常热乎的。优质的IP带来了优质的内容,也带动了一批优质的原始用户。再请来一个当红演员,自然而然就能赚得钵满盆盈。可是现在如此急功近利的滥用IP,编剧的内容创作上千篇一律不寻求改变和突破,IP热潮终将趋向饱和,消费者的此的审美也会越来越疲劳。
IP打造的是一种影视的手段,而他本身并不是影视,如果非要把文学、电影、游戏等盲目的揉杂在一起,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伦不类的。同样盲目的开发IP也就会出来不伦不类的作品。选择IP作品需要谨慎挑选,改编IP作品需要按照电影创作自有的规律进行。酝酿越久的文学作品,越需要斟酌对待。
页面链接: https://news.znds.com/article/1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