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课文课件

  教师上课前准备教案课件是一种表现负责的工作态度,但是并不是随便就能写好的。教案是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前提,必须经过精心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在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给大家推荐的是“春课文课件”,欢迎大家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最新资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瀑布的壮观景象和遭受破坏后的样子。

  2、了解大自然的美妙绝伦,唤起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大瀑布悲剧的原因及葬礼的重大意义。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大瀑布的葬礼。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场为了大瀑布举行的葬礼。

  大声地把这条瀑布的名字喊出来。课件出示。

  2、质疑课题

  看到课题,你是否有什么疑问?

  (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

  二、初读课文

  1、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你进入课文中去了解。昨天都预习过了,那我们一起看看预习的效果怎么样。

  课件出示词语,有些词语可能比较难读,你觉得哪些词语读的时候应该注意。

  请你大声的读给大家听听。大家一起来。

  2、难读的词语解决了,那朗读课文的难读就要小很多。拿起你的课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后思考刚才的问题,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

  生自读

  3、谁来说说?你可以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三、进入课文

  1、感受昔日瀑布的雄伟

  从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因为所以中我们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原来昔日的大瀑布是如此的雄伟。

  (1)你是否已经发现了这条雄伟的大瀑布?快把它找出来。

  大家一起说,在第几自然段?(第三)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这一段。

  你读着读着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条瀑布?你可以使用书上的词,也可以自己想。

  生回答并板书三个词语。

  这幅画面是否让你想起一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学们反应很快。

  (2)让我们再次近距离观察这条瀑布。课件播放瀑布视频。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了更深的感受。

  这条瀑布是如此的雄伟壮观,因为它——

  这条瀑布又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因为它——

  这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因为它——

  2、感受现在的“凄凉”

  (1)然而,我们也发现了,这条瀑布是“曾经”雄伟,那么现在呢?

  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读了之后你的心情怎样?你的呢?(叫2-3个)

  (2)是的,现在的瀑布就像一位老人,变得——生一起回答并板书三个词语。

  让我们一起看看现在的它。课件出示。欣赏完后立即出示下一课件。

  (走近学生)你的脸上为什么写满失望?读。

  你为什么又眉头紧锁?

  你为什么在唉声叹气?

  3、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什么?(第六自然段)

  是啊,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随意破坏,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然而不管我们如何伤心难过,大瀑布是永远不会再出现了。所以,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转到最后一句,课件出示)

  让我们记住巴西总统的呼吁——

  让我们向全世界的人发出呼吁——

  四、拓展练笔

  我们不愿大瀑布的悲剧重演,然而生活中却不断在重复着这样的悲剧。

  课件展示。

  (1)这些是已经灭绝的动物。曾经它们和我们和谐相处,曾经它们快乐的生活,曾经它们带给我们许多欢乐。可是现在你只能在图片或者博物馆里看到它们了。

  (2)这一个个树桩像是在向我们人类抗议,这一节节树干又像是在哭泣。

  (3)这是我们生活的一角,也许某一天,我们生活的环境会变成一个大垃圾场。

  (4)这更是一幅令人心碎的画面,渔民们辛辛苦苦养了几年的鱼一夜之间全部死亡,损失可想而知。

  这一幅幅画面触目心惊,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经不起人类的折磨。那就请你拿起笔,写下你对人们的呼吁好么?(放音乐)

  五、小结全文

  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母亲。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第20课《纸船和风筝》。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深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它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教学目标:

  1、认识“莓”“吵”等8个生字,会写“坏”“松”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激发学生对真挚友谊的向往。

  4、使学生懂得当朋友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时那种快乐的心情。

  难点是“扎”的读音和“抓”的书写。

  *教具准备:

  课件,风筝,小熊的图片和头饰,玩偶小鸟,录音机和钢琴曲磁带。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吃惊,老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学生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课件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设计了谈话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设置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进而体会课文的含义。

  六.说过程:

  (一)、设计情境,激发兴趣

  1、引入课文中没有的角色“小鸟”,拿一只玩偶小鸟亲切地与同学们打招呼,说明它的来意,和学生一起学习。

  2、“小鸟”带学生去看书中的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及比较难读的句子,培养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通过4人小组讨论,记生字的方法,汇报给大家。

  2、出示4个较难读的生字,生自由读,指名读。

  3、通过做游戏的方法学生字,记生字,难写的“扎”“抓”师反复强调。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了解小熊和松鼠成为好朋友的经过。“小鸟”以“我是他们的邻居,怎么不知道他们怎样成为朋友的?”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2、童话是容易感染的,让学生通过自学,找找划划在了解教材的过程中,就会让学生了解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心情,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体会友谊给人带来得快乐。

  3、师简笔画,形象地演示小熊和松鼠成为好朋友的过程。

  4、小熊和松鼠闹别扭后双方都很难过矛盾,这时,“小鸟”站出来主动要求倾听他们的心事。在向“小鸟”诉说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深深体会和理解了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朗读这一部分时要配上忧郁、低沉的音乐,以烘托气氛。

  5、学生分角色朗读及表演。

  七、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

  一、说教材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11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11个字,会写4个字

  (二)教学难点: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四、教师教法

  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学生学法

  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六、教学程序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八、抓关键点的方法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

  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九、板书及习题设计

  1、板书:

  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2、习题设计: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

  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

  子的含义。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四、重点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

  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形绘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兼备,真切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节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背诵的好文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凉”两个生字,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运用了自制的大幅挂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空间距离,时空差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秋天景物有一个深刻认识。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如: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情境教学法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力量,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节课一开始就运用了师生拍手齐诵儿歌《秋天到》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还让学生动手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在画画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游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环节中运用画画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设计了“摘苹果”竞赛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练练——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陶冶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还是去郊外秋游。请大家打开课文。

  课本上有一幅非常美丽的秋景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相机出示图画。)

  二、进入情境,美读课文

  (配乐)呀,这儿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师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小朋友,请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走吧!

  请同学们继续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生自由读课文)

  (随机教学)

  1、让学生在读、评、画、议中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采用多种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画:给学生一幅轮廓图,让学生给各种景物涂上颜色。抓住“颜色美”这一特点,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议:让学生自由走动交流、展示自己的画。

  2、让让学生在玩、读、评中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游的快乐。

  玩:让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体会快乐的感觉,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读、评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苹果”的游戏,进行说话、识字训练。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大家送来了一棵苹果树。呀!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你们想摘吗?可是,秋姑娘说了,你们要回答出她的问题才能摘。

  2、 出示问题:

  ①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③“郊”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④“凉”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四、整体感知,深化主题

  1、再读课文。

  2、秋天的景色美吗?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一下秋天吗?

  (学生思考,发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掌声》,首先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从新课标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等因素来谈《掌声》的设计构思,从主观愿望、客观效果来谈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教学设计,最后谈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掌声》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领作用。我想: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小英”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能质疑,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掌声说课稿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情感,扣住情感升华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视频资料,使课件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直观、形象、视觉效果好。

  3.创境想象法:创设假如小英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环境,让学生以想象谈话的形式理解文本。

  4.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渲染 启动情感

  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乐曲的音调,开课时我用激情的语言为本课定了情感基调,这样就让我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学习情景之中。

  (二)整体感知 积蓄情感

  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打破了一篇课文从头到尾顺着讲解的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为了消除朗读中的障碍。我首先把文本中易错、难读的字音利用课件演示进行预习检查、强化。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关键词语的理解,探究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边读边悟,随悟随记下自己的感受,也是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潜心品读 升华情感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感悟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词语和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但我更侧重于在自主阅读中为学生搭建开放阅读的平台,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入情入境的朗读足以让关爱之情,感激之心渗入到学生的心里。不仅让他们学会了阅读,更重要的我是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教会孩子们学会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联系实际 延伸情感

  在学完课文后,为了弹响属于学生自己的那根情感之弦,我让孩子看《掌声响起来》视频课件,为下一步的朗读和仿写放飞思维,积累素材,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五)课堂总结 内化感受

  当不同内涵的视频响起的同时学生为身边人鼓掌,这样呈现出立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说板书设计

  其目的在于依据课文内容,突出重、难点,清晰、美观、简洁,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认识:

  1.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的每个环节,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选择教学策略,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理念,并向课外拓展学习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2.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授之以渔,点拨方法,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点燃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个别环节的精细化处理还有待加强。我为了照顾全体学生,使后面教学时间紧张。有待于加强整体设计的科学性。

  我觉得课堂永远没有“完美”二字,但也正是这遗憾成为我探究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海探幽无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智慧尽量减少教学遗憾,让我的课堂每一节都精彩!(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