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老 宅
同里的古镇区素有“明清博物馆”的美称,据嘉庆《同里志》记载:“镇之东西距止二里许,周五里余”,“民居稠密,树林阴翳,桥梁寺观,牌坊棋杆,近联遥接”。明清时期同里的建筑已有一定规模,逐步形成高密度的建筑群。各种建筑物大多依水而建,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宅,因水成园。有的外观恢弘,有的造型轻巧,它们粉墙黛瓦、黑白相间、古朴庄重、高低起伏、疏密有度、重脊高檐、宅园相融。
同里深处水乡泽国,历史上交通闭塞,只通舟船,少有兵燹之灾。宋元以来,尤其是明清两朝,同里恬静、安逸的古镇风情和幽雅的居住环境成为官宦退隐、富贾置产、文人雅士集聚之地,他们在同里建造了一大批宅第园林,为荣宗耀祖,竞相攀比,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多数老宅为名门望族所有。
同里古镇是传统文化的历史载体,众多老宅则是悠久岁月的见证,刻录着古镇变迁的印痕,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浓烈江南水乡韵味的体现。同里老宅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地方特色和吴文化民俗风情。2003年,古镇区有明清建筑11.2万平方米,占古镇区的61%,其中临水民居1.33万平方米,面水民居4.13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吴江市级文物控制单位21处。
同里的部分老宅与园林相连,园林是这些老宅的组成部分与补充,园林使老宅环境更为优美。在民国时期,同里著名的私家园林有:退思园(俗称任家花园)、环翠山庄(俗称严家花园)、愚园(俗称顾家花园)、王家花园等。
明清老宅在建筑结构上一般不超过两层,完整的老宅通常由门厅(即墙门间)、轿厅、大厅、楼厅、书房、杂屋组成,各房屋旁有蟹眼天井,用于通风、采光、泄水,各房屋之间有厢房、天井、院落、围墙、门楼等相连,正门有石库门、竹丝墙门、将军门、戗檐墙门、雀宿檐墙门等,边设备弄串连各进院落,有的各进间用封火墙隔断,用于防盗防火。老宅的窗户样式繁多,常见的有支摘窗、木板窗、蛎壳窗、方格窗、花雕窗、梅花格窗、冰裂格窗、八角窗等,按用的地方可分为落地长窗、半窗、屏窗、气窗、天窗等。老宅屋脊也是装饰的重要部位,屋脊有甘蔗脊、纹头脊、纵头脊、哺鸡脊、雌毛脊、龙吻脊等。有些大户人家还有走马楼、花厅、旱船、水船、祠堂、花园、天桥等建筑。又安排了亭、台、楼、阁、廊、坊、榭、轩、荷花池、假山、小桥等,周围种植各种花木,显得十分高雅。
同里的老宅上还有各式雕刻,主要有木雕、砖雕和石雕等作为建筑装饰。大型住宅一般三者齐全,木雕多用于梁枋、雀替、门窗、护栏等,石雕用于大门口、界石、院落、地面等,砖雕用于门楼、照墙、屋脊、戗角等。雕刻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文字、神仙、佛像、动物、植物、组合图、花纹等。构成的图案、文字都含有吉祥、如意、平安、升官、发财、富贵、长寿、喜庆、美满等含义或是岁月、历史的记述。
同里老宅,一般都采用传统的立帖式或抬梁式砖木结构,木柱多立于石墩之上,明代有的用硬木做柱础,清代至民国常用条石做基础,普通民居只有一至二层条石,大户人家的房屋不但地下用条石,地面上墙下方也有五至六层条石,房屋地基采用外低内高形式,有利于泄水的同时,还有“步步高”之含义。
老宅的房屋布局更是各显神通,从高处俯视房屋布局,有的象条船(如杨天骥故居),有的象仙鹤(如务本堂)。有前宅后园或前店后宅,纵向布局,备弄深深,进数众多(清代的永安典当房屋达10进),各进之间有各式砖雕门楼,有的一进一个门楼。有左宅右园横向布局,朴实无华、素静淡雅。还有建于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建筑。
第一章 历史古宅
同里历史悠久,老宅众多。清代嘉庆《同里志》记述,自明初至清嘉庆,镇上颇有规模的“园第”有38处(见表6-1)。这些记述的“园第”、老宅有的仅存遗址,有的遗址无存,已成为历史古宅。据顾氏家谱《西宅别业》记载:明代顾氏一族在同里建造的老宅就有19处(见表6-2)。本章所述历史古宅都是根据文档资料记述,加以整理、选取后记入。
表6-1 清嘉庆《同里志》记载的38处古宅
序 号
名 称
年 代
地 址
业 主
说 明
1
水竹墅别业
宋
跨西珠、西柳两圩
叶 茵
水竹墅桥在原处
2
万玉清秋轩
元
秵圩
宁昌言
退思广场西
3
水花园
元
同里湖滨
叶振宗
清代“废为渔丛”
4
有竹居
元
庞山湖滨
任仲真
遗址无考
5
遗老堂
明
南旗杆
何 源
留耕堂之东弄堂
6
恒心堂
明
西圩
周 镠
遗址无考
7
梅屋
明
秵圩
何 昇
遗址无考
8
吴家廊下
明
西圩
吴 骥
遗址无考
9
莫宅
明
谢里村
莫 旦
遗址无考
10
盘窝
明
东溪桥附近
顾 昶
遗址无考
11
栖逸草堂
明
北秘圩
任伯通
遗址无考
12
乐寿堂
明
东圩
顾 宽
遗址无考
13
墙里陈家
明
西圩
陈 序
遗址无考
14
楼下沈家
明
西圩
沈士元
遗址无考
15
唐家屋
明
漆字圩
唐 氏
漆字圩西部
16
孚寄堂
明
西圩
陈王道
珍珠塔景点
17
善庆堂
明
秜字圩
章 宽
爱富希建材厂
18
耕乐堂
明
西柳圩
朱 祥
景点
19
西宅别业
明
东柳圩
顾自植
文物控制单位
20
师俭堂
明
南旗杆
王有庆
留耕堂之东弄堂
21
光禄第
明
东圩
顾 絅
遗址无考
22
湖村别业
明
原字圩
任秀之
遗址无考
23
陆园
明
钱家浜
陆府修
同里镇西
24
梅园
明
黄杨浜
陆林
遗址无考
25
侍御第
明
东圩
顾曾唯
刘家弄
26
筠轩
明
西圩
陆云祥
遗址无考
27
莲浦书塾
明
秵圩
任大任
退思广场西
28
江湾草庵
明
宋墓港
朱鹤龄
遗址无考
29
文衡第
清
西圩
周爰访
南旗杆
30
务本堂
清
成字圩
顾我锜
遗址无考
31
蓑笠亭
清
富观桥南
朱 培
遗址无考
32
留耕堂
清
西圩
王文沂
文物控制单位
33
敬仪堂
清
东柳圩
王 铨
同知署旧址
34
经笥堂
清
南秘圩
任德成
遗址无考
35
栖碧堂
清
西圩
王 锡
遗址无考
36
大夫第
清
秜字圩
金廷烈
爱富希建材厂
37
太史第
清
西圩
王曾翼
遗址无考
38
大尹第
清
东圩
祝怀真
遗址无考
表6-2 明代顾氏家族在同里建造的老宅一览表
地 点
名 称
所有人
备 注
祖 宅
东圩
世业堂
顾 昶(号盘窝)
祖宅南
香影堂
顾 宽(号感梅)
祖宅南
世采堂
顾 宏(号愚闲)
祖宅西
同心堂
顾宽、顾宏
后称光禄第
祖宅西
怀思堂
大 房
烂树头
侍御第
顾 纲(号独村)
大 房
漆字圩
余庆堂
顾而谅(号敬山)
顾纲曾孙
大 房
漆字圩
永锡堂
顾后烜(号霞亭)
顾纲五世孙
大 房
漆字圩
海红花馆
顾我椿(号佳友)
大 房
漆字圩
孝友传家
顾后耀(号雪坡)
顾我椿子
二 房
南市
柏楼
顾 纪(号野舟)
三 房
活业堂
顾 经(号蠢庵)
有油车碓坊
四 房
果字圩
荣禄堂
顾 纶(号云居)
四 房
中市
望溪别业
顾 □(号里斋)
五 房
天字圩
复古堂
顾 绅(号南村)
同里湖滨
六 房
成字圩
务本堂
顾 宏(号愚闲)
六 房
成字圩
朴实堂
七 房
祖宅东南
崇礼堂
顾 纯(号澹泉)
八 房
长庆桥北
西宅别业
顾文言(号吴川)
第一节 宋元时期古宅
一、水竹墅别业
为宋代宝祐时著名诗人里中隐逸叶茵(字景文)所建。叶茵所建的水竹墅桥跨西珠、西柳两圩,属二十八都辖地,则水竹墅别业位置当亦在此。叶茵曾就其别业中景观题诗十首:《曲水流觞》、《峭壁寒潭》、《安乐窝》、《野堂》、《竹风水月》、《广寒世界》、《盟鸥》、《得春桥》、《赏心桥》、《寻源桥》。旧志撰者对其中部分景点提出质疑:“得春桥(即今之公园桥)在二十七都,赏心、寻源二桥,郡邑诸志并未载,曲水流觞诸景无考,存以备考可也。”但从其他诸诗中,尚可窥测别业中楼、亭、池、桥,竹月桂香、鱼跃鸥狎、策驴纵马,景物秀致,视野辽阔。水竹墅别业,堪称为同里镇有史可证的颇巨规模的园林佳构。惜遗址无考,唯民国时改建的南板桥(其前身即水竹墅桥)仍在原处。
二、万玉清秋轩
为元太尉魏国武宣公宁玉之少子、太中大夫、江南财赋司副使宁昌言之别墅。宁玉始家松陵,其子宁昌言致仕归来,于毗邻的同里秵圩(今退思广场以西一带),另建别墅。园林亭馆,恢闳瑰玉,“其间有岁寒屏,屏北有苍筤谷,谷深有来鹤亭,亭相植有桔圃,圃之阴有芙蓉沼,沼上有菊坡,坡有金粟坞,坞之阳有碧梧冈,梧下结室数楹,左藏图书,曰‘师古斋’,右可偃息,曰‘栖云馆’。中设几席而层其前,荣合景物之美,而署其楣曰‘万玉清秋轩’”。该宅园楼、台、亭、馆、斋、坞、圃、谷,有美皆备,当时华亭(今松江市)绘士张可观据园中实景描绘,遂使后人能窥知昔年规模和盛况。在图左并有时人吴郡侍郎金问、嘉禾(今嘉兴市)周鼎为之撰文,周叙、郭登、杨溥等为之题诗,遂使万玉清秋轩之名传之弥久。
至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驻同里,万玉清秋轩及其西侧的慧日忏院作为太平军前军军帅金大昌的邸辕。万玉清秋轩遗构之楼房充作扣贤馆,从清末民初至解放初期,万玉清秋轩和慧日忏院旧址,曾设团练公所及区级行政机构,基偏北一隅之假山石和阶沿石相传为昔年旧物。从刘铉所作《题宁氏万玉清秋轩图》古风一首可觇昔年旧貌一斑。
三、水花园
元末明初为镇上富室叶化(振宗)所居。因地连同里湖滨,“园广数里,中有聚书楼、约鸥亭、小垂虹,池阁石梁,映带左右”,园在湖旁,故习称为水花园。惜于“明洪武中俱没入官,遂废为渔丛”。该景观因紧邻湖边,长期经风吹浪打,水土流失,遂致湮灭,岁月嬗变,今已无遗踪可考。明代张居杰在其《过访何方伯》诗中有句“湖山佳处足徜徉”,此时水花园尚好,是以留连玩赏之。嗣后在清康熙末年,被誉为“南国才人冠”的顾我琦曾赋题为《同静宜水花园晚眺写怀》一首,曰:“落日映沧波,联镳此夕过。烟深遥艇没,云尽远山多。□路饶荆棘,生涯在薜萝。寻常恋君意,同此岁蹉跎。”足证是时水花园遗址尚存,堪供临迹凭吊,而抒发感时伤怀。
第二节 明清时期古宅
一、遗老堂
为明正统年间江西右布政使何源致仕归老之宅,何源曾自号“东吴遗老”,故称其宅为遗老堂,其旧址在西圩(今富观街南旗杆)。豫章祭酒胡俨为之撰《遗老堂记》。何源自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充贡,次年会试中乙榜第一,授德州学正,历仕五朝,为政廉明,捐俸赈济灾民,兴学奖掖士子。苏州太守况钟曾受业于何源门下。时人称何源“文章、政事有古大臣风,家无余资,惟书籍万卷而已”。何源归里后,故旧同好,时来叙晤觞咏,抒发情怀。或揽湖山之胜,访钓于烟波,优哉游哉,尽享遗老之乐。清嘉庆《同里志》集诗中,录有张居杰、魏骥、张洪等所作《过访何方伯》、《送何方伯还吴江》诗作多首。明景泰四年(1453年)何源亡故,孙何昇无子嗣,家道衰落,遗老堂宅第为隐居乡间者王有庆购得。王有庆在“遗老堂”旧址上创建“师俭堂”(今师俭堂为文控单位“留耕堂”之一部分,详见第二章《存世老宅》中“留耕堂”)。
二、有竹居
旧址在庞山湖滨。明洪武初,曾任南康郡丞之任仲真引疾归祖居吴松青龙江后,访旧吴江,喜爱庞山湖滨的湖光山色,遂构建园第,作久居计。其父曾授侍讲学士,曾向拒给朱棣撰写登基诏书的方孝孺赠画竹,遂名其住处曰“有竹居”。任仲真曾赋有《构有竹园》五律一首,述其新居前后之变化。
三、盘窝
为明成化乡饮大宾顾昶居所。顾昶号盘窝,故题其居处曰“盘窝”。原址在东圩,今东溪桥附近。南京国子监学正莫旦曾为之撰写《题顾处士盘窝记》一文,介绍盘窝概况:“镇之少南,市喧稍寂,幽居悄然,如山林者,盘窝也。”其中设施建筑则“堂焉、室焉、斋焉、阁焉、榭焉”。楼、台、亭、阁俱备,俨然为别有洞天的园林宅第。“盘窝”,为主人自谦之辞。顾昶淡于名利,与他为友者,都是一代儒士名流,如吴宽、莫旦、汝泰等,经常诗酒酬酢。顾昶性好善,乐为公益,曾慷慨捐资六百金,将原在距同里湖仅半里处的东溪桥移建于内,以免川圯低隘引人涉水。其友姚明曾作《题盘窝》一首(见《艺文》卷)。
四、栖逸草堂
为明洪武时承事郎任伯通居处。任伯通于明初自宜兴来吴江,醉心湖滨风光,于此筑屋隐读,且性好道学,淡泊恬澹。获悉镇上翊灵道院岁久倾圮,乃独自斥资修葺。并增建道堂,储藏经卷。又在院东侧栽桑种竹,结庐架屋。洪武中授北平布政司参议之故人朱仲南题其居处之额曰“栖逸草堂”。虽不尚豪奢华丽,而花木扶疏、雅淡清丽。任伯通遂自庞山湖滨迁徙来镇,亦以其新居清幽自赏,作《道院东轩作》一首以表心态。镇上儒士隐逸,常集草堂品茗畅晤,论道赋诗。教谕吴骥亦为座上客,曾有《翊灵道院会集赠任翁伯通》一诗,以记志同道合之情。
五、莲浦书塾
原址在镇上之秵稴圩,现退思广场西侧任家弄一带。为清初诸生任大任设训蒙之学舍,地傍荷花荡,故题名为“莲浦书塾”。任大任事母孝顺,以束脩供养其母。时逢灾荒,群盗破门而入,大任以身护母,曰:“吾家训蒙,所有书而已,亲老勿相惊。”盗见其居寒酸,其人清贫至孝,遂感叹离去。大任住处虽蔽庐数椽,而一时贤士名流纷至,如徐枋、包捷、戴笠等,过从甚密,倾心交游,结为莫逆。任大任之曾孙任思敬亦入太学。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巡抚汪志伊书题“五世同堂”额,藩司张师诚题赠“升平入瑞”额,更使莲浦书塾遐迩驰名。任大任生前曾赋《莲浦读易》一首,意境清幽洒脱,浑然超逸。
六、大夫第
在秜字圩之章家浜北岸,为清乾隆时南澳同知金廷烈府第。解放初共有房屋211间。该宅面浜向南,毗连三栋墙门,每栋都是三开间。中间一幢称为直楞墙门,门两侧有青石狮子一对,第二道门楣上悬挂竖写“大夫第”三字匾额,匾的四边雕镂彩纹。直楞墙门两旁通称为东墙门和西墙门。三幢建筑的各房,均由各自大门出入,内部有备弄可交通。著名学者、国学大师金松岑即出生于西墙门内。在西墙门后宅有一小花园,题名为“笏园”,玲珑雅致,清丽绝俗,为金松岑读书休息之处。民国元年(1912年),金松岑合家迁居苏州濓溪坊时,将笏园中之假山石等一并装船运去,另建一园,名曰“韬园”。在西墙门的另一支金氏后裔家中,迄今犹珍藏有黄杨树匾额一方,雕刻“抱经西舍”四字,匾右角题“壬寅夏月”,左角二行题“慕潮贤侄佳雅鉴”和“荔盦钱庆辰”。20世纪50年代,大夫第曾辟为农业中学、同里中学师生生活区。1964年创办吴江石棉社(即江苏爱富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前身)并扩建厂房,遂后分多次把旧有宅第悉数拆毁改造。“大夫第”现无遗迹。
七、环翠山庄
位于镇南西初圩,大燕港畔三元街13号,堂名“宗经堂”,是严宝礼的祖居。系清同治中叶(1866~1871年)画家严友兰所建,布局为东园西行,占地5亩,至民国时期为严友兰子严三和与严宝仁所有,共有房屋84间近2500平方米,其主要业主是严三和,严宝仁只有8间182平方米。严三和是严宝礼、严宝仁的堂叔;严宝礼、严宝仁是堂兄弟共一个祖父,严友兰与严宝礼祖父是亲兄弟。
环翠山庄可分成两部分:
东部又称严家花园,布局别致,以荷花池为中心,池周设有假山、八角亭、船厅、四面厅(原称旱船)、梅花馆(又称书房)、观梅台、花厅、“绿云小憩”、曲桥等建筑。严友兰善画花卉,又精书法,严三和得家传,初画山水、花鸟,后工墨梅墨兰,在画屋四周植梅,室中悬“梅坞”匾额,号梅坞居士、梅坞主人。共有各种房屋31间,其中有三层小楼,大花木园、小翠竹园。荷花池上两座小桥:一座为曲桥,一座为独步桥。独步桥长5尺,宽仅3尺,拱形单孔,小巧玲珑,构筑精美,属“小桥极则”。园中广植翠竹、桂花、山茶、竹桃、黄杨、冬青、石榴等花木,有“环翠”之意,故得名环翠山庄。
民国时期环翠山庄是严家的住宅区,严宝礼早年住过。小部分出租给居民居住,解放初期有一半以上房屋用于出租,1970年房改时列入没收。1980年在严三和子女严万里、严云鹤等人名下留房7间154平方米,在严宝仁妻朱小妹名下留房8间182平方米。1978年起在环翠山庄内开办眼镜厂,并将部分公房翻建成厂房,1983年将长方形旱船翻建成四面厅,四面厅属方形攒尖顶结构,四面装有落地长窗,建筑面积36平方米,高4.34米。1990年前后眼镜厂将私房买下同余下公房一起拆除翻建成厂房。
环翠山庄西部民国时期是源丰米行的行址。源丰米行是当时著名的大米行,有房屋53间。西部沿河有五开间的廊棚,廊棚在60年代初拆除;南面是五开间平房四进,各进间由天幔或穿堂连接;中部是三开间平房四进,房屋之间只有1个小天井;北部是不规则的小屋区及四开间楼房;西北角还有一块空地,原是平房,在抗日战争期间拆成空地。1952年出租给协记米行,60年代由糠麸站使用,1978年后开办五金厂时全部拆除翻建成厂房,80年代后都归眼镜厂使用。
环翠山庄至2003年,虽然留下了旧址,有古树、花池、小桥、四面厅等,但都非原貌,其余都是吴江汇华笔厂的办公楼及车间。
第三章 存世老宅
2003年,同里的明清建筑和民国时期的老宅仍有数百处,本章选择镇上规模较大或有一定特色的老宅85处,连同在本志《退思园》、《旅游》、《文物古迹》等卷中提到的14处共99处(见表6-4)。在民国前,同里大户人家大多起有“堂号”,2003年收集到196个同里的“堂”(见表6-3)。
表6-3 同里的“堂”一览表(一)
名称
始建年代
建造人
主要业主
规模
地址
备注
1
孚寄堂
明嘉靖
陈王道
旅游公司
4410平方米
陈家牌楼
即珍珠塔景点
2
兰云堂
陈家牌楼内内宅
3
玉兰堂
陈家牌楼内花厅
4
宏略堂
陈家牌楼内正厅
5
清远堂
陈家牌楼内花园中
6
予山堂
周石泓
陈家牌楼
7
耕乐堂
明正统年间
朱祥
旅游公司
五进52间
1549平方米
陆家埭
景点
8
承恩堂
明末清初
严宝德等
两进16间
225平方米
陆家埭
9
听松堂
沈惜粹
陆家埭
10
行素堂
黄仲梁
陆家埭
11
崇雅堂
费袁氏等
陆家埭
12
树德堂
钱其莘等
陆家埭
13
文恩堂
严树德
陆家埭
14
盐公堂
严长浩等
两进9间
219平方米
陆家埭
今存明厅部分
15
宁远堂
苏信忱
三进30间
662平方米
陆家埭
今存新宅于
民国9年翻建
16
训业堂
庞翔云
陆家埭
17
世芬堂
清
范公亮等
三进29间
625平方米
陆家埭
18
福茨堂
宋陈氏
陆家埭
19
三谢堂
明
邵康孚
4间88平方米
南旗杆
20
经笥堂
民国初
任申甫
任韵秋等
五进38间
1161平方米
南旗杆
21
留耕堂
清康熙五十年
王文沂
王绍鏊等
3组五~七进
156间3021平方米
南旗杆
西弄堂部分
是文物馆景点
22
师俭堂
明末
王有庆
王天禄等
东弄堂
23
敦厚堂
清康熙年间
王润身等
中弄堂
24
春晖堂
清
叶夏标
南旗杆
25
崇俭堂
王宋氏
南旗杆
26
至山堂
费大凯
南旗杆
27
诚复堂
任郑氏
南旗杆
28
严经堂
顾中坤
南旗杆
29
庆余堂
严殿英
南旗杆
30
澄思堂
钱莼荪
三进9间
195平方米
南旗杆
31
学古堂
清
邵康孚
五进36间
652平方米
南旗杆至东旗杆
含三谢堂4间
32
庸德堂
清后期
钱太初等
四进43间
780平方米
东旗杆
33
康德堂
钱如愚
东旗杆
34
承德堂
清光绪
二十一年
庞元润
庞能一
五进48间
985平方米
东旗杆
35
居易堂
乾隆年间
王曾翼
王江氏
东旗杆
36
宝树堂
沈君修
东旗杆
37
荫余堂
清光绪十一年
任兰生
退思园
景点
38
亨复堂
清中叶
任艾生
78间1770平方米
新填地至书场弄
39
重德堂
清
陈松椿
南书场弄
40
世德堂
清道光年间
曹家
张文伯
五进44间
1333平方米
新填地
不含世德
宾馆扩建
41
长荫堂
任氏共有
荷花荡
42
素行堂
朱遐宣
荷花荡
43
积善堂
董银生
荷花荡
44
有美堂
吴砚孙
荷花荡
45
修德堂
任纯九
两进10间
250平方米
荷花荡
1996年存数
46
富复堂
任畹谦
荷花荡
47
经笋堂
任迈文
荷花荡
48
三德堂
任凯甫
忏荡浜
49
天庆堂
陈马氏
忏荡浜
50
裕丰堂
王荫昌
忏荡浜
51
务本堂
清光绪十九年
叶仲甫
叶昌祚等
105间
2400平方米
烂树头
52
勤补堂
叶仲甫
叶履仁等
烂树头
务本堂内
53
尚义堂
54
经笥堂
任叶氏
烂树头
55
积善堂
叶家
陈明德
三进6间
96平方米
烂树头
56
崇雅堂
费静秀
得春桥东
57
恩泽堂
清嘉庆年间
凌翔云等
25间
397平方米
凌家廊下
58
恩泽堂
章凤岗
凌家廊下
59
听松堂
沈冯氏
凌家廊下
60
承启堂
凌春明
凌家廊下
61
敦本堂
清光绪年间
宋兰阶等
五进37间
905平方米
新驳岸
62
一寿堂
王志均
新驳岸
63
慎修堂
清咸丰年间
金家老三房
106间
2099平方米
新驳岸
64
之凤堂
沈纪铭
新驳岸
65
顺余堂
赵庞氏
新驳岸
66
毓瑞堂
蒋申伯
新驳岸
67
庆善堂
民国13年
陈雅初等
四进62间
1371平方米
红塔埭
68
训业堂
庞家良
红塔埭
69
恩泽堂
张梦篆
红塔埭
70
恒余堂
周秀珍
红塔埭
71
种德堂
朱周氏
红塔埭
72
百忍堂
张良伯
红塔埭
73
有余堂
清后期
潘醉岩
三进12间
203平方米
尤家弄
74
有余堂
清后期
顾信孚
四进13间
287平方米
尤家弄
75
几豫堂
费吴氏
尤家弄
76
丰盈堂
唐王菊英
尤家弄
77
尚志堂
民国初年
朱哉春
五进45间
791平方米
尤家弄
78
静晖堂
沈鸣锵
尤家弄
79
希古堂
清末
叶庆华
四进25间
660平方米
尤家弄至道士埭
80
嘉荫堂
民国11年
柳炳南
四进32间
808平方米
尤家弄至道士埭
景点
81
怀德堂
清
姚 家
道士埭
82
耕读堂
褚金珠等
道士埭
83
贵兰堂
任池砚
道士埭
84
贻谷堂
黄沈氏
道士埭
85
正谊堂
清
陈幼祥
两进24间
477平方米
道士埭
86
寿银堂
张殿英
道士埭
87
福如堂
清
徐平阶等
五进50间
1133平方米
同泰弄
88
福如堂
清
徐泉生等
三进39间
799平方米
伍家弄
89
世德堂
吴国真
伍家弄
90
务本堂
王夏氏
吉利桥
91
德润堂
钱秋临
吉利桥
92
森桂堂
任小苏等
竹行街任家弄东
93
世禄堂
任筱珊等
竹行街任家弄西
94
三德堂
任凯甫
田滩上
今广场
95
经笋堂
任载初
田滩上
今广场
96
培德堂
清
袁啸菊
93间
1673平方米
袁家厅
97
聚庆堂
钱子宜
闵家湾
98
行素堂
黄伯埙等
闵家湾
99
善庆堂
沈庞氏
闵家湾
100
渭起堂
民国14年
吕鉴青
吕公侠等
三进25间
331平方米
竹行埭
表6-3 同里的“堂”一览表(二)
名称
始建年代
建造人
主要业主
规模
地址
备注
101
寿南堂
严年项
竹行埭
102
尊德堂
顾庞氏
竹行埭
103
蔚文堂
清后期
范葵忱等
四进34间
636平方米
范家埭
即范烟桥故居
104
世芬堂
清
范叔敦等
五进49间
805平方米
范家埭
105
存仁堂
范朱金珍
范家埭
106
式谷堂
清代
范吕氏等
四进40间
678平方米
前漆字圩
107
来复堂
清
任百川等
3组四~五进101间
1870平方米
前漆字圩
108
信复堂
清
任翰章等
前漆字圩
109
元善堂
顾骥常
漆字圩
110
世德堂
周增跃
漆字圩
111
世德堂
沈保芬
漆字圩
112
训业堂
庞仲经
漆字圩
113
敦诗堂
范兆芹
漆字圩
114
信堂
邹叔和
漆字圩
115
耕读堂
褚联华
漆字圩
116
敦仁堂
范剑平
漆字圩
117
迎春堂
梅恒强
漆字圩
118
怀蒲堂
叶龙生
漆字圩
119
丰亨堂
清
范书诚
二进8间
143平方米
北墙门
120
孝义堂
胡钦安
北墙门
121
润德堂
钱顾龙珍
太平桥南
122
仁寿堂
费仲光等
唐家屋
123
敬余堂
康熙十八年
金钰生等
三进37间
721平方米
西埭
124
崇雅堂
清光绪末
顾朗秋
顾炳生等
五进35间
645平方米
西埭
125
诚复堂
任孝达
西车
126
盐公堂
明
严长浩等
司前
127
玉虹堂
周凯天
司前
128
敦彝堂
李屏南
蒋家桥西
129
积善堂
清
陈兆熊等
两进32间
583平方米
蒋家桥东
130
春晖堂
清
叶茀康
两进28间
680平方米
严家廊下
131
礼善堂
清光绪初
任湘隐
任蓉裳等
四进51间
1004平方米
严家廊下
132
文笥堂
邹天荫
严家廊下
133
文笥堂
邹儒柏
四进18间
297平方米
严家廊下
134
文笥堂
清代
邹儒柏
两组25间
467平方米
西弄
135
河东堂
民国初
薛绶夫
薛梅春
一进13间
277平方米
西弄
136
敬仪堂
清乾隆元年
王 铨
王稼冬等
八进99间
2428平方米
太平桥北
即太湖水利
同知署旧址
137
行忠堂
任振声等
太平桥北
138
纯嘏堂
胡 家
顾如芬
同知衙门
139
缉复堂
叶潘氏
同知衙门
140
崇雅堂
费吴氏等
同知衙门
141
耕裕堂
清
黄 家
杨荫清
两进17间
409平方米
仓场弄
142
尔雅堂
沈加生
仓场弄
143
敬修堂
李谢宝瑾
仓场弄
144
孝友堂
张兰庭
仓场弄
145
敦彝堂
薛思明
仓场弄
146
茂萱堂
金仲禹
仓场弄
即松石悟园景点
147
听松堂
沈祖荫
仓场弄
148
允綦堂
清末
李星北
三进34间
649平方米
仓场弄至石皮弄
149
思贻堂
金任氏
富观桥头
150
行素堂
黄张氏
富观桥头
151
致和堂
钱秋临
富观桥堍
152
留余堂
王振哲
高地上
153
乐寿堂
民国18年
薛凤钧
薛天游
两进34间
746平方米
高地上
154
鼎元堂
刘季常等
船舫里
155
听松堂
沈仲清
船舫里
156
红上堂
丁金氏
北旗杆
157
世德堂
吕菊云
北旗杆
158
茂萱堂
清
金砚君
五进76间
1786平方米
北旗杆
159
崇本堂
民国元年
钱幼琴
钱家骏等
548平方米
长庆桥北堍
景点
160
行忠堂
任南曾等
长庆桥北堍
161
怀思堂
顾启仁
135间
2774平方米
富观街
西宅别业
162
仁本堂
顾品叔
163
和雪堂
赵钟麟
章家浜
164
务本堂
清道光年间
叶荣光等
两进11间
173平方米
盐店埭
165
贻谷堂
民国初
黄起龙等
四进30间
647平方米
盐店埭
166
五福堂
民国13年
项传德
五间184平方米
盐店埭
167
春晖堂
清
叶与时等
东溪桥头
168
延恩堂
金家
周仁基
两进16间
241平方米
大墙门口
169
庆丰堂
清咸丰年间
刘家杰等
六进97间
1344平方米
刘家弄
170
醉经堂
王哑子
荷包弄
171
翠娱堂
沈石安
叶家场
172
崇本堂
何建章
成字圩
173
余德堂
民国16年
周松庭
四进89间
1855平方米
成字圩
174
世业堂
顾永祺
成字圩
175
希古堂
清道光二十一年
项筠松
三进33间
711平方米
马家廊下
176
慎修堂
金馥章等
泰来桥
177
安丰堂
民国17年
蔡来生
蔡宝钰等
两进21间
627平方米
铁匠弄
178
世德堂
周纪文
袁家白场
179
敦仁堂
清代
钱绍屏等
七进78间
1535平方米
三阳田至铁匠弄
180
敦复堂
任梦影等
三阳田
181
寿山堂
明末清初
朱知稼等
三进24间
464平方米
三阳田
即五鹤门楼
182
来复堂
任孝和
竹行头
183
敦行堂
费君屏
三元桥南
184
藏恕堂
严宝礼
三元桥南
陈去病故居南邻
185
明善堂
1932年
陈去病
42间831平方米
西初圩
即陈去病
故居景点
186
浩歌堂
1932年
陈去病
3间
西初圩
陈去病故居内
187
宗经堂
清同治中叶
严友兰
严万里等
三元街杨家弄
即环翠山庄
188
忠恕堂
邹竹前
南埭
188
森桂堂
李乃荣
南埭
189
森玉堂
郑仲经等
南埭
190
惟俭堂
朱振霄
南埭
191
素行堂
李见生
南埭
192
丰盈堂
唐周氏
北埭
193
承德堂
钱景仁
北埭
194
崇雅堂
费袁氏等
北埭
195
余德堂
叶玉衡
南荒圩
196
华萼堂
费旭中
南荒圩
表6-4 同里镇存世99处“老宅”一览表
编号
名称
始建年代
建造人
主要业主
规模
占地面积
(平方米)
地址
备注
其他卷14处
1
退思园
清光绪十一年
任兰生
2622平方米
5674
新填街
《退思园》卷
2
大庙
南宋嘉定十三年
叶 宣
14000
镇之西北郊
《旅游》卷
3
罗星洲
元
1643平方米
14886
同里湖
《旅游》卷
4
陈御史府
明万历八年
陈王道
4411平方米
17185
富观街
《旅游》卷
5
耕乐堂
明正统年间
朱 祥
五进52间
1549平方米
1791
陆家埭
《旅游》卷
6
卧云庵
明
12间
230平方米
上元街
《文物古迹》卷
7
任氏宗祠
清初
任兰生等
25间
850平方米
1471
红塔埭
《文物古迹》卷
8
南园茶社
清光绪二十四年
金立初
24间
463平方米
东埭南埭
《旅游》卷
9
丽则女校
清光绪三十二年
任传薪
82间
2550平方米
5353
东溪街
《旅游》卷
10
陈去病故居
清末民初
陈去病
42间
831平方米
1565
西初圩
《旅游》卷
11
崇本堂
民国初年
钱幼琴
钱家骏等
548平方米
503
长庆桥北堍
《旅游》卷
12
嘉荫堂
民国11年
柳炳南
四进32间
808平方米
1065
尤家弄至道士埭
《旅游》卷
13
庞氏宗祠
初建光绪二十一年
重建民国19年
庞庆麟
24间
480平方米
2357
高地上
《文物古迹》卷
14
松石悟园
民国13年
金仲禹
321平方米
石皮弄
《旅游》卷
富观街16处
15
西宅别业
明万历初
顾文言
135间
2774平方米
富观街
16
三谢堂
明
邵康孚
4间
88平方米
南旗杆
学古堂36间
652平方米
17
留耕堂
清康熙五十年
王文沂
王绍鏊等
共156间
3021平方米
南旗杆
西弄堂
18
师俭堂
明末
王有庆
王天禄等
东弄堂
19
敦厚堂
清康熙年间
王润身等
中弄堂
20
太湖水利
同知署旧址
清康熙年间
陈沂震
王 铨
92间
1796平方米
太平桥北
21
庞家墙门
清光绪二十一年
庞元润
庞能一
五进48间
985平方米
东旗杆
22
茂萱堂
清
金砚君
五进76间
1786平方米
北旗杆
23
文衡第
清后期
周炳星
三进15间
236平方米
南旗杆
24
庸德堂
清后期
钱太初等
四进43间
780平方米
东旗杆
25
澄思堂
清末
钱莼荪
三进9间
195平方米
南旗杆
26
允綦堂
清末
李星北
三进34间
649平方米
仓场弄至石皮弄
27
天放楼·红楼
民国初年,民国37年
金松岑
16间
504平方米
富观街
28
吴伯如宅
清末
吴伯如
六进30间
756平方米
北旗杆
29
经笥堂
民国初
任申甫
任韵秋等
五进38间
1161平方米
南旗杆
30
乐寿堂
民国18年
薛凤钧
薛天游等
34间
746平方米
高地上
鱼行街15处
31
计成故居
明
顾久源等
45间
984平方米
会川桥东堍
32
潘氏墙门及潘宅
明末清初
潘声阳等
33间
519平方米
漆字圩
潘氏墙门
1间17平方米
33
天主教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
三进26间
498平方米
北埭
全称耶稣
圣心分堂
34
永安典当
清光绪年间
典当公产
十进73间
1515平方米
南埭至北埭
35
周氏旧居
清
潘 家
周松庭
三进42间
762平方米
北埭
36
严文彬宅
清
严文彬
四进34间
588 平方米
范家埭
37
东埭王家老屋
清
王忆庭等
四进40间
719平方米
东埭
38
范家埭世芬堂
清中叶
范君翊等
五进49间
805平方米
北墙门
39
范敬心宅
清
范敬心
四进35间
664平方米
范家埭
40
费巩故居
清
费也敏
四进36间
718平方米
北埭
41
漆字圩任家
清
任翰章等
五进101间
1870平方米
漆字圩
42
式谷堂
清代
范兰畹等
四进40间
678平方米
前漆字圩
43
蔚文堂
清后期
范葵忱等
四进34间
636平方米
范家埭
范烟桥故居
44
丰亨堂
民国初期
范汇如
二进8间
143平方米
北墙门
45
沈丹忱宅
民国
沈丹忱
三进39间
754平方米
前漆字圩
上元街12处
46
盐公堂明厅
明代
严长浩等
两进9间
219平方米
陆家埭
47
承恩堂
明末清初
严宝德等
两进16间
225平方米
陆家埭
48
敬余堂
清康熙十八年
金钰生等
三进37间
721平方米
西埭
49
陆家埭世芬堂
清初
范晋钦
三进97间
1737平方米
陆家埭
50
礼善堂
清光绪初
任湘隐
任蓉裳等
四进51间
1004平方米
严家廊下
51
崇雅堂
清光绪末
顾朗秋
五进35间
645平方米
西埭
52
宁远堂
清
苏信忱
三进30间
662平方米
陆家埭
53
严家廊下春晖堂
清
叶茀康
两进28间
680平方米
严家廊下
54
蒋家桥积善堂
清代
陈兆熊等
两进32间
583平方米
严家廊下
55
西弄文笥堂
清代
邹儒柏
两组25间
467平方米
西弄
56
河东堂
民国初
薛绶夫
薛梅春
一进13间
277平方米
西弄
57
司前金家
民国21年
金福成
金岭南
两进15间
265平方米
蒋家桥西
竹行街13处
58
伍家弄福如堂
清初
徐泉声等
39间
799平方米
伍家弄
59
尤家弄尤家
清同治五年
尤培昌
四进40间
586平方米
尤家弄
60
同泰弄福如堂
清
徐雪聪等
五进50间
1133平方米
同泰弄
61
有余堂潘家
清
潘重远
三进12间
203平方米
尤家弄
62
正谊堂
清
姚 家
陈幼祥
两进22间
477平方米
道士埭
63
道士埭任家
清
任筱珊等
五进28间
420平方米
道士埭
64
袁家厅
清
袁果山
93间
1673平方米
闵家湾
65
闵家湾尤家
清
尤松庆
尤培昌
四进20间
307平方米
闵家湾
66
有余堂顾家
清后期
顾信孚
四进13间
287平方米
尤家弄
67
希古堂叶家
清末
叶庆华
四进25间
660平方米
尤家弄至道士埭
68
尚志堂
民国初年
朱哉春
五进45间
791平方米
尤家弄
69
修德堂
民国初期
任元锡
二进10间
250平方米
广场
70
渭起堂
民国14年
吕鉴青
吕元珪等
三进25间
331平方米
竹行街坝基上
新填街12处
71
侍御第
明嘉靖年间
顾曾唯
刘家杰等
六进97间
1344平方米
新填街
今刘家弄
72
务本堂
清光绪十九年
叶仲甫
叶履仁等
105间
2400平方米
烂树头
73
亨复堂
清中叶
任艾生
78间
1770平方米
新填地至书场弄
74
世德堂
清道光年间
曹 家
张克俊等
五进44间
1333平方米
明清街
不含世德
宾馆扩建
75
典当场内王宅
清
庞 家
王耐园
14间
330平方米
烂树头
76
何家旧宅
清
何嘉瑜
24间
389平方米
南濠弄
77
烂树头积善堂
清
叶 家
陈明徳
三进6间
96平方米
大东溪桥堍
78
金氏诊所
清
叶 家
金慎安
三进14间
253平方米
大东溪桥堍
79
延恩堂
清末
金 家
周仁基
两进16间
241平方米
大墙门口
80
磨坊弄春晖堂
清末民初
叶巩祚
两进12间
231平方米
磨坊弄
81
余德堂
民国16年
周松庭
四进89间
1855平方米
成字圩
82
大墙门吕宅
民国24年
吕钰生
三进30间
564平方米
大墙门
东溪街11处
83
恩泽堂
清嘉庆年间
凌翔云等
25间
397平方米
凌家廊下
84
叶家旧宅
清道光年间
叶国钧等
两进11间
173平方米
盐店埭
也称务本堂
85
慎修堂
清咸丰年间
金家老三房
106间
2099平方米
新驳岸
86
敦本堂
清光绪年间
宋兰阶等
五进37间
905平方米
新驳岸
87
饮马桥堍顾家
清
顾志先等
五进28间
420平方米
凌家廊下
88
东溪桥头王家
清
王士愕
8间
122平方米
338
小东溪桥堍
89
杨天骥故居
清末
杨天骥等
五进35间
692平方米
红塔埭
90
贻谷堂
民国初
黄慕芗
四进30间
647平方米
盐店埭
91
庆善堂
民国13年
陈雅初等
四进62间
1371平方米
红塔埭
92
五福堂
民国13年
项博卿
项传德
5间
184平方米
盐店埭
93
袁氏旧宅
民国22年
袁啸菊
12间
194平方米
南濠弄口
三元街6处
94
寿山堂
明末清初
朱知稼等
三进24间
464平方米
冲字圩
即五鹤门楼
95
希古堂项家
清道光二十一年
项筠松等
三进33间
711平方米
木湾上
96
蔡家老屋
清光绪二十九年
蔡来兴
蔡五宝
四进38间
600平方米
三阳田
97
敦仁堂
清代
钱诒善等
七进78间
1535平方米
三阳田至铁匠弄
98
安丰堂
民国17年
蔡来生
蔡宝钰等
二进21间
627平方米
铁匠弄
99
庞氏新宅
民国20年
庞元润
四进28间
778平方米
厂滩头
第一节 富观街老宅
一、西宅别业
位于东柳圩。又称顾家弄。面河朝南,东至石皮弄,西与崇本堂相连(花园部分与允綦堂相邻),北靠石皮弄。现有房屋135间,2774平方米。
西宅别业始建于明万历初,由顾文言(号吴川,明万历元年贡士,湖广靖州府江陵县儒学训导)所建,后系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进士,官至江西兵备道、江西刑按察司副使的顾自植(字公立,号含素,顾文言孙)宅第。清康熙年间多次修建。新四军6师18旅组织科长、革命烈士顾葆恒出生并从小成长在中部第六进内。
西宅别业的房屋可分为3组,中部一组是顾家绶封公支,有七进67间(含1958年拆除大厅5间),房改前第一进业主是钱家骏、钱家华兄弟(即崇本堂房产所有者)。1953年,有13间原顾寿生房屋接管为公房,其余房产归顾昌莺、顾昌栋、顾昌汉、顾昌丽、顾敬恒和顾仲芳等所有,该组东部有备弄1条,3组房屋都可以从此弄出入。东部一组是顾家友杰公支,有三进32间,可从石皮弄出入,1970年房改前业主是顾吟春、顾昌栋等,其中北部三楼三底及两边楼式厢房为顾吟春于民国16年(1927年)在院地上建造。西部一组是顾家僖愚公支的,在崇本堂以北,有走弄与崇本堂备弄连接,共三进18间,北面与花园相连,房改前业主是顾品叔和苏琴芳(顾启仁之妻)。
中部一组的第二进原是5开间正厅,于1958年因成危房而拆除,现旧址空地尚存。该厅为明代建筑,据目击拆屋之邻居称:厅柱下均为木柱础,柱础之下为方形青石。其后是四进楼房,内宅槅扇上均有雕刻,迄今还在楼房第四进、总第六进的石库门后有保存较好的砖雕门楼一座,上嵌“棣萼联芳”四字,上款书“甲戌秋日”,下款书“纳生钱襄”。“甲戌”应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钱襄于康熙时曾任贵县县丞。在题字砖雕两端各有一块砖刻浮雕,雕刻精湛。左侧一块从局部残损的图案辨识,为“徐庶走马荐诸葛”,右侧一块缺损严重,从仅存雕像难以推测原意。门楼两侧都用精制的砖刻垂莲镶边,两旁八字墙用水磨方砖贴砌,上部有屋檐承接滴水。1997年此门楼曾移建世德堂,后经交涉复归原处。
其后花园名为“愚园”,习称“顾家花园”。该园精巧玲珑,井然有致,有罗汉松、桂花树、广玉兰等各种花木,还有假山、花池、三曲桥、亭、轩等景,花园围墙上爬满古藤。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被街道居民辟为菜地,“文化大革命”期间,园内名树古木悉被砍伐,花池填没,亭轩拆毁。从此该园无存。1975年房管所在该处建造平房2幢15间397平方米,安排住房困难居民居住。
房改后西宅别业内的房产经过收购、交换、拆除、搭建等变动,私房数大幅减少,现有私房6户27间502平方米,公房108间2272平方米。
中间一组房屋本来可以从正门前后互通,现已将各进间的正门堵阻砌死,只能从备弄出入。西面一组因崇本堂作景点开放,正门和备弄都不通,只能从中间一组备弄或石皮弄出入。
西宅别业总体保存较好,房产保持明末清初之形制,区域内没有砖混结构的楼房,是典型的同里镇明清时代的深宅大院之一。
二、三谢堂及邵氏旧宅(学古堂)
落在西圩南旗杆与东旗杆连接处,公园桥(原名得春桥)堍号学古堂。朝向南,东和南两面临街面河,西靠文衡第周宅,北接庸德堂。其中三谢堂建于明代,其余房屋在三谢堂建成后历年添建。解放前是邵康臣、邵康孚兄弟的祖传房产。邵氏认为其厅是风水宝地,要后代谢天、谢地、谢祖宗,故将其祖传的明代建筑起名为“三谢堂”。邵氏旧宅共有房屋五进36间652平方米,其中三谢堂房屋4间88平方米(含弄堂间,不含添建部分)。
邵氏旧宅分东西两部分。东部房产在解放前归邵康臣所有,共有房屋三进15间259平方米,均为平屋或坡屋。由于受地形限制,房屋建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其第三进的房屋内有2个阁楼,中间用方砖铺地,两边都是地板间两进天井内各有一普通门楼,前进由于房屋低矮,门楼也低矮,有一些简单花纹砖雕,后进门楼现已破旧不堪,天井中间部分用石板铺地,旁边用碎石铺地,老式的门窗,可以看出过去是用蛎壳采光,现改用玻璃,门窗上雕刻很少,现只有第二进有几扇内窗上有花纹及花草之类的木雕,其余未见雕刻。西部是邵康孚的房产,共有五进21间394平方米。第一进是平屋2间,第二进是三谢堂,第三进是一楼一底和4间平屋,4间平屋中东面一间归邵康臣,第四进只有一间平屋,第五进是一楼一底带厢房。此外还有一些附房,由于是普通古代民居,没有门楼、斗拱、雕花等,前两个天井较大,中间常走的地方铺有长条石,两旁用碎石铺地。
三谢堂面阔3间,另有弄堂间1间,共4间,房屋低矮,檐高只有2.25米,无装饰。东面2间是青砖铺地,西面1间是地板间,为明代一般民居,其显著特点是柱下的柱墩用硬木制成,后建的柱墩一般用石材制作。其北部在清代曾扩建出2.3米,并将每间房子南北一分为二,由于北面扩建房太小,又将原墙体南移了1.1米,俗称移动一架壁,形成现在的格局。
邵家弟兄的房产在1970年房改时列入没收,当时邵康臣房产全部没收;邵康孚在顾家弄留房1.5间22平方米。至1980年落实房改政策时,邵康臣留房在其第一、二进,共8间126平方米。邵康孚留房在第三~五进,共9间143平方米。
邵氏旧宅房屋解放后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产权人经买卖、继承后为邢巧生、汪爱珍、刘城。第五进私房主刘城在2000年翻建过楼梯间,装修过部分房屋。邵氏旧宅中三谢堂部分现在是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用作同里镇老年体育协会的活动室。邢巧生将房屋买下后,于次年利用东南角桥堍下一间开了个小卖部,现在连墙门间作为店面出租。其余房屋都用于住宅。
邵氏旧宅现有私房3户17间284平方米,公房20间362平方米,共有房屋37间646平方米。
三、留耕堂(含师俭堂、敦厚堂)
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位于西圩南旗杆,共有房屋3组,每组五至七进,3组房屋东部各有一条备弄,分别称东弄堂、中弄堂和西弄堂,在中弄堂和西弄堂之间沿街一至三进共平屋6间是王氏宗祠。第一至二进各横式平屋1间,第三进平屋4间。留耕堂房屋1970年时共156间3051平方米,是一个明清建筑群,占地将近十亩。
1986年批准的吴江市级文物控制单位留耕堂包含师俭堂和敦厚堂两处,三处老宅紧靠在一起,以备弄为界,房主都姓王,同里人将三条备弄合称为“王家三弄”。东弄堂及东弄堂西房屋是王有庆在遗老堂的遗址上创立的师俭堂(遗老堂详见本卷《历史古宅》)。王有庆字君隆,号养讷,隐居乡间,以诗酒自娱,不求闻达,明代后期迁到镇上。中弄堂及中弄堂西房屋是始创于康熙年间的敦厚堂。西弄堂及西弄堂西房屋是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科举人王文沂始创的留耕堂。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举人王时彦,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科举人王堡,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举人、乾隆四十三年戊戌戴亨榜进士、嘉庆己未年(1799年)授浙江按察使的王锟(字振伯,号翠庭)等人都世居于此。
留耕堂是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王绍鏊故居,王绍鏊在此出生、居住和求学。他在留耕堂有祖传房产,民国时期用王恪成名字登记用地两块,面积分别为4分1厘3毫和5厘6毫。至文革前在王绍鏊名下有房屋17.5间226平方米,房屋的西部有一个花园,称王家花园。1970年房产列入私有房屋改造(以后简称“私改”),至1980年产权全部发还。发还房屋后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出售给吴江石棉制品厂(即吴江新型建筑材料厂)、吴江电机厂和吴江航运公司。余下三间半平屋72平方米,原打算在1989年出售给苏州求精机械厂,由于王绍鏊长子王辅世出面并经民进中央给吴江县政府发公函“为保留仅有的王绍鏊故第,不同意出售”,才得以保留。2003年,这三间半房屋是王绍鏊2子3女的共有产。
现同里历史文物陈列馆内房屋共21间,房改前是王震生和其妹王玉珍的共有产。民国时土地权状上为王震生与王恪成(绍鏊)共有。
因房屋成片危险,东弄堂和中弄堂的第二、三进在1978年由房管所翻建成两层8开间砖混结构房屋一排。翻建后中弄堂不通,第一进弄堂用于居住,后面的与西弄堂打通,从西弄堂出入。
西弄堂内由吴江新型建筑材料厂于1981年翻建五楼五底砖混结构的职工宿舍。翻建后王家花园就名存实亡,但此地仍叫王家花园。
留耕堂第五进是房厅,立帖式砖木结构房屋保存较好,通面阔17.85米,进深10.63米,高5.21米,房厅对面有门楼一座,也是留耕堂现存的唯一一座门楼,上刻“忠厚贻谋”四字。
留耕堂内因房屋翻建和建造小屋等房产数量增加,至2003年有私房12户1003平方米;优售房19户1118平方米;单位所有房产5处364平方米;直管公房2403平方米,租户37家。共有房屋4888平方米。
四、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
位于东柳圩太平桥北堍东首,俗称同知衙门。面河朝南,东是茶馆弄,后部与崇本堂相连,西是仓场弄,北接允綦堂,东北与顾家花园相邻。
同知衙门房屋始建时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历官营缮司主事、礼科给事中、刑科掌印给事中陈沂震(字起雷,号狷亭)的住宅。雍正初年(1723年)陈沂震被抄家,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