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时间丨电车难题
行为就只是行为,推论也只是推论,推论和行为之间从来不对等。
因为推论是基于想象的基础,对于导致行为的因素永远不可能全部想象到。由于电车实验仅仅是个思想实验,也庆幸这仅仅是个思想实验,因而不会有很多人去真实的面对这样艰难残忍的抉择,但是,这样的话就无从得到确切的行为数据,我们只能根据现实的情况推论当人们面对这样的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牺牲少数换取多数。
但,这仅仅是推论。
什么都不做就会死掉五个,做些什么就会死掉一个,功利主义和形式道德主义一定很大程度会选择后者。然而假如那五个人是恐怖分子而另外一个人是美国总统呢?这时大家又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前者。随着掌握的信息的变化,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如果说电车实验中的司机怎么做都是错,那也就意味着他怎么做都合理。
错的是公众的道德审判,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傻逼群体。虽然现实中没有一样的情况,但确实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两难抉择,而最终的抉择所导致的后果也有好有坏。比如回到电车实验,司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进入懵逼状态,啥也没做,但事后调查发现被撞死的那五个人是恐怖分子,媒体大肆渲染,没准司机会成为英雄,但这实际上是懵逼导致的好的结果。听来荒诞,但现实即如此,因为公众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自以为是、道德绑架、添油加醋和盲目传播。可以说如果这个世界存在道德不道德的区分,那么最不道德的就是乌合之众。
那么说来说去究竟该怎么做?诸位先看一个电影片段:
电影《萨利机长》片段
背景:2009年1月15日,前美国空军飞行员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执飞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这架空中客车A320-214飞机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切斯利·萨伦伯格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
事后保险公司和调查委员会以电脑模拟和现实模拟的方式还原经过,并指出飞机在附近机场迫降更合理,因为这样不仅能达到同样的全员生还的效果,而且还不用损失飞机。这时萨利机长发表一些观点,而这些观点即可以作为本期主题的答案:
“我们可以现实点吗?我们都知道电脑模拟,也经过了现实模拟,可令我惊讶的是,你们仍然没有把人类的因素考虑进去,进行现实模拟操作的飞行员并不像常人那样行事,并不像初次经历的人那样应对,鸟击过后他们就立即返回机场,就像计算机演算的一样,对吧?他们显然知道如何转向,飞哪个航向,他们没有执行检查,没有打开辅助动力装置。但没人警告过我们,没人能想得到,你会在这样的高度遭遇双发停车,前所未有,史上最低。这是在853米的高度遭遇双发停车,然后立即执行水面迫降。机上还载有155条鲜活的生命,没人接受过此类事故的训练。以那样不切实际的倾斜角在泰特博乐机场迫降,我们可不是特技飞行表演队。我想知道这个机长(指现实模拟操作的执行机长)对这个动作进行了多少次(后来确认是17次才成功迫降,如果加上35妙的反应时间,那绝对不可能成功)练习才能不出差错的成功降落,我不是在质疑这些机长的技术,这些机长都技术过硬,可他们明显受过指示,在飞鸟撞击都就立即返回机场,这里面没有故障分析和方案决策过程,所有的计算机模拟,你们都把人类因素排除在外,你们如果要想找人为错误,就把人也考虑进去。”
这个答案的组成部分是:
1、危急时刻存在绝对理性,但这理性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技术、实事求是的态度甚至是源自于感性的灵感和判断基础上的;
2、这需要整体的文化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那么每个人在做抉择的时候才不会被乌合之众的道德感绑架而做出一些看似正确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正确与否的抉择;
3、这样的抉择需要由责任感、勇气和爱来作为支撑。
深刻认识你自己
并且不放弃成长
当不得不做抉择
只需遵循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