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关于“适应环境”的哲学思辨
在评分第一的电影名单里,《肖申克的救赎》稳居第一,很多人慕名而来的去看这部电影,看完后觉得演的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大概就是觉得男主角真厉害,竟然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挖成地道,逃出了沙堡监狱。
其中剧情的安排,人物的塑造,经典的台词,让人爱上这部电影,可是在小编看来,这部剧表达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它还有更深刻的哲学思辨。
有一句话叫“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就去适应环境”,这句话听起来很对,很符合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也被很多人当成人生的信条,但是我对这种论点保持中立,异想天开的把这种理论套用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主人公安迪从没有想过适应环境,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抗争,他试图逃离这个环境,还试图改变环境,最后他不仅改变了环境,还成功的逃出监狱。逃出沙堡监狱的安迪去了太平洋,获得自由的他过着惬意的生活。
电影里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老布,他适应了监狱生活,被假释后的老布并没有活的更好,反而选择了轻生。有人要说老布还是适应不了环境,如果可以适应监狱外的社会,就不会选择轻生了。小编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不对,因为这里面问题,关于适应什么样的环境问题,一个人,即使有再强的适应能力,几十年的潜因默化形成的习惯,会让你很难跳出这种模式,马上适应另一种环境,不管环境由好变坏,还是由坏变好,都是如此,所以说老布根本无法立刻从沙堡监狱的生活模式转换到正常社会的生活环境。
就比如瑞德也被假释后,在超市里当营业员,想上厕所时向收银员打报告,收银员对他说不用打报告,在厕所里的瑞德一滴都挤不出来,可见适应那种环境后,再想适应其他环境有多难,瑞德适应不了社会的生活,他理解老布为何会轻生,瑞德我也有了轻生的念头,不过好在和安迪有个约定,于是瑞德就去找了安迪,是安迪救赎了瑞德。可见,瑞德和老布都是适应环境的受害者,那环境究竟要不要去适应呢?
适应环境就成了一个难题,如果适应了这种环境而适应不了另一种环境,那此时的环境还应该去适应吗?答案是不应该完全适应,而应当勉强适应,这种对环境适应的衡量应由你的气质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如果你的才能和价值放在一个不良的环境里,就会被那种环境埋没消磨,如果你强制自己适应那样环境,最后不仅会迷失自己,如果从那种环境中出来,也会适应不了属于自己的环境。在与自身价值不符合的环境中生存,要学会时刻审视自己,即使不能马上离开,也要积蓄力量跳出这个地方。就像安迪一样,厉兵秣马逃出监狱。
作者/一个金叹号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