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pdf

  页面 1

  页面 2

  中 译 者 序

  距令一百年前,胡塞尔通过研习逻辑学和心理学走上了哲学基础探索之

  路,嗣后他所创立的现象学成为本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整整

  五十年前,当这位本世纪西方最坚定的理想主义哲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前夕离世时,他自信已在乱世之中为一个关系到人类永恒福扯的崇高目标

  指明了方向,并坚信理性最终应当战胜非理性。五十年后的今天,胡塞尔的

  先验观念论和逻辑基础主义,在当前各种相对主义盛行的西方思想世界中显

  然越来越不合时宜,然而其人及其学说反倒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毕竟这

  个人为世人留下了大量值得考察的思想遗产,留下了一幅幅不容轻忽的 “心

  路勘测图”。于是,西方学者在一个注重外部观察的自然实证主义时代深感

  胡塞尔所创的心理 “实证主义”(按胡塞尔本人对此词的解释)也自有其独

  特的价值。

  早先由于反对以冯特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方向而被同事目为 “心理学之

  敌”的胡塞尔,毕生却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他常常把现象学称作

  “描述心理学”、“本质心理学”或“理性心理学”。1925年当他开设 “现

  象学心理学”讲座时曾回顾和阐述了现象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我们

  不妨说,胡塞尔的思想方式是传统内省心理学在新时代的继续和发展,胡塞

  尔一生丰富的著述足以显示这一思想方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胡塞尔的现象学并非仅只是一种 “逻辑心理认识论”。正象两百年来其

  他德国哲学家一样,他也梦想过建立一座哲学大厦,可是他后来认识到自己

  有生之年仅足以为这座大厦量测地基。不过他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永久性目

  标而言,最重要者莫过于确定工作方向本身。于是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向,他

  既不与自然实证论同道,也不赞成反自然实证论的新康德主义和生命哲学观

  点。他确信,为解决人生与价值问题必须首先寻求坚实的理性基础,而后两

  种思潮并不关心基础问题的探讨。但是另一方面,在一般追求方向和研究风

  格上,胡塞尔哲学与康德哲学却又颇多一致之处。胡塞尔一生尊奉康德的理

  性批判精神,并以康德当世传人自居。如果说康德哲学是一种 “自然理性批

  判”,狄尔泰哲学是一种 “历史理性批判”,那么就不妨把胡塞尔哲学称作

  是一种 “意识理性批判”。在这里意识不仅是与客体相对的主体实在和功能,

  它本身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对象。尽管康德和胡塞尔各自对理性范畴的

  理解和研究方面很不一样,但都将理性视为处世为学之根本。

  今天,西方的现象学研究已成为人文科学界涉及本体论、认识论、方法

  论、价值论的广泛研究领域。八十多年来胡塞尔本人的学说始终是这一思潮

  的中心,随着战后胡塞尔遗著的陆续发表,胡塞尔研究正在朝向专深方向发

  展。另一方面,六十年代以来现象学已成为一个日益开放的国际性学术领域,

  由于与其它学科和流派交叉研究的加强而具备了更为综合的性格。显然,多

  数西方研究者都会认为现象学并不能成为其创始人所期许的那样一门作为众

  学唯一基础的科学,不过它仍将在新时期的人文学术共同体中发挥其重要作

  用。实际上,现象学所主张的 “绝对严格性”正须为当今人文科学所要求的

  “相对适切性”所中和;现象学的教条主义正象一切哲学教条主义一样是不

  可取的。现象学是极端唯理主义的产物,当前胡塞尔思想研究日趋活跃,这

  一现象也深刻反映了今天西方思想世界中理性观念与非理性观念之间的消长

  之势。

  页面 3

  中国哲学界对胡塞尔学说的研究开始甚晚,不过是十数年来的事。早在

  二、三十年代我们就已开始研究杜威、罗素、怀特海、柏格森和尼采,却未

  曾注意同时代的胡塞尔。很早我们就研究了罗素的 《心的分析》和怀特海的

  宇宙 “客观时间”,却未注意到稍早时期的胡塞尔的“心的分析”和心理“主

  观时间”。亦堪注意的是,战后我们首先关注的是胡塞尔的后继者——德、

  法存在主义者,其后才渐渐折回到胡塞尔本人。中西学术交流中的这些历史

  现象反映了各个时期哲学兴趣的变迁;同时也表明,我们对本世纪初即已创

  立的现象学不过刚刚开始研究,了解的程度还很有限,在此阶段尽先逢译一

  些有关的基本著作自为当务之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在胡塞尔本人的大量著作中占有首要的地

  位。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部分是先验现象学,本书则为先验现象学的奠基之

  作。如果象本书总书名所提示的那样,把胡塞尔现象学大致划分为纯粹现象

  学和现象学哲学两大部分,那么前一部分在胡塞尔的理论中显然更为重要;

  本书作为纯粹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