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学校的传媒专业,考研分数都要360—380,甚至更高,这对于跨专业考研来

  谢邀。

  小编认为,新传专业分高,一方面是因为其门槛低,属于热门专业,每年都有大量工科学生跨考,竞争激烈,而录取名额即使扩招了,每年考研人数也是猛增的,由此造成新传考研分高;另一方面,新传考研属于文学类或新闻与传播类,如果是前者,那么一般考英语一,如果是后者,一般是考英语二,而考新闻传播的大都是文科的学生,英语和文科的学习底子本身就好,加之新传专业本就没什么太大难度,所以造成高分的现象。

  但是,虽然新传考研竞争尤为激烈,但是每年都有许多工科学生跨考,就拿小编考的学校来说,去年跨考生占到百分之四十。所以说,对跨考生来说,这个“难”不是难在你跨考的这个新闻传播专业学起来难,而是竞争激烈,人数多,名额有限,自然会把分数线拉高。

  小编为你找到了一篇跨考的经验贴,你看一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2、成绩排名:初试排名第13名(并列,今年初试大家都咬得比较紧,同一分数都有3个人并列,且前后只相差1~2分)

  复试排名第4名,加权后总排名第5名(中大最终结果采取五五开,所以进了复试不代表万事大吉)

  关于择校

  有句话叫“北有北大燕园,南有中大康乐园。其实之前一直没去过广州,就连岭南地区都未曾涉足。但在印象中那就是个温暖,安逸,舒缓的地方,就像粤语歌曲里的悠扬和轻慢。

  “人文新媒体”是中大传设院的slogan,可见学院的新潮和年轻。首先给大家介绍下中大传设院的专业设置:

  专硕:

  1.财经新闻(契合新闻付费转型的发展前景,财新是很多专业记者的白月光,前任院长胡女士也是财新的一把手);

  2.交互设计(产品经理梦工厂;互联网虽已进入下半场,但产品依旧改变未来);

  3.大数据传播(大数据时代不用多说)包括今年新开的非全日制“数字媒体”专业也是“新”得从头到尾。

  学硕:

  中大的学硕和专硕都是两年制,这一点简直是死死锁住我了,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赢得时间也是某种优势;并且新闻和传播两个方向都有涉及,虽然要求高但学到的东西也更多呀。

  学术氛围的话,每年的新闻业年度发展报告和应用新闻研究报告都是中大来扛大旗,其他一些媒介融合,媒介与文化(去年探讨过朱一龙、饭圈等话题)的学术论坛也是相当优渥。

  虽与一些老牌的新传院校风格不同,但中大本身双一流前10的招牌,贴近业界的专业设置和学术方面的不断发展,所以传设院势必会是新传院校中的一匹黑马。

  备考干货

  01

  关于初试

  对于时间安排,大家千万别学我......复习开始得太晚主要是琐事缠身,还是归结于没有定心(所以下定决心的考研er一定要定心行动)。7、8月我还在上海参加一个国际会议,8月中下旬才把参考书给张罗齐,别人要开始背书了我才开始看书和整理笔记......9月回学校后其实也一直在追之前的进度,9月底差不多才进入该有的复习状态和开始背诵。

  日安排是早8-晚10,后期回寝室后有时候学到凌晨1点多,于是背书背着背着就流鼻血了……

  因此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可浪费的时间,那么制定计划尤其重要。当时给自己准备了一个考研本,里面会记录一些计划、考研信息、个人的总结和反思等等,封面可以贴自己目标院校的照片,也算是一种激励。首先要拉出时间线,比如几月到几月是第一遍看书,几月到几月是第二遍看书+笔记整理,几月到几月是第一遍背诵....第二遍背诵、练题、热点、英语真题第一遍....政治.....同一时间段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几项大任务叠加,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后期才不会慌乱;其次,日计划最好以时间点来规划,前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分配时间:如跨专业的重心在专业课,公共课稍微放一下,后期的日计划就是模拟考场,比如政治、专业一放上午,英语、专业二下午复习。最后,就是要总结每天到底做了哪些事,进行一个量化,总结不足,不断改正。我常在自己的考研本上骂自己,比如哪天太拖沓了或者效率太低,再这样考不上了.....也算是十分清奇的自我排解了。

  政治

  政治我开始得不早不晚,8月底开始的。主要还是基于肖大大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然后搭配着旺仔(徐涛)的网课进行学习。

  大致安排:

  1、选择题:精讲精练和1000题配套学一章就刷对应的题目,三本书一共刷了两遍;网课是主要选的比较难理解的章节选择性观看的:如马原的哲学、经济篇章;思修法基的法律部分;后期冲刺的时候买了各家的模拟题(刷选择题,看答题)来刷:肖四肖八、徐涛的、腿姐的、任的、米的。

  2、大题:主要还是背肖4,肖8都背得很敷衍- -;徐涛的小黄书买来了也没有全背,因为后期时间真的蛮紧的,也是对肖四进行一个补充。(所以告诫大家一定不要屯资料,不要看到其他人买什么就买什么,找到自己的节奏;比如过政治第二遍时很多人买《风》来背的时候,我因为不喜欢花花绿绿的排版就买的涛涛的背诵手册,找到自己舒适的感觉还挺重要的)

  3、选择题:按照我上述的学习方法,基本能保持70、80%的正确率(因为每年还有时政的选择题,其实挺容易错的)

  4、干货:要整理自己的错题库!但绝不是抄题。政治选择题就是一个个的statement(陈述)构成的,所以就像记英语的固定搭配一样,记住准确的语料,或时间节点(如下图)第一要义还是第一方针?改革还是革命,其实这些就是选择题的坑啊,你先自己理顺了就不会往下跳了,而且后期回顾的时候直接拿着自己经常选错的背就OK了,比较节约时间。

  

  

  专业课

  因为是跨考生所以为了不让专业课给自己拖后腿,所以重心适当向专业课倾斜的。

  1、书目

  针对这一点,由于中大传设院不指定参考书目,因此我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广搜经验贴,然后合并同类项,把每一篇经验贴”都提到的书籍”整理出来(其他多的书也没时间看和背诵)个人认为是比较高效的方法。

  具体书目:

  (1)《传播学引论》 李彬(比较浅显,适合跨考生当入门教材)

  (2)《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

  (3)《传播学教程教程》 郭庆光

  (4)《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必须得是第六版!)

  (5)《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刘海龙(这本书对于传播效果部分真的梳理得超级好)

  (6)《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前年媒介素养的论述题就是里面的原题)

  (7)《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这本书对于一些理论的实验和推倒解释得很清楚,可以应对专业二可能会考到如“议程设置的因果关系是什么研究得出来的”等问题)

  (8)《社会研究方法》 风笑天(专业二靠它了,不过针对专业二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如“线性回归”、“非参数检验”这样偏统计学的知识 有时间就翻翻《新闻传播统计学基础》by曾秀芹

  (9) 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 张志安 (当年最新版) 前几年的也可以找来翻翻

  (10) 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张志安 陶建杰 (这本书对于新的传播现象和传播产品案例的分析很透彻,能培养论述题的思维)

  还有其他一些相关书籍(根据个人需要,不一一罗列)进行了选择性章节的阅读(如传播学史),也供补充自己的笔记。

  上述的一些重点书目,如(2)、(3)、(5)、(8)大概背了3遍,其他书籍也要尽可能非常熟悉。

  2、报班

  那段时间其实存在一种“考研恐慌”,也就是自己复习与报班之间的游移。针对报班我想说的是以我为主,明确短板,做好规划。因为是跨考,虽然有双学位的辅修,但其实和考研是属于两个逻辑。在基础方面,要克服不必要的焦虑,但也不要盲目自大。当时跟着自己的安排开始背书之后,会发现拿到真题可能还是脑子一片空白,因此这时候就要提早训练答题思维,适应答题模式,不要想着把什么都背好了再来碰题,真心来不及的!所以我在第一遍刚开始背书的时候就在跟爱传播的答题班,答题班分了新闻理论、史学,传播理论、史学、广告、新传法制等等多个模块,覆盖面比较广,有些板块即使目标院校不考我也有凑着听听,毕竟人文社科需要拓展的知识面实在太广阔了,多学不是坏事。记得当时就算不能完全闭卷,并且写出来的答案现在看来也完全入不了眼.......但交作业超级积极。一周最开心的事就是查阅学长学姐给的作业反馈,因为知道自己的漏洞才能明晰修正的方向,配合讲评课的知识补充,自己有感觉到明显的进步。包括后期两套模拟卷虽然像打仗一样地完成了,但也正是因为那两次模拟考试才使得我在考场上自己的节奏下答完了题。(毕竟每年都有很多同学做不完题)

  3、自我扩充

  (1)热点事件:“一入新传门,天下的瓜都分我一份”新传考研是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因此也别奢望用老年机了,因为你得追热点。比较高效的方法是“热点+解析+自己的思考”这些可以在睡觉前,吃饭后没事多刷一刷公众号

  (2)案例:很多人说热点即案例,我以为不然。只有你真正掌握,懂得运动,分析的热点才叫案例。要懂得案例的分门别类,如:危机公关、互联网乱象、新技术产品、媒介伦理事件、网络舆论事件。要形成自己的案例库,以便以后在答论述题的时候自如地调配。这里推荐大家在刷完公众号之后去手机备忘录里做笔记和补充,不要刷完就刷完了。

  (3)专题与论文:考研的论述题不是让你写作文,而是要懂得如何学术地解剖现象、分析原因、给出措施。现在大家都是肚子里没货的阶段那就要学会自我补给。学院老师的论文(特别是院长大大的,我当时打印出了硬币那么厚一本院长论文集)、当前学界大牛的论文都要进行广泛且有方法的阅读,并形成自己的专题。比如:智能媒体、短视频、互联网治理、自媒体、知识付费等每个专题我看过大概5-10篇论文后,从what、why、how各方面有做梳理。一方面可以押押题,另一方面从大了说能拓展你的思维和知识面,从小了说论述题的小标题就是在论文阅读中模仿和锤炼的。总之,论文是个好东西没事多读读。

  (4)数据报告和语料:当你不知道论述题怎么开头的时候,请认真记下当年CNNIC、皮尤或其他研究机构的官方数据报告,这会让你的论述更具科学性和说服性;还可以目光向上:比如XDD针对媒体舆论的讲话、部署:四全媒体、新型主流媒体的概念、新闻工作者的四力等,形成自己的语料。

  02

  关于复试

  虽然估计大多数人都会用逆袭两个字来形容我的复试,但我想说的是每一次逆袭是偶然更是必然。关于复试的经验分享可以等大家拿到第一张入场券再回过来细细阅读。

  1.时间:我是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再开始准备复试的,按照以往时间觉得一个多月时间基本是足够的;然而,按照往年的安排,复试时间大致是在3月底的样子。然后,今年.......直接提前了10天,凌晨出了复试名单之后我直接改签了之前已经定好的机票(参考往年的分数线知道自己进复试是没问题的)

  2.准备工作:回顾之前初试经验贴里提到复试的经验部分,大致了解了考试类型和安排设置。我在一张安排表上大致罗列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的准备工作。按照往年笔试分英语文献的翻译,专业类文章的翻译;面试是针对个人情况进行提问先中文后英文。

  3、英语方面:我整理了去年一年《国际新闻界》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在原有的翻译基础上学到了很多新传类专业词汇,然后专业类文章主要通过做雅思阅读去练习。一切准备都做好了之后,今年中大取消了英语笔试。(微笑)

  4、面试方面:好好梳理了过去3年的学习和实践实习经历,形成了自己的简历、作品集,包括自己每一条经历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老师的追问都有预设去回答;专著阅读方面,在初试完之后看了两本新传类的书籍,阅读和有一定的自己的想法又结合了最近的一些热点,所以要是被问到基本能回答得较为完整。

  因为是报考的学硕,所以中大老师在科研设想这方面一直很重视,因此要在面试中展现个人的科研素质很重要。跨专业的同学要尽量产生与本专业的联系,把它当作是辅助你继续在新传方面开展研究的一项工具和基础,这样会显得更有诚意,也更有说服性。不建议形成书面的研究计划,因为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研究计划在老师面前也是漏洞百出。主要是展现你的研究方向,问题意识,以及对这方面的了解(专著和论文的阅读,至少要了解你未来研究领域的版图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而实际情况是:也许是因为翟XX事件,中大今年在学术风气方面全面肃清,不允许学生带任何个人背景资料进入考场(包括个人简历)。其实这样挺好,那么就完全比拼你个人的综合素养和即时表现。所以整个面试主要围绕学术问题展开,一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后老师们开始了问题的“狂轰滥炸”,回想当时肾上腺素飙升的十几分钟真是life moment.....

  关于英语面试主要是针对个人问题提问,而我因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秀了一段自己的第二外语小语种(沉默的老师们都抬起了头),所以老师很感兴趣就问了我为什么学这个语言。这里要感谢过去三年我参加的大大小小如希望之星、外研社等英语演讲比赛和其他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比赛,拿到问题之后没喘气的说了2分钟,然后老师直接打断我说同学可以了......因为今年取消英语笔试,其分数加在了英语面试上,也许相对来说我也讨巧不少。所以大家要相信,你的过往,你所为之努力和付出的,在将来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回报你。你只管做好充足的准备,答案由命运来揭晓。

  关于感慨

  码字码到这里,心里好像又多了一份笃定和安然。感谢那个曾经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自己。严格意义上,我并不算是一个极度勤奋刻苦的人,也许只是比较“拎得清”和“坐得住”。

  其实路并不平坦,也许从复习开始到考试结束你都会源源不断地收到同学朋友出国、工作offer的喜讯,各类招聘信息的诱惑,以及家人和老师披着关心外衣的无形压力。我的看法是,要“玩得起”。既然选择考研那就一条路走到黑,抛开结果不谈,学到的东西是谁也抢不走的。当你每天坐在书桌前,在哗啦的翻书声中,伴随光阴溜走的应该是心中的浮躁,而收获到的应是内心的平静。

  其实你并不孤单,你有一个自习室里每日相见最熟悉的陌生人们,更幸者你能找到志同道合与你为梦想并肩作战的研友。无需过于苛刻,适当的奖励下自己,比如我和我朋友会约好每周四点一杯奶茶作为慰藉,“就当日子太苦,想吃点甜”。

  其实梦并不遥远,借用以前一直激励我的一句话:考研就是一场蒙着眼睛的赛跑,既然不知道对手实力如何,那何不全力以赴,也许赛程结束睁开眼睛,你就是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人。一路研途,一路风景……

  此外,爱传播公众号还有多篇跨考成功经验贴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你,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wngaichuanbo)。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