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诛仙》被评为零分,这个锅肖战也不背!
刚刚过去的中秋档并没有“重量级”电影上映,3天票房7.92亿,虽然观影人数和总体票房都较去年有近半的增长,但并没有出现爆款影片,整个票房也显得波澜不惊。《诛仙1》凭着2.69亿的成绩获得了中秋档的票房冠军,虽然成绩并不亮眼,但《诛仙1》引起的争议一点也不必重量级电影少。
以原著党为主力持批评态度的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服装、道具、化妆、音乐、编剧对剧情改编、导演对影片的整体把控、演员的表演......总之,对一部电影能涉及到的环节做了系统又详实的批评。
流量粉的反击顿时显得有些单薄无力处于下风,以至于豆瓣、猫眼等平台评分持续走低,豆瓣评分更是从开画的6.7分跌至及格线以下的5.4分。
持批评态度的不仅有观众,部分“资深影视界专业人士”也对影片做出了点评,甚至有位资深人士毫不犹豫的将《诛仙1》打入了金扫帚奖。
更有甚者一位影评人士列出《诛仙1》的18条“罪状”,将《诛仙1》和《上海堡垒》同列为1分电影(满分10分),其中有一条竟然是“电影中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是零分,包括老戏骨的表演也是零分,零分,零分!”。
我就纳闷了,就连央视中国电影报道邀请的专业编导、影评人胡建礼都评价说“肖战李沁唐艺昕中规中矩,孟美岐演的不太好令人比较出戏。”
为什么在这位仁兄眼里所有人的表演都归零了呢,是他的专业水准到了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程度,还是有点耍小脾气恶意点评?
本来对《诛仙1》这部电影持路人观望态度,但看到如此“精彩”的点评,忍不住出来说道说道了。
一.此流量非彼流量,《诛仙》即使评分降为零分,这个锅肖战和众位演员也不背。
举个典型代表说说“演员表演零分”的事儿,就来说说男主肖战。
两年以前,你问大家肖战是谁,可能大部分人会一脸迷茫的摇头,谁呀?当然很少有人认识他,因为那时他还是《捉妖记2》中“快乐的小妖”,“快乐的唱歌跳舞”呢。没错,当时他还是一名群演。
至于什么时候成了流量明星,还不是那部“该死的”《陈情令》闹的。怪就怪肖战怎么一下就火了呢,没人脉没资源的,怎么就一下子成了流量明星了呢?或者太帅了?还是演技太好了?
成为流量担当,应该不是肖战本意吧?能从一名群演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大红大紫,这其中没有努力,没有奋斗?帅的人千千万,为什么偏偏火了肖战一个,很值得思考嘛!
再者说,拍《陈情令》也好,拍《诛仙》也好,肖战都是一个新人,根本不存在流量一说,一个刚入行的孩子,哪来的流量。看看《诛仙》的预算,很可能正因为他不是流量明星所以才找他演张小凡,没别的,新人便宜呀。
至于后来拍完《诛仙》以后肖战火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系吗?当然不排除肖战火了以后,《诛仙》的出品方想借肖战收割一波流量,看看档期这么赶,还真有这个可能,这也是人之常情嘛,资本逐利无可厚非。
如果因此就把肖战的演技评分零分,我认为这是非常非常不公平的。
首先,演技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的评价方式是不做量化,“很好,好,还行,不好”这几种表达方式,很少有人说这人的演技100分,85分,0分等等。
那么评价一个人的演技也是很主观的东西,除非一个演员在任何情绪下都是一张僵尸脸,那么可以认定这个人的演技还不如我,没演技。
除此以外,一个演员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人物的情绪,他有很多种流派呀,可以释放也可以压抑都是不同的选择,很难有好坏之说,这也是关于演员演技争论最大的焦点。
当然在演技方面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但敢于突破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我觉得演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贵在真实”,你在这个环境下把自己代入你演的这个人物,把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就成功了,至于别人怎么看,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老戏骨在表演前都喜欢体验生活,作用就是把自己变成要演的那个人。
好了,说回肖战。肖战当然没有修过仙,所以他不知道一个修仙的人是怎么一个样子,那就凭着自己的感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象,他认为这样的张小凡是修仙弟子,那就是了。幸好,他认为的张小凡的样子还不错,起码我这么认为。
从这个电影的花絮看,肖战的无实物表演还是像模像样的,起码不会让人出戏,尽管不是科班出身但并不比科班的差,所以片中的小凡魔化还是很带感的。
那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一是他有天赋,二是肯下功夫学,不论哪一点,与以前我们所认知的流量明星都是两种生物。事实上,我们从肖战的访谈中能看到,这是一个很努力,很上进,很谦虚的新生代力量。
说起来,现在大家都有点谈流量色变了,这要归功于前一波流量小生,是他们种下的恶果给各位留下了心理阴影。但不能否认的是,即便是原来当红的流量明星,也大多寻求演技上的突破。为什么?这是一个趋势啊,自从流量电影被《红海行动》《流浪地球》这类电影压制的抬不起头,票房纷纷扑街的时候,这个改变是一种必然。
所以大可不必谈流量色变,也不必因为一个演员成了流量担当就嗤之以鼻,不假思索的将其归零。看,还要看这个流量明星是不是一个演员。
这世上很少有天才,老戏骨也是从小鲜肉进化而来。要说帅,当年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甩现在的小鲜肉十八条街。拍完《泰坦尼克号》以后不知面对多少质疑。
幸运的是,观众给了迪卡普里奥机会,小李子也敢于自毁形象,忙不迭的挑战自我,拓宽戏路,不再耍帅,此后奥斯卡成为最大目标,终于在《荒野猎人》中封帝。
其实,我要说的是要给年轻演员表现的机会,别一巴掌拍死,年轻演员也要敢于面对挑战,毕竟青春饭没有几年好吃。
二.《诛仙1》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达到了合格的水准。
客观的讲,这部电影有硬伤,服道化,剧情魔改,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大银幕作品竟然配音对不上口型。重点说说剧本和导演。
剧本确实有待商榷。其他的魔改不说,单单开场一幕用“众师兄弟抢肉吃”引出各个出场人物,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即便你走的是喜剧风,但这毕竟是仙侠电影啊,你让类似于蜀山奇侠的各位仙侠前辈情何以堪呐,难道修仙的各位前辈都是“吃货”么。
完全可以弄一个仙气缭绕的掌门人大会之类的嘛,可以有远景,有特写,人物多,景色美,观众的感觉也上来了,多好!
其实说起来,我一直认为改编大IP是一件很伤身的事儿。好处是受众人群体量大容易出成绩,坏处是什么样的脑袋能把剧本写的符合每个原著党心中的小九九啊?
最保险的是原封不动照搬,但要知道这是电影,不是电视剧,即便是电视剧也会被批为没有新意。总之一句话,众口难调!看看武侠大IP金庸作品引起的争论有多激烈就很清楚了嘛,至今还好几派人在争论“谁是最好的蓉儿”呢!
再说说导演。导演是拍摄一部电影的核心,他对影片的构建思维、想象力决定了一部电影最后的成片效果。《诛仙》是什么?是一部网络小说,观看网络小说的都是什么人?年轻人!
很显然,这部电影要面对的是年轻观众,年轻观众+仙侠题材,这就需要很前卫的思想。先锋派的电影人更合适导演这部电影。
徐克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两部《蜀山传》都体现了他十分超前的前卫意识。而导演程小东更适合武侠片、动作片,在这个领域他的成绩也算出色。倒不是说他有多么不好,而是不适合这个题材的电影,虽然《倩女幽魂》也出自他手,但那毕竟是上个世纪的事儿了,离当今的我们实在有点遥远。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他的优点,剧情改的还不算太离谱,喜剧风拉拢了一部观众,特效还算过得去,很良心的没有用可怜的预算去制作3D版本,如果你不是一个读过好几遍小说的原著党,这部电影的娱乐性还是有的,算是可以一看这种类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