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清华新传考研|从姚贝娜到拉姆逝世,自媒体报道的伦理失范现象几时休?

  猫哥团队|猫哥传播考研

  2015年1月16日,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病逝。深圳晚报采访姚贝娜眼角膜捐献一事,引发了网络舆论风暴。此风暴先是在自媒体发酵,后引发互联网营销账号和网络水军大规模持续恶意炒作和攻击,以夸张言辞、虚假信息和语言暴力误导舆论。自媒体账号连续几天的恶意炒作完全转移了姚贝娜眼角膜捐献义举的焦点,伤害了所有为报道突发新闻付出努力的媒体人。

  2020年,女主播拉姆在直播时被前夫泼汽油纵火烧伤,经过半个多月抢救后,最终不治身亡。在拉姆受伤住院以后,不断的有一些网络主播来“看望她”,但是每次来并没有多关心,而是拍起视频要么开直播作秀。然而就在10月6日,拉姆去世还不满一周,东苑玉兰大剧院公众号为了宣传新剧目,推出一篇题为《拉姆为前夫所烧,而我只为你燃烧》的文章,令人愤慨。

  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往往需要尽可能地抓住公众的注意力才能凸显其效果。然而,在近期的舆论场中,自媒体传播中屡次出现了伦理突破的现象,传播的底线被一次又一次降低。这种突破无论是对政府或是社会,都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而把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其传播规律,则是政府社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自媒体报道伦理失范的成因

  1、话语权的交替变更

  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也导致了话语权的变更。以往,传统媒体往往具有话语权的绝对优势,而进入自媒体时代后,“大众麦克风”特性带来的多元化意见,分解了主流声音的话语权优势,而在经过了自媒体时代多重舆情“风暴”的洗礼之后,网民也形成了自身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如在平度李树荣事件中,网民即习惯性地质疑平度官方存在贪腐问题,并不能客观看待老人自身的具体情况,导致事件发生初期,形成了针对平度官方工作的舆情风暴。

  2、商业目的与个人利益

  自媒体传播过程中频出伦理突破现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某些个人或组织出于其自身利益或商业目的,有意识地利用人性弱点以达到目的。微信公众号为了求关注,挣点击量、转载量,通过发布这种吸引眼球具有刺激性的信息,来吸引更多的粉丝以达到营销的商业目的;另外,出于赚钱、出名等个人经济利益的需求,个人往往也会转发此类刺激性信息以达到目的,这无疑又推动了伦理突破现象的发生。

  3、“把关人”角色的缺失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爆炸、自媒体兴盛带来的话语权的更迭,都令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把关人”失去作用甚至消失。以往,信息“把关人”角色往往由传统媒体承担,然而,“大众麦克风”时代令“把关人”的工作越来越困难甚至无法进行下去。在优衣库视频门事件中,相关视频和照片先是在朋友圈中流传,随即转移到网上,每一次的转发几乎都是出自个体网民之手,传统意义上的“把关”几乎无法起作用。把关的缺失加之网络偏好的共同作用,也导致传播过程中伦理突破现象的产生。

  4、有偿新闻的泛滥

  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的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同时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行为。当前,除了一些党政机关媒体的运营与发展是靠国家政府拨款之外,大部分媒体都是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商对媒体的评估又主要看其发行量和收视率。因此,少数媒体为了单位的经济效益,往往默许甚至鼓励采编人员拉广告。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和个人便利用刊登广告的方式换取新闻报道效果,尤其是在某个丑闻事件发生以后,更是利用“封口费”来收买记者,例如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在矿难发生以后引发的所谓“封口费”事件,这极大地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同时也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

  二、自媒体环境下如何破解新闻伦理失范困局

  1、从新闻从业者个体角度——提高媒介素养

  新闻报道过程中一切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新闻记者的采编过程,编辑对新闻的筛选过程,每一步都决定着读者最终所见到的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高素养的记者、编辑必定能报道出优质的新闻作品,以利于新闻的传播和媒介组织的良性发展。

  一般来说,新闻记者和编辑素养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职业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法律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硬性的条条框框,职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质量,个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是个人整体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与法律意识的增强在预防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是相得益彰的。

  2、从新闻行业和技术角度——热点的严肃化处理

  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庞大,自媒体传播平台与规范的新闻职业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和立场不一致、两者发生冲突时,就可能造成新闻伦理失范。一些自媒体传播平台多次声称自己仅仅是一个“科技公司”,并不会引导新闻伦理的方向,但其实质正是意识形态中技术至上的工具理性现象,导致新闻伦理偏离方向。当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新体验时,同样也会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成破坏甚至危害。

  操作技术或使用技术时,应坚持道德伦理至上,而非技术至上,技术要为受众服务,而不是受众为技术所困。网民的娱乐共享精神,使得信息在没有被“证实”的情况下便已经在自媒体上非理性散布。互联网时代的人肉搜索,让每一位公民都处于“隐形”的透明状态,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公共新闻的概念伴随着自媒体而产生,个性化是其特点,当信源从传统媒体扩大到自媒体移动端时,缺少把关人的公共新闻中的“热点”新闻,更需要我们冷静处理,真实、客观、公正才是新闻的生命。

  3、从新闻媒介角度——让新闻飞一会

  发生在重庆万州的公交车与小轿车碰撞后坠江事故,仅仅因为事件中出现了“女司机”这一社会角色,偏见在理智面前占了上风,刻板印象代替了调查核实。网络大V、意见领袖为了赚取更多的流量和热度,在无甄别状态下,只求速度,不求信源的真实可靠,造成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报道在不停的新闻反转中纠正。

  当突发事件出现时,由于事件本身高度被关注,此时流言最容易产生,网络大V、意见领袖等自媒体引导者掀起的道德审判,经常是在未厘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助推舆论朝着主观判断而非真实客观的方向发展。新媒体给人们带来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媒体在碎片化阅读情境下抢“首发”吸引眼球,以最快的速度蹭热度增加点击量。抢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和当事人进行过度消费,是新闻变成商品之后的经济产物,抢出来的新闻速度往往与真相成反比,因为发现真相是需要时间的。“速度”绝不是区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标准,正好相反,慢新闻的思维模式可以给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糅合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