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与人文关怀|“崇德尚艺守正道 培根铸魂育新人”——第二届重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及加强文艺界“四力”主题教育精神,按照中国文联分层分类深入开展文艺界巡回宣讲、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文艺工作者及其先进事迹正面宣传力度要求,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决定开展“崇德尚艺守正道  培根铸魂育新人”——第二届重庆市文艺界主题宣讲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做人的工作”核心任务,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榜样力量和模范带动作用,推进正面宣传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集聚强大正能量,积极营造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努力为维护天朗气清文艺生态、引领向上向善社会风尚,繁荣文艺创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推出“崇德尚艺守正道 培根铸魂育新人”——第二届重庆市文艺界主题宣讲活动专栏,每日推出宣讲艺术家简介和经验交流材料,为大家走近艺术家、了解艺术家提供更好的角度。

  

  彭  伟第九届重庆艺术奖获得者

        彭伟,男,重庆移通学院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合川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彭伟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具有浓厚兴趣,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与创新发展、区域文化与地方社会等研究。通过深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提炼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先后开设《传统文化与民俗体验》《文化创意产业与实践》《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人类学片赏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实践》等多门课程。结合教学工作体会,注重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深度调查与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参与重庆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学研视域下非遗‘课程思政化’教学路径创新研究”;负责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应用型高校非遗教学模式创新——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参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传承视域下技艺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负责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川盐古道合川段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参与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心科项目“自贡盐道与区域社会文化研究”;负责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实践研究”。撰写著作《民间说唱:双槐善书的传承与发展》《古为今用:大学生民俗文化思辨》等。   民间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与人文关怀   

  彭  伟

  01观照现实生活,守望乡土文化

  2015年我毕业于西南大学,入职重庆移通学院。基于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的浓厚兴趣,一直致力于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育人实践与学术课题研究工作,先后对合川峡砚、根雕、桃片、泥塑、坐歌堂、架香童子舞、三江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资料挖掘与调查研究,其中流传于重庆合川双槐镇的善书给我留下来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促使我近几年来,持续对这一民间说唱艺术开展学术调查研究工作,相继数十次前往合川区双槐镇宏新村传承人黄华清家中进行深度访谈,收集善书文本、音频资料,与黄华清等艺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千百年来,历代艺人通过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凝聚记忆而形成的民间集体智慧结晶,与地方民间文化生活水乳交融,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体现的是地方风土人情。

  作为民间文艺的研究者、文化的传播者,理应深入乡土社会,关照乡土文化,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以翔实的田野资料对民间文化艺术进行研究分析,深入阐释解读,弘扬传统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所强调的,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02坚持守正创新,谱写时代内涵

  《民间说唱:双槐善书的传承与发展》一书是我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期间重点关注的一项民间文化艺术。在书的编撰过程中,我基于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不断地追溯其发展的历史渊源,对唱词文本内容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其文化艺术特征与文化表现形式的分析,重点对其核心价值进行解读。在对善书文本内容的分析发现,内容汇集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宗教思想,富含高台教化和劝善祈福的色彩。同时,民间艺人在说唱活动中对其内容进行不断创新,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并从文化层面推动了区域乡村文化建设。

  在家庭教育方面,双槐善书是传递家庭观念的一个重要载体,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人们对家庭伦理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盼,对家风的营造及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双槐善书将儒家经典之孝道进行创造和阐发,对经典理论进行通俗化的宣教与发展,反映乡土社会对劝孝、尽孝的实践;如曲目《讲忠孝礼仪》中强调百善孝为先。双槐善书中孝敬友爱的家庭思想,以建设和睦家庭为基础,进而建成一个团结友好的社会大家庭,这是善书对人们进行家庭教育的主旨所在,同样也是良好家风所追求的。

  在社会教化方面,双槐善书谆谆教导广大民众,以诚信仁爱之心做人做事,修身正己,克勤克俭,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因各种交往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进行劝告,对社会与个人陋习进行劝诫,旨在使人际之间保持和谐友善,调控个人的社会行为。从而,在乡土社会中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并自觉地从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考虑自己的行为,自觉地遵守在社会中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不断地惩恶近善。同时,双槐善书说唱中承载着调节社会秩序的和谐思想,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文明乡风建设。

  03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乡土故事

  双槐善书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其传承离不开民间艺人的坚守与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不断的钻研、坚守、创新,使得传统的文化艺术激发出新的力量。善书艺人是说唱的主要记忆者、表演者,善书艺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是对其人生的说唱。在双槐善书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一批批优秀的艺人,他们对善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书中,专题式书写了优秀民间艺人黄华清,对其半个世纪以来的善书说唱经历进行了全面呈现,他既是善书的传唱者,也是善书的改革者。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者与传播者,应自觉根植于人民、感恩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04坚持铸魂育人,弘扬文化精神

        进入移通学院工作以来,我长期关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转化与利用,结合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组织带领学生开展系列特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如开展以老街、古村、古民居为对象的田野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去感悟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乡土文化的发展变迁;走访非遗传承人,开展 双槐善书、合川根雕、合川峡砚、君临旗袍等传习基地调研工作,对黄华清、彭勇、易宗成、蒋玲均等多位传承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在研究双槐善书的过程中,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聆听民间艺人与善书的故事,体验和感悟说唱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