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对婚恋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尚未发展之时,媒人垄断了婚恋市场的信息权力。随着人工智能和算法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恋爱、婚配也受到影响。那么,算法匹配介绍对象的方式,能够被当代年轻人接受吗?

  谢邀!站在当代青年人的角度,恋爱、婚配已经成为了绕不开的话题,逢年过节,相亲似乎已经变成了除春节联欢晚会之外的又一档固定节目。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相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从前的非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媒妁之言”占据着很大的分量,要说是媒人垄断了婚恋市场的信息权力,也确实是所言非虚。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步入信息化时代之后,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大家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剧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恋爱、婚配的方式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恋爱和婚配。国外有了先例,由于我们的邻国日本的父母不催婚,日本生育率持续低迷,日本政府不得不为年轻人操碎了心。在2020年的时候,日本政府计划未来以 AI 支援各地的婚配事业。斥资二十亿日元打造AI配对系统,不拘泥于年薪及年龄要求,能根据用户的兴趣、价值观以及系统内的搜索记录,筛选出可能对自己有好感的人,即使对方设置了不符合自己设置的条件。

  日本埼玉县在2019年的时候有过尝试,2019年通过政府婚介服务成功结婚的38组情侣中,通过AI推荐成功配对的超过半数,达到21组。日本的例子告诉我们,AI匹配对象是完全可行的。

  国内也有将人工智能与婚恋相结合的设想,今年1月25日由光明网举办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征集活动上,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提到,婚恋网站需要收集性别、收入、长相、学历等一套隐私信息,才能提供匹配服务;百合佳缘集团的代表也表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相关成长环境包括家庭条件,包括教育水平,可能很快的能筛出来更合适自己的对象。以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国内互联网平台的能力,国内也完全可以做到AI算法智能匹配对象。1月25日,“善用人工智能拥抱平台社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征集活动现场。李汶键/摄

  如果综合分析的话,人工智能匹配对象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当其冲的是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此类关于个人隐私的信息是比较敏感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非常重要。这需要提供技术服务的平台方要妥善处理用户隐私,因此平台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把握边界,不能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滥用。

  另一个问题是匹配结果是否可靠。算法匹配加上大数据分析,更多是依据一个人在互联网上的行动轨迹以及他所填写的个人信息。但众所周知,人设是可以包装的。就如同有的人在网上能成为话痨,但是在现实中却沉默寡言,有的人在网上是专家,但是在现实中可能交流下来发现对方完全是一窍不通。了解一个人很难,单凭借一个人的行动轨迹和他单方面提供的信息,可能没有办法实现完美匹配。在日本,也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适用AI匹配对象。

  所以,总结来说,是人工智能技术为年轻人婚恋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渠道,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一新渠道,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一新渠道,没必要排斥。另一方面,未来如果该技术在国内进行推广,也需要百合佳缘等婚恋平台保护用户隐私不外泄,发挥起平台的积极作用。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科技向善的体现。相信随着技术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家交友结缘的方式也会多元化,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接受类似AI匹配对象的新鲜事物。

  现在年轻人找对象,除了自己认识、朋友或者亲戚介绍相亲,就是在各种交友软件、婚恋网站上匹配。但是通过算法匹配是存在风险的,技术再智能也是需要人力来操作和控制的,如果有人上传虚假信息,但却通过算法匹配到了合适的对象,那对另一方来说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还有些用户不想在网站上留下过多的个人信息,认为会泄露自己的隐私。其实这种想法跟大环境也是有关的。现在手机上各种软件在安装时也都要求读取通讯录、获取地理位置等,如果用户们不想被窥探信息,软件就无法使用。同时由于通过网络交友软件被骗的事件不断被报道,所以现在保护个人隐私被无限放大,只要涉及到个人信息都会有一种潜意识:凡是个人信息他人绝对不能使用。但真的是这样吗?

  2022年1月25日光明网举办了主题为“善用人工智能拥抱平台社会”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征集活动。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老师提到了一个观点,能够很好地解答上面的问题。“《民法典》把个人信息放到隐私那章里面,是民事权利,当然可以用”。其他网站或软件获取个人信息,用户可以选择不授权,但是对于像世纪佳缘这类婚恋网站来说,找对象本来就是要了解更多的个人信息,性别、收入、长相、学历等等都需要知道。而且网站也是基于兴趣图谱和个人信息来匹配交往对象,这样一来势必要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但并不是说用户的个人信息想用就用,也要把握好边界问题。

  对此,百合佳缘集团法务总经理陈浩介绍了世纪佳缘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的举措:敏感信息的明确告知和单独授权弹窗。在确保用户不被打扰,以及隐私不被侵犯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匹配使用户更快地找到自己中意的对象。

  “算法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确实如此。网站和手机APP能够通过大数据精准地推荐你感兴趣的东西,找对象也不例外。现在的世纪佳缘、Soul、陌陌都是需要上传个人信息,这样大数据才能根据你的要求来进行匹配。其实算法匹配对象有风险,但是在现代年轻人的圈子里是可以被接受的。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首先筛选出符合自己基本要求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比较快,特别是对找对象有迫切需求的人,上婚恋网站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但是目前大家对算法不太信任,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利用,连带着对算法也有一种偏见。

  但是科技本无罪,每种技术的发明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去拒绝技术的使用。而数据安全也不只是拒绝授权个人信息就能保护得了的,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对于企业来说要始终将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提供服务时,要更好地兼顾监管与用户的需求,利用算法为用户服务。而用户可以多给企业们一点信任,树立技术向善的意识,相信企业能够解决我们需求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隐私。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健康发展,技术也会更加完善。

  木心的《从前慢》一诗,近年来流传甚广,尤为有名的是这几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很多人用它来表达对旧日爱情、婚恋传统的向往,在那种想象里面,从一而终、此生不渝和交通的不畅通、信息传递的艰难、社会生活节奏的缓慢有一种因果关系。

  但如果稍微运用理性,采用统一的标准去看待周遭事物,不难发现:从前的车马慢、邮件慢、时光慢,大多数时候带来的是隔绝、阻碍、凝滞。

  在那种情形下,什么是常态呢?是一生往往遇不到自己想遇到的人,是没有足够的机会瞻望到更大的世界,是只好在狭小的空间中停留,接受命运安排的不够理想的遇合,再由后人把一段平庸故事想象成传奇。

  如果跟那个时候的人说:在未来的某天,你不用再只依靠运气去在“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而可以拥有一个“全知的神”,它知道你的性格、爱好、优势、弱点、愿景、需求,能够帮你一日阅尽千万人,再贴心地为你制造一场建立在脾性契合上的邂逅,他们一定会认为是天方夜谭。

  但实际上,类似于这个“全知的神”的角色,如今已经存在。当你打开婚恋APP,注册、登陆、填写资料、开始浏览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工作了——这位“全知的神”,就是大数据算法。

  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网站超过422万个,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02万款。智能终端、算法推荐、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广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快捷、高效,更有幸福感,但海量的数据,日新月异的算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关注,带来了隐忧,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这也是人们对人工智能“媒人”的看法。

  和传统媒人相比,人工智能“媒人”拥有明显的优势。它的效率更高、准确度更高、成功率更高。因为,昔日恋爱双方以媒人为桥梁来沟通,是间接沟通,是经历多次信息改写和重构之后的沟通,也是很难做到“绝对真诚”的沟通。因为媒人在其中有立场、有诉求、有评判,她既然是有情感的自然人,就不可能完全中立,也做不到原汁原味地为双方传递信息。

  在传统的作媒方式中,媒人的专业度、职业道德水平对一桩婚事的影响过大,这使得请人作媒成了一件碰运气的事情,而事主也要花大量的精力与她沟通,甚至要去迎合讨好。这其实与婚恋的出发点南辕北辙:我们是想要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而不是媒人眼中适合我们的人。

  而优质的大数据算法,几乎完美避开了传统媒人的所有弊病:它通过前期的数据引入,做到“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恋人?你最看重的是什么特质?你们的契合度有多高?譬如世纪佳缘,通过对用户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生活经历等核心信息进行分析,快速筛选出适合用户的对象,并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让他们进一步选择。

  媒人是采用一对一的“手动”匹配来工作,效率低下;而算法则能海中淘沙,交叉比对,“一目十行”。媒人有自己的喜好,她会对“客户”有偏好,而偏好会影响她的中立性,也会使得“客户”必须抽出额外的精力去与媒人交流,而算法永远冷静、理性、中立、客观,在它的眼中,所有的用户都是平等的个体;算法会自己“观察”你,而不需要你额外花时间去展示自己。

  算法似乎拥有绝对的理性,而在这之外,它还应该拥有人文的温度。2022年1月25日,“善用人工智能,拥抱平台社会”的大数据案例征集活动在京举行。在这场大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如何把健康的价值观融入算法之中,使得它能最好地体现算法背后的“人”的意志,体现出良好的价值取向,也让人们在使用它的时候,体会到人文关怀。

  百合佳缘集团法务总经理陈浩介绍了百合佳缘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的举措:“我们公司做了个人信息保护,三级等保。另外还有敏感信息的明确告知和单独授权弹窗等措施。”并且,还注重在用户的体验、隐私的安全、配对的有效性这三者间,寻求一种平衡。

  若干年前,我曾有过一个设想:能不能做这样一个婚恋APP,它不是基于用户外部的条件和提出的硬性择偶要求来匹配,而是根据用户的最核心需求来匹配对象,亦即基于三观、情感态度的契合来进行匹配。不过,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只是如火花一闪,并未诉诸行动。

  几年时间过去,我忽然发现,原来我曾经设想过的匹配方法,随着大数据算法的广泛运用,真的成为了现实。

  但是,大数据算法也有弱点:正因为它的智能化程度、计算结果准确度,很大程度上基于信息库的全面程度,所以光从这一点出发的话,APP在搜集用户数据的时候,自然倾向于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入。

  用户主动填写、提供、授权的信息自然可以供大数据算法使用,那么,用户在使用APP的过程中自然呈现的信息,也可以拿来用吗?这就涉及到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了。对于这一问题,百合佳缘集团法务总经理陈浩说:“浏览数据也是个人信息保护的一部分,不能轻易收集。”

  “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指出:要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加强个人隐私的数据的保护,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基础性立法,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民法典》中已有对数字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内容,针对性更强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在2021年正式生效。

  对用户而言,使用婚恋APP时,既想要一位完全了解自己心意的“媒人”,也希望这位媒人有界限感、有职业操守。对企业而言,遵守法规是“最低底线”,此外,还应该有更高的理想。

  其实,不仅限于婚恋APP,社交、网购、外卖等类别APP怎样在使用信息和保护用户隐私间平衡,已经引发过十分广泛的讨论。这个系统性问题,需要政府、媒体、高校、企业、协会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国家明法度,媒体善引导,企业勤自律,如光明网副总经理宋乐永所说,在“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的前提下,让大众真正体会到大数据、智能化的好处,让平台化社会重建公共价值,让数字经济更健康发展”。

  在科幻电影之中,有这样一个常用原型故事:人类制造出一种具有极高科技含量、跨时代的创造物,它的能力超乎大家的想象,但同时,它也有漏洞、软肋甚至自己的意志,这给制造者形成了大麻烦。整个故事,就是讲怎样驯服它的过程。

  在能力上,大数据算法和这个故事中的创造物有相似之处,而由于它从诞生至今“成长”太快,哪怕是创造它的人类,对它都未必有了透彻的了解,还存在很多概念的模糊点。譬如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瑞罡认为,“数据权属是什么权利?现在已经不是一种物权、所有权,有点像知识产权,但又有不一样”。

  数字化本身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最明显的特征是敏捷,以不断迭代实现快速发展。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现在我们用的是工业时代的法律解决数字时代的问题……用工业时代的法律,适应现在数字时代的问题”,在人类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这种现象:科技高速发展时、科技伦理、科技管理追不上它的脚步。这类困境,也往往不是朝夕之间能解决。

  技术能实现弯道超车,狂飙猛进,管理有时候却是螺旋式上升。在一次次问题出现、广泛讨论、进一步加强约束的循环中,各方都慢慢意识到:无序的市场无法维持长期的发展,只关注效率最终也会损害效率。明确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秩序,多方共建,方能共同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科技本来无善无恶,而人心却有求真、向善、寻美的需求。其实,科技不仅应该“更高更快更强”,还应该“更真更善更美”。当这样的愿景成为共识时,科技成果也就有了美感,有了温度。

  抱着ipad乘电梯。旁边的小姐姐问闺蜜“我美吗?”。我的siri突然出声“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回到宿舍后我试了各种各样类似的问题,它就是不肯说我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真是气死我了!这个人工智障!!

  看在人工智能这么智障的份上,能对婚恋有什么影响呢?

  “这人到底喜不喜欢我啊?”“出轨的蛛丝马迹,到底是我想多了还是确有其事?”“他/她当时说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遇到感情问题,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寻求他人帮助,父母、好友、心理咨询师,甚至可能会找算命先生和塔罗大师。比起玄学,有没有科学一点的手段能帮到我们?比如现在已然能够辅助人们完成工作的人工智能?

  坏消息是,就目前的发展进度来看,能够对情感问题进行准确分析、详尽解答的人工智能还没出现;好消息是,用人工智能下属的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者们迈出了科学预测关系的踏实一步。

  机器学习算法比传统的统计模型更灵活,可以同时处理尽可能多的预测变量数据,预测非线性的变量关系,并估计预测变量间复杂的关系,正好用于谈恋爱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繁复场景。而这些研究发现的一些结论,也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拨开迷雾,看清亲密关系中哪些东西尤为重要。

  1、人工智能可否告诉我:这个相亲对象想不想和我发展?

  答:很可惜,人工智能不知道哦。

  在两项快速约会研究中,每位参与者参加4分钟的异性速配活动,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发现,参与者所报告的100多个特征和偏好组合,只能预测4%-18%参与者想与速配对象谈恋爱的总体趋势,7%-27%速配对象想与参与者谈恋爱的总体趋势,但无法预测每一位参与者自己的恋爱欲望。

  尽管一些婚介公司和关于亲密关系的理论认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初的吸引力程度,是两个人自我报告的特征和偏好的产物。然而,在每一次浪漫的邂逅中,双方每一个微小却真实的互动,将共同预测你与对方是否想继续发展的恋爱欲望。就像你与男朋友第一次见面时的心动时刻,是他让你走在远离马路那侧、帮你推开门,这些瞬间人工智能恐怕猜不到吧!

  2、人工智能可以预测我和伴侣以后的关系变化吗?

  答:人工智能目前还不能预测亲密关系的变化。

  一项2020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29个实验室43个纵向数据集的11196对情侣发现,关系质量的主要关系特质预测因子为感知到的伴侣承诺(如“我的伴侣希望我们永远在一起”)、欣赏(如“我觉得我的伴侣能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我很幸运”)、性满意度(如“我对我们的性生活很满意”)、感知到的伴侣满意度(如“我们的关系使我的伴侣非常开心”)和冲突(如“我和伴侣吵架的频率”),主要个人特质因子是生活满意度(如“我的生活条件很好”)、消极情绪(如“痛苦”“易怒”)、抑郁(如“我感到绝望”)、依恋焦虑(如“我很担心我与他人的关系”)和回避(如“我不喜欢与伴侣太接近”),每项研究开始时预测了45%的关系质量差异,结束时预测18%,但关系质量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

  亲密关系好不好其实是一种主观感受,已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和伴侣的关系差会给个人健康、工作、孩子发展等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如不快乐的婚姻可以预测更糟糕的身体状况、高血压、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死亡率和心理健康问题风险、失业率、孩子更低的幸福感等。因此,拥有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是在为我们的健康和幸福谋福祉呢!

  可惜的是,目前发现的因素还不能精确地预测关系的走向。但这项研究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你对关系的认识,比你的个人特质更能预测关系的质量;在关系早期,你对关系的看法很重要,所以你有任何不舒服之处要尽早沟通哦!

  3、人工智能可以帮我理解伴侣的“言外之意”吗?

  答:这个可以有!机器学习甚至比资深心理治疗师更懂哦!

  一项研究通过视频观察134对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妻,录制夫妻讨论的视频,通过行为信号处理技术,进行语素与肢体语言分析。结果发现,机器学习提取的声学特征对夫妻“言外之意”的预测准确率高于训练有素的心理治疗师的手动编码。

  除了所说的内容本身,语音语调、口语、肢体动作等都是帮助理解伴侣心意的重要线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采集和分析这些线索,推测人类的弦外之音。其实我们也可以细心且耐心地去捕捉和理解伴侣的心思。一时不理解的含义,也可以通过沟通去确认。人工智能发挥的是辅助作用,其实沟通是最好的方法啦!

  4、人工智能能否预测我的伴侣会不会劈腿/出轨?

  答:一定程度上可以,未来可期。

  一项2021年的研究询问了1000多名成年人的不忠经历,并收集了大量关于他们性生活、人际关系及其他人口统计学信息,结果发现人口统计学和人格因素是较弱且不一致的预测因子,而关系因素预测性更强;性和关系满意度低、性欲高和缺乏爱是不忠最有力的预测因素。男性模型效应量0.28-0.33,女性模型效应量0.18-0.49。

  研究结果还发现,解决双方关系中的问题,可以减少伴侣离开关系寻求其他满足的可能性,对关系满意的人通常不太可能出轨。然而,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计算机等的发展,不忠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的性态度、在一起时间更长、更强的性欲预测更多的网络不忠行为。前人研究发现,男性更容易在关系之外进行性行为,但该研究发现不忠的性别差距似乎正在缩小,性别仅可以预测网络不忠,男性会出现更多的网络不忠。

  小结

  无论机器学习还是其他心理学研究,基于数据统计的结论仅供参考,每个人都可能是特例。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研究结果,帮助我们解决恋爱中的一些问题。相关结论可以推广到亲密关系的质量提升与问题解决方面。

  机器学习的结果使研究人员能够将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最先进的工具结合使用来进行模型解释,可以提供精确的预测,并加深我们对预测结果的最重要因素的理解。后者尤为重要,因为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加深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关系科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于AlphaGo可以通过反复训练与参数调节,使下一次落子更合适,研究爱情的人工智能面对的局势更为复杂。关系双方各自的特质、双方的互动、偶然生活事件的发生,都可能使关系发生变化,而且情感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我们也可以带着信心与耐心,期待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会让人工智能在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中,带来更多的惊喜。

  原文首发于:人工智能如何在预测情侣关系中发挥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