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武侠片《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之我见

  【作者简介】王婷婷,女,山西长治人,西南大学戏剧影视学硕士生,主要从事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剧照 众所周知,我国香港黄飞鸿的武侠电影比比皆是,除却知名导演徐克,还有胡鹏等人都以黄飞鸿为题材,创作了多部黄飞鸿电影,例如《黄飞鸿》、《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等等。并且时隔多年后,新晋导演周显扬也同样以黄飞鸿为题材,创作了《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因此而引起了一阵黄飞鸿系列武侠风的怀旧。本文试图将其与香港经典武侠片放在同一维度进行比较,加之以文本解读。

  通过审视该片,笔者发现,近日《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原因在于其对传统武侠片的突破与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了武侠片的内涵

  武侠片作为一种类型源于我国上世纪二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电影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多年以来,武侠片一直是以单一的类型模式在发展,而一种类型想要得到真正的发展与完善,就必须吸收新鲜的血液,比如从其它类型中汲取营养。

  笔者认为,周显扬执导的这一武侠片便是对单一武侠类型的突破,该片恰切地将黑帮与间谍类型的元素融入其中,在人物塑造与影调风格等方面,都对传统的武侠片进行了解构,不再对传统武侠片的类型进行复制,而将黑帮片和间谍片中的相关元素拿了过来,用之于武侠片中,从而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填补了黄飞鸿成长前的空白

  众所周知,我国香港黄飞鸿的武侠电影比比皆是,但无一例外,都将黄飞鸿成名之后的时段作为创作内容,关兴德的老年黄飞鸿形象演义、胡鹏和徐克对于少年黄飞鸿的刻画无不如此。黄飞鸿成名之前的奋斗生活以及其家世背景在这些经典片目中没有展现,而该片之英雄有梦则描述了黄飞鸿成长经历,为黄飞鸿之所以成为“黄飞鸿”做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表述。

  (一)医馆被烧与复仇欲望

  何谓复仇?“是指本人人身或利益或荣誉或自尊受到伤害,本人或其亲人、朋友、其他不相干的人前往报复的行为。”[1]这种复仇行为能够化解行为人心中的怒气并且行为人认为其死去亲人能够因此而死有瞑目。复仇历来作为我国武侠片的叙事动力,源于武侠片兴盛之时,大多表现某位侠义之士由于亲人被恶人杀害而走上替天行道之路。同样,该片作为武侠片也不例外,影片创作者在影片伊始就将复仇的种子埋在了主人公心中,医馆被烧、父亲枉死,使其幼小的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报复欲望。

  然而在其气势汹汹地赶去报仇之时,发现仇人已被另一帮恶人杀害,以至于主人公内心的仇恨无法消除。这种复仇的无力感使其嚎啕大哭。影片到此,本可以使其作为主人公行为动机走上替天行道、行侠仗义之路,不想创作者却没有如此,而是在其中添加了一个飞鸿山上修行的桥段。

  (二)和尚点拨与复仇思想

  复仇本是较狭隘的主题,然而,在该片中这一内涵经过和尚的点化之后,使得其执行者变得高尚起来。片中和尚与主人公的一问一答:“何谓报仇?”“报仇就是救人。”当报仇被提到救人这一层面时,主人公的道德驯化得以完成,尽管这一道德教化是被强行执行的。

  复仇历来作为主人公走上与恶势力对抗之路的叙事动因,往往会披上一层高尚的外衣。然而在该片中和尚点化的这一桥段一问一答的方式设计感觉过于简单,而这种主人公思想转变升华的简单化处理方式不免有些不妥。

  ·中国电影评论王婷婷:香港武侠片《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之我见(三)暴力与谋略

  仔细审视该片,暴力和谋略是黄飞鸿之所以成为“黄飞鸿”的重要手段。

  暴力作为武侠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经常被披上一层高尚的外衣,从而成为一种合法的存在。属于香港武侠电影的该片,也不例外,它将暴力不可避免地处理为黄飞鸿英雄养成的重要手段,譬如影片中,黄飞鸿成为黑虎帮第四只虎这一桥段,借用的是暴力,黄飞鸿执行复仇计划片段,借用的也是暴力。然而这一暴力手段的采用却是正当的,甚至是高尚的。然而,主人公英雄梦的完成,仅仅依赖于暴力是不行的,正因如此,该片带有了一种谍战剧的味道。主人公不再是那种单纯的儒侠之士,而成为一位运筹帷幄者,他精心谋划,引恶人进入圈套,并将其一网打尽。

  综上,影片创作者们从复仇欲望的激起到复仇思想的神圣化再到复仇行为的执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侠者。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比较经典武侠片中的黄飞鸿形象可以发现,周导塑造的黄飞鸿可以说不同于之前的儒侠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儒家思想的解构

  经典武侠片中黄飞鸿秉承儒家思想,讲求礼仪,对女人也十分谨慎,包括十三姨。“关德兴塑造了一个隐忍而又豁达……黄飞鸿形象……典型的具有中国儒家伦理道德观的英雄形象。”[2]“黄飞鸿一直是正面英雄人物,更凸显儒家武德,表现传统文化美德,如礼(待人恭敬、谦逊有礼)、义(是非分明、行侠仗义)、仁(重情重德、宅心仁厚)、恕(宽宏大量、忠恕有道)、忍(理智冷静、克己忍让)等。”[3]而周版黄飞鸿则多次委身于妓女房中,为了完成使命,不惜牺牲“色相”,可见周版黄飞鸿已与徐克版黄飞鸿有了很大的区别。如果说徐克的《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黄飞鸿突破了儒家伦理思想的藩篱,“当十三姨离家出走又返回家中,急得要疯掉的黄飞鸿跑过去与她深情拥抱。”[4]那么周导版的黄飞鸿则摆脱了儒家这一伦理思想的束缚。

  其次,儒家思想讲究“仁爱”精神,众多传统黄飞鸿形象之间虽略有差别,都将儒家仁爱思想灌注到了主人公内心。而该片中的黄飞鸿则不同,影片大半部分他在进入黑虎帮之前或者在黑虎帮卧底多年杀人无数,却无表现出丝毫慈悲。而后一小部分例如在杀害北海帮公子之时,面露犹豫,则不免有些做作。

  儒家礼教非常讲究个人形象,经典中黄飞鸿形象可以说是一个儒家礼教的遵循者,他身着整齐,从不因打斗原因而裸露自己的身体。而相较经典电影中的黄飞鸿形象,该片中黄飞鸿拥有健硕的身体,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于其对当下审美情趣的迎合与迁就,即在于吸引女性观众们的眼球,正如巴特勒在《明星制度与好莱坞》中所说,“银幕上演员的身体点燃了看电影人的欲望”。[5]可以说该片是在表现男色消费,某种程度上,黄飞鸿脱离了儒家侠客的形象,而成为女性观众的欲望客体。

  (二)黑帮与间谍

  笔者审视该片,感觉带有某种黑帮片、间谍片的味道,因为片中的黄飞鸿俨然成为了一个谋略者,他精心计算、离间挑拨,终于顺理成章实现其英雄梦。

  黄飞鸿在黑虎帮卧底多年,给笔者一种《触不可及》中孙红雷的感觉:身居敌人内部,常常饱受良心的谴责,做着有违道义的事情,采用计谋离间黑帮内部老大,以达到自身目的,而这与经典片中的黄飞鸿迥然不同。经典片中的黄飞鸿不会采用如此计谋,去离间恶人,而是单纯采用礼仪规劝或者武力来解决。譬如徐克影片中的黄飞鸿面对恶人鬼脚七只是用容忍的宽大胸怀来感化他,即使其作恶多端,黄飞鸿还是接纳他。

  除却间谍片中的间谍者的身份之外,周导还为黄飞鸿冠以黑帮片特有的江湖义气。影片伊始,黄飞鸿就表示他要成为黑虎帮的第四只虎,只因为兄弟之间的义气。

  四、思想层面的复仇思想

  复仇历来作为我国武侠片的叙事动力,大多表现某位侠义之士由于亲人被恶人杀害而走上替天行道之路。这种报复行为能够化解行为人心中的怒气并且行为人认为其死去亲人能够因此而死有瞑目。

  然而,这一内涵在该片中被解构,它不再指向狭隘的报复行为,在经过和尚的点化之后,将复仇就是救人的观点灌注于主人公内心,也因此使得其行为变得高尚起来。

  结语

  反观黄飞鸿武侠电影的历史,可以发现不同时期黄飞鸿的形象有所不同,他们都带有各自历史时期的特征。譬如在20世纪90年代,片中呈现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映射。“更侧重于黄飞鸿所代表的古老中国面对西方入侵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成为《黄飞鸿》系列影片的最大主题。”[6]而前不久上映的黄飞鸿影片,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当今时代的鲜明烙印,当今时代,观影人群多年轻化,而影片的导演亦是青年创作群体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已经迥然于传统思想。

  参考文献:

  [1]杨德煜.论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2][4]郝丽洁.黄飞鸿系列电影中儒家伦理道德观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3]列孚.徐克“黄飞鸿”系列研究[J].当代电影,1997(3):97.

  [5]程功.“新都市电影”中的男性明星——身体、阶层与跨域想象[J].电影新作(212):88.

  [6]吴匀.通俗叙事与喻象符号——《黄飞鸿》电影中“国家形象”的考察[J].当代电影,2009(1):100.

  相关热词搜索: