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旅地学院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专业二:酒店管理专业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秉承“明体达用、知行合一”的办学思想,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卓越的服务精神、突出的沟通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在住宿业、餐饮业及相关服务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中层及以上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和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以“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为特色,在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沟通能力、独立工作及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基础上,掌握酒店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并解决问题。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需要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
2、具备扎实的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理论基础;
3、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4、掌握基本的商务沟通技能,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合作能力;
5、掌握酒店管理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熟悉住宿业和餐饮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新动态,掌握酒店、餐饮和相关服务企业的基本管理理论;
7、掌握酒店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以收益管理和质量管控为核心的酒店运营系统;
8、掌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具备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业务能力;
9、掌握酒店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具备营销方案策划和实施、新媒体营销等业务能力。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等)
(一)专业基本情况
青岛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88年在山东省首家开始饭店管理专科学历教育,并连续12年招生。1990年经批准设立旅游管理本科后,饭店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开展本科教育,曾获批省级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也是旅游管理“十一五”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点的重要支撑。2012年,酒店管理专业经批准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
(二)在校生规模
每年招生人数在80 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328 人。
(三)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科门类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组成。学科门类培养方案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基本修读年限四年,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核心课程:现代酒店导论、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住宿管理、餐饮管理、管理学、旅游学原理、旅游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管理实习、毕业论文。
各环节学时学分设置情况如表1,具体课程安排情况如表2.
表1 各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
表2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36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10
31
48
≥36
表3 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安排表
表4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四)创新创业教育
在夏季学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采取导师制,指导和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亦可通过学科竞赛、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发表论文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按学校有关管理规定,经学院认定后作为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多元/实践模块,最多认定2学分。在多元/实践模块中还至少要取得“社会实践”1学分,通过在校期间参加累计不少于4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一)教学经费投入
本专业年度直接教学经费投入11.2 万元,生均经费投入343 元;间接经费 3万余元。
(二)师资队伍
目前酒店管理系共有专任教师9名,兼职教师3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5名;有博士学位者3名,硕士导师4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一半以上,有5名教师具有酒店集团高层管理经验与咨询经验,兼职导师均为青岛高星级酒店总经理,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三)实验室建设
本专业实验室是青岛大学国家级文科实训中心下属的旅游管理综合实验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设酒店管理实验室、模拟酒吧、模拟前台、形体训练室等实验实训平台,总面积12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40余万元。此外,本专业实验教学充分依托和共享文科实训中心的相关实验资源。从现有条件看,实验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实验实训教学的要求。
(四)实习基地
本专业与青岛市及周边地市知名旅游酒店企业合作,建立了近20处校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具体如下列所示:
1、中南集团酒店管理公司
2、万豪集团山东商会
3、山东舜和酒店集团
4、大成餐饮集团
5、东营蓝海酒店集团
6、青岛啤酒博物馆
7、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有限公司
8、青岛海尔洲际酒店
9、青岛鲁商凯悦酒店
10、青岛富力艾美酒店
11、青岛威斯汀酒店
12、北京JW万豪酒店
13、北京海航万豪酒店
14、港中旅国际(山东)旅行社有限公司
15、上海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迪士尼乐园)
16、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17、艺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等)
(一)基层教学组织健全
酒店管理专业依托酒店管理系和国际旅行管理系,制定和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和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实习教学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监督检查,教学基层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师培训做到了常态化。
(二)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授课
1、双师型教师
酒店管理属于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国际酒店管理教育界通行的做法是:专业课教师必须有实际从事酒店管理的经验,并且每两年要重新到企业任职、挂职。目前本专业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教师有5人,占专职教师的一半以上。
2、双师型授课
双师型授课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目的是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受既有来自校内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又有具有丰富经验的来自于酒店业和餐饮业的高管给予实践方面的指导。
双师型授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中的高管会举办讲座,为学生们讲述行业发展的动态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学生能够对行业有着更深更高层次的理解。第二,与青岛高星级酒店合作,开展“职业经理人进校园”活动,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由来自于酒店或餐饮行业且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士,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自己实际工作的心得,使学生真切地感知到了一个合格的经理人应该具有的素养,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
(三)理论结合实际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在本科教育层面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课程容量,也就是大量的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在学时分配上的矛盾。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在教学安排上挤出第五学期用于学生实习,使得理论结合实际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得以落地。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初步学习了现代酒店导论、酒店服务基础、形体礼仪、沟通技能等课程后,进行实习,初步了解企业和社会,为随后进行的业务管理课程以及酒店行政管理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经过实习,让学生们找到人生的目标,在实习后的一年半学习中,学习更加努力。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科研和实践活动,在“挑战杯”竞赛、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山东省大学生“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征文大赛、“全国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屡创佳绩。
典型案例:举办“行伴烟霞之客,质求旅道之美”第十四届导游之星大赛
2017年5月7日晚,“行伴烟霞之客,质求旅道之美”——第十四届导游之星大赛决赛于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剧院举行。青岛市相关旅游行业负责人、学院杰出校友、学院师生7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赛。前期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共有六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比赛过程中,六位选手通过导游词讲解、才艺展示以及综合素质问答进行比拼。选手们紧绕主题对浙江国清寺、广西青秀山、岳麓书院、云南泸西县、大理以及漓江进行讲解,带领观众追寻古代旅行家徐霞客昔日足迹,感受别样的秀美河山。在才艺展示的环节中,选手们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器乐合奏、舞蹈、朗诵等表演。随后,评委们结合六位选手的综合表现对选手做出点评。最终,大赛评出最佳语言才能奖、最佳风采素质奖和最佳才艺表现奖。至此,历时一个多月第十四届导游之星大赛圆满结束。
此次大赛自2003年举办至今,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精品活动之一。活动始终坚持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导游业务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服务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专业水准,同时响应国家优质旅游的号召,为国家优质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为我院建院30周年以来着力培养专业旅游人才献礼。
(五)积极引入社会资源
在与校外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同时,本专业还积极引进校外企业和专业人士进课堂,丰富产学研一体化内容和形式。此类活动将课堂教学与产业实践密切结合,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丰富学生专业实践经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还能有效地利用大学生智力资本服务社会,形成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
典型案例:举行蒲公英孵化器创业宣讲校园行暨校企联合创业孵化基地授牌仪式
2017年10月27日下午,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蒲公英孵化器创业宣讲校园行暨校企联合创业孵化基地授牌仪式于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蒲公英(青岛)孵化器总经理杨荣辉,蒲公英(青岛)孵化器创业导师、华纳时代(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创投基金总经理兼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姜克,蒲公英(青岛)孵化器创业导师、橙子TC创始人、青岛真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钦文,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张言庆出席了本次授牌仪式。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部分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典型案例: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
12月17日,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与蒲公英孵化器联合举办的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于青岛大学浮山校区西院图书馆报告厅进行。经过初赛和复赛的选拔,共有十二支队伍参加本次创新创业大赛的决赛。本次大赛以对各自的创新创业方案进行项目路演和团队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评比。参加本次大赛的项目内容形式多元化,涉及行业范围广泛,创新创业角度新颖,有景区停车平台开发、大学生租房软件、大学生定制旅游、木偶戏非遗文化产品的开发等。最终,HOME+团队获得一等奖,初遇之旅团队获得二等奖,Aiyo团队获得三等奖,燚犇团队、AHD团队、新梦想团队获得优秀奖,燚犇团队获得最佳创意奖,十年之后团队获得最佳人气团队奖。
典型案例:企业进校园作学术报告
(六)强化学生实习实践教育
典型案例:2015级学生综合实习
2018年9月,我院2015级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前往华东、青海、省内参与了学院组织的综合实习。综合实习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报实习地点。学院组织的专业综合实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专业理解,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职业奠定基础。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酒店业是国家几年来重点推进发展的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亦非常之大。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正式就业率一直在位居全校各专业前列,且远高于省内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2018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总人数 89 人,学生总体就业率94.19% ,省内就业率 82.85 %,就业专业对口率约为 87% ,就业单位满意率约为95.5% 。
总体来看,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以进入企业工作为主,其他去向依次为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毕业生就业企业类型主要以酒店、餐饮企业等为主,其他包括大住宿业、会展企业、旅游地产企业、银行等。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深受青岛市及省内外用人单位的赞誉和青睐。每年都有大量旅游企事业单位到学校参加专场招聘会。在学院开展的用人单位走访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符合就业单位的需求,实践和动手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能够与同事通力合作,团队精神好,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目前我校多名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高层任职,如万豪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凯悦酒店集团、温德姆酒店集团、雅高集团等,任高星级酒店总经理或高管岗位,受到业内好评。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釆取的措施、典型案例等)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有良好的创新创业传统,涌现出一大批行业内创新创业人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创新创业政策鼓励下,本专业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邀请优秀校友、业界经理人进校园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培训。同时,借助国家旅游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项目,教育部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团委组织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等平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创业训练,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店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创新机遇。首先,目前酒店业的业态发展日益多样,这就要求在专业教育中不能囿于传统的星级酒店范畴;其次,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迫切要求酒店提升管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重视业务,忽视管理的专业教育倾向;第三,互联网时代,对整个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对包括酒店业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正在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传统教学方式也产生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主动迎接这一无法抗拒的变化,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要进行重大变革;第四,随着整个社会向“服务”转型,相关行业,尤其是泛服务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旺盛,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兼顾这一巨大市场的需求。
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也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多挑战,包括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实习管理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但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发展历史较短的专业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学条件改善、教学经费投入、办公条件、校内实践等方面都较为弱势。因此,建议进一步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学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学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和特点,提供专业发展所需的政策和空间。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本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不乐观:目前,酒店管理系共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比40%,且无一正高(原有三名正高教师已分别退休或调离);博士学位的占比30%;从年龄结构上看超过40岁的占比达80%;从任职年限看超过20年的占40%,超过15年的占60%;结构老化,各种指标表现不尽人意。
2、科研情况不理想:近几年,成果数量偏少,高水平成果更少,即使有部分应用性横向课题,但因其影响力较小,关注面较窄,行业影响力偏低。
3、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略显陈旧,一方面受制于学校的资源条件,另一方面也受制于部分专业课程与行业的脱轨。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一旦专业教师缺失对企业的追踪研究,脱轨是必然的。
4、“走出去,请进来”从单位层面的组织略少,重大合作项目较少,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一流知名企业的交流互动少,导致单位的行业知名度偏低。
5、缺乏专业领军人物,未形成高质量的团队组合,即使部分教师具有在行业中单打独斗的能力,也较难产生高水平的应用性研究成果。
6、学生再深造比率和本专业就业率偏低,虽然近几年有逐步提高的迹象,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具体改进措施:
1、进一步明晰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本专业应以培养酒店及相关产业经营与管理的高水平人才为根本任务,以专业化、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教育为特色,力争建成“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酒店管理教学与科研基地”和“国际化与本土化最佳融合的应用型教研基地”。
专业立足青岛,辐射山东,在充分研究国际化酒店管理集团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现代酒店和餐饮的发展新业态(主题酒店、主题餐饮、民宿等);以酒店或餐饮为平台的现代服务业整合(大健康产业、物业管理等);以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对行业的变革等相关研究,逐步形成在业界和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研究团队。
2、优化师资结构,外部引进和内部提升并举,尽可能引进高水平学术型专家一名,相关专业的高水平博士毕业生2到3人,至2020年底,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一到两名,并实现高级职称和博士比例均超过50%。
3、教师分类发展。教学主导型:传统教师为主体,力争提升教学质量,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加强行业前沿的了解,立足教学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主导型:以目前系内的中坚力量为主体,加强与行业的对接,具备行业服务能力和应用型课题研究能力,同时带动年轻教师熟悉并进入行业;学术研究型:具有博士或以上学历的教师,鼓励从事相关学术研究,并创造条件进入企业实习或见习,在逐步熟悉行业的前提下参与应用性研究。
4、加强科研投入,加快科研产出。短期从应用性研究入手,以横向课题,各种课题申报为主,带动其它;未来应立足于产业层面的研究,兼顾企业管理创新。一方面追求学术成果的多元化: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基金项目、科研论文、教学研究及专著教材方面有所侧重;另一方面实现研究领域的交叉化:可以将旅游、酒店、餐饮等相关领域充分融合。
5、努力实现应用性研究的较大突破。与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或一流的企业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6、在本科生培养基地建设上有所突破,形成两到三家的深度合作单位,从教育教学、本科生实习与就业、教师见习、进修、研究资料获取等方面合作。
7、加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与指导,结合夏季学期的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的应用性优势,鼓励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并争取培育国家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