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那些隐秘又不可言说的喜欢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主演:提莫西·查拉梅、艾米·汉莫、迈克尔·斯图巴
上映:2017年1月22日
内容简介:改编自安德烈·艾席蒙的同名小说,讲述了24岁的美国博士生奥利弗在意大利结识了17岁的少年艾利欧,两人从而发展出一段暧昧关系的故事。
1.同性之爱
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还是在高中,那时高中的一位同桌喜欢看这方面的小说,有一天聊到了,她就介绍了几个相关小说。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还蛮震惊的,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但感觉不好,顺手就关上了这门。
再次接触已经是几年后,由好奇引发的,为什么有大面积群体为之沉迷,拉开序幕的是泰国电影《yes or no》,里边很多单纯美好的互动让人忽略性别。
接下来是《春光乍泄》、《蓝宇》,他们那些爱而不得的故事很感动我。我不排斥,开始学着客观,尊重理解。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不像《春光乍泄》中两个男主相爱相杀,生命横冲直撞交错在一起,最后头破血流两败俱伤。也不像《蓝宇》,充斥绝望,看完心里要郁闷好几天。
它更像一部入门级别的教育片,两个人面对的不仅是同性问题,还有6岁的年龄差距,相爱和分别都是促不及防……但你就是会从注定分别的故事中感到温暖。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和动物差别不大,都是繁衍后代,同性相爱不能达到此目的,应该算是物种退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同性相爱自古便有,只是遮遮掩掩羞于启齿,当今个性解放社会很包容,应该算是一种社会进步吧。
2.犹太人的教育
优秀的犹太民族,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会教育的民族。到底有多棒,数字能说明,世界上人口只占0.3%的犹太人拿走了33%的诺贝尔奖,几乎在各个行业的顶尖领域中都能看到这个民族的身影。说些耳熟能详的名人:思想家马克思、弗洛伊德,科学家爱因斯坦,艺术家毕加索……
对这个民族的了解,一是大学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再就是2015年的《爸爸去哪儿》中刘烨的儿子诺一。诺一的妈妈是法籍犹太人,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教育的体现,诺一因为懂事,情商高,曰常照顾爸爸而让大家喜欢。朋友也时常感叹,怎么会有如此会教育的母亲(自觉忽视刘烨的作用)。
为什么提到这个民族?与电影的人物背景有关。大男主奥利弗和小男主艾利欧都是犹太人,电影中换了无数本书,每个人都在看书,情侣间彼此送书,下雨天的娱乐项目是全家窝在沙发里听妈妈读书,即使骑自行车也会带着书,书就像必不可少的贴身用品,我们以为的高端只是别人的生活琐碎。电影中的这些小细节拉高了整体层次。
有相同的爱好——读书,喜欢阅读的人,大多是对世间万物有热情,热爱简单生活的人。你懂的我懂,我感兴趣的你也喜欢,这不就是最好的恋爱模式么,说白了就是两个人能玩到一起去,精神上的共鸣远重于身体上的契合。
在这部影片中也能感受到犹太人对孩子的教育。17岁的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样在家里抽烟,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单纯的以自己经验灌输,去遏制孩子的个性。当父母发现孩子的喜好(爱情),他们选择去正确引导,给予鼓励,认同尊重差异。生命是自己的,在不违法的大前提下,可以去追求真我,可以去尝试,但要明白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都是自己,人始终要为自己负责。
在这部影片中也能感受到犹太人对孩子的教育。17岁的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样在家里抽烟,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单纯的以自己经验灌输,去遏制孩子的个性。当父母发现孩子的喜好(爱情),他们选择去正确引导,给予鼓励,认同尊重差异。
3.男主提莫西·查拉梅——2017的“年度发现”
广场上的那次“表白”真是太美了,两人心照不宣打哑谜,“你说的和我想的是同一件事么”。他晃着脑袋轻轻摇摆身体,眼里充满自信与坚定。画面很美,每一帧都可以设为壁纸。整个电影过甜,要时刻准备被齁。
电影和小说各有千秋,小说取决于读者的解读,而电影取决于导演和角色的解读。先看小说的人,一定会想去看看电影,先看电影的人也会去看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