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医世家七代传承 他们的家庭聚会总是很有意思

  

  (张振琪5岁时,张家人合影)

  中国宁波网(记者王珏 通讯员陈饰文 洪余庆) 在镇海藏着一户七世中医家族——张力魁家族,张氏一门,可谓对镇海乃至全市公共卫生事业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别家小孩认字背书“人之初,性本善....”张家孩童启蒙便是《汤头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目前,张家第六代传人张振琪仍在岗位上兢兢业业钻研医术、治病救人,第七代传人高羽迪也考进了镇海中医院,成为母亲同事。新鲜的血液进入了传统中医世家,新一代的医生在基层成长,七世中医家族的荣光在延续。

  母女两代从医,续写中医世家荣光

  从18岁到59岁,张振琪在中医界浸润了大半辈子。18岁那年,张振琪进入城关卫生院工作,从中医科学徒做起,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后,张振琪前往宁波第二医院,进修了1年西医。此后她入职镇海中医院,直到如今。

  张振琪主治肝胆科,常有病人慕名寻过来。在诊疗生涯中,成功诊治过一名无力症患者令她倍感自豪。几年前,台州当地一名村长总感觉身上无力,到医院做身体检查各项指标均没任何问题。但他身体一天比一天软趴趴,到最后竟然无法站立。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他送到张振琪处。

  张振琪细心研究病情,回家后翻阅父亲传下方子,加上斟酌,通过益气、健脾、化痰、补益肝肾等治法调理,让病人身体渐渐好转。半年以后,这名病人竟然自己开车过来复诊,所有身体指标恢复正常。

  如今,张振琪女儿高羽迪也进入镇海中医院工作,成为母亲的同事。高羽迪从小在外公张鸿宾身边长大,玩着药碾子、听他讲诊治故事。在她的记忆里,“做医生”这三个字就是刻在骨子里、印在脑海里,自然而然的事情。

  

  (张振琪母女坐诊)

  家庭聚会医生满堂

  按照张振琪对自家祖辈儿的了解,张氏中医世家排序为:第一代张力魁,全科医生;第二代姓名不可考,无家谱族谱记载,约略知道行医;第三代张懋炽(公元1856~1920年),中医全科;第四代张子平,外科、喉科;第五代张鸿宾,中医全科;第六代张振琪,中医肝胆内科;第七代高羽迪,中医科。

  随着时代发展,到了张振琪这一代,同辈人中的医生们更多了,大姐张美琪、二哥张建东、三嫂虞萱伊均从医。到了第七代高羽迪,同辈儿数一数,医生也挺多,三侄女张晶、五外甥李晓枫、四侄女婿欧阳雪飞也在医疗战线默默耕耘。

  张振琪不无伤感地说,假如父亲和二哥还在,吃团年饭时,医生人数可以达到9名,母亲退休前也是镇海中医院的药剂师。张家满门,都与杏林沾边。

  家中医生和医生的聚会总是很有意思的。他们的话题往往围绕着某一个病例开展、进行,往往吃着吃着饭,就聊起了一些发生在医院或病人身上的事,或者是提出一个病例,大家“参详参详”。

  

  (张子平老药笺)

  中医世家医术延绵至今

  张氏一族中,资料记载最多最全的当属第三代张懋炽。张懋炽精通内外科,特别擅长治疗喉症、疽疡。如果遇到穷人看病,便会免去对方的诊金,并赠送药物。有些病人身体沉疴,张懋炽便登门行医,他的种种义诊行为,受到镇海百姓称赞。

  张懋炽去世后,家中除3间瓦房外别无长物。长子张子平继承父业继续行医50余年,其门生汤福荪、再传弟子包杏畊,都在医坛将医术发扬光大。

  张子平之子张鸿宾,则是张振琪的父亲。时至今日,仍有知根知底的老镇海人向张振琪说起,张鸿宾当年治病救人的往事。

  

  回忆起童年时期,张振琪说很少见到父亲,因为他父亲总是日夜在诊所。而西长营弄的老房子则像第二诊所,家里总有来自遥远路途的舟山、台州、温岭等客人,星更半夜敲门进来求诊。上门求诊的往往比较穷苦,手头没有诊金。张鸿宾不但不收诊费,还让看完病的人住在张家过夜。

  后来,张鸿宾与父亲张子平,响应国家号召,解决镇海看病难问题,连同程尚宇、戎鹤龄(儿科)两位医生,共同创办了城关联合诊所,这是镇海中医院的前身。几经变迁,张家第六代第七代纷纷进入中医院效力。张家医术延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